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 与 SW-CMM 对比研究.doc_第1页
CMMI 与 SW-CMM 对比研究.doc_第2页
CMMI 与 SW-CMM 对比研究.doc_第3页
CMMI 与 SW-CMM 对比研究.doc_第4页
CMMI 与 SW-CMM 对比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MMI 与 SW-CMM 对比研究 万永刚,洪玫,刘月钟 (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 摘要: CMMI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CMU SEI )提出的新一代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文中简单介绍了 CMMI ,并将其与其前辈 SW-CMM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从多个方面和层次上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演变的动因,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 CMMI ; SW-CMM Comparison between CMMI and SW-CMM Wan Yong-gang, Hong Mei, Liu Yue-zho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China) Abstract: 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is a new generation of capability model which is developed by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SEI) of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America.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MMI,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between CMMI and SW-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its ancestor, in several respects and different levels. The root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and the prospect of CMMI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MMI ; SW-CMM 引言 CMMI 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 )于 1999 年发布的新一代能力成熟度模型。那么 CMMI 相对于人们熟悉的 SW-CMM 有些什么异同?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SW-CMM 到 CMMI 的过渡是势在必行的吗?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 SW-CMM 与 CMMI 从多个方面和不同的层次进行了对比,剖析了其演变的原因,探讨了其发展前景,并对于企业从 SW-CMM 到 CMMI 的过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模型的演变 第一个 CMM 版本于 1991 年发布,是面向软件的,称为 SW-CMM. 。从此以后, SEI 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系列能力成熟度模型。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System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E-CMM ) , 软件获取能力成熟度模型( Software Acquisition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A-CMM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 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P-CMM ),集成产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PD-CMM )。 这些模型各自面向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用途。但因为是在同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在过程域( Process Area )等方面有一定重叠,而表现形式却又有不同之处。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连续式”( Continuous ),而其它能力成熟度模型采用了“阶段式”( Staged )。尽管这些模型都非常有用,但当一个组织( Organization )使用了其中多个模型的时候,会随之带来一些问题。首先,组织往往希望将自身持续改进的努力集中在组织内部所有的领域上,而这些各自有特定领域的模型之间的区别(包括体系结构、内容和方法)将会使这种努力落空。其次,在一个组织内部实施多个模型,而不将它们集成到一起,将会导致培训、评估和改进等方面的开销增加。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对于 CMM 诸模型本身也存在很多争议。其一, CMMs 的关键过程域( Key Process Area , KPA )主要的关注点是活动( Activities ),而不是开发结果(软件产品)或记录真正目标产品的相关工程结果,也不强调体系结构、设计过程、评估过程和使用过程等。其二,有人认为 CMMs 过度地强调了同级评审( Peer Review )、检查( Inspection )和传统的质量保证控制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有用,但难以发现体系结构等方面的重大缺陷。其三,实施了 CMMs 的组织产生了更多的文件、检查点、结果、可追溯性、以及更多的检查和计划、更厚的文档,这与当今降低复杂性和减少“人造”材料等提高软件经济效益的途径格格不入。虽然这些是 CMMs 作为一种重载( Heavy-load )软件过程的必然产物,但 CMMs 的使用者们仍然期望着在这方面能有所改进。在这样的环境下,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新的经验和理论的 CMMI 应运而生。 CMMI 的体系框架 源模型 CMMI 的源模型有三个: ( 1 )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V2.0 版, C 草案; ( 2 ) 电子行业协会临时标准 731 ( Electronic Industries Alliance Interim Standard 731 ); ( 3 ) 集成产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 V0.98 版; 此外, SEI 在开发 CMMI 时还注意到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 15504 技术报告( ISO/IEC 15504 )相兼容和一致。 知识领域 CMMI 框架的内容涉及四个知识领域: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涵盖了一个系统所有的开发工作,其中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软件。它关注于将客户提出的需求、期望以及限制条件转化到产品的解决方案中,并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解决方案给予始终的支持。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对象是软件系统的开发。它关注于将系统的、条理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中。 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 IPPD ): IPPD 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指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通过所有相关人员和部门的合作,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期望和要求。支持 IPPD 的过程都是与组织中其它的过程紧密结合的,仅仅只有 IPPD 的过程域、特定目标( Specific Goals )、特定实践( Specific Practices )是无法实现 IPPD 的。 供应商来源( Supplier Sourcing ): 随着工作越来越复杂,项目有时候需要特定的供应商来实现功能或对产品进行修改。当这一点对于项目很关键的时候,如果项目能够增强对供应商的分析,并在产品交付以前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监督,那么项目将受益匪浅。供应商来源( SS )关注的就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从供应商处获得合格产品。 在以上知识领域中,企业可以任意选择,也可以都选择。 IPPD 和 SS 主要是配合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内容使用。例如,纯软件商可以选择软件工程的内容;设备制造商可以选择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的内容;系统集成商可以选择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 IPPD 的内容。相对 SW-CMM 只涉及软件工程来说, CMMI 的覆盖面和适应面更广、更全面、更灵活。这种演变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在适当抽象的前提下,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的理论其实可以用于多个学科,软件工程的过程也可以用于多种其它工程形式。 表达方式 SW-CMM 的表达方式( Presentation )是阶段式的,而 CMMI 的表达方式包括了阶段式和连续式两种。 CMMI 的阶段式类似于 SW-CMM ,将所有的过程域按 5 个成熟度等级来组织,从低到高分别为:初始级( Initial )(第 1 级)、已管理级( Managed )、已定义级( Defined )、量化管理级( Quantitatively Managed )和优化级( Optimizing )(第 5 级)。整体来看,这样的组织方式除了名称略为有些变化之外,各个成熟度模型等级代表的能力成熟度与 SW-CMM 对应等级相比都是大同小异的。 CMMI 的连续式则使用能力等级来衡量单个的过程域,从低到高分别有:未完成级( Incomplete )(第 0 级),已实施级( Performed ),已管理级( Managed ),已定义级( Defined ),量化管理级( Quantitatively Managed )和优化级( Optimizing )(第 5 级)等 6 个等级。 连续式与阶段式所包含的过程域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过程域的组织方式不同,阶段式是用来描述组织整体上的成熟度,而连续式关注的是组织单个过程域的能力。如果组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某几个过程域上时,则采用连续式比较合适。 在 CMMI 框架内,由不同的知识领域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构成多个 CMMI 模型。当组织需要选择一种 CMMI 模型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过程改进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那一种表达方式,并且要确定需要用到哪一个或者哪一些知识领域。 模型构成成分构成成分 阶段式 阶段式的模型构成成分构成成分主要有:能力成熟度等级、过程域、一般目标( Generic Goal )、特定目标( Specific Goal )、一般实践( Generic Practice )、特定实践( Specific Practice )以及用于组织一般实践的公共特性( Common Feature )。 从图 1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阶段式表达方式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图 1 CMMI 阶段式模型构成成分 与 SW-CMM 的结构相比, CMMI 的模型结构显得更加复杂与精细。 CMMI 从过程域所有的实践提炼出了多个过程域所共有的实践,称为一般实践,将其目标称为一般目标,其余特定于某个过程域的实践与目标称为特定实践与特定目标。这样模型取得了相对 SW-CMM 更高的抽象度与适应范围。目标(一般目标与特定目标)首次作为模型构成成分出现,这表明 CMMI 对过程活动的结果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在 CMMI 中删除了 SW-CMM 中的公共特性度量与分析(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并用一个单独过程域组织相关的内容。这样既避免了 SW-CMM 中对每个关键过程域都有度量要求所带来的不一致和精力的浪费,又 降低了对度量的要求和实施的难度,且更具有全局性和可实施性。 SW-CMM 的模型构成成分图如下:图2 SW-CMM 模型构成成分 关键过程域 连续式 连续式的模型构成成分与阶段式的主要构成成分差别不大,只是成熟度等级换成了能力等级,没有公共特性,并且由于连续式是针对单个过程域,因此构成成分不是围绕等级来组织的,而是围绕过程域来组织的。图 3 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3 CMMI 连续式模型构成成分 过程域 CMMI 总共有 25 个过程域,连续式与阶段式的过程域完全一致,与 SW-CMM 相比,数量上多了 7 个过程域。虽然大部分的过程域都有所变化,但主要的改动集中在等级 3 的过程域中。这一层新增加了 7 个过程域,与原来 SW-CMM 等级 3 中的过程域一起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一个更细致,更实际,更符合软件工程发展方向的成熟度等级。图 4 将 CMMI 和 SW-CMM 各等级的过程域进行了一个对比: CMMI 加强了对工程化过程的重视,将软件产品过程细分为 5 个单独的过程域。需求的重要性在 CMMI 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除了等级 2 中需求管理(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过程域外,在等级 3 中新增加了需求开发(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过程域。它是从 SW-CMM 软件产品工程( Software Product Engineering )过程域中的一个实践提升而成的。 CMMI 对比 SW-CMM 更加强调了对风险的管理,在 SW-CMM 中风险只是关键过程域软件项目计划( 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 )中的一个活动,而在 CMMI 中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单独的过程域。 CMM 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域组间协调( Intergroup coordination ),在 CMMI 中地位下降,只是作为综合项目管理(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中的一个目标。 SW-CMM 中的关键过程域同级评审( Peer Review ),在 CMMI 中得到了更高的抽象,对应 CMMI 的验证( Verification )。 实施 CMMI CMMI 取代 SW-CMM 和其它一些模型是大势所趋。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实施 CMMI 呢?如果企业还没有实施 SW-CMM 或者其它的一些模型,那么可以立即开始着手 CMMI ,这样避免了以后再从其它模型转换过来的麻烦。如果企业正在实施其它模型,并且即将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等到目标实现以后再转换到 CMMI 比较合适,并且当前模型的许多东西可以在今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