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5).doc_第1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5).doc_第2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5).doc_第3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5).doc_第4页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A卷(5)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地窖(go) 熏(xn)黑 颓(tu)唐B . 抖擞(su) 摩挲(shu) 恣(z)情C . 踌躇(zh) 窘(jing)相 揩(ki)油D . 赫然(h) 憎恶(w) 莽(mng)撞2. (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保姆 胸脯 摩难 玩耍B . 哀悼 淡薄 和蔼 怨恨C . 翅膀 疏懒 寂寞 竹竿D . 麻烦 惧惮 推测 骇死3.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 ,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B .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C .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 , 我行我素。D .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4. (2分)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 A .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B .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C .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D . 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5. (2分)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 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朱德的小说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B .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C . 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德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D . 木兰诗围绕木兰是女郎精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略写了木兰从军的缘由、离家出征、辞官还乡,详写了木兰的军旅生活。二、 语言表达 (共3题;共36分)6. (15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锐词”层出不穷。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 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 人工智能 共享单车 无人超市 两免一补 厕所革命 二次元 电竞(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锐词”。【材料四】在2017年底结来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岁的前AC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威为利比里亚新总统。维阿出生于贫民腐,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他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以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3)就“锐词要不要收人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 7. (3分)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兵革之利,威天下不以山溪之险。B .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D . 蒹葭苍苍,白露未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E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F . 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8. (18分)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秦王不说_通_意思是_故不错人意_通_意思是_仓鹰击于殿上_通_意思是_军士吏被甲_通_意思是_天子为动,改容式车_通_意思是_必得裨补阙漏_通_意思是_三、 默写 (共2题;共17分)9.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是故_,教然后知困。(所有嘉肴)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共看明月应垂泪,_ 。(白居易望月有感)莫道不消魂,_。(李清照醉花阴)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_,_的浩渺景象。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_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10. (9分)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怜幽草涧边生,_。(韦应物滁州西涧) (4)荷笠带斜阳,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黄梅时节家家雨,_。(赵师秀约客) (6)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表达诗人闻笛思乡的诗句是:_,_。 (7)清人赵翼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曾诗云:“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30分)11. (3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注释】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于頔:人名,唐朝大臣。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客将:客籍将领。赍:携带。(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以海客遇之_于公大恨_遇:A相逢,不期而会恨:A遗憾,后悔B碰到,遭受B不满C相待,接待C通“很”。违逆,不听从(2)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以海客遇之_于公大恨_遇:A相逢,不期而会恨:A遗憾,后悔B碰到,遭受B不满C相待,接待C通“很”。违逆,不听从(3)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_去后,_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_曰:“已去。”(4)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_去后,_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_曰:“已去。”(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7)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8)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念昔游三首(其一)【唐】杜牧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注释】念昔游:诗人追忆曾经在江南十年的游历而写的组诗。绳检:官场的约束。酬:劝酒。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游历江南的悠闲,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浪迹江南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简述理由。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3. (20分)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小题。又到麦浪翻滚时周霞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 , 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有删改)(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2)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3)“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4)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段或第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5)“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6)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段或第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14. (12分)阅读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完成小题。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平实的话语,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广为传唱的歌曲里,透露着人们对“国”与“家”、“国”与“个人”关系最本质的认知。在这种认知背后,凝聚的其实是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这种高尚情怀极大地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既利国利民又利人利己。这样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充满爱民之情。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惦念之情。这样的热爱,就是联系国家好、民族好与人民好之间的血脉纽带。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恪尽兴国之责。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甲】今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以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以主人翁姿态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这样的情怀还体现在饱含奉献精神。为了国家好民族好,奉献和牺牲有时在所难免。“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定要强大”,这是罗阳为之奋斗和献身的崇高理想。正是有了罗阳这样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只要人人都有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只要人人尽到自己的一份兴国之责,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是在每个中华儿女的付出和奉献中,不断进步,坚定地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有了国家强盛才有国民尊严,有民族崛起才有人民福祉。当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感受到自己和国家息息相关之后,“我”才可能和这个国家共同成长。(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请说说文章以“国家好民族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