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句式_第1页
文言文常见句式_第2页
文言文常见句式_第3页
文言文常见句式_第4页
文言文常见句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常见句式一. 判断句1、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1)“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2)“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4)“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者也”例: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另一种是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等表示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梁父即楚将项燕。(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非死,则徙尔。(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例: 非天质之卑。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3、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例: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二.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1)省略主语例:(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中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例:投(之)以骨。(狼)扶苏以数谏之故,上使(之,指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4)省略介词例: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例: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二(个)男新战死三.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何、安、孰、焉、奚、曷、胡、恶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例: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大王来何操? 且焉置土石?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前到动词前。例: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有时,宾语前还有“惟唯”等进一步表示强调。例: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马首是瞻 惟利是图。(4)介词宾语的前置。例:一言以蔽之。(以一言) 不然,籍何以至此? 一以当十。3、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文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可以分为下面几种:(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求人可使报秦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上“之“,构成“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而”,再用“者”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5)用数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 吏二缚一人诣王。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尝贻余核舟一。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4、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会置于句后作补语,旧称“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文言文里,用“如(若)”这类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状语,常常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边。例: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四.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翻译时要体现出被动含义。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徒见欺。恐为操所先。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五.固定格式。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有: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孰与”、“与孰”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 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何以例:何以战?何以谓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