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施工方案(docin).doc_第1页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docin).doc_第2页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docin).doc_第3页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docin).doc_第4页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docin).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配备足够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平地机等整平土方,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压实土方;桥台后、涵背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手扶振动压路机压实,边角处采用平板震动夯分层压实。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运用科学的检测手段,进行密度、强度及颗粒级配等项目的检验。在每层填筑、平整、压实后,及时进行检测,在确定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层面纵横向平整度等符合要求后,再测定密实度和地基系数。采用K30荷载板试验法、核子密度仪、灌砂法进行检验。3.1.1.2.特殊路基施工及防护方案3.1.2.施工技术措施3.1.2.1.确保路基达到压实标准的技术措施根据现场地面条件及地质补充勘探情况,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坑沟槽部位填土夯实,然后根据原地面情况进行平整;对原地面纵向坡度陡于1:10的地段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搭接平台的宽度不小于2m;地面横坡为1:51:2.5时,台阶宽度不小于1.0m。地面横坡大于1:2.5或基底有松软地层时,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处理。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进行碾压。碾压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央,平行操作,行与行之间重叠0.40.5m,前后相邻区段重叠11.5m左右,以保证碾压密实。3.1.2.2.确保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不超标的技术措施为确保本标段路基工后沉降不超过标准,采取如下措施:认真处理基底:根据现场地面的实际条件以及地质补充勘探情况,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基底处理。对于一般地段,清除路基范围内树根、草皮等植物根系,将原地面0.3m厚度范围内的耕植土清除,坑沟槽填土夯实。原地面横坡坡度陡于1:10时,先开挖搭接平台,进行台阶处理,然后进行基底平整。根据不同的地表土用不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3.1.3.施工工艺和方法3.1.3.1.路基施工3.1.3.1.1.施工程序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我们将本标段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四区段:填筑、平整、碾压、检验;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推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基修整、边坡夯拍。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3.1.3.1.2.施工准备阶段除做好必要的施工便道、施工用水等常见准备工作外,重要做好压实工艺试验,以确保适宜的工艺参数报监理批准后,投入施工阶段。具体内容有:选定适宜的压实机械;选定最佳填土厚度、最佳含水量;选定最合理的压实遍数;核定土方量变化率、松铺系数;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3.1.3.1.3.施工阶段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放出填筑边界桩,边桩处应插设标志或洒灰线,以方便施工。基底处理包括原地面清理、翻松、充分压实、自然横坡处理。分层填筑在斜坡上填筑路堤,由最低一层填起,并分层夯实,同一填层应采用同一填料,每层松铺厚度由实验室确定,最大不超过30cm,每层铺设宽度路基两侧各加宽20cm。摊铺整平采用推土机推平,先两侧后中间,做到路肩平整圆顺,层面平整,中间稍高,形成1%4%的横向排水坡度,以利排水。洒水和晾晒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时应洒水或晾晒。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一般采取自然晾晒,必要时翻晒。机械碾压从低处向高处排压,前后两次轮迹应重叠二分之一轮宽,为了解决路肩碾压不密实,采取横向向两侧斜45交叉碾压,碾压要均匀,不留死角。边拍边夯边坡以随填层的填筑逐步将其夯拍密实,全部路堤填筑完成后,再将坡面整理平顺。3.1.3.1.4.填土路堤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每一水平层应用同一填料,如将渗水土填于非渗水土之上,非渗水土表面应向两侧设防1%4%的人字坡,非渗水土填于渗水土之上时,接触面可做成平面,但在上下两面层颗粒相差悬殊时,应在分界面上铺设隔离层。填筑有困难时,宜将渗水性弱的填在堤心部分,两侧填渗水性强的土;中途长期停工时,路基表面及边坡应整理。复工时,需待路堤含水量接近正常时,方可继续填筑。3.1.3.1.5.路面整修路基分层填筑时,当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加强高程测量检查,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基面的宽度、高程、平整度及拱度、边坡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表面需补填时,如补填厚度小于10cm,将压实层挖10cm以上,再补填同类土重新压实。路基加宽部分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3.1.3.2.基床施工填筑压实工艺流程按路堤本体填筑工艺组织进行。在施工前对本体表层进行检查验收,并报监理验收。填料用细、粗粒土、碎石土进行填筑,厚度为2m,采用推土机摊平,压路机碾压,填筑厚度为每层2025cm,其施工程序同路堤本体。基床表层基床表层四区段为: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摊铺区段、碾压成型区段、检查验收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进行测量中线水平,检查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使其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床标准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基床底层标准要求。搅拌摊铺区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是由砂、碎石、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采用机械拌合,拌好的碎石用汽车运输至施工地点。碎石基床表层分两层摊铺施工,每层厚度25cm,摊铺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压路机碾压。碾压成型阶段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先两侧路肩后中心的碾压程序,碾压时沿纵向重叠40cm,横缝衔接处不少于2m。检测实验阶段路基基床表层检测采用K30荷载仪测定,若达不到要求,分析原因,重新补压,直到满足要求。基床表层整修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进行洒水补平,使其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已施工的基床表面禁止车辆通行。3.1.3.3.路基过渡段施工3.1.3.3.1.桥涵与路堤过渡段由于桥涵与路堤、路堑与路堤的动静刚度相差显著,列车通过时,桥涵与路堤、路堑与路堤就会出现变位差,会对轨道的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力,同时反过来轨道结构对列车也产生冲击,从而降低列车的平稳度、舒适度,加快结构物和列车的损坏。施工中,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本着从严要求,确保过渡段在施工后的下沉量在允许范围内。桥涵于路基缺口的填筑,待其构筑物圬工达到允许强度后进行,如急需填筑,采取早强混凝土或砌石等技术措施。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筑:路堤和路堑的过渡方式分为填筑和开挖两种,在线路的纵向必须使路堑的强度和刚度均匀过渡。对于陡于1:1的自然坡,开挖工作量大,采用填筑为主的过渡方式;对于缓于1:1的自然坡,填筑工作量大,采用开挖为主的过渡方式。新旧路堤衔接的过渡段填筑当路堤帮宽量小于0.5m时,采用在路肩砌筑高度不大于1m的干砌片石垛进行加宽,其余则采用帮宽处理;帮宽时,沿既有路堤边坡挖成不小于1m的边坡台阶,采用与既有线相同填料或较既有路堤渗水性强的填料进行填筑,填筑方法和施工工艺与新建路堤相同;当改建线路基床落于既有线路上时,对既有线基床进行换填碎石土处理。3.1.3.3.2.桥台背后填筑路基与桥台过渡段填料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进行填筑。在特殊填筑范围内锥体护坡填筑渗水土,为使填筑与振动碾压过程中保证桥台的稳定,在桥台周围1m内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器具和人工配合填筑,做到填料级配合理均匀,并达到不低于最佳含水率的90%。在桥台周围1m以外,采用大型机械分层填筑与振动碾压,其密实度与填料质量均于1m以内的要求相同。对桥台背后特殊填筑范围以外的缺口,其填筑方法及质量要求与路堤相同。3.1.3.4.路基防护施工路基特殊边坡防护在土方施工时和完毕后尽可能快的进行,一般路基边坡防护结合设计、监理的要求及施工条件、工序安排及早施工。路基防护设施必须在稳定的基脚和坡体上施工。在设有排除地下水设施地段,必须先做好排水设施,再做防护。在防护坡体前先对坡面进行检查处理,保证防护设施能与土石坡面密贴结合和坡面的稳定,并按设计要求做好泄水孔。砌体工程由专业砌筑工人施工,严格按工程师指定的标准和规范的有效版本施工。具体要求如下:浆砌石所用石料采用毛石料,但要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没有裂缝。块石重量不小于30kg,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拌合,保证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浆砌石缝间砂浆应饱满无空隙,石缝间不得直接紧靠,其外露面应用砂浆勾平缝,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标号,宜用中细砂料拌制,灰砂比1:2;砌体勾缝前,应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湿润,砂浆应嵌入缝内不小于4cm,并分层填压密实。砌筑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度3-5cm,随铺浆随砌石。石块要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水泥砂浆插捣密实。砌体基础的第一层石块应将大面向下。砌体的第一层及其转角、交叉及洞穴、孔口以及砌体的封边封顶等处,均应选用较大的平整毛石。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砌筑过程中因故临时间断时,应留阶梯形斜槎,其高度不应超过1.0m。砌筑因故停工,超过砂浆初凝时间,要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才可继续施工。继续砌筑前,应凿除水泥砂浆乳皮,清除杂物,冲洗干净。继续砌筑时,先铺一层水泥砂浆,再分层砌筑。浆砌块石外露面和挡土墙的临土面均应勾缝,勾缝应保持块石砌合的自然接缝,力求美观、匀称。砌体表面溅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浆砌石施工注意事项:所用浆砌片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0kg/cm2;采用砂浆标号不低于50号;浆砌石基础必须置于稳定地基上,砌筑前应先将基础夯实整平。浆砌石所用材料堆放严禁侵入列车运行限界,更不能堆放在道床和轨道上。3.1.3.5.绿化施工1、植草平整场地,使绿地坡度不小于1.5%,砂质土排水坡度不小于1%,松土30厘米,在松土前施入农家肥或腐殖质肥,施肥量为每100平方米施用农家肥为1立方米。植草(播种或栽草苗)前必须整畦浇溉一次。播种或栽苗的草的品种应按图纸所规定的品种;若更换品种,应得到项目监理的书面认定。采用边坡播种草籽时,选择春、雨季或秋季,使用喷播机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 采用分栽草苗时,以春季为宜,每100平方米用苗应在2025平方米的草苗(图纸中另有规定者除外),草苗必须是无缺苗草坪。绿化施工作业面在草籽播种作业完成后,均应使用无纺工土工布予以覆盖,并与土层紧密结合。2、栽植树木A、准备工作施工前了解设计意图,包括设计要求、配合情况、工程预算、定点依据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经过现场勘察了解水源、土源等条件编制施工方案和计划报项目监理;落实苗木,专人看苗或号苗;落实工力、材料、机运的来源;进行定点放线,重点地区配合复杂处定点放线后由有关人员验点。B、定点放线a、行道树定点。以道路中心线为定点放线的依据,用皮尺、钢尺测绳按设计规定的株距,每隔十株在两树中间钉一木桩,作为每株树木栽植的基准点,每株树的位置用白灰标记并加以保护,遇障碍物应错开位置按规定离障碍物适当距离再定点放线,定点后由有关人员验点。b、绿地定点。定点前先清除障碍物,用仪器或皮尺定点,将绿地边界、道路、建筑物的位置标明,根据以上标明的位置就近定树木的位置。c、孤立树、装饰性树群定点。用仪器或皮尺定点,钉木桩标出每株树的位置,木桩上标明应栽植的树种和坑的规格。C、掘苗为保证树木成活,提高绿化效果,要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形端正、根系发达的树苗。按照不同树种的掘苗规定进行掘苗,注意土球尺寸,包装物要严,不能松脱、漏土,掘露苗根系切口要平滑,不得有劈裂根或断根。D、刨坑刨坑、槽位置要准确,坑径根据根系、土球大小、土质情况而定。坑、槽要规则;坑径一般可按规定的根系或土球直径大2030公分;若土质不好,含有有害物质如白灰、沥青、土质过粘过硬则应加大坑径12号。E、换土、施肥换土应换肥沃的沙质壤土。施肥所用肥料必须是肥质高,经过充分腐熟的肥料,将其过筛与土搅拌均匀施入坑底铺平,然后上面覆盖素土10公分,不使树根直接放在肥上,以免烧伤树根。F、装车、运苗、卸车、假植装车、运苗、卸车时要保证树木根系、土球的完好,不得折断树木主尖、枝条,不要擦伤树皮。卸车后不能立即栽植的苗木应埋土培植保护好根系。G、栽植栽植前要进行修剪,以保持树势平衡。栽植的位置要符合图纸,树木高矮、干径大小搭配合理、排列整齐,树木本身保持上下垂直,树形好的一面迎向主要方面。栽植行列树必须横平竖直。栽植绿篱株行距要均匀、丰满的一面向外,高矮树冠大小搭配合理。栽植深浅适合,填土分层夯实。散苗按设计位置散苗,散苗时注意保护根系、主干树尖、枝条和土球的完好,以保证树木的成活。H、灌水、中耕、封堰栽植后48小时之内必须浇上一遍水。第二遍水要连续进行,第三遍水在二遍水后的510日内进行。春、雨季植树浇完第三遍水待水渗下后及时进行中耕扶直或封堰,秋、冬季栽植浇完最后一遍水后及时封堰。I、栽植后管理所有苗木(乔木或灌木)栽植完后管理一年后验收,若有不符合要求进行补栽或更换苗木。3.1.3.6.道床施工一、新铺道床施工路基检查与测量定位:路基检查主要是检查路基面成型标准,包括中线、标高、路基面宽、路拱等。测量定位主要是敷设中线桩、边桩等,为铺底碴做好施工准备。铺碴:按设计要求标准实施枕底标高并考虑松散系数预留高度一次铺足道碴,并用推土机推平;用压路机压实轨下及其两则各50m范围内的道碴,并配合人工进行局部整平,直至达到设计标准。轨枕端头洒色线主要为保证道床线条顺直,路容美观。检测密实度用30荷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