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doc_第1页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doc_第2页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doc_第3页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doc_第4页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题目: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系别: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 年月日 评 阅 人: 年月日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摘要 依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测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实现节电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探讨和解决方法,以作为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提供参考。目前无功补偿主要集中在高、中压配电网,而低压配电网补偿较少,以致低压配电网的线损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电压质量。分析比较了低压无功补偿的方式及应用,介绍了低压配电线路无功优化的经典模式三分之二法则,论述了应用此法则实现最优配置的方法步骤,实际算例表明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效益显著。关键词:无功补偿;低压配电网;功率因数;电容一、低压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电网中,发电机是伴随着有功功率电源而存在的无功功率电源。同步调相机、 静电电容器、静电补偿器、谐波滤波器则是用来补偿电网无功不足而装设的无功电源。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则是一个固定的无功电源。电网中无功负荷以及电气设备上的无功损耗为电网无功需求。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必须保持供需总量平衡,并尽可能达到分电压层次、分区供需平衡,尽可能减少电网无功需求,以减少电网无功补偿容量及无功潮流。一无功问题 1、电力系统组成 (1) 发电厂:通过燃烧煤炭、石油的热能或水能、核能等为发电机提供动能,从而产生电能。(2) 输电线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负责电能的输送。(3) 变电所:承担各种电压等级线路控制 、电压的变换和分配电能。(4) 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配电线路 ( 现在一般是lOkV以下电压) 是变电所至电力用户的线路,经过降压、再分配到达电力用户。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为目前电能仍然不能大量存储。所以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良好的电能质量和经济运行便是对电力系统基本要求。2、无功需求 电压加到感抗上以及电流流过感抗都要消耗无功功率。在感性负荷中消耗的无功功率称无功负荷;在电网的输、变、配设备(主要是架空线路和变压器) 的电抗上消耗的无功功率称电网无功损耗。无功负荷与无功损耗之和即为电网的无功总需求。电网无功损耗约占电网无功总需求的近一半。3、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 在各种用电设备中,除电热设备和白炽灯等纯阻性负荷只消耗有功功率、为数不多的同步电动机可发出一部分无功功率外,大多数都要消耗无功功率。用电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都是滞后的,其值约为0.60.9( 其中较大的数值对应于采用了大容量同步电动机的场合) 。变压 器的无功功率损耗 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分为两部分:励磁支路损耗和绕组漏抗损耗。其中,励磁支路损耗的百分值等于空载电流的百分值,约为1-2;绕组漏抗损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的百分值,约为10左右。1) 对于一台变压器或一级变压的网络而言,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损耗满载时约为它额定容量的百分之十几。2) 对于多级电压网络,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就相当大。以一个五级变压的网络 (电lO220kV升压一网络220/110 、11035 、3510 、100.4 一用户)为例,典型计算的结果如下表 1变压器损耗情况变压器负载情况所有变压器都满载所有变压器都半载变压器励磁支路损耗77变压器绕组漏抗损耗5012.5变压器总损耗5719.5变压器损耗/负荷57/10019.5/100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损耗 中小型异步电动机普遍用于拖动各种机械的动力设备,约将全国发电总量40转化为机械能,Y系列(IP23) 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0.845 ,Y系YU ( IP441的平均功率因数为0.851。中国电监会2008年4月22日发布2007年度电力监管报告,2007年全国发电量达到32559亿kWh。如果按此口径计算,异步电动机耗有功电量达13023.6亿kWh 。消耗无功电量 8193.6亿kVa r 时(按照功率因数0.85计) 。由这部分无功功率负荷电流引起的网络线损和变损的数额也是相当惊人的。二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 1、无功总供需平衡。无功电源的容量要满足电网最高无功总需求,为了应对无功电源故障等情况,还应有一定的余量。2、就地平衡。无功补偿尽量在小范围内平衡无功需求,这个范围可以是一个用电设备群一个用户、一个小区、一个配电网或一个电压级次(低压、中压)。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基本用于平衡超高压电网的无功损耗 。3、跟中补偿。无功补偿电源能适应电网电压、无功的随时变化,要求无功补偿装置有可控性。 三 无功补偿的目的及具体要求 1、无功补偿的目的 发电厂的发电机只有在额定电压、电流、功率因数下运行时,视在功率才能达到额定值,其容量才能有效利用。只有通过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系统各个节点实现无功功率的基本平衡,即尽量使Q值达到合理数值,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在电力网上的流动,才能使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损耗减少;提高发电、供电设备(发电机、线路、变压器) 的利用率;提高用户用电设备(变压器、线路、开关) 的利用率等等,这就是无功补偿的目的。2、无功补偿的具体要求 采取优化分布无功功率电源,实现无功功率的平衡。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 ,推行了提高电力用户功率 因数的政策,在 全国供用电规则( 1983年8月25日水利电力部发布)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全国供用电规则第41条:无功功率应就地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电力倒送。用户在电网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下列规定:100 kV安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用户和高压供电的用户功率因数为0.90以上;其他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趸售转售电企业,功率因数0.85以上;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为0.80以上。凡功率因数不能达到上述规定的新用户,供电企业可拒绝接电。对已送电的用户,供电企业应督促和帮助用户采取措施,提高功率因数。对在规定期限内仍未采取措施达到上述要求的用户,供电企业可中止或限制供电。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按国家规定执行。四 低压配电系统无功功率及其补偿 1、尽量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在一般的工业企业用电消耗的无功功率中,感应电动机占30,变压器占20, 线路占10。因此,为了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自然功率因数,通常可以采用的方式有:(1) 合理选择拖动电机的容量,使其接近满载运行;(2) 对于平均负荷小于40的电动机,应改换小容量电动机;(3) 合理安排和调整生产工艺流程,改善电器设备的运行方式,避免和控制空载运转;(4) 正确选择配电变压器容量,提高变压器的负荷率(一股以7580比较合适)。对于负载率小于30的变压器应予以断开( 退出并联运行,由其中一台供电) 或更换小容量变压器。 2、设置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补偿方式 用户的无功补偿都采用并联静电电容器,其补偿方式如下 表2补偿方式特点适用对象集中补偿:静电电容器集中装设在受电变电所、受电配电所内1能基本实现一个用户的无功供需平衡 2.有利于实现电容器分组投切3.维护管理方便4.用户内部电网的有功损耗没有降低。 只有一个受电变电所的小型电力用户分区补偿:静电电容器集中装设在受电变电所及分区二级降压配电所1.能基本实现按电压分级,按负荷分区的无功供需平衡,降低用户内部电网有功损耗2.能实现电容器分组投3.维护管理方便。 具体分区变配所的中、大电 力用户。 个别补偿:直接与用电设备并联1.与用电设备联动投切,补偿效果最佳;2.对异步电动个别补偿,其补偿容量不能超过电动机空载无功功率;3.维护管理不方便。 年运行小时高大型感性负载设备:远距离单个感性负载设备。 _电力电容器的装设位置 确定电容器装设位置的原则是就近补偿,但是需要综合考虑开关装置、建设投资、控制和管理等因素。电容器具体安装位置 :1)并联在电动机端子侧。应采用与电动机同时启动与停止的控制方式,要注意当电容器容量较大时,需考虑两个问题:2) 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这种补偿方式应用最广泛,电容器柜并接于低压母线,通过检测变压器出线电流与电压的相位,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现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或低压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产品很多,控制比较稳定,技术比较成熟,可实现的功能有:欠流报警并切除步进电容器;过流报警过压报警并切除步进电容器;失压报警;全投入仍低于cos击设置值报警;错误cos值报警;电容器电容量低于额定值70时报警;温度60报警 70并切除步进电容器;谐波崎变率超过设置值报警并切除步进电容器等等。二、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探讨一无功补偿的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二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原则从电力网无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尤以低压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1、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以局部为主。2、电力部门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在配电网络中,用户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5060其余的无功功率消耗在配电网中。因此,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就地平衡,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3、 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集中补偿,是在变电所集中装设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分散补偿,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如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无功补偿。集中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但不能降低配电网络的无功损耗。因为用户需要的无功通过变电所以下的配电线路向负荷端输送。所以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必须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就应在哪里补偿。所以,低压配电网应以分散补偿为主。4、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三无功补偿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1、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造成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一般有两原因:(1)电压的波动电容器组没有设定欠流闭锁。前一原因一般为大家认同,而对于后一原因,很容易被忽略。为什么电容器组没有设定欠流闭锁会导致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举个例子,我局一商品楼电房,配有800kV A配变和6X2X30kvar电容器组。当配变负载率低于10的情况下,功率因数为088,根据功率因数低于092条件要对电容进行投入,230kvar 电容器组(设计时要求电容器组两组同时投或切)投入后,功率因数表显示过补偿,其实,从公式可以算出:当cos妒=088和配变电流为100A(约为配变容量的10)时,根据公式a革相=Ul si np=47kva r,当投入230=60kvar电容后,便造成向变压器高压侧反送无功,造成过补偿现象。过补偿后控制器根据投切条件又进行切电容,这样又造成功率因数偏低。如此循环便造成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2、由于早期安装的电容器组没有过压、欠压保护,04 kV 母线电压高,导致电容器烧毁。对这部分电容器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增设智能控制器,并设过压、欠压保护。另外可以通过调节配变调压分接开关降低电压。3、由于台区的负荷增长,变压器进行了增容,但电容器未有及时增容,致使低压电容器补偿不足使其长期投入运行,没有进行轮换使用,直接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电容补偿容量是否满足增容后要求。4、旧式的交流接触器,动作次数过多,容易出现机构损坏的情况,不能投切。建议更换成智能复合开关(可控硅),该开关具有过零投切、无涌流投切、功耗低等优点,能很大程度提高开关可靠性和延长开关寿命。5、控制器投切条件设定不当造成该投未投。由于配网管理人员对控制器该类设备缺乏认识,投切条件设定一般由厂家设定以后就投入运行,可能造成定值与实际现场不符,所以在投运以前,一定要做好这方面调试与验收。四无功补偿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致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三、对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分析一无功朴偿的原理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 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做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做功的必备条件, 并且, 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做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做功时, 电流滞后 电压 9 O 。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做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二无功朴偿的合理配置原则从电力网无功功率消耗的基本状况可以看出,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尤以低压配电网所占比重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无功功率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 “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1、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以局部为主。2、为了减少无功功率在网络中的输送,要尽可能地实现就地补偿,就地平衡, 所以必须由电力部门和用户共同进行补偿。3、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集中补偿,是在变电所集中装设较大容量的补偿电容器。分散补偿,指在配电网络中分散的负荷区,如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户的用电设备等进行的无功补偿集中补偿,主要是补偿主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以及减少变电所以上输电线路的无功电力,从而降低供电网络的无功损耗。4、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三无功补偿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造成电容器组的频繁投切一般有两原因:电压的波动:电容器组没有设定欠流闭锁。前一原因一般为大家认同, 而对于后一原因, 很容易被忽略。2、由于早期安装的电容器组没有过压、欠压保护,0.4kV母线电压高,导致电容器烧毁。对这部分电容器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增设智能控制器,并设过压、欠压保护。另外可以通过调节配变调压分接开关降低电压。3、由于台区的负荷增,长变压器进行了增容,但电容器未有及时增容,致使低压电容器补偿不足使其长期投入运行,没有进行轮换使用,直接降低使用寿命。因此,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电容补偿容量是否满足增容后要求。4、旧式的交流接触器,动作次数过多,容易出现机构损坏的情况,不能投切。建议更换成智能复合开关(可控硅),该开关具有过零投切、无涌流投切、功耗低等优点,能很大程度提高开关可靠性和延长开关寿命。5、控制器投切条件设定不当造成该投未投。由于配嘲管理人员对控制器该类设备缺乏认识,投切条件设定一般由厂家设定以后就投入运行,可能造成定值与实际现场不符,所以在投运以前,一定要做好这方面调试与验收。四无功朴偿的效益 1、提高设备利用率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致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2、降低系统能耗补偿前后线路传送的有功功率不变,PIUcos ,由于COS中提高,补偿后的电压u2稍大于补偿前电压U1,为分析问题方便,当功率因数从0.70 O.85 提高到0.95时,由公式可求得有功损耗将降低2O45。3、改善电压质量 以线路末端只有一个集中负荷为例,假设线路电阻和电抗为R、x,有功和无功为P、Q,则电压损失u为U =(PR+QX)Ue从公式可以看出,减少线路无功输送,可以减少线路电压降。四、改善电网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一 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在电源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越高则电源带有功负荷的能力就越高,对变压器而言在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带更多的有功负荷。2、减少线路电压损失和电能损耗,降低导线直径节约有色金属,减小断路器额定开断容量,节省投资。无功补偿的原理通常是安照有功功率不变的原则。通过补偿容性无功电流,利用同一电压作用下,感性无功电流与容性无功电流反相的特点来减小线路无功电流,最终使线路总电流得以下降。故而可以达到上述效果。3、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由于供电部门为了促进电力用户提高自身功率因数通常采取提高电价的方法cosq 越低电价就越高,这样就迫使企业通过增加设备投入和采取适当技术措施来提cosq .和采用人工补尝两种方法:二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法 1 、自然功率因数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补偿设备投资,仅采取一些管理上或技术上的手段来减少用电设备所消耗的无功功率,是一种最经济的方法。通常采取下列几种措施:1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2对平均负荷小于其额定容量40左右的轻载电动机,可将线圈改为星形接法(或自动转换) 。3 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4 采用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消耗的有功功率取决于电动机上所带机械负荷的大小,而无功功率取决于转子中的励磁电流大小,在欠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吸取”无功(呈感性),在过励状态时,定子绕组向电网“输出”无功(呈容性),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励磁电流的大小,来改善电网功率因数。因此,对于恒速长期运行的大型机械设备可以采用同步电动机作为动力,还可以将异步电动机同化运行( 也就是将异步电动机三相转子绕组适当连接并通人直流励磁电流,使其呈同步电动机运行) 。5 合理选择配变容量,改善配变的运行方式:对负载率比较低的配变,一般采取“ 撤、换、并、停”等方法,使其负载率提高到最佳值,从而改善电网的自然功率因数。6调整生产班次,均衡用电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7改善配电线路布局, 避免曲折迂回等。2、人工补偿法 1补偿原理 实际中可在电网中并联电容器或同步调相机来产生容性无功功率,利用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反相的特点,来减少电源设备的感性无功输出。 2人工补偿方式的分类人工无功补偿就其补偿方式来说分为高压补偿和低压补偿。高压补偿通常是在变电所高压侧进行,仅能补偿补偿点前端的无功功率,对补偿点后的线路和负载的无功功率起不到补偿作用;低压补偿可直接补偿配电线路和负载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较为理想。低压补偿方式又分为三种: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和就地补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低压动力系统中通常采取三相对称补偿的方式,即三相补偿容量相同且同时进行投退切换操作:而在低压民用电系统(照明用户)中,则通常采取三相分相补偿的方式,即三相根据运行情况分相进行投退切换操作。1)集中补偿。集中补偿是将电容器装设在用户专用变电所或配电室的低压母线上,对无功进行统一补偿。这种补偿方式比较适合在负荷集中、离变电所较近,无功补偿容量较大的场合。优点:电容器利用率高,能减少电网和用户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无功负荷。同时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缺点: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集中补偿一般按提高功率因数的需要确定补偿容量。2)分散补偿。分散补偿是将电容器组按低压配电网的无功负荷分布,分组装设在相应的母线上,或者直接与低压干线相联接,形成低压电网内部的多组分散补偿方式,适于负荷比较分散的补偿场合。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较高且补尝效果也较理想。通常分散补偿容量计算与集中补偿一样。3)就地补偿。这种方法是就地补偿用电设备(主要是电动机) 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将电容器组直接装设在用电设备旁边,与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并联,以提高用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获得明显的降损效益。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三提高功率因数的无功补偿量及补偿装置 1、补偿量的确定原则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功率因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并非功率因数越高越好,最好补偿到0.900.95并且应维持在欠补偿状态 (功率因数滞后)这是因为,首先cosq =095时若继续增加就需要投入大容量的容性设备,而取得的补偿效果却很小,降低了补偿装置的性价比;其次,若使p=1 左右( 全补偿)或者运行中某时刻达到1极易使电网发生谐振过电压,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甚至可能造成电网电压崩溃;第三,如果实行过补偿( 即功率因数超前)对于电网变压器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助磁作用,可能使变压器输出电压升高,甚至危及设备的绝缘安全,而且运行中当部分设备或线路跳闸时可能变成全补偿,降低了电网的安全性。2、无功补偿装置由于电网运行的波动性,要达到上述补偿目标就必须对补偿容量进行实时控制,这样就要求补偿装置不仅能输出容性无功最好能输出适量的感性无功,且具有无功可调性,这样的设备又称为无功补偿装置。除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电容器组外,还有同步调相机、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而后3种装置既能输出容性无功又能输出感性无功。并联电容器:并联电容器补偿是利用通过电容器的交流电在相位上正好超前于电容器极板上的电压,而与电感中的滞后电流反相的特点来补偿感性无功的,相当于向电网输出无功功率。优点:并联电容器本身功耗很小,装设灵活,节省投资。缺点:不能输出感性无功,无法实现连续调节。同步调相机:同步调相机是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它能在欠励或过励的情况下向系统吸收或输出无功,装有 自励装置的同步电机能根据电压平滑地调节输入或输出的无功功率,这是其优点。但它的有功损耗大、运行维护复杂、响应速度慢,近已逐渐退出电网运行。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补偿器是由晶闸管所控制投切电抗器和电容器组成,由于晶闸管对于控制信号反应极为迅速,而且通断次数也可以不受限制。当电压变化时静止补偿器能快速、平滑地调节,以满足动态无功补偿的需要,同时还能做到分相补偿;对于三相不平衡负荷及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由于晶闸管控制对电抗器的投切过程中会产生高次谐波,为此需加装专门的滤波器。静止无功发生器:它的主体是一个电压源型逆变器,由可关断晶闸管适当的通断,将电容上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为与电力系统电压同步的三相交流电压,再通过电抗器和变压器并联接人电网。适当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就可以灵活地改变其运行工况,使其处于容性、感性或零负荷状态。与静止无功补偿器相比,静止无功发生器响应速度更快,谐波电流更少,而且在系统电压较低时仍能向系统注入较大的无功。列或醋酸乙烯系列合成树脂乳液,或选用丁苯橡胶乳液。五、无功补偿的原理及效益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用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无功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