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doc_第1页
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doc_第2页
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doc_第3页
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doc_第4页
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 .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2009年5月13日 周三下午3:52发件人: sun_chaoqun 收件人: sanzhaodushuhui 分类号UDC._._._._.-一-一论文题目:易南硅以考考硕士学位论文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作者姓名:徐微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学位及单位地址:刘俊副教授冠穿南政佚参大学申请学位级别:一亚上一专业名称:民商法学论文提交日期:20.年月日论文答辩日期: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冠g南政亏去大学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年月日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法律体系导师:刘俊副教授作者:徐微中国重庆二00六年四月内容摘要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劳动法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倍受当事人及劳动立法机关的关注。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的规范条文过于笼统且存在若干不足与缺陷、操作性不强、授权不平等、没有很好地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在实践中不便于实施且极易产生不利的后果,所以需要正确阐释其含义,明确立法方向,寻求司法补救措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无需对方当事人同意而单方决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是一种形成权。由于劳动合同的人身性质,使得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民事合同的解除存在着区别;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在产生的原因、后果和解除条件等方面与劳动合同的终止和变更存在着差异;概念和责任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辞职、自动离职、开除、除名区别开来.在弄清楚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准确涵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首先要对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价值定位有一个清楚认识: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其特殊险主要源于劳动关系的人身性与财产性,源于劳动关系当事人事实上的不平等性,因此,劳动合同作为个别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设计必须体现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促进劳动关系的流动性和保障劳动自由的价值目标。基于劳动合同的这种特性,劳动法在平衡协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利益的同时,对劳动者的利益进行了倾斜保护.笔者将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分为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和劳动合同的单方预告解除来进行论述,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制度主要调整劳动合同试用期和因过错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的期间,在对方不符合劳动合同要求的条件下,劳动法应当平等地授予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劳动合同的即时解除权。对过错性即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错的规定,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界定.根据我国的实际,立法部门应在劳动合同存在欺诈的情形下和对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或者其家庭成员侵权的情形下赋予单方即时解除权,并且通过劳动法律、法规或牙者司法解释制定具体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以及劳动纪律标准,以便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遵守和操作。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签订之后,在履行过程中,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通过预先通知对方的方式,在经过一定期限之后而解除合同的行为,可以分为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了劳动者的单方预告解除权,但是这一条的规定过于简单,使司法实践面临选择与取舍的困难,因此要充分理解第31条的涵义:即本条实际上是规定了劳动者的辞职自由,是为了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职业选择自由,保障劳动者的独立地位,是对弱者地位的有利救济,劳动者的辞职权应当作为劳动权的州申,所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是程序,而非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所承担的应为赔偿责任。对于预告期,笔者认为一视同仁地设定30天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不同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企业的关键技术人员与企业非技术工作人员的可替代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立法应当区分不同的劳动者给予不同的预告期。对于我国的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法律制度,我国立法还应当参照国外立法例,区分不同的劳动合同类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条件。对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合同未到期,不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不得擅自解除合同,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固定期限合同中,劳动者可以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随时解除合同。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还涉及到经济辛偿金和赔偿金的问题,我们在理解经济辛嗜金、贝勘偿金胜质的基础上,需要重点把握经济辛瞻金、贝勘偿金.及违约金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对劳动合同解除经济刹偿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立法是以劳动合同主体和谷同消灭方式来划分是否予以支付经济辛哨金的,在实践中有很多弊病,所以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应按照解除、终止合同的原因、过错和责任,本着公平以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来制定出详细的原则及标准,并以例举的形式确定给予经济补偿的条件和情况;对于赔偿金,在实践中争议较多的就是关于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培训费用这个方面,立法上应当借鉴上海的做法,这样规定:约定的月民务期限长于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由用人单位终止合同的,不得追索劳动者服务期的贝含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月膝期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续订劳动合同,对月民务期的履行方式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灯0的加入,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也在发生变化,怎样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资源的配置作用,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合理流动性,在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希望本文肤浅的分析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关键词:单方即时解除单方预告解除经济辛偿金贝合偿金飞be也tlioat旧如溯面而皿ofl址幻rocntard15amajor触犯enilbaorl料whihcsi丘)ll小从妇hetlwa.mkanig饮刃,yePnlkiyesrndaePnlofy概初山罗at加住爪污tlbeUborl即刃ofPRCbaUOttllisssiuehas1llanysha山刀朔山邵,orf以翎沙,ti15OOtgeneallotpotniotP份由ec,俪】5otgrnat叫曲间net咬少stot七刀o51改汽朋d俪】5otb汕姐Ceheth泪efistof阮场叼由那阴dhetem娜oyesr似祥浦代你飞b以犯sCh的旧咖瞥aerdasidy刚哗卿usotstini平elmerstl面犯oshtattisi。yotbnrigbaUOtsoff峪bdaocnsqeue:nc跳.们比记伪化,ti15nCeesasyrot印讹川yan)劝Urd几DId面辱hetd流诵onofpe派众nessoflge间面nndaot,改betj切由daler以戏es.rnrrihgtot训吐此aI叮把功面朋此1滋幻r00n加以15ale咧咬少thtateahcpaytlnac康石deotetl皿血atehetlal均rcon的以初阮双hetQ叉nIetPaILytl,s越笋沈功。止It15arihgtniofnlSl.Tbeuahtor山拟hgthtatweml以玩wead哪鹿吨训吐湘恤山吧心皿thetvalueofbet乓少tbeofellwe撇声曦双hetk脚s卿meofUlul副睑arlet功曲阳垃祖of倒沁rocnt拙CL11犯】址”ra价加以sia朋邃刀日以犯加氏忱。止记of此饮司yattnb侧吮扭】dP咧卿心a面buelnadheti拙明iytattnb叨比oflbaorerl呱瘾吻ni.5协Cehetlbaora拍的以si“l加由ot呐USthetl曲oreIl(ati俪吻协面咏灿心又hetl雌川卿众mofbet也宙at巴ul记m油妞垃刀ofl址幻rcon旅以nLlSItbeaihrdatbaal州吨hetbenetfibe加代光nhettwoside气洲血面汕吧阮sbatiliytofhetl滋幻rerlatinosPhi,四似滋吧w面keSI,代别义”曲】e加以北rnad到arIna橄如9hetlbaor,s址浏olnrofes山吧仕屺七们氏ni访印浑ofw加么hetlbaorl即刃has乡四naP洒血arlPUI以为叭侧比nhetl曲orl即刃si印or由叮ntighete呵,ol界岛明d助叩吻战,忱讹血.飞加肚心刃rd议习对司山eni川笼dia怡如肋血硕叩明dhetetn”i朋tinnwihtna肛加别服无加垃芜,whihcbeofngothet班斑出血把爪血涵皿ofl滋幻rocn的咸即dhtne创udidehetssiuewihthetoc四郑ativej此咏UIId访e.wJhe如m目认把七m面幽呱m越川yer酗此het也过别Leallet爪画面吧lbaorocnt琦d场七即hetlbaor15tSeI沥曰由邓过询nips比幽哪叮详泳刃朋dhetPayrtbelal侣a田以拍以阴坛洲阅醉刀】eetl肋血画nowihtna以卜别服羌以无优nr扭15htatbetemPlyoerorbetemPIOy优如皿血助留hetoon旅以byniofmrngihetOlpS0讹parytni叔h田篮兄血川吧hetti几(of讲而,吐让ra优Itain详幼冈,认七ichsia加n,血ultetm面妞血n.tl撇be成讨汕浏奴。朽刀0tPySe,n1又hetenIlo3lyer加允叮昭hetOIP)璐lteParytofetnr咖抓ngbetl吐幻ran)饥CItni(ah田服羌胡dhetenllo)lyee山璐LiS汤Cehetunliateraletl肋Lniatoinofl掀幻ran)旅以习阳加阳h留het。汉)rK田山cocl呷恻丽nonadnidelm,ytiwen以对otPya甲城日掀把n(tin)ot邵韶pheterlatoinshipbe枷eernhet以】。O旧Icoc川详愁汕狱伽叱m顽以详耐s以几B均月noUn走曲耐ngihetnat理出of忱心伪哪觑俪皿nda协改翻面,yt明dotnaal卿hetShoOCtlhaI咨ofhetPtlge间沥OnniuorUOCn匀。以刀non刀Lcoc州pe斑以oinnadhetixldennliytUSggestinghc阴otpe派众仕姆饥川以唱初小hetoJf曲erdve吻mPnetof以习川旅ncls外想merofnnnadhet斑x曰弥加。ot认吓0,uorocJIllyrtlsemPOyInelntel脚哪忱msihcna廖ng江11eeraern扮叮y触犯eswhihcsi场心hItsUtd户马及刀dlashowotgive灿训叮ofhetm面ket洲刘皿血motbetlai力代招m由naldi劝d川Cti叭11owot班血atni阮劝扔正妙ofhetlbaorerl呱俪吻,胡dotUg肛na姗1吐心er巧,记心兀由le仇以众,rh口万otbal田x羌hetb泊efitbe加心组hetb邢051此,wh业乡咖gaPatli司arPor似为阶otbenefitofe哪拓卿.卫犯砚吐幻rl刃peshtathetUSI到丽alnaalyssinoht众沁治犯留willbe饮”浦吐公ot耽肥肥即由ofhetOJf官ng讹ues.众ywords:飞1姆imn丫11,帜uni】段稗旧把nllin涌。妞而川曲祖初小na抓h田X兄加6份B翔刃而c印叫pensatli叭orfl滋幻roon饥以址堪D匆x班georf倒比rocni功d11119目录引言.1一、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概述.2(一)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概念.21、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定义及内涵.22、劳动合同单方解除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1)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民事合同的解除.2(2)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劳动合同的终止.3(3)合同解除与合同变更.4(4)劳动合同的解除与辞职、自动离职、开除、除名的关系.53、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性质.6(二)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分类.7(三)建构完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81、完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的价值目标.9(1)平等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利益.9(2)保障劳动自由,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与流动性.92、劳动者单方解除权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的差异及其理论依据10二、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12(一)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的概念.121、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的定义.122、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的特征.12(二)劳动合同的单方无过错性即时解除.131、中外关于劳动合同单方无过错性即时解除的法律规定及评价二132、授予用人单位单方无过错性即时解除权的理论依据.14(三)劳动合同的单方过错性即时解除.151、中外关于劳动合同单方过错性即时解除制度的法律规定及评价巧2、劳动合同单方过错性即时解除制度的条件规制.18(四)我国关于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制度的立法完善.19三、劳动合同的单方预告解除.20(一)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的概念.201、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的定义.202、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的特征.20(二)中外关于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制度的法律规定及评价221、我国关于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制度的法律规定.222、其他国家或地区关于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法律制度的规定及评价.23(三)正确理解劳动法第31条.241、劳动法第31条的有关规定.242、第31条的理论基础.,.,.253、喂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是程序还是条件254、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承担违约责任还是赔偿责任.26(四)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的预告期问题研究.26(五)我国关于劳动合同单方预告解除制度的立法完善.27四、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经济净嗜金和赔偿金.29(一)经济刹偿金、赔偿金的性质.291、经济刹偿金的性质.292、赔偿金的性质.30(二)经济刹偿金、赔偿金及.违约金之间的关系.301、经济宁瞻金和赔偿金的关系.,.302、经济辛瞻金和违约金的关系.313、贝勘偿金和违约金的关系.32(三)经济辛嗜金、贝勘偿金的适用.331、经济辛瞻金的适用.33(1)我国关于经济辛瞻金适用的法律规定.33(2)我国经济刹偿金制度的弊端及立法建议.342、赔偿金的适用.35(1)我国关于赔偿金适用的法律规定.35(2)我国贝含偿金制度的弊端及立法建议,.,.36结语.38参考文献.4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竞争将进一步力喇,劳资关系的斗争也将进一步力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女响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特别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协议或劳动契约,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杠俐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有名合同,仍为特种之契约,可称为从属的雇佣契约”,是劳动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利益,成为社会关系中重要的纽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属于要式合同,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劳资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劳动争议,其中又多与劳动合同的解除相关。所谓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2根据劳动合同解除是否需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在理论上和实务上表现出很多问题,本文拟研究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权,不仅为了正确理解我国劳动法所赋予双方当事人的各类单方解除权,同时还针对绷于立法的不足,重建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体系,为今后的立法、司法提供借鉴。1马强著:唠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缈2001年第l期,第96页.2郭婕等:唠动法学,J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I一、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概述(一)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概念1、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定义及内涵对于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概念,法学界并不存在什么分歧。有学者认为,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是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单方解除权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无需对方当事人同意而单方决定解除合同的权利。也有学者认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和期限内无须经过对方同意,单方面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可见,劳动合同单方解除以当事人享有单方解除权为前提条件,是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阻却劳动合同存续的一种意志行为。单方解除权作为一种权利,我们可以把他归于不同的权利范畴:从权利的相互关系角度考察,我们可以将其归入到救济权的范畴。因为相对于原韦俐而言,合同解除权乃是为了救济合同债权而产生的救济性书俐;就其在国家权利体系中的地位来讲,合同解除权乃是一种私杠俐.因为他主要是公民在民事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并非国家所享有的一种依据公权力发挥作用的杠牙U;从权利的实质内容而言,单方解除权又是一种实体性权利,因为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单方提出解除合同就能够达到相应的法律后果。2、劳动合同单方解除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民事合同的解除对于劳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的区别,我国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大多认为劳动法具有公法性质,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强制性干预,因而劳动合同也具有公法性质,与具有私法性质的民事合同有着显著的区别。民法是以调整平等主体而设计的一套制度,而劳动法则是以调整事实上不平等主体而设计的一套制度,这种本质的不同,使得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民事合同的法定解除也存在着一些不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事合同解除制度以协商解除、约定解除为主,法定解除为辅,1王全兴:劳动法学,J晾:商等教育出版社法2004年版,163页.2秦国荣唠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X片年版,第拢页.2这充分体现了私法的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的精神;而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则以法定解.除为主。劳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事实上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可能将劳动合同的解除完全交由双方当事人自主决定。第二,民事合同单方解除的事由往往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违约,法律赋予受到侵害的另一方当事人以合同解除权,如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可因对方的斗良本违约而单方解除合同;而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并不一定以一方当事人有过错为前提,如我国劳动法第31条就规定,劳动者只要履行提前书面通知的义务,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我国立法采取了倾斜保护的方式。用人单位既要具备法定解除的条件又要符合法定解除的程序方可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一般只要符合法定程序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样的规定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事实上不平等的劳动关系进行矫正。这与民法的规定存在着显著不同。(2)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与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终止一般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亦即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杠俐和义务不复存在”。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和劳动合同的终止都是消灭劳动关系的行为,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第一,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劳动合同终止是依法或依约定终止的,而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主体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中途终结双方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关系按照双方当事人的意志运行到了终点,而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则是由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情况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劳动关系无法继续保持而提前结束。第二,两者的后果不同。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的正常结束,而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提前消灭;劳动合同终止既然是依法或依约定终止,就不存在违约责任问题,而劳动合同解除如果不是依法解除就构成违约,应当由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第三,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只是一种可能性,而法律规定劳1转引自张怡超硕士论文,唠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第7页,Al加rttLi咖sell.加娜rative卿l侧四皓nt加w.oldBaileyPross,1997.2郑彦操:吨储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解脚,扩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协2001年第u期,第48页.3动合同的终止期卜即具有现实性。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由一方当事人主动提出的,如果符合法定的解除条件,但当事人并未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就不会解除。也就是说,法律规定的条件只是一种可能性,是否转化为消灭劳动关系的现实结果,则取决于有解除权一方当事人的主观态度。而劳动合同终止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现实性,合同期限届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事由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在我国,对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历来存在着争议,有学者将终止作为解除的上位概念来理解,认为“解除即提前终止合同”;也有学者将解除作为终止的同位概念,劳动法就采用了这种理解方式,将两者并列,由此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合同纠纷.由于人为将两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并列起来,且规定终止合同一般不给予经济辛偿,解除合同才给予经济刹偿,以致出现用人单位纹尽脑汁尽量通过约定或其他方法往终止合同上靠,而劳动者则倾向于按合同解除清形处理的尴尬境地。所以,笔者认为,为避免以上因合同终止和解除中出现的不必要纠纷和缺陷,有必要理清合同终止与解除这一关系,将劳动合同解除纳入终止的范畴。然后根据终止合同的不同情形,诸如合同期限届满,约定终止条件出现,合同目的实现,劳动者退休、死亡,用人单位消灭,合同解除以及其他情况等,分别确定经济剥偿的标准和具体方法,而不能不管合同终止的情由,一概否定取得经济辛偿金。这样处理可避免将合同消灭的情由归类于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并以此划分是否给予经济刹偿,而造成的人为纠纷。(3)合同解除与合同变更合同解除与合同变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当从法理上对两者进行区别,其主要区别表现在:第一,合同的变更是对原合同的非实质性条款做出修改和剥流,而并没有根本改变合同的实质内容,更不需要消灭原合同关系,他只是在原合同基础上使合同部分内容发生变化,。对合同的解除来说则要消灭原合同关系,且并不建立新的合同关系。在合同解除以后,当事人想要履行合同也不可能。第二,合同的变更主要是双方协商后达成的。由于任何合同内容都是1彭万帐民法学,J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06页.2王利明:哒约责任论,J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27页.3左祥琦劳动合同的是与非,引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4经过双方协商达成的,因此,变更合同的内容须经过双方协商同意,任何一方未经过对方同意,无正当理由擅自变更合同的内容,不仅不能对合同的另一方产生拘束力,而且将构成违约行为。第三,合同的解除是一种违约后的补救方式,他是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另一方可以享有解除的权利。而合同变更则不与补救联系在一起,一方违约以后,非违约方不会产生变更的权利。第四,从法律后果上讲,合同变更因没有消灭原合同关系,也就不产生溯及既往的问题。变更的效力一般只涉及到合同未履行的部分,即当事人只按照合同变更后.的内容履行,变更前己履行的部分则不再变动。而合同的解除将使合同关系消灭,因此产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尤其应该看到,在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另一方不仅有权解除合同,而且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因合同的变更不与违约联系在一起,一般不存在损害赔偿问题。从以上分析可见,合同的变更与合同的解除虽有共性,但又具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可以说个性多于共性。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考虑到两者的共性,而将其作为相同的问题规定在一起,而应当充分考虑其各自的特点,将他们作为两种制度分拐J做出规定,这有利于完善变更和解除制度的内容,保障合同当事人正确行使变更和解除的权利。尤其从鼓励交易的原则出发,区分这两种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如果当事人可以通过变更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就应该鼓励当事人通过变更,而不必通过解除的方式来解决。因为解除要导致合同关系的消灭,他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过多地运用解除方式,对增进交易不利,也会造成财产上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4)劳动合同解除与辞职、自动离职、开除、除名的关系辞职、自动离职、开除、除名最终都表现为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所以充分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辞职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规的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提出辞去工作从而解除劳动关系。辞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暴力或威蒯于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劳动者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二是根据劳动者自己的选择,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合同的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合同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自动离职的劳动者需承担违约责任,并且明明知道还擅自录用自动离职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开除是对犯错误劳动者做出的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他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劳动者;除名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与无正当理由旷工的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一种行政处理方式,他不属于行政处分。劳动合同的解除与辞职、自动离职的关系劳动合同解除与辞职、自动离职的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两者运用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运用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也可以是劳动者,而辞职、自动离职的运用主体只能是劳动者;第二,两者适用原因的性质不同。解除劳动合同适用的原因是双重性质的,既有惩罚性的,又有非惩罚性的,而辞职不具有惩罚性,自动离职往往是一种违法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与开除、除名的关系解除劳动合同与开除、除名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他们都是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开除、除名劳动者时,可以采用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他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各种方式的运用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用人单位可以运用,劳动者也可以运用,双方还可以协商一致共同运用。而开除、除名方式,只有用人单位才可以运用,劳动者没有这种权力;第二,各种方式的适用对象不同。解除劳动合同的适用对象为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而开除、除名的适用对刻纽是违反劳动纪律的劳动者;第三,各种方式的适用原因不同.解除劳动合同适用的原因是多种性质的,有的是惩戒性的,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有的是非惩戒性的,如: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从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而开除的原因是:被判刑并入匆明日d的;二次劳教被注销城市户口的;留用察看期间表现仍不好的;严重犯有m(人单位职工奖惩条例第n条所列七项错误行为之一的。除名的原因是:劳动者经常旷工且没有正当理由;经批评教育无效;达到规定的旷工天数。3、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性质史尚宽先生认为,“权利因其作用,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及抗辩权.自己正当得为某行为或不为某行为,或依特定之行为使生法律上之效果之权利者,支配权、抗辩权、形成权也.正当要求他人为某行为者,请求权也。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合同解除权应当被视为形成权,即味权利者一方之意思表示,得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或生法律上效果之权利也。具体来说,合同解除权是一种消极的形成权,是一种使朴环d或法律关系消灭的形成权。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应为法定解除权,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合同主体具有人身依附性的特征。劳动合同虽然同时具备主体特定、主要内容法定、客体为劳动行为且不可替代等特征,但最主要的特征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极强的人身依附胜,由此决定了劳动合同客体的不可替代性,同时决定了劳动合同不宜采取继续履行的救济措施。可以说,劳动合同主体的人身依附性及劳动合同客体的不可替代性是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尤其是劳动合同无因解除权的基础。(二)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分类对一个概念进行分类是分析概念的一个重要方式,他有助于弥辛慨念本身过于抽象的不足。正如拉仑茨在其法学方法论所说的:“我们不可能将类型无所遗漏主创溉念化,因此,在寻求具体的法规范时,我们必须一再求助于法律所意指的类型,求助于类型赖以存在的模型的想法。对法律现象进行类型化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则能够使我们看到某一法律现象基本特性(共同,由的同时,清晰地看到这一法律现象内部结构所蕴涵的差异性,从而有助于我们达到对该法律现象的深层次理解。在理解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概念时,笔者也对其进行类型化,一般来说,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1)按照解除权行使方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可以分为单方预告解除和单方即时解除。单方预告解除是指经过预先通知对方后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了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第26条、第27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这些情形中,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只有按照法定的方式进行预先的通知,并经过一定的期限之后,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是在通知对方当事人的同时就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史尚宽:民法总论,J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么刀)年1月版,第25页.2史尚宽:民法总妙,J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万口)年1月版,第25页.陶卡尔拉仑茨:睐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加以年版,第16页7劳动合同,一般是在一方当事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赋予无过错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如用人单位没有履行相应保护劳动者的义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劳动者在按照法定的方式通知后,可以立即解除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2)按照解除权行使主体的不同,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可以分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称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又称辞退或者解雇。对不同形式的单方解除,立法所规定的要求有所不同。就辞职而言,立法一般只规定了即时辞职的条件,而对预告辞职的条件则不加规定。(3)按照解除原因有无过错,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可以分为有过错解除和无过错解除。所谓有过错解除是指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这里说的过错,一般是指当事人的错误行为达到了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劳动规章规定的解除合同条件;所谓无过错解除,是指一方当事人无过错行为或虽有过错但尚未达到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劳动规章规定的解除合同条件的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笔者通过对下文分析有直接意义的分类标准对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进行类型化,即依据合同解除权行使方式的不同对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根据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行使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充分理解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行使方式,便于设定各种解除方式的责任,这对于我们建构完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体系是必要的;第二,如果采用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这种方式进行戈吐分,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要适用同样的条件,承担同样的责任,那么就显得重复了。这种分类方法将对下文各部分的展开提供一个分析基础。无论是对各国法律演变的考察还是对制度构成的解析,不论是对各国合同解除权制度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还是对我国立法的剖析与反思,都将使得我们能够对合同解除权做更为精致的梳理,进一步发现每.一合同解除权所涵涉的立法精神、制度内容上的差异点和相同点,从而有助于对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系统化和深入化的研究。(三)建构完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我们在建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是我们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们建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才是完善的,才能实现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1、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体系的价值目标法的价值是指基于对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最基本的需要的认识而认为、希望法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性状和属性。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价值指的是在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基本制度设计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希望该制度所具有的基本属性。(1)平等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利益劳动关系是一种既统一又对立的社会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用人单位追求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公益用人单位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劳动者又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根本利益的一劲胜,也有具体坏J益的矛盾性,他们处于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否认和忽视用人单位的利益,劳动者的利益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劳动合同任何一方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必须以维护对方的正当利益为限度,任何.一方对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势必会使对方的正当利益难以实现,从而破坏双方和谐的关系.所以,在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的设计中必须平等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方利益。同时,劳动合同作为契约的一种,是一种合意行为。他必须体现.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的精神.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和协商一致而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自由处置自己权利和义务的结果。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作为劳动法的具体制度,必须旨在建立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和谐、稳定、健康的社会关系,使之符合社会的公平和效率的要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保障劳动自由,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与流动性劳动自由是现代劳动法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自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劳动者的劳动自由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自由。劳动自由就是劳动契约自由,其本质要求就是要用劳动关系的缔结、变更和解除来充分反映劳动关系主体意志的平等性和自愿性.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体现了劳动自由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劳动者的就业自由,即择业自由。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自主地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从事什么工作,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都属于劳动者自由选择的范畴。对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自由主要是指用人单位有选择劳动者的自由。这是用人单位人事管理权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有权录用、辞退劳动者,决定用工形式,实行劳动组合,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等。用人单位有权依据自身情况,棍据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的规章,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开除劳动者。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客观上要求劳动关系具有流动性,以实现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劳动关系具有稳定性,但劳动关系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因此,追求劳动合同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价值目标。劳动合同单方解除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现代劳动法对人的尊重和对和谐劳动关系的追求,他是我们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实践工作的指导原则。2、劳动者单方解除权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权的差异及其理论依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其单方解除权有相同点但同时存在差异.从相同的方面来说,双方当事人在即时解除权方面是一致的,基于权利义务对等的原理,在试用期期间以及在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法律赋予了另一方即时解除权,这是一种公平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因而,在法律规定条件出现的情况下,当事人享有合同解除权.双方当事人的单方解除权在预告解除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主要表现为法律赋予了劳动者预告解除权,而用人单位却没有,原因在于:第一,劳动合同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合同,而是一种在契约自由基础上渗透了国家公权力必要干预而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合同,这种干预是国家基于社会公共管理者身份,在对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实力、社会地位、身份等情形考查后,在劳动者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义务本位的思想指导下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关系具体平等、实质平等、结果平等,使双方的利益格局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第二,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虽然法律人格平等,但劳动者处于事实上的相对弱者的地位,另外由于劳动关系具有人身性和隶属性的特点,用人单位支配和使用劳动力,劳动力消耗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者生命的实现过程.在劳动力的支出过程中,对劳动者的任何损害,都直接危及劳动者的生存。因此,这需要国家用干预的方式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在法律上需要特别强调对劳动者的保护。当今世界各国的劳动法,都将保护劳动者奉为主旨,这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事实上不平等的纠正。二、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咒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这就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制度。法律赋予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严重违约的情况下,可以单方行使劳动合同的即时解除权,以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增强就业能力,防止用人单位对其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侵犯;同时,法律为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在劳动者欺诈、严重违反劳动至引幸和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损害用人单位利益以及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同样赋予用人单位以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权。由此可见,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具有维护劳动就业自由和惩罚劳动违约的功效.(一)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的概念1、劳动合同单方即时解除的定义劳动合同的单方即时解除是指在通知对方当事人同时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方式,一般是在劳动合同当事人存在严重过错的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行使即时解除权。在按照法定的方式瑚于通知后,一方即可解除同另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