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及防治.doc_第1页
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及防治.doc_第2页
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及防治.doc_第3页
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及防治.doc_第4页
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及防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及防治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桉树主要蛀干害虫的情况,并描述几种重要危害种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最后提出了桉树蛀干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桉树;蛀干害虫;危害;综合防治Damage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ain Trunk Borers of Eucalyptus in ChinaGe Yong-pan ,Qin xu-dong(Guangxi Forestry Inventory and Design Institute,Nanning ,530011)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introduced and described the situations of vital trunk borers of eucalyptus in ChinaSeveral important trunk borers had been described,and the 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had been brought forwardKeywords:Eucalyptus; trunk borers; damage; integrated control桉树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统称,原产于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1。桉树具有速生丰产、适应性强及用途广泛等特点,为工业人工林首选树种,同时也是很好的薪材、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树种。目前,世界五大洲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引种栽培,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人工栽培树种。已与杨树、相思树和松树一起成为世界四大速生栽培树种。我国引种栽培桉树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最初引种的地方多在我国南部、东南部及西南部交通方便的通商口岸城市。我国自引进桉树以来,为我国的工业用材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害虫种类逐年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2-5。目前桉树上的主要害虫,都是当地的本土昆虫,它们原来的寄主不是桉树,自桉树引种并大面积营造成林后,经历了被迫取食到适应取食的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种群密度的增高,当到影响桉树正常生长后,就成为新的害虫2。1 桉树蛀干害虫情况1.1 桉树蛀干害虫种类桉树分布于我国的南亚热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地理位置决定了桉树害虫属东洋区的昆虫区系。据统计,目前我国危害桉树的蛀干害虫有天牛、吉丁、木蜂、木蠹蛾、小蠹、长蠹等,共21种(见表1)。这几类害虫分别隶属于3个目:鞘翅目4科15种、膜翅目1科3种、鳞翅目2科3种,其中能造成中等及以上危害的有13种1,6。目前报道7危害较重的4种桉树蛀干害虫分别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8、桉材小蠹虫Xyleborus sp.和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表1 我国危害桉树的蛀干害虫种类目/科/种名目/科/种名一、鞘翅目 Coleoptera(四)小蠹科 Scolytidae(一)长蠹科 Bostrychidae15. 桉材小蠹虫*Xyleborus sp.1. 四沟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二、膜翅目 Hymenoptera(二)吉丁科 Buprestidae花蜂科 Anthophoridae2. 中华吉丁*Agrilus sinensis16. 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3. 吉丁虫*Coraebus sidae17. 灰胸木蜂X. phalothorax(三)天牛科 Cerabycidae18. 中华木蜂*X. sinensis4. 皱胸天牛*Aeolesthes holosericea三、鳞翅目 Lepidoptera5.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一)木蠹蛾科 Cossidae6.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19. 豹纹木蠹蛾*Zeuzera sp.7. 蓝翅眼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20. 柳按木蠹蛾*Zeuzera sp.8.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二)拟木蠹蛾科 Metarbelidae9. 多斑白条天牛B. horsfieldi21. 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10. 木棉从角天牛Diastocera wallichi11. 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12. 橘根接眼天牛Priotyrranus closteroidesl3. 浅揭天牛Pothyne sp.14. 家天牛*Stromatium longicorne注:*表示一般能造成中度危害,*表示能造成中度危害。1.2 桉树蛀干害虫的危害由于不同桉树品种在我国引种的时间和其本身的抗性等的不同,以及各种害虫的食性差异,它们受虫害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窿缘桉(E. exserta)、蓝桉(E. globulus)、赤桉(E. camaldulensis)和葡萄桉(E. botryoides)等较容易受害。桉树树干害虫危害特点是致命性强,难于观测,防治时机难以掌握。主要危害衰弱木的树干、树枝或树皮,蛀干害虫入侵主干后,受害树往往会枯死。蛀干害虫主要通过成虫迁飞,入侵新的寄主树。由于其整个生活史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交尾、产卵等活动营裸露生活外,绝大多数的时间均营隐蔽生活,一旦林木表现出明显的被害状时,往往又失去防治的有利时机,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由于营隐蔽生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虫口数量较稳定;这类害虫蛀食韧皮部、木质部,一旦林木表现出凋萎枯黄,导致树势衰弱后,往往很难恢复生机;蛀干害虫的发生发展,往往是从个别林分开始,并在受害林分保持一定虫口密度,形成发生基地,然后逐次扩大蔓延。广西隆林县1996年发生桉材小蠹危害,3 hm2多三年生蓝桉发生危害率达60 %,受害树全部死亡9。近年木蠹蛾屡有发生,如2004年4月,广东开平市桉树林被危害,有虫株率高达15 %7。2 主要蛀干害虫2.1 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是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害虫1,10,11。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雌成虫体长22-35 mm,雄成虫体长20-29 mm。触角鞭状,12节,自第3节开始各节基部呈灰蓝色。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3倍,最后1节末端为灰白色。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5倍,最后1节末端为黑色。前胸两侧各有1较尖锐的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光滑无颗粒状突起。翅面上各有大小不同的由白色绒毛组成的斑纹20个左右。雌虫腹部5节,末节部分露出鞘翅,雄虫腹部全部被鞘翅遮盖。卵长6 mm左右,乳白色、长椭圆形,两端稍弯曲,近孵化时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50 mm,身体略带黄色。前胸背板后半部有1褐色凸字形斑,中间有裂缝,前缘无深色细边。前胸腹板主腹片两侧无骨化的卵形斑。蛹长30-35 mm,全体乳白色至黄白色,附肢颜色较浅。该虫在南方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有排泄物排出,4月底5月初开始在隧道上部作蛹室,到6月中、下旬化蛹,蛹期10-20 d左右。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7 d左右,然后咬10 mm左右的羽化孔飞出。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植物的嫩枝皮,补充营养,经2-3 d后交尾。产卵前成虫咬1椭圆形刻槽,然后把产卵管插入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主要集中在树杈和萌生枝条的地方。每雌虫产卵70-80粒,卵期7-10 d。树皮刻槽并不全部产卵,空槽无胶状物堵孔,易区别。成虫飞翔力弱,敏感性不强,容易捕捉。趋光性弱,成虫寿命较长。雌虫40 d左右,雄虫20 d左右。幼虫孵出后,开始取食腐坏的韧皮部,并将褐色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中排出。3龄末或4龄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从产卵孔中排出白色的木丝,起初隧道横向稍有弯曲,然后向上。光肩星天牛分布于全国各地。成虫啃食树干、枝干嫩皮、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坑道,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并且被害处易感染病害。轻则影响桉树生长,严重时多在3-5年内逐渐地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2.2 云斑白条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是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害虫10。成虫体长34-61 mm左右,体黑色密布浅灰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央有个近肾形黄白色斑,两侧有刺突。鞘翅面上有颗粒状瘤突。黑色或黑褐色,密被灰色茸毛,头中央有1纵沟,前胸背板具肾形白斑1对,两侧各有1刺突,翅鞘上有2-3行白色茸毛组成的白斑,白斑因个体不同变化很大,有的翅前端有许多小圆斑,有的斑点扩大,呈云片状,翅基有许多明显的颗粒状突起,头、胸、腹两侧各有1条白带。卵长6-10 mm,长椭圆形,略扁弯,淡黄色,卵面坚硬光滑。老熟幼虫体长70-80 mm左右,乳白色,前胸背板略呈方形,浅棕色,近中线处有2个小黄点,点上有刚毛1根。蛹长40-70 mm,乳白色至淡黄色。该虫2年发生1代,跨3年,以幼虫或成虫在蛀道内越冬。成虫于翌年4-6羽化飞出,补充营养后产卵。卵多产在距地面1.5-2 m处树干上,卵期约15 d。幼虫于7月孵化,此时卵槽凹陷,潮湿。初孵幼虫在韧皮部为害一段时间后,即向木质部蛀食,被害处树皮向外纵裂,可见丝状粪屑,直至秋后越冬。来年继续为害,于8月幼虫老熟化蛹,9-10月成虫在蛹室内羽化,不出孔就地越冬。云斑白条天牛在国内分布很广,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发生严重。其成虫为害桉树新枝皮和嫩叶,幼虫蛀食枝干,造成树势生长衰退、干枯甚至死亡。2.3 桉材小蠹虫桉材小蠹虫是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害虫。具体种名未定,国内也尚无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相关报道。在此,仅以材小蠹属进行介绍12。该属昆虫两性异型,雄体弱小,与雌性形态差异很大,不能飞翔,眼缩小,其形状与雌性不同;雌性额面略凸,无特殊突起、凹穴或长毛束等;眼一般前缘中部有缺刻。体形一般较狭长,大多长为宽的2倍;体长1.7-5.9 mm。下唇须基部膨大,显然宽于第2或第3节,下唇须后面常扁平,至少有一节生有特殊刚毛;前咽片及其邻近区在头腹面一般明显下陷,有轮廓。触角锤状部第1节呈角质状,锤后面几乎从不见缝。前胸侧缘均匀弧圆,无凸起缘边。小盾片外露,中等太小,其表面与邻近的鞘翅翅面相平。鞘翅的瘤粒点不在脊条之间的沟中。前足胫节端半部明显加宽,基节窝相连,基节间隔前片纵尖角形(Xyleborus javattus 种团中的种其基节窝相连不紧,而基节间隔前片只略微尖锐),间隔后片膨大,有时上面有瘤齿;中足基节窝常略相连接,其间隔宽度小于触角柄节的厚度;后足腿节腹缘或弧圆或呈纯角状,胫节后面几乎光平;中、后足跗节折回至胫节沟中。全部为一雄多雌同血源繁殖型,所有雄性均为单倍染色体的卵细胞发展而来,因而雄性与雌性形态不同,体小单薄,不能飞翔。卵粘合成块产在母坑道中,幼虫发育时将母坑道扩展加长,在坑道中取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下代成虫从母坑道侵人孔中羽化出来。温带地区的种类其新羽化的成虫可能在原生长发育坑道中越冬,或在森林地被的落叶层中越冬。已知只有一温带种Xyleborus dispar在冬季其成虫需度过休眠期。材小蠹属产于全世界的热带区和温带区,从无寄生习性。2007年5月,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将该属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成虫钻蛀裸露木质部、树皮死亡或生势衰弱的树干和枝条,产卵危害,造成树干易受风折,严重的导致植株死亡。桉材小蠹虫终身潜伏于桉树树皮或材心内,为害隐蔽,繁殖力强,对植株为害时间长久而严重。2.4 荔枝拟木蠹蛾荔枝拟木蠹蛾是鳞翅目Lepidoptera拟木蠹蛾科Metarbelidae害虫10。成虫雌虫体长10-14 mm,翅展20-37 mm,身体及前后翅均灰白色。前翅具甚多灰褐色横条纹,中部具1较大的黑色斑,后面有1稍小黑斑,前、外缘有成列灰棕色斑纹。后翅灰白色,具许多灰色横波纹,外缘有成列灰色斑纹。雄虫体长11-12.5 mm,翅展23-27 mm,体和翅均为黑褐色,前翅中部色较淡,有许多黑褐色横条纹,中部亦具1黑斑。卵粒扁圆,乳白色,0.9-1.1 mm,宽约0.7 mm。卵块鳞片状,覆有黑色胶质物。幼虫体长26-34 mm,全体黑褐色,有光泽。各体节缘相结处的膜质部分灰白色;体壁大部分骨化。蛹长14-17 mm,黑褐色,头顶两侧各具1个略呈分叉的粗大突起。该虫1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坑道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幼虫陆续化蛹,蛹期26 d,成虫于4月中旬至6月中旬相继出现,雌蛾羽化当晚交配产卵,卵产在距地面1.5米高的树皮上,5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虫卵化,幼虫经2-4 h扩散,寻找分叉、伤口、木栓折断处蛀害,当幼虫蛀道长达13 cm时幼虫调转方向蛀食并吐丝将虫粪和枝干皮屑缀成隧道掩护虫体,坑道是幼虫栖居和化蛹场所。幼虫白天潜伏坑道中,夜晚沿丝质隧道外出啃食树皮。幼虫期343 d左右,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口封缀成薄丝后化蛹,蛹期27-48 d。荔枝拟木蠹蛾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四川及江西等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害虫。幼虫多于树干分叉处钻蛀枝干成坑道。幼虫匿居在隧道中,夜出取食树干皮层,受害严重时可影响植株生势甚至整株死亡。3 综合防治措施3.1 防治原理对于桉树蛀干害虫的防治,必须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其生产周期长、成林后防治害虫困难及用药受到生态、社会双重约束等特点,重点在防与治上,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我国桉树害虫种类基本上都是本土害虫,害虫的种类和危害还有增加的趋势1。许多桉树蛀干害虫在不同地区的发生、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还不清楚,因此还应当经常开展桉树虫害的林间调查和基础研究,掌握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加强预测预报的工作,及时掌握桉树虫害的发展趋势,及时通报并进行防治。此外,桉树原产地害虫对桉树的危害性也很严重,一旦入侵成功,将对林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对桉树引种时的检验工作不能轻视2,6-9。3.2 防治技术3.2.1 营林措施营林措施是可持续控制森林害虫的基础。我国桉树虫害的发生随着栽种时间,栽种面积增长而加重。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大面积营造桉树纯林是引起生态系统恶化,害虫自然控制能力严重失调的主要因子之一。除了要加强抗虫品种选育以代替现有的易感虫品种外,还要通过调整树种结构,合理营造混交林,适时抚育来改善林相等措施,以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发育而利于其天敌生存的条件,提高森林本身控制有害生物的潜能,达到安全、持久、经济、有效防治等多重功效,把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5,8。此外,“适地适树、更新或改善不合理林带结构,实行多树种配置”也是控制天牛等蛀干害虫多灾危害的有效措施。3.2.2 人工防治针对不同的危害种类,可采用捕捉法、人工砸卵、清除危害木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13。通过定点收购和区域防治,可使防治投资变成参与者的直接收益,有利于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和扩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社会影响。清除危害木是防治蛀干害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清除数量太多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较大,应适度采用。此外,对局部地区危害的桉树蛀干害虫,在调运木材或种苗时应实施检疫,防止害虫的人为扩散。总之,人工防治不使用化学农药,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及经费。3.2.3 化学防治当害虫大发生的时候,需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化学农药的选择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或无毒、污染轻、选择性强、的药剂。近年来,内吸性农药的使用和树干注射施药技术在蛀干害虫的防治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干基打孔滴注内吸性农药防治杨树天牛幼虫的试验报道较多。对于桉树蛀干害虫成虫期的防治,首选药剂有阿维烟剂、阿维菌素,它们有对人畜安全,环境污染少,少杀伤天敌,不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其次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也是常用的药剂,使用它们杀虫见效快,但缺点是容易杀伤天敌,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13-16。此外,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剂量,合理选择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推广使用颗粒剂、微胶囊剂等不易飘散、缓慢释放的农药剂型,可以收到延长药效、节省用量、减少污染的效果。3.2.4 生物防治桉树在澳洲的天然林中,当地害虫都有天敌控制。我国境内的桉树害虫,都是由乡土昆虫演变而成,尽管各地桉树上的重要害虫种类有所不同,但对于桉树林中的蜘蛛、螳螂、鸟类等多种害虫的天敌,应加以保护和利用13。常见可利用的蛀干害虫天敌包括天敌昆虫、食虫螨类、食虫鸟类等。其中,寄生类主要有茧蜂科、姬蜂科、姬小蜂科、跳小蜂科、肿腿蜂科、坚甲科;捕食性天敌昆虫有步甲科、阎甲科、郭公虫科、蚁科、螳螂科; 食虫螨类有5 种;食虫鸟类有啄木鸟科、佛法僧科、翁鸟科、山雀科。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川硬皮肿腿蜂S. sichuanensis Xiao、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两色赤足茧蜂Zombrus bicolor、青杨天牛蛀姬蜂Schreineria sp.、花绒坚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等调查研究较多。另外, 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线虫、信息素、不育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蛀干害虫的防治。3.3 面临的问题及展望3.3.1 综合防治中面临的问题综合防治体现的经济问题与桉树蛀干害虫的危害特性、防治措施密切相关。在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技术受到限制:首先,监测预警技术准确性不够,还不能准确探测害虫发生动态,无法为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第二,对蛀干害虫本身分类、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研究不够深入,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第三,化学防治领域需要开发对大多数蛀干害虫高效、低毒的新型化学杀虫剂,一定要保证环境安全。最后,生物防治技术多数还停留在科研上或局部地区的应用,没有大规模普及使用。3.3.2 对我国桉树蛀干害虫综合防治的展望首先,力争将3S 技术集成引入到防治决策的整体系统中,提高监测预警的技术水平。其次,重视蛀干害虫分类、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研究,明确我国桉树蛀干害虫主要危害种类的地理分布和种群动态规律,为其综合防治奠定基础。第三,积极研发化学防治的新型生物农药、化学农药及施药技术,高效、实用,做到对环境无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