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 文命题:沈阳市第31中学 孙华东东北育才学校 张茂同沈阳市第24中学 聂 研审题: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徐 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第l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指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其它试题答在都题卡上。3. 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凡遇帝王或尊长之名,必须回避使用该字,即为避讳。避请又有国讳、圣讳、宫讳和家讳等之分。国讳,是指帝王及其父、祖之名,这是举国上下均需回避使用的。圣讳,是指社会所推崇的“圣人”之名,一般全社会,特别是文人需要回避使用。官讳,亦称宪讳,是指上司长官之名,下属官员需回避使用。家讳,是指家族或家庭内尊长者之名,仅限于家族或家庭内部回避。避讳起源于周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凡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以免在交谈中,因犯讳而失礼。古人采用的避讳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宇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其二为空字。若书写中遇应避讳的字时,采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讳”、“某”等字表示。许镇在说文解字中,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其三为缺笔。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如清雍正时规定,凡书中遇“丘”字,必须缺笔。这三种避讳的方法都有问题。改字和空字,常导致后人很难推断原字,甚至理解错误;缺笔则更易造成错读成其他字。避讳,给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造成诸多麻烦。例如有些姓氏,就因为当朝皇帝的名讳,而改作其他的姓氏。不仅改姓,也有因避讳而改名者。如生活在西汉末年的孔子后裔孔莽,王莽篡汉称帝,逐改名孔均。由于避讳,不仅要改姓氏和名字,就连官名也要更改。古代有三公之职,其中的太师,就因避西晋景帝司马师名讳,改为太宰。即使是家讳,古人也十分重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则因其父名序,故所撰文章皆改“序”为“引”。避讳的习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对避讳的规定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朝代相对较松,有些朝代则十分严格。如宋太祖即位后,规定自其始祖开始,所有先祖的名字都要避讳。且与名字同音或音近的字,均不能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每当一个新的朝代建立,就有新的国讳。之后,新皇帝即位,又要增加一两个避讳的字。如果是短命王朝,到改朝换代时,避讳的字数还不是很多。但如果是延续时间很长的朝代,到朝代结束前,累积的避讳字数就往往很可观。直到一个朝代结来,所有曾避讳的字,才可以重新使用。避讳这种习俗,给古代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国讳,更反映了专制统治的特点,也给今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造成一定的难度。不过,由于避讳具有很强的时限性,一个讳字的出现和消亡,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定。这也为后人对史料的辨伪,特别是文物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节选自朱筱新中国古代的避讳,有删改。)1. 下列关于避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避讳起源于周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B. 避讳有多种形式,文人特别需要回避的是家讳,即家族或家庭内尊长者之名。 C. 避讳给古代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一些姓氏、名字和官职都要因此更改。 D. 避讳有很强的时限性,随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国讳中曾避讳的字,便可重新使用。2. 下列关于避讳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代采用的避讳方法很多,改字、空字、缺笔是古人主要运用的三种,其中改字出现较早,也较普遍。 B.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遇到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这是用空字的方式避讳。 C. 缺笔的避讳方式,指的是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而且往往是最后的一笔或两笔。 D. 改字、空字、缺笔这三种方法各有问题,有的会导致后人很难推断原字,理解错误,有的会造成错读成其他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洵所撰文章改“序”为“引”,是因为其父名序,这说明了即使是家讳,古人也十分重视。 B. 据礼记所述,古人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这是为了避免在交谈中因犯违而失礼。 C. 历朝历代对避讳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而这种习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了有两千多年。 D. 避讳给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造成诸多麻烦,不过也为后人进行史料的辨伪,文物的鉴定,提供了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这一站到那一站林清玄最近在撤家,这已经是住在台北的第十次搬家了。每次搬家就像在乱阵中要杀出重围一样,弄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出得重围,回头一看则已尸横遍野,而杀出重围也不是真的解脱,是进入一个新的围城清理战场了。搬家,真是人生里无可奈何的事,在清理杂物时总是面临舍与不舍、丢或不丢的困境,尤其是很多跟随自己许多年的书,今生可能再也不会翻阅;很多信件是少年时代保存至今,却已是时光流转,情境不再;许多从创刊号保留的杂志,早已是尘灰满布,永远不会去看了;还有一大堆旧笔记、旧剪贴、旧资料、旧卡片,以及一些写了一半不可能完成的稿件每打开一个柜子,都是许多次的彷徨、犹豫、反复再三。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不可能再用的东西舍弃,光是纸类就有二百多公斤,卖给收旧货的人,一公斤一元,合起来正是买一本新书的钱。还舍弃一些旧家具,送给需要的朋友。由于想到人生里没有多少次像撤家,可以让我们痛快的含弃,所以我丢掉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都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一些成长的纪念。林林总总,合掉的东西恐怕有一部货车那么多。即使是这样,这次搬家还是动用了四部货车才运载完毕,使我想起从前刚到台北,行李加起来只有一只旅行袋,后来搬家,是一个旅行袋加一个帆布袋,学校毕业时搬家竟动用了一部小发财车。当时已觉得是颇大的背负。幸好去服了兵役,第二次回台北,又是一只旅行袋,然后路愈走愈远,背的东西也日渐增加,虽然经常搬迁、含弃,增加的东西却总是快过丢的速度,有时想起一只旅行袋走天下的年轻时的身影,心中不免感慨。那时身无长物,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志气,每天清晨在旅行途中的窗口看见朝日初升,总觉得自己像那一轮太阳。现在放眼四顾,周围堆满了东西,自己青年时代的热血与斗志是不是还在呢?在时光的变迁中,有些事物在增长,有些东西在消失,最可担忧的恐怕是青春不再吧!许多事物我们可以决定取舍,唯有青春不行,不管用什么方法,它都是自顾自行走。记得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住在屏东市一家长满臭虫的旅店,为了想看内埔乡清晨稻田的日出,凌晨四点就从旅店出发,赶到内埔乡天色还是昏暗的,我就躺在田埂边的草地等候,没想竟昏沉沉地睡去了,醒来的时候日头己近中天。我捶胸顿足,想起走了一个小时的夜路,难过得眼泪差一点落了下来。正在这时,我看到田中的秧苗反映着阳光,田地因干旱而显出的裂纹,连绵到天去。有非常之美,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立即转悲为喜,感觉到如果能不执着,心境就会美好得多。那时一位农夫走来,好意地请我喝水,当他知道我来看日出的美景时,抬头望着天空出神地说:“如果能下雨,就比日出更美了。”我问他下雨有什么美?他说:“这里闹千旱已经两个月了,没有下过一滴雨,日出有什么好呢?”我听了一惊,非常惭愧,以一种悔罪的心情看着天空的烈日,很能感受到农夫的忧伤。后来,我和农夫一起向天空祈求下雨,深切地知觉到:离开了真实的生活,世间一切的美都会显得虚幻不实。假若知道有阳光或者没有阳光,人都能有观照的角度,就知道了舍与不舍,都是在一念之间。不只是搬家,每个人新的一天,都是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在流动与迁徙之中,只在不忘失自我,保有热血与志气,到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我们现在搬家还能自己做主,到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身体的撤家,如果不及早准备,到时候就会措手不及,作不了自己的主。人的一生应步步为营地向光明与良善前进,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记初心。(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以作战比喻搬家,而一次次乱阵突围却并未给作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不过是重入围城。 B. 作者认为在时光的变迁中,唯有青春不可取舍,所以便痛快地舍弃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 C. 作者错过欣赏日出,却收获稻田美景,说明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执着、苛求,美景随处都有。 D. 本文语言朴素平实、亲切自然。作者以人文关怀与思考从身边的平凡人、平常事中获得人生的感悟。5. 本文从“搬家”说起,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5分)6. 结合全文,分析题目“这一站到那一站”的含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视作共享单车的发展大年,在这一年里,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上海街头。有研究称,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重要交通工具。在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新选择的同时,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对共享单车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等也正在制定过程中。2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上海民生民意共享单车”调查报告。本次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共访问了本市的2079个有效样本。(摘编自上观新闻社科院数据告诉你,上海市民怎么看“共享单车”)材料二: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出行的碳排放量、多种了3000万棵树、减少了45亿微克PM2.5。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材料三:李女士最近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共享单车惨遭“蹂躏”的照片,引得人们纷纷“吐槽”。“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涉嫌违法犯罪。”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东表示,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一旦行为人毁坏的共享单车价值经司法鉴定达到5000元,就可能被以故意级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达不到5000元的,也可以对行为人予以拘留或罚款。据报道,月入过万的关某因一时贪念,将路边的ofo单车占为己有,被治安构留14天。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陈光华表示:“消费者和共享单车公司之间是车辆的租赁使用合同关系。消费者将共享单车私自加锁,从共享变为私享,首先属于擅自变更合同的违约行为。”至于擅自破坏共享单车锁具、定位装置,以供个人“免费”使用的行为,陈先华认为,这实际上改变了车辆的归属,涉嫌盗窃。一旦使用人盗窃的单车价值达到一千元,则可能构成盗窃罪。盗窃的单车价值不足一千元的,也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罚款。“企业要完善单车维护和监管体系,构建诚信黑名单”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学副教授刘东根表示,对于不文明用车人,可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等,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拉入“诚信黑名单”。(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的“春天”来了吗)材料四:共享单车虽是绿色环保创举,但其本质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既然是企业行为,就必须履行作为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义务。当共享单车扎堆占据机动车车道、人行道,当损坏自行车被遗忘在各个角落,当废弃自行车堆积如山占据公共空间,当押金标准水涨船高,这些不尽义务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城市发展常识,也违背了企业日常伦理。企业不能肆意任性为所欲为,相关部门更不能以秩序、常识和伦理为代价,为之兜底任其放纵。李克强总理在强调“包容审慎”的同时也提到:“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放手不管,恰恰相反,有效监管的责任比过去更重了。要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以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的“包容审慎”与“有效监管”)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图表显示,40%以上的共享单车使用者素质较低,在不文明使用的现象中,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行为近30%。 B. 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有研究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 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迅速的一年,但是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等并未及时制定出台。 D. 上海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虽便捷环保,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可谓利弊并存。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材料二通过作比较,说明了共享单车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列举数据体现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B. 材料三中,司法界专业人士指出故意毁坏和私自占有共享单车是违法行为,违法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C. 材料三中,刘东根副教授认为,只要是不文明用车的人,都应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拉入“诚信黑名单”。 D. 材料四中认为共享单车的生产企业既然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么企业就应该尽一定的管理义务。 E. 四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对共享单车进行报道,并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的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9. 综合以上材料内容,谈一谈共享单车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做出哪些努力。(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世为边郡守。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明帝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史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幕,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B.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C. 待且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D.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亦称表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成人举行笄礼时取字。 B. 永平,汉明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称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C. 辟,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官府征聘荐举并授予官职,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即取此意。 D. 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因避刘秀的讳改为茂才,而明清两代称举人为茂才。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廉范出身名门。他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代,而且他的曾祖父廉褒、祖父廉丹也都身居高位。 B. 廉范为人孝顺。他的父亲客死他乡,他和母亲西去蜀地接回父亲的灵柩,守孝期满后才外出学习。 C. 廉范有勇有谋。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亲自领兵抵抗,用计击败匈奴军队,让他们不敢再侵犯云中。 D. 廉范乐善好施。他家世代在边境做官,囤积了许多粮食财物,不过他将这些全部接济了族人、朋友。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待左右,尽心勤劳。(5分) (2)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徐荡子祠堂黄庭竖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注徐孺子:东汉徐稚,宇孺子。陈蕃为豫章太守,专门做了一张榻给他坐。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来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这首诗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诗歌第一句写祠堂,乔木四围之中,有几亩之宅,为幽人之居,这里的“幽人”指徐孺子。 B. 第二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诗人学徐孺子吊唁的方式,也带一束青草前来祠堂祭奠,但昔人已去,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呢? C. 第三句的“藤萝”紧承首联的“乔木”而来。乔木挺立高耸,藤萝依附乔木,却也干云蔽日,显出得意的样子。 D. 第四句写有人吹箫打鼓来祠堂里进酒樽,但“何心”二字点出这些人不是同诗人一样因敬重徐孺子的高洁来祭奠的。 E. 颈联感叹白屋中没有徐需子,是由于太守中少了陈蕃;尾联以议作结,像徐孺子这样的隐士品格高洁,却仍受到冷淡、讥笑。15.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咏怀的诗,即借古人古迹而“自吐胸臆”,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2)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微小事物的运动也需要依凭外力,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 , 。”第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后来者唯有兢兢业业,努力进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期望。 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达10.27亿人次,这表明国人对红色旅游热情之高,红色旅游正方兴未艾。 8月份以来,“秋老虎”肆虐,重庆地区更是“连晴高温”,可是中国铁建集团职工却“流金铄石战犹酣”。 这篇论文语言犀利,有理有据,思想深刻,文中所提出的论点也不容置疑,可谓不刊之论。 因工作或业务需要离开工作岗位者,经领导批准给予公假。任何人不得托故续假、以公差为名久假不归。 庆祝中国共产党96华诞大型书画展在上海交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竞相观摩。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复兴号”动车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模型展品吸引着外国记者的目光关注,他们不时拿起相机拍照。 B. 沈阳在国际化进程中,人民网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建立脸书和推特账户,让世界了解沈阳,让沈阳走向世界。 C. 书店为人们奉上一丝慰藉,安抚疲惫的身心,读书者在书本中寻得金玉良言,休憩者在书店感得人性之暖。 D. 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战果丰硕。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 好消息!春节期间,凡在本店购物满200元者,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B. 令嫒这次在儿童钢琴大赛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 鉴于本人资质愚钝,论文行笔必有颇多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加以斧正。D. 这份礼物太贵重了,不过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情感投入。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 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 。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新时代病” :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孩子们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隐藏着“冷漠”病毒。21. 下面是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简称BRF)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不含“BRF”),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5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放翁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家书)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漫云命运安排,几见成家由懒惰?光看光阴迅速,莫教晚岁叹蹉跎!(王氏家训)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陈毅示儿女)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8年沈阳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及细则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1. B (张冠李戴,圣讳是文人需要特殊回避的。)2. B (范围扩大,原文是“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强调的是“当朝”。3. C (曲解文意,原文是“有的朝代相对较松,有些朝代则十分严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 B (强加因果:文中“我丢掉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的原因是“想到人生里没有多少次像搬家,可以让我们痛快的舍弃”,并非想到“唯有青春不可取舍”。)5. 作者先从搬家谈起,表达了自己深陷取舍困境的无奈(或:纷杂的物质在增加,但可贵的精神在消减);接下来作者借初衷(观日出)与结果(祈雨)的反差,阐明了取舍的变化只在一念之间(或:脱离真实的物质生活,空谈精神追求是虚幻不实的);文末由搬家联想到人生(生死),表明人的一生应不舍积极、向善的态度(或:人的精神追求要积极、向善)。(一点2分,三点5分)6. 表面指像搬家、迁徙等地点的变化。(2分)深层指的是心态、观照角度或人生境况的变化。(2分)文章由浅入深地阐释了在人生的变化中应不迷失自我,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 A (由文本出处“上海市民怎么看共享单车”可知,图表中的数据均为被调查者的民意所占的比例。)8. AD (B. “都认为毁坏和私自占有共享单车是违法行为,将对违法者追究刑事责任”错,是否对违法者追究刑事责任要看涉及金额;C. “只要是不文明用车的人,都应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拉入诚信黑名单”错,应该是屡教不改者拉入诚信黑名单;E. 并未都提出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9. 使用者方面,要提高文明素质,不违规停车,不随意毁坏、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生产企业方面,要避免恶性竞争,屡行作为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义务;管理者方面,要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加强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点1分,三点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 A11. D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茂才”之名,而非“举人”。)12. B (“他和母亲”错,原文是他告别母亲向西到蜀地接回父亲的灵柩。)13.(1)过了不久,邓融果然被召回(到溶阳)关进了监狱里,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保卫侍奉,尽心尽力,非常辛劳。(“无几”、“卫份左右”、“勤劳”每个1分,译出大意2分)(2)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老朋友、学生没有谁敢去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验安葬。“会”、“坐”、“敛”每个1分,译出大意2分。译文仍写“敛”字不给分。)【参考译文】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是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世代做边郡的长官。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十五岁时,(廉范)告别母亲向西到蜀地接回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的灵柩,守孝完毕,到京城拜师学习,待奉博士薛汉。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礼仪周备地去拜访并征聘廉范为功曹,恰逢邓融被州中的人告发而被上级审查,廉范打算以权宜之计来帮助他,于是假装生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在这种情况下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的狱卒。过了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里,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保卫待奉,尽心尽力,非常辛劳。邓融奇怪他长得像廉范却没料到是一个人,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得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呵斥他说:“您因为身处困境精神错乱了(或意译为:看花眼了)!”于是不再跟他说话。直到邓融死去,(廉范)都没有说明身份,亲自驾车送邓融的灵柩到南阳,安葬完毕才离开。后来(廉范)被官署征召,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老朋友、学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敛安葬。明帝十分生气,召廉范人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敛,为什么?”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而替他收敛),真是罪该万死。”皇帝的怒气才稍稍平缓,问廉范说:“你是廉范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属关系?”廉范回答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于是赦免了他。廉范因此出名。廉范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又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按照旧例,敌人人数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部下打算发文书求教,廉范不采纳,亲自率领士卒抵挡。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抵挡不住。恰逢傍晚,(廉范)命令士兵们各自捆扎两个火把,军营中就像繁星密布。敌人远运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军的救兵赶到,非常震惊。等到天明敌人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军中早早吃完饭,一早冲入敌营,斩杀了好几百敌人,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建初年间,改任蜀郡太守。成都物产丰盛,但邑中的房屋之间很拥挤,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夜间(点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