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慎用多媒体.doc_第1页
语文教学慎用多媒体.doc_第2页
语文教学慎用多媒体.doc_第3页
语文教学慎用多媒体.doc_第4页
语文教学慎用多媒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慎用多媒体文摘:多媒体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教师谨慎使用。课文中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被说明、描写对象的理解。对于诗歌、散文一类内涵特别丰富与复杂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则不适合用多媒体。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取代老师作为教育主导者的地位。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要有重点地选择内容,让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辅助教学正文:在今天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也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新技术的运用对教学效果的突破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教学容量和时间跨度,从而结束了语文教学中“一根粉笔、一只鞭,一篇课文讲两天”的乏味局面,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教学设计和研究的深入,多媒体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如一把双刃剑,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但是我们又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谨慎使用多媒体。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慎用多媒体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一、因文而异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当遇到课文中比较复杂的说明、描写部分,过去要费许多口舌也不一定说清楚,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会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被说明、描写对象的理解。如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可以用多媒体投影显示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同时让学生对照文本进行解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故宫的概貌有个清晰地了解。太和殿是本文的解说重点,教师可以边播放介绍太和殿内部结构的短片,边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对太和殿不仅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而且对博大精深的中国龙文化也有了更深的印象,从而更加叹服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再优美的教学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再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播放Flash课件,动画展示斑羚飞渡的悲壮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哀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多媒体的具体可感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不可乱用。对于诗歌、散文一类内涵特别丰富与复杂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必然是多方面、多角度且永无止境的,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这时教师若用一览无余的画面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必然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例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有“勤快”的老师用多媒体屏幕逐一呈现了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后依次进行提问、讨论。而又有“懒惰”老师让学生根据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头脑中设想的五幅画面。两种教法,前者复杂,后者简单,效果孰优孰劣?就学生对文章把握而言,前者是“吃别人嚼过的馍”,何况五幅画面是真的与朱自清笔下的五种景观一致吗?即使能勉强表现,那也反映不了朱自清在春中那份特有的情感。其实,好好想一想就知道,因为从课文到画面,它已带上了画者浓重的主观色彩,换言之,此时的“春”已不完全是朱自清的了。而后者是“走别人未走之路”,通过学生朗读、品味,真正感悟出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就想象力培养而言,后者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前者挤占了想象的空间,浪费了想象的机会,剥夺了想象的乐趣,此时,一百个学生中恐怕只有一个,最多只有几个“哈姆雷特”了。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有选择的使用。要避开将生动的语言变成图片,使学生的思维僵硬,要让课件中的内容为文本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创造力服务,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服务。二、 不可喧宾夺主多媒体教学的全称是多媒体计算机课堂辅助教学,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只是辅助教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化的服务,它永远不能取代老师的地位。我们很多老师时常一堂课下来,在黑板上只是写了个课文题目,其他几乎没有什么内容,更有甚者,题目也是多媒体显示的。这样的老师一上课就放幻灯片,滴滴答答的鼠标声取代了教师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众所周知,真正的语文课应当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很多内容是根据课堂气氛和课堂变化临时调整的,而不能完全按照原先的备课步骤死板地讲下去。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往往要预设课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和答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课堂中一一呈现,这会引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标准答案”预设的答案,这样长此下去会严重抑制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造成思维的单一性。比如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其他正确甚至有创意的、比原先设计的更好地答案,而课件又没有预料也无法预料,那当时的教师该有多么尴尬和无奈。难怪有听课老师遇到这样的课堂不禁诘问:这到底是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还是语文教学辅助多媒体?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成功的教学是师生间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有着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师从学生的表情、眼神来接收对教学的反馈信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来分配教学的主次;学生也可以从老师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得到肯定与认可,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些是不用语言来表达的。一些教师片面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滥用多媒体,一堂课下来,教师不是在播放课件,就是在解说着课件上的内容,自己沦为机械的“放映员”加简单的“解说员”, 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这种让课件“统治”的课堂必然缺乏生机与活力,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绝不可滥用,课堂上不可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取代了教师作为教育主导者的地位。三、突出重点,画龙点睛一节运用多媒体技术优秀的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其生动的语言,并恰如其分地配以优雅的形体语言,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到课件中,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提问和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做出的评价也都由电脑代替,从而导致课堂中教学环节生硬,语言干瘪。这样的一节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必然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做课件时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要有重点地选择内容,让课件成为课堂的点缀,为教学效果增辉添色;而不是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宰课堂。例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可以让学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谈感受导入,在听歌的过程中依序展示32张幻灯片,前16张是东北优美的风景,后16张是日寇入侵后田园荒芜、尸横遍野的惨烈画面,以此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激起他们的爱国之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入情入境,而且扣住了教学重点。在介绍作者所挚爱的土地时可以多媒体放映东北最美丽的风景,这样的土地谁不热爱?从而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在本堂课的最后再播放黄河大合唱,配以黄河怒吼的画面和人民军队痛击敌人的视频,把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引向高潮。纵观整堂课,只用了三次多媒体,但却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效果非常好。再如有一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在理解“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时,屏显“背景:文革期间,主流思想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而是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是腐化堕落”。我认为就这么一句话如能用老师的有声有情的语言说出来,绝对比冷冰冰的屏幕显示效果要好得多,在此运用多媒体实在有画蛇添足之嫌。此篇教学设计中类似的多媒体显示还有好几处,这真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是为教学服务的,绝对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重点地、灵活地运用,让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