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从古至今是处于主导地位。稻米的消费量在农产品之中处于首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以大米为主食的,民以食为天,所以稻米的消费需求特别大。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最大。位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之首。而且水稻分布范围很广,全国90%以上的省区市都有不同程度水稻种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南北方气候差异可以分成南方稻区和北方稻区,南方稻区面积达2670万公顷左右,北方稻区面积330万公顷左右。水稻的生产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近几亿农民的收入。我国生产的稻米首先是作为口粮消费的,约占总数的85%以上,其次是用于饲料生产与食品加工。我国约有19个省市区以米饭为主食消费,人口更达8亿以上,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所以稻米作为口粮消费的范围广,涉及人口多。据有关专家测算,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稻米的需求逐渐增加到年稻谷总产量再增加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水稻的生产和丰欠情况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水稻生产并非只为负责中国的粮食安全,并且还有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责任,增加稻民的收入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使命,是中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中心任务之一。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粮食市场面临很大冲击。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食品的高标准生产要求给国内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高纬度地区,是我国北方一季寒冷粳稻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和品质居北方稻区前列。农民的技术水平高,有良好的水质、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病虫害相对少。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度,不易出现高温效应等有着天然生产优质稻谷的条件,是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质稻谷的主要生产地区。可以说吉林省是在我国生产高档优质米的最好的区域,而且实践也证明我省生产的稻谷米质,整体上好于国内任何省份。所以,吉林省的粮食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的提高,同时人们对粮食的质量有很高要求。所以在吉林省发展优质的稻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也保障农产品安全,为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吉林省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然而过去吉林省水稻科研、生产一直以高投入多产出为目的,品种选育以高产为目标,稻米品质差,在国内外粮食市场无竞争力。近年来,吉林省虽然对优质水稻育种引起重视,由过去高产育种向产量与质量抗性育种转变,育成一批优质水稻品种,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多数是晚熟品种,多数品种抗逆性较弱,并且在食味上与日本的优质水稻品种相比还有一定差即,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为数不多。现今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市场放开的局势下,吉林省水稻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实现农业增效、稻农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科研生产部门普遍关注的课题。而本文从省域角度和生产县域格局变化分析研究和了解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情况,从而探究吉林省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情况,分析出吉林省水稻生产的问题所在,为吉林省水稻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1.2 文献综述1.2.1关于水稻生产的研究1.关于水稻生产科技创新的研究。徐匡迪等(2002)认为,水稻单产的提高主要是靠科技的创新,靠研发和推广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发展就是靠科技不断的提高,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方福平等(2004)的研究表明我国水稻生产正在经历重大转型时期,而相应的水稻生产技术也到了转型的时候,通过对影响水稻生产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相关技术和技术推进手段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水稻生产的技术转型的对策。程式华等(2009)分析我国现代水稻生产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出了生产高效、营养健康、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水稻生产目标和新思路。2.关于水稻生产效率的研究。转变我国水稻生产的增长方式迫在眉睫,而水稻生产的生产率是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其变化趋势是什么样的等等这些方面的内容是现阶段提高水稻生产率的主要研究方向。周宏等(2003)釆用1981-2001年的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共同分析出我国水稻生产效率以及各个区域变化趋势,认为我国这20年间水稻增长趋势较为平缓是受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大环境的影响,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水稻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呈华北华中华南依次递减的趋势。王明利等(2006)对1990-2003年我国水稻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测算,1990年-2003年这些年间我国水稻生产呈波动性增长,其中90年代中后期水稻生产幅度下降大,在1994年-1997年都是在10%以上的速度来增长,而自2000年以后才开始有回升的趋势。另一方面,水稻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部分;而水稻生产技术在90年代以来都比较稳定,反映出了技术效能的发挥也显示出了技术推广的有限性。田云等(2012)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我国水稻生产科技进步率进行测算,采用1991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果表明,这些年间,单产增长率只有20%左右的源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看出在以往科技进步并未发挥其重要性;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对生产效率的贡献率都在40%左右,其作用远远大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但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资本投入和劳动力的贡献率具有下降的趋势,未来的水稻发展是依赖于科技进步的。3.关于水稻生产的影响因素研究。朱德峰等(1997)分析了1949-1992年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动分析,分析了我国水稻生产的总产、单产以及水稻播种面积状况和变化特征等,提出单产提高主要是靠先进技术的引进,播种面积的提高主要是靠荒地的开垦,指出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主要是靠水稻单产这个因素。张峭(2006)研究认为,近20年间我国水稻一直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主要的原因是水稻种植面积的波动性下降和水稻单产的不断提高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方福平等(2009)通过分析我国水稻生产的现实生产力、水稻生产能力和潜在地生产能力,探讨我国水稻生产一直处于波动性产出的原因,并提出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稳步前进的对策。王志刚等(2010)通过对全国18省46县水稻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现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有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品种多而杂和技术水平低等。而在限制水稻产量的技术因素中种子技术具有很大影响,其次是种植技术;自然因素是光和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1.2.2关于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研究1.关于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李建平等(2000)认为最近一些年我国水稻生产格局并未发生过大的改变,南方水稻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但是相对于北方来说其产量优势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几大产区,其中华南地区水稻生产份额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东北地区最近几年水稻生产份额不断提高。朱希刚(2003)认为我国水稻生产面积不断改变,其中南方水稻种植面积最近几年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北方的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黑龙江、吉林等地水稻生产面积最近几年在不断上升,我国水稻生产格局正在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王芳(2004)通过对我国籼稻主产区的调查研究发现江苏、浙江等地以及广东地区水稻产量以及种植面积正在不断的下降。王明利等(2005)通过分析我国粳稻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和生产格局变化,测算出不同地区粳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地区优势和技术优势等等,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人们对于粳米的消费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生产区域由秦岭淮河发展到了长江流域。粳米生产趋势扩大是由于粳米需求和消费量的扩大所引起的,而且随着地区间的交流和贸易的密切往来,地区间的文化、饮食、风俗习惯也在慢慢的融会贯通,因此导致稻米消费的一致性。钟甫宁等(2007)通过对20年水稻生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水稻生产最近这些年地区格局变化明显,整体上讲水稻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而从格局上来讲,以生产稻米为主的传统地区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呈现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而东北水稻种植面积呈现出了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具有大幅度的增长。展进涛(2009)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周期以及波动情况运用趋势分解模型和谱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水稻生产呈现的波动性趋势是南方水稻生产呈现的波动性趋势的主导力量,并且传统的水稻生产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较为明显,而北方水稻生产无论是在水稻种植面积还是在水稻种植产量上来说都具有大幅度的提高,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王伯伦等(2009)着重研究北方水稻生产的现状,运用动态分析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尼尔基水库的建设实施,刺激了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地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但是由于北方水资源还是相对较为短缺,因此北方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水稻产量还是存在相对的不稳定性。2.关于水稻生产的时空影响因素研究。刘顺飞(2007)将全国分为6个水稻生产区,描述了各区域水稻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得出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会导致的水稻播种面积减少以及水稻自身和主要替代作物的单位面积净收益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调整的主要因素。胡忠孝(2009)将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变化与耕地面积变化、粮食种植面积变化进行对比,认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与种植结抅调整有关,而且这种结构调整主要是在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之间进行。徐萌等(2010)通过对水稻主产省区水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比较生产指数分析发现,中国水稻生产区域布局呈现“由南向北”的变迁趋势,进一步构建局部调整模型得出,“北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稻生产规模和非农就业。杨万江等(2011)基于1978-2009年中国各省(市、区)水稻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水稻生产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由南向北变动轨迹十分明显,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化与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概面积、水稻单产和耕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非农就业机会呈显著负相关。王紫露(2012)从宏观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微观的水稻相对经济效益两个层次讨论了影响水稻种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同时水稻生产的重心逐渐由南方向北方、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定性和定量分析均证明,除东北地区外,影响水稻生产发展的经济因素中,人均GDP和替代作物与水稻相对净收益的比率对各地水稻播种面积产生消极的影响。程勇翔等(2012)通过对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水稻播种面积重心和产量重心总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南方稻区单季稻比例明显上升,“双改单”现象明显,这是导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敏感性分析得出播种面积已成为目前最有可能造成中国水稻总产量大幅下滑的关键因素,市场机制的调控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中国水稻时空变动的两个主要因素。1.2.3关于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研究方福平等(2004)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以及稻米在粮食消费中的重要性,提出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宏观政策目标,并且在对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若干宏观政策以及优质优价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供给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过渡,推进稻田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收入的基础上,稳定稻农收入;适时将早稻纳入期货交易市场体系,稳定早稻生产。虞国平等(2009)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我国近几年来水稻生产、市场供需、贸易和价格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我国水稻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并基于粮食安全角度提出了我国水稻生产的政策和技术建议,以期为今后发展粮食生产、流通管理、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展进涛(2009)从水稻科研投资、公共技术推广服务的体系建设、农民培训、产业发展方向等角度提出了稳定发展我国水稻产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可操作性对策和建议。杨红旗等(2011)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水稻育种进展和生产发展历程,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剖析农业资源紧缺、突破性品种缺乏、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等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水稻生产提出了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品种与区域布局、促进机械化发展等对策建议,并指明了中国水稻生产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中国水稻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程勇翔等(2012)研究认为在水稻单产相对稳定且年增幅减小的情况下,水稻播种面积成为影响中国水稻总产的主要因素。而“双改单”复种指数降低是造成中国水稻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重点对面积呈下滑趋势的早稻和双季晚稻进行调控,同时兼顾水稻总面积,防止其出现较大波动,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是确保现阶段中国水稻总产稳中有升的关键。罗光强等(2007)在分析中国水稻产出区域性波动和协动性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水稻产出的区域性波动特征和波动的协动性特征突出,提出必须继续发挥国家在水稻生产中的全域性主导作用,同时也应该重视水稻生产的区域性波动特征,充分调动水稻主产区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1.2.4文献评述关于粮食和水稻生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分析的方法不断完善,由一般的定性分析发展到目前的定量分析,运用集中度指数、GIS数据处理系统、变异系数、空间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宏观政策等角度对影响粮食和水稻生产时空变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本研究变量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大多数分析是基于省域、地区的相对较大单位层面的研究,基于相对微观的某一省份内区域、县域层面协同分析的研究还很少见。前人对粮食和水稻生产成本收益以及对经济收益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对本文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但现有关于粮食和水稻生产成本效益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某一年份或一小段时期开展成本收益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由于研究时间跨度小,从而使研究结果不能充分反应某一地区成本收益的变化规律,也不能全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目前关于水稻生产发展的研究既有技术分析的视角,也有经济效率、气候变化等分析视角,既有定性分析,更多的是定量研究,既有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有对策建议的探讨,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借鉴。但是从时空变化视角对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研究还鲜有研究。鉴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基于近年的统计和调研数据,以时空变化析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研究吉林省水稻生产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跟踪调研数据和实证分析提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发展路径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3研究目标及内容1.3.1研究目标以吉林省近30年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情况为论文的切入点,通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的手段,研究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出吉林省水稻生产的问题所在,以此为证,为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1.3.2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地区水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解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并且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对吉林省水稻生产进行分析,并分析出吉林省水稻生产的问题所在,最后找出促进吉林省水稻可持续生产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1吉林省水稻生产现状分析本章对吉林省的水稻生产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吉林省水稻种植的面积与产量、水稻种植区域分布和水稻生产水平等几方面对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概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吉林省水稻生产存在的一定性问题。2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时序变化与地位分析本章主要从省域角度研究和了解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情况,首先依据总产变化详细介绍了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不同时间阶段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率,然后将吉林省水稻生产和全国其他主要水稻主产省的水稻生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究吉林省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情况。3吉林省水稻生产县域格局变化分析本章首先分析吉林省县域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异,包括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布的时空变化,其次依据各县域水稻总产量增幅划分吉林省县域水稻生产变化的类型,最后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上分析吉林省不同类型县域水稻产量变化特征。4.促进吉林省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省域角度和生产县域格局变化分析研究和了解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情况,从而探究吉林省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情况,分析出吉林省水稻生产的问题所在,为吉林省水稻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解法等方法。具体来说:文献资料研究法。在确定论文方向后,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电子书、图书、报纸以及统计年鉴等参考材料,之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总结,作为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理论依据。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年份和地区之间水稻生产的状况,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吉林省水稻生产进一步探究,从而分析出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素分析法。从省域角度研究和了解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不同时间阶段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率,然后将吉林省水稻生产和全国其他主要水稻主产省的水稻生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究吉林省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情况。1.4.2技术路线确定研究方向文献分析法研读文献、收集资料比较分析法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生产概况因素分解法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动分析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时序变化与地位分析林省水稻生产县域格局变化分析促进吉林省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图1.1 技术路线图Fig.1.1 Technology Roadmap第二章吉林省水稻生产的现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纬4152-4618,东经12138-13119,为北方一季粳稻区。水稻是吉林省第二大粮食生产作物,水稻生产是吉林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生产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由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总产量26.35万t,到2014年总产为588万t,对国家粮食安全、吉林省粮食稳定增加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足,成熟期昼夜温差大,具有优越的优质米发展的自然条件,利用吉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优质米,不仅有利于实现吉林省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国际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1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概况2014年全国水稻播种455万hm2,总产量20545万t,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常年70万hm2,约占全国粳米种植面积的13%,占东北稻区的10%,占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8%,年产稻谷500多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0%左右,水稻生产是吉林省粮食生产的一大优势,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吉林省农民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2.1.1水稻种植的面积与产量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从1978年以来到2014年37年间,总体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总体扩大的趋势下,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如图1。从1978年以来,水稻种植面积从1980年的25.3万公顷扩大到2014年的74.7万公顷;1978年以来吉林省水稻产量和水稻种植面积呈现相同的趋势,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总体波动不大,1979年水稻产量处于这些年的最低点,为101.7万吨,到2014年水稻产量处于588万吨。如图2-1。图2-1 吉林省历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趋势图Fig2-12.1.2水稻种植区域分布根据各地区生产水平,可将吉林省划分为8个稻作区域,分别为长春稻区、吉林稻区、白城稻区、辽源稻区、松原稻区、通化稻区、四平稻区和延边稻区(表2-1)。其中长春稻区、吉林稻区和通化稻区是吉林省三大水稻优势主产区,2014年播种面积分别为17.2万公顷、136万公顷和8.9万公顷。而西部地区通过两次水田开发规划的实施,水稻播种面积上升较快,2014年白城稻区播种面积达到13.4万公顷,松原稻区达到11.1万公顷。近年来,随着西部土地整理重大专项完成,白沙滩、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相继提闸供水,届时吉林省还将新增加267万公顷的水稻生产面积。可见,水稻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吉林省农民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表2-1 2014年吉林省各区水稻播种面积Area of rice planting in Jilin Province in 2014地区面积(万公顷) 地区面积(万公顷)长春稻区 17.2 松原稻区 11.1吉林稻区 13.6 通化稻区 9白城稻区 13.4 四平稻区 5.6辽源稻区 2 延边稻区 42.1.3水稻生产水平市场经济带动品种更新、换代,国外优质品种、省内自育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吉林省主推品种有吉粳88、吉粳83、通育313、农大19、长白10号、吉粳102、九稻39、通育223、通丰9、秋田小盯等10个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0%以上。这些品种的大米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粮食经营公司订单生产种植优质品种外,农民自主经营的也多数种植优质品种,同时农业部门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配套技术的推广,其中超级稻“吉粳88”种植面积占大部分。在栽培技术方面,一是超级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目前超级稻品种种植面积己经达到26.67万公顷以上,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多公斤。二是简塑盘育苗抛摆秧栽培技术。具有播种量少,产量稳定等优点,是对抗北方稻区有效积温偏低、冷害频发等问题的最佳措施。在生产上的应用面积一直比较稳定,目前推广面积稳定在大约26万公顷。三是水田机械化移栽早育壮秧技术。主要是从机械化插秧的角度和要求,解决如何从农艺方面提高育苗质量和秧苗素质,达到机械化移栽的目的。四是优质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根据吉林省优质米水稻标准化栽培的规定标准,在施肥、打药、收获等环节上对水稻生产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提高了优质稻米的生产和加工质量。五是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主要在在缺水稻田大力推广这项技术,目的为节省移栽期泡田用水,据测算可节省水50%-70%。2.2林省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2.2.1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影响农民种田收益近些年,农产品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如农药、种子、化肥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特别是耕地价格,吉林省耕地流转价格上涨十分严重,对于有大规模生产需求的农户,造成一定的压力。虽然国家有一定数量的种粮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增长速度远大于补贴的力度,比如我省农业补贴每公顷只有2000元左右,但是水稻区的地租却在10000元左右,其中还不算农药、化肥、种子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因此,导致最近几年农民种粮收益下降。2.2.2种植效益较低,农民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种植水稻与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西瓜、大白菜、花菜等经济型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的价格是粮食作物的几倍之多,其收益远远不如经济作物。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外出打工的收入更多,与外出打工相比,因此种粮就显得更不划算了。这都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农民只是因为目前非农收入不稳定,以及将土地作为最后的社会保障手段才继续耕种土地,但留在家里干农活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甚至还有部分农民将土地摞荒。2.2.3 种子市场混乱,劣质假冒品种时有出现2014年3月21日,央视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曝光了吉林省长春市种子大市场存在严重销售假冒伪劣种子问题,其中包括刮码、套包、套用审定编号、没有审定编号、假劣种子、陈种子、夸大种植范围、虚假宣传、不给包装等严重违法行为。对此,国家农业部、公安部将对吉林省长春市种子大市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并予以取缔。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不具备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经营条件和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也纷纷上马,或明或暗地进行非法生产、经营,造成杂交水稻种子产销的多、乱、杂局面,由此也引起种子价格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伪劣种子或不适合区域生产条件的种子流入市场,坑害农民,造成粮食产量的损失。2.2.4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目前,吉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吉林省虽然干旱缺水但是并不是没有水资源,松花江、嫩江每年可提供水资源102亿m3,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较为薄弱,配套率只有40%,完好率只有50%,因此只利用了27亿m3,较多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吉林省很多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不进、排不出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灌区末级渠系工程配套不完善,损毁严重,灌溉面积萎缩,抗灾能力差,用水浪费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2.2.5组织化程度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生产主要以户经营为主,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据悉,我省土地流转较高的地区如四平市2013 年累计流转90310公顷,仅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8%,占吉林省当年农地流转总量的11.2%,通化市2013年流转耕地面积达到29427.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高达10.5%。较低的地区如辽源市同期农地流转比例仅为4.4%。由于土地流转的规模小,难度大,所以规模种粮大户少,连片种植优质稻的难度更大。本章主要从省域角度研究和了解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情况,首先依据总产变化详细介绍了吉林省水稻生产发展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法分析不同时间阶段水稻种植面积和单产对总产的贡献率,然后将吉林省水稻生产分别和全国其他主要水稻主产省的水稻生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究吉林省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和全国水稻生产中的地位情况。3.1吉林第三章吉林省水稻生产的时序变动分析省近30年水稻生产的时序变动分析3.1.1吉林省水稻总产、种植面积和单产变化特征表3-1吉林省近30年水稻生产情况Table3-1 Rice production in Jilin Province in recent 30 years年份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产量(公斤/亩) 年份播种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产量(公斤/亩)1985 324184567.92000 585375640.9 1986 351175498.42001 465371797.6 1987 368223605.82002 666370555.5 1988 380216567.22003 541318588.2 1989 3901824682004 600438729.9 1990 418289691.72005 654473723.2 1991 433306706.72006 664493742.5 1992 442303684.92007 670500746.4 1993 427289676.52008 659579879 1994 417293701.92009 660505764.7 1995 424297700.22010 674569844.1 1996 434347800.22011 691624902.1 1997 453376830.22012 701532758.7 1998 459386839.92013 726.66 563.27 775.141999 465406872.52014 747588786.51 数据来源:1983-2015年吉林统计年鉴由表3-1、图3-1所示,1985年1990年为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正是处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落实的农村改革时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三明清流县金星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消防员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一批招聘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省康辉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5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贵阳农商银行“超享聘·旭日计划”大学生招聘2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沧州泊头市中医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9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辽宁抚顺新抚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金华市技师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2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南安市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58人(二)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福建亿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校园招聘98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车位退还协议书
- 监理整改措施方案(3篇)
- 景区酒店融资方案(3篇)
- GB/T 9948-2025石化和化工装置用无缝钢管
- 下肢静脉血栓疑难病例护理讨论
- 农行柔性团队管理办法
- 预防性维护与预测分析
- 重心的讲课课件
-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
- 抗癫痫类药讲课件
- 2025三年级科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