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宽容是一种激励。曾看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次单元测验后,老师对同学们说:“这次测验你们知道谁进步最大吗?告诉你们,是小雨同学!他考了60分啊!”顿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60分对别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件耻辱的事,但对平时“臭名远扬”的小雨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半信半疑地集中到小雨的身上。此时小雨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有一丝隐秘的喜悦流露出来。可是当试卷发下去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同学检举说小雨的分数算错了,其实他只有55分。此时全班同学悄无声息,小雨也出奇地平静,显出了常有的那种波澜不惊、“视死如归的模样。此时老师已有了主意,只见她清了清嗓子,大声说:“老师确实是粗心大意多算给小雨5分,但是今天我不想收加回这5分,我愿意借给他5分,因为我相信,凭他最近的表现,他有一天会加倍偿还这5分!”就是这5分使小雨像变了个人似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他在给老师的信中说:”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曾经借给了我5分也许您早已把那微不足道的5分给忘了,但它对我来说却说刻骨铭心、十分珍贵、终身难忘的。”这个借给他5分的故事,足以说明宽容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教师的宽容常常比训斥挖苦 学生更能感化 学生,使 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无地自容。比如下面一则例子:一位 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于是顶撞了老师。而这位老师没有做任何解释,只该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彩;/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学生看了这首诗,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缺点。在这里,宽容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涤荡着 学生的心田,使 学生在宽容中自省到自身的缺憾。师之宽容体现了:师之高尚情操;师之宽厚温和的性格特征;师之无私的爱和激励;师之客观公正的 教育责任。为人师者,当 学会运用宽容,使我们的 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学会了宽容,能够善于运用宽容的 教师将会是成功的 教师。赏识教育六大原则 十二个学会 原则之一: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把信任排在六大原则之首,足见其重要性。赏识教育认为孩子即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信任在孩子表现出优点时容易作到,而在孩子表现的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家长的支持,让孩子看见家长就像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 另一方面,孩子的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通道,家长把赏识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赏识并内化成成长的动力。 作为家长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各有所长,彼此不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要会欣赏孩子,应该回到小时候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状态,眼中一片光明,看到的不是孩子身上的不足而是美好的前景。 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生命之初孩子身上美的品质,被每个父母发现了并且在希望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孩子就是在这样充满欣赏的环境中成长,最终都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原则之二: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尊重是六大原则的核心,如果仅作到信任孩子,不注意尊重孩子,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尊重是苍白无力的,也不会被孩子认可。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看得起,也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而现实中孩子的地位是低下的,家长总认为孩子懂什么,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替孩子做主,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打骂孩子等。总之,亲子关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能在尊重上找到原因。 学会倾听。 家长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实孩子的心里话最想告诉自己的分母,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孩子却不愿与家长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孩子讲话,不是嫌孩子烦,就是认为孩子的思想幼稚,在孩子说话时忙于做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觉得你不尊重他,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了。 倾听是尊重孩子效果奇佳的方法。通过倾听,你了解孩子;通过倾听,孩子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孩子豁达坦诚的品格。倾听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愿我们的家长都能认真的倾听孩子的心理话。 学会请教。 不少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到处打听教育方法。其实,一旦我们的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尊重孩子,也就会自然的向孩子请教。向孩子请教,就是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取得孩子的积极配合。我们说,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育者本身的行为、态度和方式,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着教育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什么,必须明确孩子需要什么。不是家长自己怎么想就怎么来。向孩子请教这个方法,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孩子最学习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原则之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家长想不通,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据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的家长平均每天与孩子的交流时间不足十五分钟。其实,教育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蹲下身子,专心倾听孩子说话,尊重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散发着真、善、美。虚心向孩子学习,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学会感激。 人总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感激。孩子小时侯,虽然需要父母细心照料,哪怕在父母身上拉屎拉尿,父母毫无怨言。其原因是感激孩子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欢乐,此时父母眼里是一片光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感激孩子的生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 学会陪伴。 要多多陪伴你的孩子。多与你的孩子平静的谈话。陪伴孩子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只要陪伴才能沟通。与孩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引导孩子的唯一途径。 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能与孩子沟通的父母,在教育方面往往上成功的。 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肯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家长就要在于孩子的沟通中,去培养他们包括沟通在内的各种能力和优良品质。 原则之四:激励孩子-学会发掘 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赏识教育认为,在看得起的前提下,以正向激励为主,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发展的方向。而负向激励只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还是不知道。 现在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孩子的正确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而孩子一出现错误,就立即予已训斥,可谓“缺点不说不得了,优点不说少不了”。而赏识教育认为“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上,这会强化、巩固孩子的好行为,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有助于生命的成长,最好的激励不是表扬,更不是物质奖励,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家长因他快乐而快乐,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学会发掘。 把孩子看作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做父母的及时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金矿,并且将其提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一个成功的父母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的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在这方面找出他的闪光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学会分享。 与孩子共享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喜悦,为他们前进目标、努力过程、实现结果而分享。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分享孩子成功喜悦的过程,也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由于分享,给孩子提高了信心,加大了超过后的自信心和愉悦感,同时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在分享中也获得一种自豪感。注意这里提到的分享不仅是孩子在取得成功后的分享,而是要不断地让孩子看到成功,把“大成功”化为“小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坚持努力。 通常我们说“不努力就不会成功”,而我们的观点是“不看到成功就不会努力”,有句口号:“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体现了这一内涵。 原则之五:宽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宽容不等于放任,前者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后者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需求,成为自发的内在需求。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首先问“我怎么了”,家长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错误学会等待,有许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学会反思。 这既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大多数家长常常是“你怎么了”,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赏识教育的观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因此,我们要学会反思,遇到问题不是“你怎么了”,而是要问“我怎么了”,孩子出了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学会等待。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而我们的家长要求孩子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达”我们说:“冰化三尺也非一日之暖”才行,这就是要求每位家长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改缺点的规律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 原则之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赏识教育缺了这一条就不完整了。孩子犯了错误,特别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不公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过去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是这样的提醒,孩子才乐于接受,尽快改正。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分担”。 学会批评。现在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怎么刻薄怎么讲,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哪管孩子受不了,如同“倒洗澡水,把婴儿一起倒掉了”,因此我们提出学会批评。 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学会分担。 我们说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快乐;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则应该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们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激励、宽容、提醒三大原则是关系到教育的行为,集中体现出一个“导”字,对事不对人。 信任、尊重、理解三大原则关系到教育的态度,集中体现出一个“爱”字,对人不对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我们都知道要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同事的态度,对领导的态度,我们不能不知道更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这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一)教育从爱开始(三)激发生命的潜能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就承认差异。说话早的孩子行,说话迟的孩子也行,不仅承认差异,而且欣赏差异。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能允许失败。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世上有没有这种事?绝对没有。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的感觉;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的心得,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2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03
- 老年人压疮护理课件
- 老年人医学课件
-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
-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含答案)
-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现代中国的思想理论创新与科教文化
- CN120197082A 食盐碘含量检测数据的置信分选方法及系统
- 2019年7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老师培训藏品知识讲解课件
- 2025年安徽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低能耗建筑多排孔自保温砌块墙体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 有限空间监理实施细则
-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
- 防御台风复盘工作情况报告
- 拼音卡片(四线三格)
-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一年级幼小衔接开学第一课系列:《会问好》教学课件
- 1.2 规划初中生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 2021年销售货款回收管理制度范本
- DB11-T+2260-2024中成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