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地理).doc_第1页
江苏省如东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地理).doc_第2页
江苏省如东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地理).doc_第3页
江苏省如东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地理).doc_第4页
江苏省如东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六校联考(地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如东县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一地理试卷 命题学校 丰利中学 命题人 濮银梅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 A北极星 B金星 C太阳 D月球2.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 )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地球轨道和金星轨道之间3、据报道称:2050年1月1日,人类在距离地球50亿光年的地方,发现有与地球一样的存在生命的行星A。下列关于这颗“A”行星的叙述,可能性较少的是: ( )A、该行星应有像月球一样的卫星B、该行星的温度应使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C、离该行星最近的恒星比较稳定D、该行星表面应存在大气层 4下列地理事物或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 A、煤炭、石油 B、河流奔腾入海 C、风的形成 D、火山爆发5. 1999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人类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美国空间环境中心将对其密切观察,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太阳活动是 ( ) 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C、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有线电通讯等 D、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2 年 6. 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周期分别是 ( ) A.23时56分 4秒和24时 B.太阳日和恒星日 C.24时和23时56分4秒 D.12时和24时7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昼夜现象 B我国乌苏里江上朝霞满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长江南岸冲刷严重 8下图中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实线是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9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位于纽约(西五区)的华侨收看直播节目的当地时间为( )A 10月23日17时5分 B10月24日5时5分 C 10月25日7时5分 D10月24日6时5分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B、图中角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11、若黄赤交角变为24.5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热带范围较现在扩大1个纬度 B、寒带范围缩小C、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65.50纬线D、地球上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扩大 12对五一劳动节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13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右偏,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 )A赤道 B2326N C2326S D20N 14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 右图中太阳光线从右侧照射过来,读图完成15-16题。 15当晨昏线处在AB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B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北半球各地正处于冬季 D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16当晨昏线从AB移向EF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南半球极昼范围增大 C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再变慢 D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17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下列四个日期中升旗时间最晚的是 ( )A3月21日 B元旦节 C6月22日 D国庆节 18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则 ( )A区时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线速度不同19南通与上海相比,南通的 ( )A. 自转角速度比上海大 B.自转线速度比上海大C. 昼夜长短变化比上海大 D.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大20甲地(12N)和乙地12S)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永远不可能相等 B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达90C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只有在春分日相等 D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可在同一天同时达90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122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26分2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2四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3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均相等 沿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 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无四季变化 A B C D 24.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组成C、由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25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A、地壳 B、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慢顶部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回答2627题26图中能够表示上升冷凝的箭头是 ( )A、 B、 C、 D、27图中与箭头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 B、 C、 D、28、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29.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 ) A.流水搬运作用 B. 风力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30 读地理素描图判断,因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图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 错误的填B;每题1分) 31总星系是人类目前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 ) 32冥王星已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划为“矮行星”。 ( ) 3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主要外部原因是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 )34.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 ( ) 35某人在其生日那天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可连续过两天生日,由地球的最东边到达地球的最西边。 ( )36.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叫一个恒星年。 ( ) 37. 形成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 ( )38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秋分至冬至日。( )39在赤道上,每天日出、日落的地方时都相同。 ( )40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 第卷(共30分)三、综合题41 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2)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3)地球运行到图中 点时,接近近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北京白昼在不断变 。42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8分)(1) 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2)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晨线、昏线)(3) 此时太阳直射在_(纬线)。 (4) 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_。(5)A、C两点相差小时。(6) A点的地方时为 ,D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的夜长为小时。 封 线43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1分)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C D (2) 我国的吐鲁番盆地属于图中的 。(填字母)(3) C地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 。(4) 图中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是由 作用(内力或外力)造成的。(5)沉积岩的两个显著特征是 、 。(6)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学校 姓名 学号 班级 座位号 高一地理六校联考答题卷41.(每空1分)(1)(2) (3) 、 (4) 、 、 42 .(每空1分)(1)(2) (3) (4) (5) (6) 、 、 43 (每空1分)(1) 、 (2) (3) (4) (5) 、 (6)高一地理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 DBADB 610AABBD 1115 CBDBA 1620 DBCCB 2125DDBDC2630 ACACB二、 判断题3135 AAABA 3640 BBAAB三、综合题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