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学生用)_第1页
文言文知识点(学生用)_第2页
文言文知识点(学生用)_第3页
文言文知识点(学生用)_第4页
文言文知识点(学生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暴霜露 2、暴秦之欲无厌 3、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当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只解释古义)1、其实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然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可谓智力孤危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 三、词类活用1、赂秦而力亏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10、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为: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 2、秦以攻战之外 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苟以天下之大 而: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6、二败而三胜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其:1、燕赵之君能守其土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其势弱于秦 之:1、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苟以天下之大 或: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与: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 犹: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良将犹在 始: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2、始速祸焉 终:1、终继五国迁灭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兵:1、斯用兵之效也 2、非兵不利 3、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得: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此言得之 五、文言句式(指出来)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3、洎牧以谗诛( )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5、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7、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8、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 9、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 10、(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 11、赵尝五战于秦( ) 12、苟以天下之大( ) 伶官传序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原来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 今义:结合,构成二、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2、告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具告以事 告之于帝 3、盛盛衰之理 请其矢,盛以锦囊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其盛也 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微斯人,吾谁与归 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而而皆背晋以归梁 及凯旋而纳之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8、以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皆背晋以归梁 盛以锦囊 9、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与尔三矢 三、通假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抑本其成败之迹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泣下沾襟 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数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4、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4)乱者四应 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 6、使动用法(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凯旋而纳之 (3)至于誓天断发 五、文言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梁,吾仇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燕王,吾所立(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其意气之盛( )8、盛以锦囊(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0、而告以成功(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13、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14、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15、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16、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17、(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18、固定句式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啊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难道吗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零丁孤苦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4、敛不凭其棺 二、一词多义诚:乃能衔哀致诚 诚知其如此 所谓天者诚难测 幸:皆不幸早世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以:以为虽暂相别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省:不省所怙 汝来省吾 孤:吾少孤 零丁孤苦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长:吾少孤,及长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长吾女与汝女 终: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致:乃能衔哀致诚 将成家而致汝 就: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知:而寿者不可知矣 死而有知 世:皆不幸早世 两世一身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三、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5、而视茫茫 6、将成家而致汝 7、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四、古今异义的词1、将成家而致汝古义: 今义:男子结婚。2、吾与汝俱少年古义: 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3、志气日益微古义: 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古义: 今义:几何学。)5、少而强者不可保古义: 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 今义:创立,有根据。7、当不复记忆古义: 今义:重复,往复8、吾去卞州古义: 今义:往,到去9、而齿牙动摇古义: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五、文言句式1、惟兄嫂是依(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6、未可以为信也( )7、吾念,汝从于东(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整理一、通假字1、与可没与陈州: 2、少纵即逝矣: 3、而节叶具焉: 二、古今异义 1、初不自贵重:古: ;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古: ;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古: ;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古: ;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古: ;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古: ;今:给 7、以书遗余曰古: ;今: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2、余因而实之: 3、与可厌之: 4、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5、初不自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 执笔熟视: 而操之不熟者: 2、语 今语士大夫 有“车过腹痛”之语 3、过 不学之过也 有“车过腹痛”之语 4、然 自视了然 予不能然也 然二百五十匹绢 5、以以追其所见: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与可以书遗予曰 吾将以为袜 6、之 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 7、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与可没于陈州 8、焉而节叶具焉 而临事忽焉丧之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9、其乃见其所欲 以追其所见 其所以然 岂独得其意 10、而而节叶具焉 生而有之也 废卷而哭失声 11、为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余为徐州 而予以为有道者 吾将以为袜 五、文言特殊句式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 )3、轮扁,斫轮者也(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5、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6、吾将以(之)为袜( )7、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8、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9、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0、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11、足相蹑于其门( )12、固定句式 岂复有竹乎: 哪里呢? 世岂有万尺竹哉? 哪里呢?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以致其性焉尔 字而幼孩 既然已 二、古今异义1其实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害之 2去去不复顾古义: 。今义:与“来”相对。三、词类活用名我固当 早实以蕃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移之官理可乎 传其事以为官戒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旦视而暮抚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旦暮吏来而呼曰 驼业种树 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鸣鼓而聚之 遂而鸡豚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四、一词多义1名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名我固当 2病病瘘,隆然伏行 故病且怠 3传种树郭橐驼传 传其事以为官戒 4业驼业种树 官理,非吾业也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5故故乡人号之“驼” 其土欲故 6而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旦视而暮抚 字而幼孩 7以早实以蕃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以致其性焉尔 8然隆然伏行 既然已,勿动勿虑 他植者则不然 然吾居乡 9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10.若其置也若弃 故不我若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 11焉以致其性焉尔 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甚怜焉 12且无不活,且硕茂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 故病且怠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其吏者,且不得暇 13已既然已,勿动勿虑 已去而复顾 五、文言句式1官理,非吾业也( )2故不我若也( )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4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5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6然吾居(于)乡( )7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8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9固定句式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 译:不也很好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知识点整理一、一词多义1、如(1)如或知尔 (2)如五六十、如会同 (3)如其礼乐 (4)沛公起如厕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6)为国以礼 3、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二、通假字1、鼓瑟希 2、莫春者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三、词类活用1、端章甫 2、鼓瑟希 3、风乎舞雩 4、三子者出,曾皙后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五、文言句式1、毋吾以也 2、不吾知也 3、则何以哉 4、尔何如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浴乎沂,风乎舞雩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知识点整理一、解释词语1、万物之逆旅也 2、古人秉烛夜游 3、良有以也 二、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 三、古今异义词大块假我以文章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1、古人秉烛夜游 2、如诗不成 3、不有佳咏,何申雅怀? 4、幽赏未已 五、特殊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4、大块假我以文章 5、会桃花之芳园 6、皆为惠连 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而母立于兹: 以当南日: 二、一词多义1、每:每移案 妪每谓予曰 2、得:又北向,不能得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3、然:室始洞然/冥然兀坐 然余居于此 4、过:日过午已昏 大母过余曰 从轩前过 5、为:始为篱,已为墙 轩东故尝为厨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庭中通南北为一 6、以: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能以足音辨人 以手阖门 执此以朝 7、谓:且何谓阁子也 妪每谓余曰 8、日:不能得日 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9、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他日汝当用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 10、始:室始洞然 始为篱,已为墙 11、置:顾视无可置者 内外多置小门 12、先: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大母婢也/先妣抚之甚厚 13、归:吾妻来归 吾妻归宁 三、词类活用 乳二世 客逾庖而宴 执此以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垣墙周庭 余扃牖而居 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 又北向 东犬西吠 前辟四窗 小鸟时来啄食/时至轩中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多可喜,亦多可悲 借书满架 四、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