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STD-188-110C 目录翻译.docx_第1页
MIL-STD-188-110C 目录翻译.docx_第2页
MIL-STD-188-110C 目录翻译.docx_第3页
MIL-STD-188-110C 目录翻译.docx_第4页
MIL-STD-188-110C 目录翻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IL-STD-188-110C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分析文档名称MIL-STD-188-110C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分析作者刘小玲创建日期完成日期使用软件Office 2007版本号1.0状态继续电子科技大学XXXX年XX月郭防部接口标准数据调制解调器的互操作性和性能标准AMSC N/A AREA TCSS发布声明A:允许公共发布,无发布限制1.0版本 MIL-STD-188-110C 目录目 录1 应用领域11.1 应用领域11.2 适用范围11.3 应用指导22 可适用的文档22.1 政府公文22.1.1 规范和标准22.1.2 其他的政府文件和出版物32.2 非政府出版物42.3 优先级的顺序43 定义43.1 术语43.2 缩略词表54 总要求84.1 功能用途84.2 常见的参数94.2.1 调制和数据信号率和容限94.2.2 二进制信号的逻辑和信号意义94.2.3 数字接口的特性104.2.4 拟模拟信号的终端阻抗114.2.5 时钟设备、控制以及定时114.3 总体设计要求134.3.1 联邦海事互操作性要求134.3.2 国际互操作性要求134.3.3 岸对船广播系统134.4 数据链路协议(可选的)145 详细的要求145.1 单通道无线电设备FSK调制145.1.1 窄移频移键控(FSK)调制145.1.2 宽移频移键控(FSK)调制145.2 适合于声带信道的FSK数据调制145.3 高频数据调制145.3.1 总体要求145.3.2 串行(单音道)模式165.3.3 跳频模式(可选)355.3.4 为严重退化HF链接设计的健壮的串行单音模式(可选)356 注意356.1 预期用途356.2 采集的要求356.3 主题词(关键字)例表366.4 与前期版本比较发生的变化36附录A11 范围11.1 范围11.2 适用领域12 适用文件13 定义14 一般要求14.1 协议概述14.2 TCP端口号14.3 全双工线程24.4 数据顺序25 详细的要求25.1 TCP套接接口25.1.1 数据包的构成25.1.2 TCP套接字接口协议95.2 UDP套接字接口( UDSI )165.2.1 控制连接165.2.2 UDP套接字接口报文的格式175.2.3 UDP套接字接口的报文头格式175.2.4 报文类型185.2.5 FEC数据以及交织255.2.6 协议操作295.3 CRC计算36附录B11 范围11.1 范围11.2 使用性12 可使用的文档13 定义14 概论15 详细的要求25.1 特性25.2 纠错编码25.3 交织25.4 同步25.4.1 同步码25.4.2 扩展序言35.4.3 数据块的同步35.5 调制器输出信号45.6 带内多样性45.6.1 时间/频率多样性45.6.2 频率多样性45.7 异步数据操作55.7.1 字符长度55.7.2 数据传输率的约束55.7.3 数据速率的调整55.7.4 信息结束(EOM)的指示55.7.5 异步模式下的交织和块形成65.7.6 位包装66 性能要求6附录C11 范围11.1 范围11.2 应用12 可应用的文件13 定义14 总体要求15 详细要求25.1 调制25.1.1 已知符号25.1.2 数据符号35.1.3 数据加扰95.1.4 调制滤波器115.2 帧结构115.2.1 同步并重新插入前导码125.2.2 微型探头155.3 编码和交织165.3.1 块边界的对齐175.3.2 块编码175.3.3 块交织结构195.4 操作特性和信息协议205.4.1 用户接口215.4.2 发送的开始215.4.3 信息的结束225.4.4 发送的终止225.4.5 接收数据处理的终止225.4.6 远程控制236 性能246.1 BER性能246.2 捕获性能256.3 多普勒频移测试256.4 多普勒扫描功能257 相关的通信设备25附录D11 范围11.1 范围11.2 适用领域12 使用文件13 定义13.1 缩略词14 一般要求14.1 WBHF块1的要求24.2 WBHF块2的要求24.3 WBHF块3的要求25 详细要求25.1 调制25.1.1 已知符号35.1.2 数据符号35.1.3 数据加扰175.1.4 波形ID 0的Walsh正交调制数据加扰195.1.5 调制滤波器205.2 帧结构205.2.1 同步前导码215.2.2 迷你探头265.3 编码和交织425.3.1 块边界对齐455.3.2 块编码465.3.3 块交织结构505.4 操作特色和信息协议595.4.1 用户接口595.4.2 发送的开始605.4.3 信息的结束605.4.4 发送的终止605.4.5 接收数据处理的终止625.4.6 远程控制636 性能646.1 AWGN和多径衰落的误码性能646.2 静态多径信道的误码性能656.3 采集性能666.4 多普勒频移测试666.5 多普勒扫描功能677 相关的通信设备67附录E11 范围11.1 范围11.2 适用性12 使用文件12.1 非政府文件12.2 优先级顺序13 定义14 基本要求24.1 Watterson信道模型24.2 Watterson HF信道模型的实现24.3 无线电滤波器34.4 延迟35 详细的要求35.1 采样率35.2 延迟扩散模拟35.3 高斯白噪声的产生45.4 衰落抽头的产生45.5 信噪比56 宽带短波模拟器的实现细节56.1 模拟接口56.2 希尔伯特转换器替代66.3 输出LPF67 信道仿真验证67.1 带宽67.2 信噪比和无衰落路径67.3 信噪比,单衰落路径以及双衰落路径67.4 多普勒频谱7附录F11 范围11.1 范围11.2 适用性12 使用文档13 定义14 一般要求14.1 多信道操作的体系结构14.1.1 带独立边带调制解调器的多信道操作14.1.2 带多个调制解调器的多信道操作(可选)24.1.3 带平行ARQ信道的多信道操作(可选)34.2 两个独立边带应用的HF数据调制解调器波形45 详细要求45.1 调制45.1.1 已知符号55.1.2 数据符号55.1.3 PSK数据符号55.1.4 QPSK符号映射55.1.5 8PSK符号映射55.1.6 QAM数据符号55.1.7 16QAM星座65.1.8 32QAM星座65.1.9 64QAM星座65.1.10 数据加扰65.2 帧结构65.3 编码和交织75.3.1 块边界的对齐75.3.2 块编码85.3.3 块交织结构85.3.4 交织位大小85.3.5 交织加载85.3.6 交织获取85.4 操作特色以及信息协议96 性能97 相关的通信设备10图 表 目 录图 4.1 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间的标准接口10图 5.1 固定频率和频率跳频操作的功能方框图17图 5.2 数据设备接口框图例图18图 5.3 FEC编码流程图24图 5.4 随机移位寄存器功能框图33图 5.1 分组格式2图 5.2 分组头格式2图 5.3 数据传输有效载荷格式4图 5.4 NACK有效载荷格式5图 5.5 发送状态有效载荷格式6图 5.6 载波侦听有效载荷格式7图 5.7 发送建立有效载荷格式8图 5.8 初始建立有效载荷格式8图 5.9 发射调制解调器状态11图 5.10 接收调制解调器状态图13图 5.11 UDSI分组格式17图 5.12 分组头格式17图 5.13 状态回复有效载荷格式18图 5.14 差错向量格式19图 5.15 状态向量格式20图 5.16 编码数据有效载荷的格式21图 5.17 控制向量的格式22图 5.18 编码数据有效载荷格式23图 5.19 调制解调器命令请求有效载荷格式24图 5.20 调制解调器ACK命令有效载荷格式25图 5.21 FEC交织26图 5.22 交织长度计算公式27图 5.23 调制解调器发送状态图31图 5.24 接收调制解调器的状态34图 6.2 发送方向功能框图19图 6.3 用于交织器含有偶数编码字的通过编码器和交织器的数据20图 6.4 用于交织器含有奇数编码字的通过编码器和交织器的数据20图 6.5 发送事件的序列21图 6.6 帧序列反馈移位寄存器发生器21图 5.1 8PSK符号星座图以及符号映射3图 5.2 16QAM信号星座图6图 5.3 32 QAM信号星座图7图 5.4 64QAM信号星座图8图 5.5 用于8PSK符号的加扰序列的加扰产生器10图 5.6 使用于所有波形的帧结构12图 5.7 约束长度为7,码率为1/2的卷积编码18图 5.1 8PSK信号星座以及符号映射6图 5.2 16QAM信号星座图7图 5.3 32QAM信号星座8图 5.4 64QAM信号星座10图 5.5 256QAM信号星座12图 5.6 加扰序列产生器产生PSK符号的加扰序列18图 5.7 用于波形1到13的帧结构21图 5.8 同步前导码结构22图 5.9 约束长度为7,码率为1/2卷积编码器47图 5.10 约束长度为9,码率为1/2卷积编码器48图 4.1 Watterson HF信道模型的实现2图 5.1 衰落抽头的产生4图 7.1 多普勒频谱7图 4.1 带独立边带调制解调器的多信道操作2图 4.2 带单边带调制解调器的多信道操作2图 4.3 带平行ARQ信道的多信道操作3图 4.4 2-ISB调制解调器4表 4.1 现代应用的参考列表9表 4.2 二进制信号的逻辑和信号意义10表 5.1 单信道无线电设备中FSK数据调制解调器的特征频率14表 5.2 调频操作的差错校验编码23表 5.3 固定频率操作的差错校验控制25表 5.4 交织矩阵的维度26表 5.5 每个信道符号的比特数27表 5.6 在2400和4800bps的改进的格雷解码28表 5.7 75固定频率呵和1200bps改进的格雷解码28表 5.8 75bps信道符号映射30表 5.9 诊断信号D1和D2的分配31表 5.10 2比特数值到3比特数值的转换31表 5.11 同步前导序列信道符号的映射32表 5.12 跳频操作波形特征33表 5.13 固定频率操作波形特征34表 5.14 串行(单音道)模式最小性能要求34表 5.1 分组类型字节值3表 5.2 有效载荷命令3表 5.3 分组顺序字节的值4表 5.4 NACK引发字节的值5表 5.5 发送状态字节的值6表 5.6 载波状态字节值7表 5.7 同步标志字节值8表 5.8 一步建立字段字节值8表 5.9 异步数据模式字段9表 5.10 分组类型字节值17表 5.11 差错向量位的值19表 5.12 状态向量位的值20表 5.13 状态向量接收器的状态值20表 5.14 状态向量发射器状态值20表 5.15 控制向量位的值22表 5.16 命令字节值25表 5.17 FEC编码长度表26表 5.18 Reed-Solomon表27表 5.19 FEC和交织示例128表 5.20 FEC和交织示例228表 5.21 推荐的FEC设置32表 6.1 可选的交织深度6表 6.2 标准化的音扩展以及初始相位7表 6.3 帧序列插入间隔以及长度9表 6.4 数据音的频率以及位的位置10表 6.5 高频39调制解调器的调制特征11表 6.6 带内时间/频率多样性11表 6.7 带内时间/频率多样性12表 6.8 异步字符集13表 6.9 75bps和150bps异步操作参数14表 6.10 300bps和600bps异步操作参数15表 6.11 1200bps和2400bps异步操作参数17表 6.12 比特错误的概率以及相应的信噪比18表 5.1 8PSK的符号映射2表 5.2 对于每个数据须使用的调制技术4表 5.3 3200 bps的转码4表 5.4 4800 bps的转码5表 5.5 各16QAM符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6表 5.6 各32 QAM符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7表 5.7 各64QAM符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9表 5.8 同步前导码12表 5.913表 5.10 对于指定的数据速率以及交织长度的位模式14表 5.11 重新插入的前导码14表 5.12 作为数据速率和交织长度函数的值16表 5.13 作为迷你探针集的函数的值16表 5.14 输入数据块的大小(以位计算)作为数据速率和交织长度的函数17表 5.15 作为数据速率和交织长度函数的交织以位计算的大小19表 5.16 以数据速率和交织长度为函数的交织递增值20表 6.1 MDR波形的性能要求24表 5.1 符号率和子载波3表 5.2 各数据速率所用的调制3表 5.3 BPSK的转码4表 5.4 QPSK的转码5表 5.5 8PSK的转码5表 5.6 8PSK符号映射5表 5.7 各16QAM符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7表 5.8 各32QAM符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9表 5.9 各64QAM符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10表 5.10 各256QAM同相和正交分量12表 5.11 帧中的未知(数据)符号数21表 5.12 帧中已知(迷你探针)符号数21表 5.13 前导码信道符号的长度22表 5.14 前导码同步部分的Walsh序列22表 5.15 波形号映射24表 5.16 交织选择映射25表 5.17 卷积长度和音道模式映射25表 5.18 TLC/固定的同步前导码26表 5.19 同步前导码的计数26表 5.20 波形号同步前导码26表 5.21 迷你探针长度以及其基序列27表 5.22 形成24符号迷你探针所需的基序列的同相和正交分量28表 5.23 长度为24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28表 5.24 长度为24以6符号进行循环移位的同相和正交分量29表 5.25 利用16符号基序列形成32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0表 5.26 利用19符号基序列形成36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1表 5.27 利用25符号序列形成48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1表 5.28 利用36符号基序列形成的64和72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2表 5.29 利用长度为49符号的基序列形成96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3表 5.30 利用长度为64符号的基序列形成128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4表 5.31 利用长度为81符号的基序列形成144和160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5表 5.32 利用长度为81符号的基序列形成100和192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交分量37表 5.33 利用长度为121符号的基序列形成224和240符号迷你探头的同相和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