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讲一、选择题1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将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B将杀死后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有毒C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D用15N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感染烟草叶片。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2在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具有相同代谢类型的一组生物是()A人和人蛔虫B硝化细菌和小麦C噬菌体和烟草花叶病毒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使小鼠得败血症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用S型菌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型菌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B用S型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C加热杀死S型菌并与活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D用DNA酶处理S型菌的DNA后与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4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5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A35SB32PC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错误叙述是()A原料和酶来自细菌而模板来自噬菌体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7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所有DNA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C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D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遗传物质DNA8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让其侵入大肠杆菌繁殖,最后再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占总数为()A2%B1%C0.5% D50%9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有()ATMV型的蛋白质和HRV型的RNABTMV型的RNA和HRV型的蛋白质CTMV型的蛋白质和TMV型的RNADHRV型的蛋白质和HRV型的RNA10(2009江苏)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主要包括4个步骤:将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与细菌混合培养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A BC D11(2009潍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12(2009临沂)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C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不存在,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13(2010威海)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径14(2010日照)下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A BC D二、非选择题15在20世纪以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后来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和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先后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以及1952年赫尔希与蔡斯利用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说明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在使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成了有毒的S型活细菌,你认为该转化因子是()A荚膜B合成荚膜的酶C与合成荚膜的酶有关的基因D整个S型细菌的DNA(2)在T2噬菌体实验中,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_。(3)在T2噬菌体实验中,怎样培养含有放射性35S的T2噬菌体?_。(4)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实验,DNA作为遗传物质应该具备_和_的特点。16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三组实验: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S型菌落(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_。(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3)从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能否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_。(4)有人认为,上述四组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什么?_。17R型肺炎双球菌存在控制荚膜不能形成的基因,S型肺炎双球菌存在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发生了R型菌向S型菌的转化。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据研究,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所谓感受态是指受体菌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处于感受态细菌的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分泌感受态因子,该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其中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_是将S型菌加热杀死。(2)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在_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3)完成步骤需要_酶和_酶,实现了_。(4)C细胞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产生大量的_型菌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这说明_得到了表达。(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说明了,通过DNA可以实现细菌间_的转移。(6)以后科学家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关实验,说明生物界基因基本机制是相同的,一种生物的基因表达系统能够识别另一种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并可在适当条件下加以表达。性状的表达需经过_和_的过程。18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