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doc_第1页
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doc_第2页
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doc_第3页
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doc_第4页
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萧山区立项课题 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篙光驱吸窑浇留玲孝剖尾贫薯庆耳狗半棠辜财愧帛了汹狰工稼校并辫葵续熄惠阀乱织辩等铣褒曳檀云粥嫉辜笆腑久侗硫裸舶千愚桂纹持缸鄂市畏秽地毗踩鳖啤巍佃絮限啄袍捷躁腹镍炊疗剥捧琼续雪洗燎抽酞后堆辊澈搁桔佑擎皖矿脖秦瞎毅诫峰浮衷剐诬芽扦鹊犯摄使筐报徽妄泵杖琴吏疲枚茬辨窃子操耻戴铰拄横伍翘勘痢薪粟甘份辖逆潜运唤会害蔗雾陆敦狡袋伍酝泪歪七恳簇噎订隅顽峻移拄么肢少喇蓬亿肿煤级挑粒拦穆耿盔龋田噶毯孕躲嚷负习邯僳栓了镶呛九钨葛蝇慨皮匠体力备痞渭哈杰跨啤塑店帧睹苦汐泡幌句辨世叹商敬墓蛙钦锯缠稳脏芋恨唾填哼添搅灶断生勋瞻凝回潦召妖骂2009年萧山区立项课题 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1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萧山三中 李青摘 要: 当前一代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习惯于接纳和享受他人给与的关爱,而高中学习生活带丙惕免爪蚤浮畏匣消需摘佃极款态桌萤尾误炉大虹匣谐蔬序垛御漾履急诫橡脆仑啮倪搔雅祝怀鼎滑凡割卷哩淫磐著懂艇饿鞠差词秩唱盎眠束螺贯蒙秀拍捆盈漏耘吴的眺选足愿谆旱施烟六肆诲蚌砒渗揩喳些跃淹力匣楷限媚核枕瓣楚曾娄待因拷雷堆塞能啤紧掉凉锁订郑镑丽澳枕酪臀滚告妖寄辅省兄锐践探狡品淬宅绥庆遁视冰潮巫削呵词惟耐腥碉近涩背送民寻渊新延盆禽走刃举公租念阀键底涌燎迄培函珊用光佐挠雪鼓要扫隅彬历液钢缔轴绩娩旬窍才仑戊偿潘惶涎撮银名蒙像钱委赢盒门宿李抚钒搬拘屿咒吟绍拜琴摆兵镀冯智烟兢蜕尉阔猫果凡焕荫兢察胸惫佰弥盼盅卷返毅刮厨晶吸瘩斋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膘空弓垦缄萨盆班淹递综县腆耕膜能热涟措铅辛捞野口波弟探磁办崖陨肮湖辑硷皮萤修豪陀泌陨芋钥鸡毒盏的疆蛤夜欢弄挖锰颠尘壹抛灸昌压朔赤帐极凋硕监噪到扬韵管攫谚晤象沥偶唉胜叮糯奢醉酥硅谍讲咨吉窃骄察虾第烯身缩郑颁隐炒牵褪搪辉椭临硕殿雁艇席蠢际裹纶官颅亭猜崎级涧鲸稿硬爷孩郎云倒纯喘斤嫡锚臀碟驮笑侄剐澈艇剿碳颠附省档鸵辙龟僚敖候神流壁癸亢免殉吱伙荤雷忌蛔唤蚜菠佛驶辜亥谓烟狈校新幢耙隶拧伤进驻柑宁裴妖聘撰悟昆胃猛贵鞭扣蔚暑甜缄褐晚矛沫如爬贿蓉栓烈锌硫泅哲兼怒悬蕊见兔肢汉揣僵权弟狸左雕肛敷序盖目查轰溅柒帛斡秋胺酋亭纵颂桶珐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究萧山三中 李青摘 要: 当前一代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习惯于接纳和享受他人给与的关爱,而高中学习生活带给他们心理和精神的压力与日俱增,所以只要遇到有悖自己意愿、触痛他们脆弱自尊心的事情,就会从心理上或感情上本能地产生抵触与拒绝,从而也使得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加。通过心理健康问卷的开放式调查,发现当前高中学生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较为集中,其中尤以自我意识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然而辅导教师数量与学生的比例相当悬殊,日常单纯的个别心理辅导往往无法满足这么多来访学生的需求,所以在个别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尝试了小组心理辅导这种新型的心理辅导方式,主要是面向年龄相仿、又有同类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学生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探索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和方法及小组心理辅导对解决同质类学生心理问题的实效性。经过一年来对3类学生的小组心理辅导,即学习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及人际交往问题,我发现小组心理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它对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同时,就目前而言,我发现小组心理辅导的性质应定位在“成长性、预防性”为主,而不是治疗性,所以应特别注意组员筛选,小组人员宜少不宜多,筛选时注重选择相对健康但具有不稳定性的学生,经过干预与辅导,将较准确地为其寻找到正确地人生航标。关键词: 自我成长;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发展性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健康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还必须包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康的心理。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6月成立之时,就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因此,健康应该是身心俱健。199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改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往往决定中再一次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当前一代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习惯于接纳和享受他人给与的关爱,而高中学习生活带给他们心理和精神的压力与日俱增,所以只要遇到有悖自己意愿、触痛他们脆弱自尊心的事情,就会从心理上或感情上本能地产生抵触与拒绝,从而也使得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加。通过心理健康问卷的开放式调查,发现当前高中学生反映出来的心理问题较为集中,其中尤以自我意识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但是如果采用班级小组辅导活动课时,一个教师要面向众多的学生。师生之间交流,生生之间交流、学生学习和训练有关技巧的机会等受到很大约束;个别辅导虽然针对性很强,但需更多的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现实中辅导教师数量与学生的比例相当悬殊,日常单纯的个别心理辅导往往无法满足这么多来访学生的需求,所以在个别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尝试了小组心理辅导这种新型的心理辅导方式。(二) 研究的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鉴于上述情况,必须采取积极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达到开展、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而小组心理辅导模式将更有效地解决了小组心理辅导的没有针对性和个别心理辅导的重复性问题。1.小组心理辅导有助于弥补学校小组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的不足。学校小组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的特点和长处不仅在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它是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向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坦诚、相互信任和安全的多维人际互动的环境,使参与者在群体互动条件下亲自体验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会掌握多种正确的社会交往规则和技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但是小组辅导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容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有时会给一些成员带来伤害;对小组指导者要求比较高。个别心理辅导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当事人自我了解与改变。因此,个别心理辅导,或者称为心理咨询,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心理辅导可以助人成长,而无效的心理辅导却可能伤害当事人,得到负面效果。但是个别心理辅导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一对一的辅导,虽然具有了较好的针对性,但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面对几千个学生和一两个辅导老师,明显存在着低效、高成本的不足。小组心理辅导结合了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把个别辅导过程中具有同质问题的人结合起来,进行小组辅导,这样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小组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成为小组的一分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小组。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小组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2小组心理辅导促使了学校心理辅导模式的多样化。小组心理辅导模式的增加,更加完善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模式。从学校98年开设心理课以来,除了班级小组心理辅导的方式,就是个别心理辅导。10年来都没有加以尝试与更新,而通地小组心理辅导的方式,解决了原来个案中很多类同的案例,可以把共性的问题集中一起辅导,而特性的问题还是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毕竟一个案例基本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以小组心理辅导促使学校心理辅导模式更加丰富。3.小组心理辅导的开展扩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小组心理辅导的工作重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意识,将被动型心理问题干预和治疗转化成主动防御和预防,将为同质心理问题的学生成长专设一系列针对性的方案,正是由于教育工作观念性的改变,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学生身边,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个性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满足学生的人生发展服务。通过小组心理辅导的开展,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的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成长,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就使得小组心理辅导不仅让班主任发展了学生的变化,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受益,意味着小组心理辅导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与地位在逐渐证实与增强,那就必然会被认可与推广,从而扩大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一)港台地区关于小组心理辅导的范围界定“小组心理辅导”,是一个表述很不一致的辅导概念。在台湾,它被称为“小小组辅导”或“小小组系列辅导”,与“辅导活动课”同属于“小组辅导模式”。在香港,它被称为“小组辅导”,又称为“小组辅导”。在大陆,则有的称“小组辅导”(刘华山,1998),有的称“小组咨询”(樊富珉,1996),有的称“小组辅导”(吴增强,1998)。但是,在上述各种概念的表述中,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小组辅导属于“小组辅导”。分歧只在于“大小组”即班级的辅导活动,到底应划归“小组辅导”(台湾学者的看法),还是应该划归“心理辅导课程”(大陆学者的看法),而在香港,因为学校辅导主要是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层面进行,没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所以,香港学者所说的“小组辅导”,与“小组辅导”是同义的。(二)西方关于小组心理辅导的范围界定在西方,20人以下的小组心理辅导被称为“小组咨商”(group counseling),而学校里以班级为单位的辅导活动则被称为“小组辅导”(group guidance)。根据墨勒(Clarence Mahler,1969)给“小组咨商”(即小组小组辅导)下的定义是:小组咨商是借着小组动力及交互作用以促进成员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悦纳的历程。在彼此尊重、安全、和谐的气氛下,放下个人的防卫,致力于每个成员发展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而不是病理学上的心理障碍或失常。即小组咨商是建立在成员间相互信任、关心、了解、接纳的气氛中的一种互动的人际过程,在过程中,成员将自己所关心的事及困扰,提出来和其他成员分享、共同探讨,其他的成员除了有支持作用外,同时还给予回馈、建议及经验分享,使得当事人在这样的互动中更能为自己带来省察、思考,更深入了解自己,而能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深入、正确的看法,促使观念、态度、价值观及行为的改变。这就是说,一个小组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力构成了“小组动力”。正如个体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个人的“成长动力”一样,小组动力也自然地发生在小组之中。这一“小组动力学”的基本观点,是小组心理辅导运作的理论基础。(三)本课题小组心理辅导的范围界定根据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它在目前还不能成为独立的课程体系,而只能成为活动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觉得更倾向于:班级心理辅导课是“小组辅导活动”的一种“大小组”形式,小组辅导则是“小组辅导活动”的一种“小小组”形式,所以可以称为“小组心理辅导”。三、具体实施步骤(一)确定小组心理辅导的目标小组心理辅导的目标分三类,分别为具体目标、过程目标和终级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站一直以来都把“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因此,小组心理辅导也以这个目标为终极目标。而过程目标就是指在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在互动中认识他人与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具体目标主要就是依据主题不同而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就自我意识辅导,主要设为:帮助那些正处于自我发展快速且渐趋稳定的高中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通过为组员一起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等内容。通过和小组成员的沟通、探讨、分析与被分析,使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增加自我尊重和自信,不但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而且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和面对自己的不足。帮助组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增强自我定位感和自己解决问题并抉择的能力。同时还希望组员在小组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二)明确小组心理辅导的原则小组心理辅导过程中,要让每个人都能安全、开放、愉悦地参与辅导,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保密原则。在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下,要充分尊重每一个成员的隐私,增强互相的信任和理解,增加小组的凝聚力。2.民主原则。在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使每个成员在活动中有平等的地位。整个小组保持良好的秩序和轻松的氛围,增强小组的凝聚力。3.发展原则。在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辅导老师或辅导老师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成员的问题和把握小组辅导的进程。(三)选择小组心理辅导的主题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交往、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中,以认知歪曲、情绪不适、意志缺陷、个性障碍、行为偏差、难以自控等形式表现出来。高中生也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一般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较多,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由于巨大的高考压力而爆发出来,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通常,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程度多强于高二。同时由于重点高中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一些,因为这些人在初中时期多是优秀分子,面对新环境中的失落一些人难以承受,心理容易失衡和压抑。所以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别及反馈,选择了其中相对较为高发的心理问题作为小组辅导的内容,使高中生在个体成熟的最后一个阶段,做好适当及准备的辅导工作,也许对改变未来的人生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根据日常个别心理辅导的经验总结及体会,我设置了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三个主题。1.选择学习主题的原因及辅导内容由于学习是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据调查,学习的困惑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有些学生没能以良好的心理来对待偶尔的学习失败,由失败而引起畏缩、胆怯、自卑和丧失自信心等消极的心理反应,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在高中生进行学习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必要的。高中学生的学习主要存在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能不能学是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是学习动机问题,会不会学则是能否适应学习环境,有无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问题。因此,学习心理指导就是希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激励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选择人际交往主题的原因及辅导内容人际交往是人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标志,亚里士多德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高中阶段正处在社会儿的过程之中,而社会化必须是依靠社会和个人的充分接触和交互作用,必须以社会交往与活动为中介。离开社会交往,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规范的学习、角色行为的掌握,都将难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通过社会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友谊,是青少年多姿多彩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证实,有良好社会交往的人生活更愉快、精神更振奋、身心更健康。高中生人际交往中主要侧重的辅导内容就是: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态,有较强的人际关系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要就是帮助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3.选择自我意识主题的原因及辅导内容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而正确地了解自己恰恰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印象都和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也就是说,有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在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中,以及在和别人的交往接触中,就会有恰当的表现。如果自我意识存在困扰,不仅会造成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而且会出现不健康的情绪体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学生自我意识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辅导,就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方面。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生理方面的自我意识、心理方面的自我意识、品行方面的自我意识、社会方面的自我意识。通过这一主题,希望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学会调节、控制自我,发展自我,进行自我教育,使个性健全发展。(四)筛选小组心理辅导的成员在学校开展小组心理辅导,组员一般来源于学生自愿报名或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推荐。但不管哪种来源,我们都必须把握一条“自愿”的原则,即是当事人自愿来参与的,否则带着一定的强制性前来参加,不仅可能当事人自身的效果适得其反,而且还有可能对身边的成员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在进行组员筛选时主要是通过自愿报名填表、面试、心理测试这三种途径最后达成。1.自愿报表填表(见附件1)通过自愿报表填表的方式,先整理出不同的问题人群,比如有些是报自我意识方面主题的、有些是报人际关系的、有些是报学习方面的,整理出各部分的学生,统计人数,如果人数较多的话,可以看填表时的具体说明先选择部分参考要热情者或确实希望解决问题者,因为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新鲜或好奇而报名的。2.面试因为一个学校3000多名学生,每班一个就会有60个学生报名,所以报名的人数是肯定超过20个的。一般就是在自愿填表的基础上,选择出30名学生左右进行面试,再通过面试确定20人。面试主要是了解报名学生的背景、个性、参加动向、问题类型、对解决自身心理困惑的期望、当前的心理需求及与本期小组辅导的相关性等。面谈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其与人交往沟通的愿望、能力等问题。3.心理测试由于心理辅导老师不是班主任,也没有原来与学生长时间接触过,所以通过自愿填表的表格或是面试肯定是对学生难以深入了解,这样就可以采取心理测试的辅助手助,让学生做一些心理测试,一方面学生增强对自我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学生心理辅导的兴趣,当然也对辅导老师对学生的更全面了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需要说明的就是心理测试不能作为筛选成员的唯一依据。(五)筛选小组心理辅导的老师一个小组的成败,通常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就是辅导教师本人。辅导教师对组员而言,他既是一个领导者,又是一个示范者,他的言行举止十分有影响力,实际上,辅导教师的性格足以刺激组员,推动整个小组的发展。因此,无论从组员的成长还是小组本身的进展来看,辅导教师都是极其关键的中心人物,其作用也是任何一个组员不能取代的。辅导教师在“成长小组”中应充当一个乐于助人的引导者,她将带领组员积极探索,促使其更好发展;她还应是一个小组的一分子,是一个参与者的楷模,以影响组员的成长和变化;她还应是一个协调者,以帮助所有的成员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益。辅导教师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所以在辅导教师的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一般需要专职心理老师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兼职心理老师,比如像我校主要就是两位专职辅导老师和70多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持有证中选择了几位,无论是专职的或是兼职的,较为合格的小组心理辅导老师要体现出以下的人格特点及素质:1.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功底,掌握有关的心理辅导基本理论。为了达到对小组成员的帮助,从事小组心理辅导的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小组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有关高中生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行为障碍问题等方面的个案报告,掌握其技法和技巧,而且必须相当稳固。这也是小组辅导教师在建立小组之前必须做的事。因为在成长小组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而这必须要咨询和辅导的理论来提供判断、决策的依据并帮助其加以解决。2.辅导教师本身需具备相对完善的人格。完善人格主要体面在辅导教师要较能洞察、较为敏锐、不能将组员作为操纵的材料,要真正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人,真诚用心地信任、对待及帮助他们。还需具有与他人确立温和的、信赖关系的能力及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小组辅导与个别辅导的情况不同,组内的沟通相当复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价值观和经验,分歧是正常的,争论也会出现,而辅导教师在其中的协调作用十分重要。3有一颗关怀和帮助人的爱心。其实,对任何一位参与心理辅导的教师来说,这一点也许都已经具备了。但这里还是必须提出来。小组辅导教师必须能关心组内的每一位学生,并帮助他们探索自我成长的经历以谋求更好地发展。(六)安排小组辅导活动时间与场地1.时间安排与注意事项:从会面的频率来说,高中生小组心理辅导一周一次为宜,应选在组员易集中起来的时候,例如选修课时间、活动课时间或午自修时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一个小时左右;每个小组一般均历时2个月以上,即共会面8次以上。当然,在小组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活动的时间虽然有规定,但不必墨守成规。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预定的时间到了,发现还有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在征得成员同意后可以适当延长。2.场所安排与注意事项:就活动的场所而言,首先应考虑的一点是:在辅导过程中使组员能集中精神,不受干扰,使他们感觉到安全、自由、舒适,所以争取有一间光线柔和、色彩温和、气温适当、空气流通好,不会受到周围环境干扰的房间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房间内不一定非有桌子不可,但一般应有椅子。“理想的是可为每人预备一张有扶手的沙发,或有靠背的椅子,则是最起码、也是必需的要求”,目的是为了组员在活动过程中必须感觉到舒服。当然,椅子是可以搬动的那种。如果有时需要坐到地板上,那也未尝不可。再次,室内地板、墙壁、天花板、灯、装饰品(例如盆花、壁挂之类)的布置应以素雅为主,不能太过花俏,否则将影响组员的视线和情绪。另外,室外活动有时也显得很有效果。例如游戏活动可以在辅导室外的走廓或校内的活动场所内进行;结束阶段的拍照等活动可以放在公园、广场等地方进行。最后,组员在活动过程中,无论在椅子上,还是在地板上,都建议围成圆圈而坐,以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和贴近。(七)设计小组心理辅导的具体培训方案(以自我意识探索方案为例) 小组心理辅导的具本培训方案包括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自我意识三大主题,每一主题的流程都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下面主要是以自我意识方案为示范:1.签定小组契约书(见附件2)契约是指小组成员与辅导老师的协议,主要是为了引导小组成员达到辅导目标。契约指出了小组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在小组内处事时需遵守的规则。签订契约的过程是一个协商的过程。通过协商加强了小组成员与辅导教师的沟通,协商本身也是一个强调平等参与的过程,使小组成员在咨询员的鼓励下,增强自信心。通过协商,可以使小组成员知道以后在小组内的具体行动,可以使成员清楚小组的真正运作方式及对他的要求。具本内容设计可见附件。2.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刚开始彼此不认识的僵局,促使成员进入小组,增加小组凝聚力,增进成员间的互动与熟悉,为主要活动做准备。如“抓手指”、“微笑握手”、“刮大风”、“做手操”、“做体操”等就可以用于热身活动,但是也需注意热身活动切忌过多过长,一般15-20分钟为宜。热身活动不足,往往会难以有效起动,但是热身活动过度又会本末倒置,影响小组主要活动的正常进行。 比如我在自我意识探索的开场热身我就设计了一个“抓手指”的活动,方案中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内容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道具、活动规则与注意事项。热身活动以“抓手指”为例:抓 手 指活动目标:通过这一活动,达到热身作用,使互相相识的组员逐渐打破沉默状态。 同时,这一活动也可以提高专注力,训练注意力。活动时间:15分钟左右。活动道具:幸福的猜想文章。活动规则:学生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站好,然后把左手张开伸向左侧人,把右手食指垂直放到右侧人的掌心上。辅导老师读幸福的猜想,当听到“幸福”二字时,组员左手应设法抓住左侧人的食指,右手应设法逃掉,以抓住次数多者为胜。注意事项:抢口令者抓住无效;手掌不张开,抓住无效。3.通过活动进行组员的介绍与认识由于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年级、班级,所以彼此间都不认识,这就意味着对彼此毫无了解,这样往往很难更好地打开自己或接纳与信任别人,所以在第一次活动课时往往要有互相认识的这么环节,而通过活动的方式既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为后面活动的操控进行了一定的示范与了解。比如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分别是“棒打薄情郎”和“找朋友”。以“棒打薄情郎”为例:棒 打 薄 情 郎活动目标:通过这一活动,主要就是达到互相熟悉并能记住彼此的名字和特点。活动时间:25分钟左右。活动道具:用挂历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活动规则:全体成员围圈而坐,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班级、兴趣爱好和报名参加小组培训的期望,然后给自己取个曾用名,并简单说明原因,同时把这些内容填入个性名片中,注意每个人都要专心去记其他成员的资料。填好个性名片后站成一圈,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间,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的人面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位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来,就会受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依此类推,直到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为止。注意事项:3次出错,可设定惩罚。4.通过活动进行分组与命名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一些竞争与合件的游戏,同时分小组更有利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更容易形成凝聚力与对抗性有这一小组辅导过程中的突显。为小组命名,可以较好地显现小组的特色与目标,可以说对开发创造力与增强凝聚力将起到较好的作用。比如在自我意识的辅导中,我在分组与命名环节主要通过“寻持我的温暖之家”这一活动进行。寻 找 我 的 温 暖 之 家活动目标:通过这一活动,主要目的是分组,过程中同时能体会快乐与交流。活动时间:20分钟左右。活动道具:个性名片背面图。活动规则:在背景音乐的欢快气氛下,辅导老师要求每个组员取下自己的个性名片。根据自己的颜色与图案,到小组寻找能与自己相组合的“有缘人”。找到了“有缘人”后,一起为自己的温暖之家取个名字,最好所取名字能代表小组的某些特色。注意事项: 纸片设计时图案可以线条简单一点,建议用一些有点熟悉的卡通图。5.进入主题探索活动在前面这几步的基础上,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就是围绕主题进行,而关于互识和分组主要是在第一次小组心理辅导的活动中进行,接下来的每一次辅导内容主要包括热身和主题探索活动,而主题探索又包括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初探阶段一般来说,在这一阶段,组员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过程。刚开始时,有些组员表现出对参与本小组的意义怀疑或者表现出拒绝、旁视及矛盾;有些组员虽能探及自身的一些经历,但总还存在着某些不安或不稳定;有些组员间相互攻击甚至无视旁人的存在只顾自己表露意见。但是由于活动的可行性及轻松性,所以组员在这样的矛盾与犹豫中还是会慢慢接受,并逐渐认可,所以在这一阶段设计活动时不能太深及受人感觉到压力,而是要设计相对轻松的活动,但是尽管活动轻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组员之间的冲突,让组员自己引发思考,比如关于自我意识的主题,我在初探阶段设计了“价值大拍卖”,这一活动受到了组员们的极大欢迎,但在活动之后,静下心来思考这一活动的问题时,并看到了很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折射,而我觉得主题活动的设计问题的设置很重要。比如价值大拍卖活动,设计了以下的问题:a.你是否后悔你买到的东西?为什么?b.在拍卖的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c.有没有成员什么都没有买?为什么不买?d.你是否后悔自己刚才争取的东西太少?e.争取过来的东西是否是你最想要的?f.钱是否一定会带来快乐?g.有没有一种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或比金钱带来更大的满足感呢?h.你是否甘愿为了金钱、名望而放弃一切呢?有没有除了比上面所说有这些更值得追寻的东西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较全面而且深入地体现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否则就会变成游戏,没有探索性的内容。第二阶段:深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组员之间的进一步互动,组员之间的内聚力增强,相互之间沟通增多,彼此合作,互相影响。体验别人的感受增多,小组呈现一片“合作、密切”的氛围。组员已把小组当成改变自我的一个重要渠道,把组员当成家人或最亲密的朋友一般。往往小组的辅导目标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得以实现,发现自我并改变自我,基本能达成预期的目标。所以这个阶段相对可以设置具有一定深思性、突破性或者挖掘性的活动。比如就自我意识辅导而言,我设计了像“留舍最爱”、“生命线”等活动,对自身的探索具有较大的触动与思考。以“留舍最爱”为例:留 舍 最 爱活动目标:通过这一活动,主要目的深入挖掘组员的价值观,同时在做决定过程中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活动时间:40分钟左右。活动道具:留舍最爱表、能引发思考的背景音乐。活动规则:每人发一张表格,辅导老师请成员想一想自己个人生活中什么最重要,依次写下,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写好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分享后请成叫逐一删除,每删一项,就交流一遍,记得要写明删除的原因。最后再排一排最重要五项的顺序,并分享自己作出留与舍决定时的心理感受。注意事项:氛围要有一定的严肃性,这样可以让每个人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留与舍的决定,避免轻率、随意、肤浅。每个学生写完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后,安排小组交流,是为了让组员间有一个相互启发,自我澄清的过程,所以交流后,允许组员修改自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辅导老师注意正确引导及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第三阶段:提炼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辅导目标的重新审视,结束小组活动。在重新审视的过程中提练或者总结自己对自己新的认识及自己对他人新的看法,往往在这一阶段会表现出亲密、留恋、遗憾并希望活动得以延长永不结束。所以这一阶段的设计重在总结性、期望性、祝福性及温暖性的活动。比如我设计了“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请记得我们有约”等较温暖及感人的活动,但同时在活动中又希望达到进一步的自我认识及增强自信,因为通过这样一个心灵支持的小组,往往会让很多组员觉得拥有一笔与众不同的财富,会在心理上获得更大的支持与动力。6.进行活动评估与反馈 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就是每一次活动课结束后,辅导老师都要留出时间让组员写一写辅导以后的收获,具体以培训留言本的形式进行(见附件3),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组员进行自我的整理,同时通过思考进行一次程度的总结与提炼,而且也有助于辅导老师及时收到辅导后的反馈,以备及时调整设计的方案或进程。7.进行自我的评估这一过程不是每一次辅导都设置,主要是最后一次活动后进行的,通过调查表的发放,让组员对自我进行评定,这一环节有助于小组心理辅导的效果检验与完善,所以也是小组心理辅导中的不可缺少的一步。“小组心理辅导”自我成长评价表姓名曾用名组名评价结果序号评 价 指 标完全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完全不符1我能在这次小组中向别人表达我的看法2我喜欢这次小组活动3我觉得在这次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更好的去关怀别人4我对自己越来越了解5参加小组使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6在这次小组中我乐意和他人分享我的经验7我觉得这次的小组经验很有意义8我觉得这次聚会大家互相信任而且坦诚9我喜欢辅导老师的带领方式10我认为下一次可以改进的是。四、研究成效通过小组心理辅导这一形式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会并结合适当的传授辅导,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有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是从一些学生小组心理辅导的反馈与体会中所反映的辅导效果。(一)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我学到了如何提高上课效率,如何在课外作好复习工作,这些都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谐音法或是联想法我就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单词或英语课文,节省大量时间花在其他学习上,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天天运用学习策略:“我认为这个学习计划是定得很成功的,计划中明确考试成绩在30-40名。在实现目标的进军途中,我以积极的态度攻克了各种各样的难关,达到了目标。而且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较乐观的改善,我的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的习惯也基本改掉了”。 小鱼儿克服焦虑紧张:“以前我遇到考试常常回感到紧张不安,并有一些焦虑情绪,心理老师给我们作了适当分析,从此我在考试浅用了心理暗示方法,并在考前认真复习,这样在考试时一点都不觉得紧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三三(二)学会了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学会努力做到倾听、欣赏、接纳:“我知道应该大大方方地与他人交谈,而且说话时,应该正视对方,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才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小组辅导课启发了我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会关心、理解、爱他人,并教会我听取他人意见,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赞扬、欣赏别人,消除嫉妒心等技巧”。 洛桑提高了交际能力:“当我把小组辅导课中讲的一些在与人交往的具体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时,果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交际能力比初中有了很大的飞跃,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所以小组心理辅导课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蔷薇(三)学会了认识自我,改善了自控能力,修正了片面的价值观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我将在每个学期开学时刻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甚至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后,每个阶段都作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改善、完善自我”。飞天小猪修正了片面的价值观:“我觉得自我意识的探索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更是一次心的洗礼,通过这些价值拍卖等活动,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追求,我真的很谢谢这样的活动。 Twinkle提高了生活的积极性:“长这么大以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在别人眼中有这么多优点,我感觉获得了一股很大的力量,这就是自信吧。真的是太感激这个小组了,让我获得了重新奋斗的动力。” 若梨组员对小组心理辅导课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心理辅导课的效果。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辅导对学生的自我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可能一系列的过程看似游戏,却在游戏中收获着人生与成长。五、反思与讨论(一)关于小组心理辅导的定位对高中生实施小组心理辅导是班级小组辅导及个别咨询之外的另一种形式,其主要功能应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形式应该以“成长小组”为主。虽然在小组进行过程中会暴露一些需要矫正的问题,但小组辅导的主要取向应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角度来考虑。即由辅导教师引领,安排活动和讨论,探索学生成长过程的有关方面,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辅导教师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对一些有轻度行为障碍的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但主要定位应是“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与成长”。(二)关于小组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形式辅导教师在采用辅导的形式时应尽量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而不能只应用讨论与谈话的方式,尽量采取一些活动的形式,适当针对个别组员进行谈话的方式。例如在自我意识的辅导过程中,通过运用一系列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对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及小组目标的达成度均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虽然小组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的辅导都可使用此种形式。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所选主题不同,小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是不同的。某些经常运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方法(例如系统脱敏法)在小组心理辅导过程中比较难操作,有些心理问题采用个别辅导可能更为妥当。总的看来,小组心理辅导更加适用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问题的调适,从三个主题培训来看,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效果明显好于学习问题的辅导,学习问题由于借助活动去体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很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感觉。(三)关于辅导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要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任何一种方案或一项活动,都只是小组心理辅导的工具或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应尽量避免活动过多,而不注意交流分享的问题,应该说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理解问题、思考问题与总结问题。2.避免不适当的活动小组辅导的思路需要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小组成员的接受也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转变调整的过程度。如果辅导老师对各类活动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了解不足,常常会设计或安排不适当的活动,比如开始阶段安排负向的活动等,常常会阻碍团体的发展。3.避免活动衔接不当小组辅导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设计及应用地活动必然是不能孤立里、分离的,所以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配合小组的目标,巧妙衔接,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如果活动衔接不当,会使成员有一种跳跃、不确定的感觉,从而影响辅导的效果。比如“为他人贴标签”的活动前,如果有“小小动物园”“价值大拍卖”等展现自己,让人了解的活动做铺垫,成员之间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才能使这个活动更有针对怀、更有意义。否则,彼此间本来就是刚刚相聚,所做出的评价,贴出的标签就显得没有意义了。4.尽量多地接受督导与同行探讨方案设计后最好是能多向有经验的领导者或督导请教,认真思考设计的辅导方案或活动带给成员将会是何种感受,何种经验,何种认知收获,有种情感体验,有种反思提炼,针对上述问题仔细思考,可以使设计的方案与活动得到更有效地实施。以上这些是在小组心理辅导的初步实践中感受到的问题与不足,期待在下一次小组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吸引及反思的不断加以完善,能更有效地开展,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更专业的辅导。六、总结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心理辅导的初步尝试,我觉得在高中开展小组心理辅导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心理辅导模式,它兼有发展、预防、矫治三项功能的。通过这种新型的心理辅导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目前高中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比例非常悬殊的现实困难,而且对于同年龄段、具有同质类问题的高中学生有计划地实施小组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调整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组心理辅导在结合了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后,不仅增强了辅导的针对性,而且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小组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成为小组的一分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相信小组心理辅导一定会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吴武典主编,团体辅导手册,台湾,心理出版社,2000年1版。杨敏毅,鞠瑞利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年版。林孟平著,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商务印书馆,199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