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文档.doc_第1页
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文档.doc_第2页
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文档.doc_第3页
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文档.doc_第4页
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文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光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 19 -煤矿综合信息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方案第一章 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1、概述1.1、简 介为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速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各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协调生产过程中系统间的关系,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开发信息资源的价值,需要对多个自动化系统进行整合,并进行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集成建设。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将集成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和监测监控等技术,针对煤矿高危险、恶劣环境的特点,通过系统优化和创新,开发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现场控制为主的局部控制系统基础上,实现以地面集中操作、分布控制为主的全过程控制。即通过生产现场的设备层、控制层与信息层的集成,实现控制与管理的数据通讯与共享;通过开发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控制软件,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能力随网络的扩展而自然延伸,直至实现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异地远程监测与维护。 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通用或专用微处理器置入传统的测量控制仪表,使它们具有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采用一定的通信介质作为总线,按照公开、规范的通信协议,在位于现场的多个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及现场仪表与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与信息交换,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自控系统。简而言之,它把分散的测量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以现场总线为纽带,把它们连接成可以相互沟通信息、共同完成自控任务的网络系统。现场总线将控制功能彻底下放到现场,节省了硬件数量与投资,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用户具有高度的系统集成主动权,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厂商所提供的设备来集成系统。避免因选择了某一品牌的产品而限制了使用设备的选择范围,不会为系统集成中不兼容的协议、接口而一筹莫展,使系统集成过程中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用户手中。现场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与模拟信号相比,从根本上提高了测量与控制的精确度,减少了传送误差,提高了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系统采用PROFIBUS-DP传输类型的PROFIBUS现场总线,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2Mbps,可应用于现场级,高速、廉价的传输形式的自控系统与现场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PROFIBUS-DP是一种高速、低成本通信,专门用于设备级控制系统与分散式I/O的通信。PROFIBUS总线访问方式为:主站之间通信采用令牌传输,主站和从站之间采用主从方式。PROFIBUS可以采用总线型、树型、星型等网络拓扑,总线上最多可挂接127个站点。通过对设备指定符合PROFIBUS行规的过程参数、工作参数、厂家特定参数,设备之间就可以实现互操作。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最终目标是使矿井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即“采煤、掘进、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六个生产环节实现综合自动化。其中“采煤”环节实现工作面生产自动化控制,地面集中监测;“运输、掘进”环节实现地面集中控制,无固定岗位工;“通风、供排水、供电”环节实现三遥控制,无人值守;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系统,把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在网络的层次上集成化,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通过管控一体化,实现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集成,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生产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同时通过对设备参数、生产过程参数的分析,提高生产调度、经营、管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是将先进的自动控制、通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结合,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运行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控制与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实现企业的优化运行、优化控制与优化管理,从而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自动化是煤矿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煤矿的生产运行状况、安全水平、事故灾害预测预报以及生产业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该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1)、生产的信息化促进全矿的管理信息化,大量的安全生产监测数据是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转换、整理、挖掘,管理系统对全矿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可加强企业内部协作与通信,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煤矿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实质性的跨上一个新台阶。(3)、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手工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以便从事更高水平的管理工作。(4)、实现对网络的集中管理,对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和处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5)、能够有效的实现生产、安全管理和综合查询等功能,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网络。为实现上述目标,系统采用当今国际、国内先进的监控监测技术,视频技术、网络等技术,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监测、控制信息网络系统。1.2 系统要求用户通过对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使系统达到以下要求:(1).往下能监视各子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所需的生产和安全参数;往上能够上联集团公司广域网,实现矿井与公司之间的生产与管理信息及时交换,实现管控一体化。(2).建立一个生产调度中心,设备的监视和控制(保留功能)均可在调度中心进行,实现全矿的管控一体化。(3).在生产调度中心能对联网的各子系统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划分,便于控制和调度。(4).根据上述要求建立一个快捷的网络系统,要求此系统要充分安全、先进、可靠,能够满足生产和管理的要求。(5).系统随着矿井建设能够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方便升级。(6).设备选型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3 设计依据(1).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3).煤矿安全规程(4).煤炭调度信息化装备技术规范(5).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6).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装备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7).“九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发展规划纲要;(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9).煤炭调度信息化装备技术规范。1.4 设计指导思想本系统在设计上力求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在异构条件下的信息连通和共享;通过功能集成将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联系起来,使之协调、有序的运行;通过人/组织、技术、管理的集成形成一个包括人员在内的有机整体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从而避免了以自动化孤岛形式建立起来的各种监控系统不能使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弊端。同时本系统力求采用智能自动化的各种智能控制方法,或者几种智能方法的结合,或者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方法的结合,解决难建模或具有不确定特性的对象的自动控制和自动化问题,这为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随着计算机在煤矿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集成化的发展,在以系统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煤矿建立Intranet和Extranet以及在这个环境下的各类自动化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要求和矿井的实际情况,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信息分布广,传输质量高,网络应保证安全生产监控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功能要求全,系统有别于过去其它系统在功能上注重“监测”,强调管控一体化;包容性强,对矿井各自动化子系统均能接入到系统中。为此,在系统设计重点考虑以下内容:(1).实时性:系统必须保证系统中的所有监控信息“可用”,不能出现延迟,造成系统失控。 (2).可靠性:一方面当系统中任一组件(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发生故障都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另一方面为使系统运行时间的最大化,需要以可靠的技术来保证在网络维护和改进时,系统不发生中断。(3).开放性:系统应能够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相互通信,并且可以在众多厂商产品的集成环境中共同工作。它决定了某一通讯技术能否被广大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和用户所接受,并进行推广应用的关键。(4).易于管理和维护:由于网络设备的数量、品种多,矿上专门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少,因此,在网络设计时应考虑尽量降低管理与维护工作量。(5).安全性:系统必须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备份、存储等安全保障措施,同时应能防止外部非法用户的入侵。最后,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将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并且达到国内现代化矿井水平,使矿井生产安全可靠,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实现全矿井的数据采集、生产调度、经营管理、决策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是今后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石。2、系统设计 全矿井自动化信息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硬件平台设计、软件平台设计、现场子系统整合方案的设计。21设计原则先进性以先进、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组网,支持数据、语音和视像等多媒体应用,能确保网络技术和网络产品几年内基本满足应用的需求。要求采用的系统结构应当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采用的设备、技术应当是业界先进的;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由于现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控及调度任务、各职能部门之间业务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网络为基础,而安全、生产监控则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在设计上应保证网络的处理能力和带宽越大越好。开放性网络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其他网络有很好的互连性。高可靠性实时监控的不可间断性决定了在网络设计中(尤其是网络主干)必须考虑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系统在一个节点出现意外时整个系统仍能运行。因此,在硬件选型、线路、支撑环境及结构上都必须高质量,并保证核心网络设备具备冗余。同时,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可扩展性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要有能力和将来的技术融合,同时要保护现有投资,保证网络系统随时加入新的设备,保证有关软件的顺利升级和扩充。要求:网络规模的可扩展性,包括网络的地理分布、用户数。网络容量的可扩展性,要求整个网络系统随着用户规模和应用的扩展,网络的传输容量也必须能相应的提高。灵活性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满足便于安装、便于管理、便于维护、便于使用的要求。 安全性网络的各个环节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安全保密措施,来保证网络的性能。安全措施应包括:防病毒、防黑客、防止非法或越权访问、传输加密、安全策略控制等。可管理性网络的建设必须保证网络运行的可管理性。要求可发现网络拓扑、实时监控网络性能、管理维护设备配置,并可迅速简便地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经济性在一定的资金资源下,尽量有效地利用,以适当的投入,建立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完善的网络系统。所有设备的选型配置和采购订货,坚持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同时兼顾供货商的资信度和维修服务能力。22、硬件平台设计全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硬件平台设计采用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三层网络结构。其核心任务是构建监控信息子网、构建企业信息网中的监控信息数据库服务器、实时WEB服务器及与监控信息子网的隔离设计、设备层与监控信息子网接入设计。为矿井的管控一体化提供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221、构建监控信息子网 监控信息子网是企业信息网的一部分,子网中的节点共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网段。用防火墙将其与企业信息网隔离。它由管控服务器(双机热备)、地面及井下以太环网、图形控制器、操控站、各专业主机等部分组成。2211、管控服务器 管控服务器配置双机,用磁盘阵列进行热备。它通过标准的软件接口、统一的数据信息描述与子网中的各现场子系统主机进行数据存取。提供WEB服务,为调度员提供操控页面和浏览页面。并将各现场子系统的信息分类送往企业信息网中。2212、地面及井下以太环网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设备和光缆构成一个贯通井下井上的信息的环型光纤高速通道,带宽为100M,可同时接入不同协议的数据在该网上进行传输和交换。采用环型光纤以太网,实现了网络介质的冗余。单环拓扑为系统提供了冗余,并且隔离了通讯的错误。在使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时,以太冗余环网将自动的修复连接,它的恢复时间少于300ms,这为网络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它有: 2个光纤口 :100M(SC连接器)。单模光缆,距离15KM(多模光缆,距离2KM)。 6个RJ45口:10/100M,全双工/半双工,MDI/MDIX自适应网口,(可选择内置IP/RS485转换器,转换为RS485接口)。 快速建立连接及连接恢复。 发现异常时,主动发送电子邮件报警。 网络通讯建立时,主动发送电子邮件通知。 可以设置镜像端口,方便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对所连接的设备分配IP地址。 对重要设备可以分配高优先权。 隔离特定网络端口,防止未经授权的入侵。2213操控站 为调度员提供的基于IE的操作、控制、浏览页面。2214、专业主机 专业主机是指各现场子系统的主机或主控制器,各现场子系统的信息首先集中在各专业主机,再由各专业主机将信息送往管控服务器。222、构建企业信息网监控服务在企业信息网中建立双备份的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在网络拓扑结构上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结构,既具有快速以太网提供的高速度,又具有交换技术带来的独占带宽、避免碰撞的特点。由于星型结构便于集中控制,因为端用户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站,由于这一特点,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等优点。同时对中心系统采用双机热备份,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在星形网中,可以在不影响系统其他设备工作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地增加和减少设备。 223、设备层接入方案根据各子系统的控制点的分布、控制方式及控制对象的不同,采用基于不同技术的控制器,对于通风机控制采用PLC控制系统;对于主运输皮带控制则是基于PLC的现场控制器等等。224、硬件平台的特点采用国际标准,具有最广泛的厂商支持,良好的开放性;工业以太网技术是当前及未来最有前途的网络技术,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具有很低的接入门槛,可使众多厂商的产品方便接入,给予用户以最大的设备选择权,不必限定用户选择指定厂商、指定产品类型、及产品系列等,用户可以为不同应用对象选择不同的类型的控制系统或设备,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和投资效果。硬件平台网络的架构图如下:23、软件平台设计 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是基于网络平台运行,以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为运行环境,以关系数据库(如MS SQL Server 2000、DB2、Oracle等)为数据库支撑。其由综合自动化平台软件、实时WEB服务器软件、接入组件组成。231 开发平台系统的开发平台为微软公司Visual Studio .NET。 Visual Studio.NET是.NET平台下最为强大的开发工具,对于企业应用程序的部署与发布,Visual Studio.NET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包括设计、编码、编译调试、数据库联接操作等基本功能和基于开放架构的服务器组件开发平台、企业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重新发布工具以及性能评测报告等高级功能。Microsoft.NET战略将互联网本身作为构建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基础,并对互联网和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行合理延伸,在不同的网站之间建立起协定,促使网站之间协同合作,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系统都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在其上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功能强大,可移植性强,可以运行在各种平台之上,可以轻松实现互联网连接。Web窗体页采用 ASP.NET 技术生成,采用B/S结构,基于IE浏览,客户端零配置。ASP.NET是一种统一的Web平台,它提供了生成企业级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全部服务。ASP.NET又是基于.NET Framework 生成的,因此整个框架都可用于任何 ASP.NET 应用程序。采用公共语言运行库兼容的语言(包括 Microsoft Visual Basic、Visual C# )来创作应用程序,使整个系统的开发简单,同时集成专用数据控件可以使用,能够很方便的把数据显示出来,很容易做到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3层式应用程序的开发,由于做到3层开发在以后的代码维护/升级/管理上面效率将大大提高,节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涉及到Asp.Net、Ado.Net、ActiveX以及XML等新技术。232 软件接口软件接口及标准的信息协议是软件整合能否实现的关键,对于各现场控制单元(子系统),接入组件支持业界普遍认同的一些标准接口接入。2321 OPC接口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是被工控领域广泛遵循的一种标准,它规范了应用程序与现场设备或数据源之间数据存取的接口协议,它是基于微软的组件技术(COM/DCOM)设计,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它既可存取本地OPC服务器数据,又可存取分布在网上其它节点的OPC服务器,并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它是目前存取现场数据最理想的方法。2322 DDE/NetDDE接口NetDDE是基于网络的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DDE由微软早期发布,解决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动态交换。也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它既可存取本地DDE服务器数据,又可存取分布在网上其它节点的DDE服务器,它比OPC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要逊色。但对一些动态刷新系统它仍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2323 ODBC接口现场控制单元(子系统)可将一些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如统计等)信息周期性地通过数据接口写入指定的共享数据库(如MS Access 或MS SQL等)的表中,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数据库接口获取相关信息。2324 FTP传送现场控制单元(子系统)将实时数据周期性地写入指定的共享文件中,文件的结构为事先约定好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共享文件或FTP可获取相关信息。233 统一信息描述信息协议是软件标准接口数据的具体描述。它包括以下几类:系统配置信息组;数据信息组;控制命令信息组具体的信息描述的在技术协议中给出。234 软件特点2341 快速体系结构在Visual Studio.Net平台下开发Web应用程序采用.NET系统框架:如图1-2图1-2 .NET系统框架结构本系统采用B/S模式设计三层网络体系结构:浏览器、应用逻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如图1-3:图1-3 系统体系结构客户浏览器以WEB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 Netscape等作为客户端应用的容器,属于表示层,包含了系统的显示逻辑。由它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服务,WEB服务器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后,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互,通过HTTP协议把相关内容返回给客户端,客户浏览器把接收到的主页内容显示出来。2342 客户端零配置B/S结构极大地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真正实现了瘦客户机模型和客户端零配置,使得维护工作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所以本系统易于管理和维护。由于采用了多层设计技术,并使用了组件技术,从而方便了开发,使得系统的扩展性极好。2343 标准、开放的接口协议采用标准、开放的接口协议,各系统互联基于以太网,采用标准、开放的协议如OPC、NetDDE、MPEG4等协议。2344 系统可扩展性强集团公司调度中心采用标准化数据共享机制,各级间可实现功能扩展的无缝连接,调度信息处理平台形成可将各类安全、生产系统接入的中枢机构,并通过提供规范化的接口成为各种智能化应用的基础。2345 管控一体化综合自动化平台可实现安全、生产各环节参数的自动接入与汇总处理,并能实现智能化控制方案形成,对现场子系统进行调控。235 软件功能2351、信息综合功能为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监控信息的有序流动以及对其进行管理,系统中的接入组件负责与各子系统以标准的软件接口和信息协议交换信息。系统对各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处理。形成监控信息数据中心。 2352、WEB浏览功能 实时动态图形 系统可将各子系统显示的各类实时动态图形(符合要求的)转换为HTML或XML。供客户通过IE浏览。包括:主、副井提升系统实时监控图、井下中央变电所供配电系统实时监控图、矿井通风系统实时监控图、矿井压风机系统实时监控图、主运输系统实时监控图、安全监测监控实时监控图、110KV变电站实时监测图、地面洗煤厂系统实时监控图等; 实时数据表格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各个子系统的监测数据,在网页上访问当前数据和任意时间的历史数据,报警数据用红色显示,能够声音报警,异常(负漂、溢出等)数据也用醒目的其他颜色区别显示;支持循环显示、多屏幕显示。 报警故障记录可显示各子系统的报警信息、故障信息,并可按单位、类型、持续时间、间隔和日期等进行组合查询。如图 综合统计报告系统充分发挥监控信息中心的优势,对各子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系统配有专业级的报表控件。可根据用户的权限提供各类统计报表。实现对各子系统的信息及各类安全生产日报、安全动态班报、安全监测动态、设备安全运行动态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功能。 趋势曲线可在工作站上通过IE浏览器浏览系统趋势曲线,可以在一个坐标内显示多条曲线;可以放大曲线显示;可以打印曲线;鼠标跟踪显示曲线上每一点的数值和时间;可以用表格方式显示曲线的相应监测数据记录;显示最大、最小和平均值曲线。2353、数据分级管理将数据分为矿级数据和局级数据,实现分级管理,实现安全监测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及其他安全信息的分类管理。对超限报警、开关报警数据通过GPRS技术,实现对报警信息的逐级短信报警。2354、报表打印功能具有报表打印功能,可以按测点时间(段)矿班次报警异常等各种方式查询各种表格数据,提供打印预览及打印功能。2355、事件记录功能对所有涉及系统配置操作,对子系统实施控制的操作及一些重要的操作,系统都进行完整的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码及描述、节点名等。为系统的事故追忆及重演提供了重要的信息。2356、扩展功能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采集各生产单位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接口数据具有实时性与可扩展性,满足实时数据的要求,当监测数据有增、减等变动时,应自动反映到系统中。同时,可将各矿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专业级后处理,作为上一级信息网的信息源。2357、安全认证功能系统健壮、抗干扰能力强、容错性好,具有优良的安全验证体系,支持系统的安全性恢复,支持数据备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网页的访问必须通过口令,没有授权的用户不能查看网页。24、现场子系统整合方案全矿井自动化系统共集成16个监测监控子系统,本次工程只考虑以下11个现场子系统。将来只需在增加接入组件即可接入原煤计量系统(皮带电子称)、综采、掘进工作面监控系统、顺槽胶带运输系统、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等各类子系统。根据集成的子系统的控制范围、控制要求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集成方案。对于有上位机的子系统,要求尽量提供OPC Server的软件接口,如不能提供上述接口则必须提供DDE/NETDDE的软件接口。具体方案如下:241、主井提升监控系统主井提升为中国矿大PLC系统,具备上位机。目前暂定接入方案为上位机挂接在环网上 。目前接入方案为上位机挂接在环网上,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连接,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副井提升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在矿调度中心对该系统实现只监不控。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暂定为OPC Server。242、副井提升监控系统副井提升为本公司自主研发的PLC控制系统,具备上位机。目前接入方案为上位机挂接在环网上,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连接,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副井提升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在矿调度中心对该系统实现只监不控。 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3、主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风井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为西门子PLC系统,具备上位机并采用通用组态软件。目前接入方案为上位机挂接在环网上,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西风井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4、压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压风机自动控制系统英格索兰上位机上安装组态软件并挂接在环网上,并从其组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压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5、地面6KV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地面6KV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采用的是本公司自主开发的电力监测系统,与该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可通过OPC Server、DDE或FTP文件等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地面110KV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各电力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6、原煤生产系统该系统主传输采用环网传输,即其控制机通过PLC/RS485 就近接入井下的环网交换机,地面上位机挂接在地面环网上,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或DDE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井下皮带监测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7、井下皮带监测系统该系统主传输采用环网传输,即其控制机通过RS485就近接入井下的环网交换机,地面上位机挂接在地面环网上,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井下皮带监测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8、井下中央变电所及采区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该系统主传输采用环网传输,即其分站通过RS485就近接入井下的环网交换机,地面上位机挂接在地面环网上,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井下中央变电所及采区变电所电力监测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9、选煤厂集控系统选煤厂集控系统为PLC系统,具备上位机并采用通用组态软件。目前接入方案为上位机挂接在环网上,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西风井通风机自动控制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洗煤厂工业电视系统中的视频服务器必须采用B/S结构,并将图像压缩上网。这样通过WEB服务器,即可实现通过IE统一浏览,并对该系统实现图像监视及云台镜头的控制。2410、井下排水处理及给水净化站监控系统该系统为西门子公司PLC控制器,具备上位机并采用通用组态软件。目前接入方案为PLC控制器接入就近环网,上位机挂接在环网上,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矿调度室对该系统各工况参数的监测。整合该系统的软件接口建议为OPC Server。2411、信集闭自动控制子系统井下信集闭系统为独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具备上位机,井下分站或I/O站可以接入井下就近的环网交换机,通过环网交换机将数据传至地面,上位机实现信集闭的监测与控制,从其上位机软件通过OPC Server或DDE软件接口将各个点的信息取到管控服务器,以实现在综合自动化集控中心对信集闭系统参数的监控。 其余各子系统只要具备联网功能、具备上述四个软件接口中的任何一个,且采用统一的数据描述,就可无缝接入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3、系统的安全设计人们在得益于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新机遇,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通过网络传递的信息会不会被截获和篡改,网络另一方的人的身份是否真实,等等这些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各部门、各企业以及每个互联网用户的重视,系统安全是关系到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本信息管理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信息安全。31、 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根据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将用户分成若干个工作组,不同的工作组有不同的权限,服务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标识和口令,确认其为合法用户后,根据其权限开放相关子系统供其查询和操作。从而阻止非法用户对系统的“侵入”。32、 防火墙技术 系统对接入的宽带网安装防火墙,以阻止外来黑客的非法入侵。33、 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可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内加两块SCSI硬盘进行RAID1镜像,或用两台数据库服务器加一台磁盘阵列柜实现数据的冗余34网络防病毒技术网络病毒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大敌,由于网络病毒的形式很多,对系统、文件、磁盘操作构成威胁,直接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目前,运行在Windows 2000 Server环境下的网络防病毒软件很多,如Norton AntiVirus、瑞星2006版等。它们更新升级周期均为一周左右。国内Norton AntiVirus装机量处于领先地位。该软件功能较强,并支持不同的系统,我们选用Norton AntiVirus。4、主要设备技术规格41 数据库、WEB服务器系统选用2台HP DL 580G3 (机架式)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1台HP DL 580G3 (机架式)服务器作为WEB服务器;标准配置处理器(取决于产品型号)20 GHz1 MB Intel Xeon MP处理器 1.40 GHz512 KB Intel Xeon MP处理器 高速缓存内存(取决于产品型号)1 MB集成三级高速缓存 512 KB集成三级高速缓存升级能力可升级至四处理器芯片组ServerWorks Grand Champion-HE芯片组 注意:欲了解有关ServerWork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URL: /products/overview.html内存(取决于产品型号)标配:2048 MB 200 MHz双数据速率(DDR) SDRAM (PC1600 Registered SDRAM内存,带有高级ECC功能) (2路型号)最大:32 GB标配:1024 MB 200 MHz双数据速率(DDR) SDRAM (PC1600 Registered SDRAM内存,带有高级ECC功能) (1路型号)最大:32 GB网络控制器 插槽中集成惠普NC7770 PCI-X千兆位服务器网卡扩展插槽I/O(共6个,5个可选)PCI电压:64位/100 MHz PCI-X热插拔提供3、4、5、6 仅限3.3伏或通用卡(3.3/5.0伏)64位/100 MHz PCI-X非热插拔1或2(网卡在插槽2中)仅限3.3伏或通用(3.3/5.0伏)卡可管理性 集成Lights-Out (iLO)标准管理(系统板上的ASIC)存储控制器Smart Array 5i Plus控制器、双通道、Ultra3 (支持整个内置硬盘驱动器的RAID 0、1、1+0和5), 带有64 MB内存。 用于代码的64 MB总内存、传输缓冲器和5i Plus内存模块上的读/写高速缓存 支持电池备份写高速缓存(BBWC)支持程序的连接器 注意:Smart Array 5i Plus控制器集成在系统板上,设计用于支持双工/单工硬盘架。DL580 G2上没有外置SCSI端口。外置SCSI解决方案要求增添PCI或PCI-X选卡。 注意:欲获得支持Smart array 5i控制器的设备的完整列表,请访问以下网站: 地区/全球: /products/quickspecs/10890_div/10890_div.HTML 北美: /products/quickspecs/10890_na/10890_na.HTML存储数据保护电池备份写高速缓存(BBWC)支持程序可保护高达64 MB的写高速缓存免受硬启动、电源、控制器或系统板故障的影响。 标配于DL580 G2 2路型号,在DL580 G2 1路型号上可选 电池充电/使用时间:长达72小时/3年 传输数据保护 可增强整体控制性能 注意:可将您的写高速缓存数据安全传输至数据中心的另一个DL580 G2, 可同时卸载BBWC支持程序和5i Plus内存模块(用短线缆连接)。 存储器磁盘驱动器:1.44 MB (细长)可弹出,便于进行维修和维护CD-ROM:24倍速IDE CD-ROM驱动器(细长)可弹出,便于进行维修和维护硬盘驱动器:无最大内部存储容量:291.2 GB (四个72.8 GB Wide Ultra3 1英寸驱动器)(内置热插拔Ultra3/Ultra4就绪硬盘架)硬盘背板:内置Wide Ultra3/Ultra4就绪背板支持多达四个1英寸硬盘驱动器,可轻松配置支持单工(4 x 1)或双工模式(2 x 2)标配双工模式接口(每台服务器)串行:1;定位设备(鼠标):1图形:1键盘:1后USB端口:2iLO远程管理:1网络RJ-45:1显卡集成1280 x 1024、PCI本机总线有16M种颜色、8 MB的SDRAM视频内存(显存)外形机架外形(4U, 7英寸)、标配有导轨和线缆管理系统 节省空间的外形(4U)在提供最大部署灵活性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42 接入服务器系统选用2台HP DL 380G4(机架式)服务器作为接入服务器;标准配置hp ProLiant DL380第四代(G4)处理器(取决于产品型号)Intel Xeon处理器2.80 GHz 512 KBIntel Xeon处理器2.40 GHz 512 KB高速缓存内存512 KB二级ECC高速缓存(全速)升级能力可升级至双处理器芯片组ServerWorks GC-LE芯片组注意:欲了解有关ServerWork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URL:/products/overview.html内存标配:512 MB (支持双路交叉的PC2100 DDR SDRAM运行速度达200 MHz, 并具有高级ECC能力和联机备用能力)最大:6 GB网络控制器两个惠普NC7781 PCI-X千兆位网卡(集成式)10/100/1000 WOL (局域网唤醒)扩展插槽I/O (共3个,3个可选)PCI电压:6 4位/100 MHz热插拔PCI2个3.3伏或通用卡64位/133 MHz非热插拔PCI1个存储控制器Smart Array 5i + 控制器(集成在系统板上)注意:欲获得支持Smart Array 5i + 控制器的设备的完整列表,请访问以下网站:/products/quickspecs/11063_div/11063_div.HTML(地区/全球范围): /products/quickspecs/11063_na/11063_na.HTML(北美) 存储器磁盘驱动器:1.44 MBCD-ROM:24倍速IDE CD-ROM驱动器(通用媒体机架)硬盘驱动器:无最大内部存储容量:4436.8 GB (六个72.8 GB Wide Ultra3 1英寸驱动器)接口串行:1定位设备(鼠标):1图形:1键盘:1外置SCSI(VHDCI):1网络RJ-45:3 (iLO为1个)USB:2注意:请访问以下URL, 以获得有关USB支持的更多信息:/products/servers/platf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