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doc高永丽.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doc高永丽.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doc高永丽.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doc高永丽.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doc高永丽.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朱自清教材分析:1.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该课前面两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生命和人生的,而该单元的课文则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从这个意义上说,春既起着课文主题的承上启下作用,又起着示范课文的作用。2.春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精美散文,适宜于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春天的美妙境界,从而受到感染和陶冶。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要通过朗读和揣摩、研讨来领会。学情分析:1.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农村学生易于理解,这是学习这一课的优势。2.由于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疏于动脑,这是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方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障碍。教学目标:1.仔细品味文中的精妙语句,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课文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在读读、讲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课时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连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两个单元的课文,学过之后,让我们得到了种种的启发。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这些诗文语言优美,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色彩斑的大自然画卷。第11课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只要我们多朗读几遍,就一定能进入春天那美妙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陶冶。简介朱自清。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和情感;.注意标注生字词。范读后提出以下几个字:嫩(注意和“漱”、“嗽”、“喇”的区别)、酝酿、蓑、(抖)擞、(黄)晕、(发)酵2.学生练习朗读。3.指定23名学生在班里接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听读思考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三.整体把握。1.研讨各自然段所写内容,从而明确课文结构。2.小结探究经验。探究课文,必须基于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思考;归纳段的内容,必须着眼整体,重重点而舍其次,提纲挈领。1.反复朗读课文,试背诵;并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抄一遍。2.思考:“研讨与练习”二。板书设计:春朱自清1段:盼春第一部分:总领全篇,开启下文2段:总括轮廓3段:春草图(草报春)4段:春花图(花争春)5春:春风图(风唱春)第二部分:绘春(总分)6段:春雨图(雨润春)7段:迎春图(人迎春)8-10段:颂春第三部分:总收全文,感情升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课文的语言美、景物美。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巩固。1.一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词语。2.一名学生朗读课文。二.研讨新课。1.同学们,课文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你能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从课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来说: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2.同学们,评一评作者的表达,是我们品味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手法的有效途径。你可以从以下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一说: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式我认为最妙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3.通过同学们的品评,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的表达和他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一样美好。请同学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地描绘一下春山、春水、春日的美好,供大家欣赏(口头表达):春山春水春日4.在对同学们的补白描绘点评之后,提出:文中写到了春天里的人,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有诗意地表达:草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里的人户外的人5.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能概括地说说吗?春天里的人是的。6.其实,当我们在春天里“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春草告诉我春花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三.课堂小结。春这篇课文,以生花妙笔,表现了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响,不愧为写景的名篇。课文的精美之处主要体现在:.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再者就是动词的准确选用、句式的多样变化、口语的穿插等。.结构严谨精美:总写-分写-总写。再: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构思布局、修辞润色,可谓颇具匠心。四.巩固、释疑。学生各自读一遍课文,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