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1页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2页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3页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4页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至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重点:主要地形类型的判读,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难点:地形变化的原因、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及判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备注1.引课:我们从电视、报纸上了解到我国人口的分布非常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这样的分布状况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致,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形,本节我们学习地形的知识。并板书: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2.读图回答:图中的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陡峭、有的平坦、有的高峻、有的低洼、有的一望无际、有的层峦叠障,我们把统称把它们叫什么?它有哪些类型? 3.讲解板书:一、地形的类型1.概念:指地表起伏的情况,地球表面是由各种各样的地形组合而成的。2.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4.提问: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的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并填表。5.讲解填表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丘陵有高有低小平原低小山地高大高原较高大盆地较低小补充:山地:通常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的有明显起伏的地区。它还可以细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等。高原:通常是指海拔较高,顶面较大并且起伏较小的地区,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盆地:通常是指周围为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陷的地区。丘陵: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下,地表起伏较小,没有明显脉络的隆起地形,一般相对高度为100米以下。平原:是指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地表起伏较小的地区,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米。6.思考讨论: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7.讲解:地形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地形起伏大的山区,交通往往不如平原地区发达,对经济发展会起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我市的开化。但山区也有优势,如山区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旅游等,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注意:都是在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多举例说明家乡人民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克服不利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例子。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民,针对当地地势低平,容易积水,出现内涝的特点,采取了挖“洼”垒“高”的办法,创造了“基塘农业”生产模式。又如:开化人民利用山地多、雨露多的特点,在山地上种植茶叶,农特产品等。8.设问:喜马拉雅山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9.讲述:喜马拉雅山山脉是由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的,而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冲刷,才刻出了这样一条大峡谷。10.讨论:如果你的家乡在平原,议一议它平坦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你的家乡是在山区,议一议山上的沟谷是怎样形成的?11.讨论结果:略。12.读图归纳:观察分析下面四幅插图,了解风、流水、冰川、海浪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13.讲解:由于河流强烈的下切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地形。两坡陡峭,横剖面常呈“V”字形。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下切作用就越强。流水的下切作用以山区最为强烈(见图:略)。河流在入海或入湖的河口地区,由于流速减低,便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它的平面形状一般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故称三角洲)。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良好的农耕地区(见图:略)。在干燥地区,因为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见图:略)。巨大的冰川,会对地面产生很大的压力。冰川在流动时会对地面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高山上的冰川强烈地侵蚀地面,形成了直立尖顶的山峰角峰(见图:略)。13.归纳填表:什么力 有何作用 对地形的影响 流水 侵蚀 流水冲刷地表成峡谷 流水 搬运、堆积流速降低,泥沙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 侵蚀 风挟带泥沙磨蚀岩石底部成蘑菇石 冰川 侵蚀 冰川流动时,刨蚀地面成洼地 14.讲解板书:二、地形的变化:1.外力作用:削平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起的作用是缓慢和持久的。1)流水作用: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起最大作用。2)风力作用: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起较大作用。3)冰川作用:在高寒地区,起主要作用。2.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趋于崎岖。15.讨论:1)在你的家乡,导致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哪种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呢?3)有人把地球的内部力量称为地表形态的塑造者,把地球的外部力量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这是为什么?(内力作用使有的地方隆起,有的地方凹陷,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从而形成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所以,有人把地球内部力量称为地形的塑造者。外力作用则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不断地改变地表形态,使得地形更加多姿多彩,所以,地球的外部力量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大师。)16.讨论结果:略。17.课堂练习:1)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 B、流水 C、火山 D、冰川3)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 )的作用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4)归纳各种地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7.课后作业:1)想一想:人类活动对地形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如整田平地、修筑梯田、开挖河渠、修建水库、开采矿石等等。)2)对比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3)做一做:在学校附近进行一次野外考察。老师应预先熟悉当地地形,设计好考察路线、考察地点。考察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地形状况,并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当地一些地形的成因,认识地形是由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8.课后小节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备注1.引课:如果你是一位工程师,你要设计一条翻过高山的高速公路路线。你得考虑众多因素。为了设计一条安全的高速公路,你得避开最陡的坡向;为了保证这个地区的供应水,高速公路必须与河流、湖泊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得避开房屋和其他建筑。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最佳路线呢?我们可以从地形图入手。地形图对野外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借助地形图可对一个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等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甚至能初步分析判断某些地质情况,地形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制定工作计划。此外,地形图是地质图之底图,地质工作者是在地形图上描绘地质图的,没有地形图作底图的地质图是不完整的地质图,它不能提供地质构造的完整和清晰的概念。那么怎么绘制和利用地形图呢?并板书:三、地形图或:大家知道,军队的活动,总是离不开地球,总是要考虑地形条件的。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山地易守难攻的有利条件,构筑与坑道相结合的防御阵地,只用少量的兵力,抗击了大批美军的轮番进攻,坚守四十多天,成为坚不可催的钢铁防线,创造了利用地形、改造地形的典范。一九七三年十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进占戈兰高地,叙利亚军队用九百辆坦克向以军反击,由于以军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一举击毁叙军坦克八百多辆,正是地形帮了以军的大忙。这些战例告诉我们:从古到今,从近代战争到现代战争,地形是用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军队战斗行动的影响很大。作战时,如能善于利用地形,并且加以恰当地改造地形,就能夺取战争的胜利;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地形,就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特别是现代战争,那位军事家不认得地形图就不可能赢得战争。并板书:三、地形图2.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3.制作山峰模型:4.讨论:1)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是假想连结地面上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准面而成的封闭曲线。就如同将一颗鸡蛋依相等间距作水平切片,所得到的各个等厚度切片的边缘,就是这个鸡蛋的等高线。同一等高线所通过的地点,海拔高度皆相同。)2)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呈封闭的圆弧形)3)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吗?(用投影的方法。)4)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5.讲述绘制:6.板书:一、绘制方法: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7.设问:对照下列两图,怎样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即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表示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并填表。 8.投影讲解: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或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鞍部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位相对应时的部位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山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且中间高。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且中间低。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9.读图回答:下图中A、B分别表示什么?(A:山谷;B:山脊)山谷的等高线成V字形,且尖端指向地势较高处,山脊的等高线亦成V字形,但尖端指向地势较低处。10.课堂练习:1)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CA.图中数码表示的是相对高度 B.图中曲线表示海洋深度相等的点的连线C. 此地形图表示该地区比较崎岖 D.C处为鞍部2)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AA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B 等高线地形图具有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特点C 等高线地形图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一种地形图D 等高线地形图同我们常用的分层设色地形图没有直接关系3)读下图:说说甲、乙两地的特点。11.小节:等高线的性质: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1.等高线以某平均海平面作为测绘的基准线。台湾地区是以基隆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测绘等高线的基准线。每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必定相等。每一等高线必定自成一封闭曲线。也就是由某一点开始,不论绕行多远或经过其它相连接的地图,等高线终将回到原点。除了悬崖或峭壁外,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也就是说两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重叠。等高线愈密,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疏,表示坡度愈缓;等高线间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匀。凡是局部地形如山峰、低地、小岛等,等高线必成一小圈(闭合曲线)。等高线穿越河流或山谷时,将沿河岸徐徐向上游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