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育生产技术.doc_第1页
稻鸭共育生产技术.doc_第2页
稻鸭共育生产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鸭共育生产技术(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430064杨新笋)稻田养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古农书中,即有用鸭治蝗虫、蜂蝶的记载。稻田放牧养鸭长期以来是我国南方稻区农牧结合、季节性大批量生产肉用鸭的一种主要经营方式。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施用,稻田养鸭在现代精作中已日渐式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四川、重庆及南方部分省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经开展过稻鸭共栖、露宿养殖的工作,一度曾发展到1万多公顷的面积,但系统研究、理论阐述与日本稻鸭共作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现代稻鸭共育技术主要起源于日本,是在我国稻田养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雏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利用雏鸭的粪便作肥料。实践证明,稻鸭共育技术能够大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省工节本,优质优价,每公顷可使农民增收3000元以上。这项技术具有除草、除虫、增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省工节本、环保、增加经济效益等效果。在日本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不仅已遍及日本全国,而且已在韩国、越南、菲律宾等亚洲产稻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被称之为“亚洲共同的技术”。 我国主要在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和云南等省示范推广。湖北省当前主要选择以下两种模式: 1、种养结合模式以农户为单位,按水稻面积多少,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1215只野性较强的肉蛋兼用型鸭,以20003333平方米(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在每个小区的稻田田头置放木制鸭舍,白天将鸭放进稻田,夜间将鸭收进鸭舍。这种模式无论是平原湖区还是丘陵地区的稻田,均可推广应用。 2、分户种养模式通过专业养鸭户的群鸭与一定面积的水稻相配套,按每667平方米稻田投放1215只鸭的标准,确定群鸭与稻田面积的配比。专业养鸭户在稻田旁建设鸭棚,利用或开挖相应面积的水面,做到鸭棚大小、鸭苗数量、水稻面积相匹配。白天将鸭投入稻田放养,夜晚回收饲喂。这种模式可在低湖地区推广。 现将稻鸭共育生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供农户参考。 前期准备 1、环境质量要求 建立无公害稻鸭共育生产基地着重强调五项生态环境,大气质量,水质条件;土壤条件;排灌水系;周边污染源。选择无三废污染的农田作为生产基地,基地周围要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距医院和主要铁路、公路干线等有明显污染源的地域1千米以上。 基地内地势应平坦,排灌方便,排灌分渠,避免串灌。 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及时回收有害残留物。 2、品种要求 水稻:必须筛选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包括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的早、中、晚稻优质品种。 鸭子: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小中型个体,成年鸭每只重1.251.5千克,放养稻间穿行活动灵活,食量较小,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的品种,如绍兴麻鸭及其配套系、江南1号、福建金定麻鸭、湖北荆江鸭以及江苏高邮鸭等。 3、配套物质 准备育鸭材料和场所。按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防疫药品以及搭棚、围网的材料。并在进鸭前做好育雏场所和用具的消毒工作。 安装频振式诱蛾灯。每3.34.0公顷(5060亩)稻田安装一盏灯,大面积的连片安装,由专人统一管理使用。 4、培育壮秧和健雏 (1)水稻方面培育绿肥。搞好绿肥后期培育管理,为共育本田备足有机肥,以便在稻鸭共育过程中少施化肥条件下,有足够的养分供应,以保证水稻健壮生育。繁殖绿萍。建立“桥梁田”,繁殖好绿萍,以便不断抛撒到共育田稻间作为鸭的辅助饲料。种子处理。播种的种子要进行晒种、风选,有条件的用比重1:0.5的盐水或泥水选种,以利于培育壮秧,然后用浸种灵5000倍液浸种消毒,预防恶苗病。稀播育壮秧。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适时适当稀播,667平方米秧田播种量杂交稻为7.5千克左右,常规稻40千克。直播稻本田667平方米用种量杂交稻1.25千克,常规稻3.5千克。不论是半旱苗拔秧移栽或盘育苗抛栽,均要培育壮苗,要求进行浸种消毒、催芽,适期适量播种,通过浅湿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中龄(2025天)、根旺、茎粗、叶绿(45叶龄)的矮壮秧。秧田管理。通过浅湿水、巧施肥和轻度化学调控,育成适龄、根旺、茎粗、叶绿的带蘖矮壮秧,有利于达到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从而弥补鸭在稻间活动影响而造成的有效穗偏少的不足。直播稻播后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扎根立苗,以后干干湿湿至二叶一心再灌浅水层促分蘖。 (2)鸭子方面选好品种,适时起孵。一般掌握“谷浸种,蛋起孵”,以便于水稻移(抛)栽返青后或直播后3叶期能及时把雏鸭放入稻间共育,为此要与孵坊预先联系并落实需要的苗鸭品种和数量。挑选雏鸭。小鸭出壳后,要挑选健壮,精神焕发、活泼好动、抓在手中感觉挣扎有力,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的雏鸭。雏鸭饮水和“开食”。雏鸭出壳20小时,即可开始饮水。规模较大时可直接用饮水器饮水。规模较小时可以把雏鸭放在鸭篓(篮)内,每篓关4050只。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将雏鸭连同鸭篓慢慢浸入水中,使水没过脚趾,但不能超过膝关节,让雏鸭在浅水中自由饮水,活动510分钟(气温高时站的时间久些,气温低时站的时间短些)。也可以将雏鸭放到已潮湿的篾席或塑料布上,塑料布四周的下边垫竹竿和木条,使水不外流,然后向雏鸭身上喷洒温水,这时雏鸭的绒毛上形成一颗颗晶亮的水珠,任其相互吮吸。“开食”,在饮水后15分钟左右进行。将雏鸭放到塑料布(或草席、篾席)上,先洒点水,略带潮湿,然后放出小鸭,饲养员一边轻撤饲料,一边吆喝调教,引诱雏鸭啄食。这时务必细心观察,要使每只鸭子都能吃进一点饲料,但也不能吃得太多,六七成饱就可以了。10日以内的雏鸭每昼夜喂料67次,其中晚上喂2次,饮水置于饮水器内,昼夜不断供应。掌握合适温度,切忌忽冷忽热。1日龄的雏鸭室温为30;27日龄为2825;814日龄为2218。掌握温度以平稳为宜,切不可时高时低,以雏鸭不打堆为原则,10日龄要防止打堆压死雏鸭和雏鸭打堆出汗感冒。尤其是头3天最为关键。及时分群。育雏期间按雏鸭体质强弱、个体大小每40只左右分为一群(可用砖块叠隔),对病、弱雏鸭加强饲养管理。雏鸭调教下水,锻炼放牧。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