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显示器方案.doc_第1页
双显示器方案.doc_第2页
双显示器方案.doc_第3页
双显示器方案.doc_第4页
双显示器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CI显卡双屏显示方案配合MultiMon Taskbar软件/jiuaidiy/blog/item/130acb2a6824fc88033bf62f.html/cmtid/0f35ac1b113ae6168618bfc6 2011-02-12 13:34个人认为:可以说这是当前实现显示器双屏输出比较廉价的方案,具体请往下看:记得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曾经想实现“双屏显示”这项应用,可是由于电脑主机显卡配置限制,加上硬件知识不多,当时就没有实现。工作后接触的多是办公自动化操作,没有多屏显示的需求,直到最近做网页设计,我迫切想实现左侧屏幕显示EditPlus软件代码,右侧显示预览网页,可以省却反复切换的烦恼。有了想法我就开始了:第一步:查询了解相关知识。想实现双屏输出必须要有“两个”显卡(注意这里不是“两块”,后面会讲到),如果你财力充足,直接配备两块显卡就行了,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添加一块就可以了。我把当前可以参考的方案罗列如下,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原配硬件后添加硬件双屏可行性1、独立显卡(双接口)无可以(好多主流显卡都可以)2、集成显卡独立显卡(AGP或者PCIE)不可以(因为接入独立显卡后,集成显卡就被自动屏蔽了)3、集成显卡(已有独立显卡)独立显卡(AGP或者PCIE)可以(相当于两块独立显卡)4、集成显卡PCI显卡可以(这也是我所说的廉价方案)5、独立显卡(AGP接口)PCI显卡不知道(没试验)6、独立显卡(PCIE接口)PCI显卡不知道(没试验)我最终的选用的是第四种方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办公室电脑主机一般都是采用的集成显卡,当然采用添加一块PCI显卡最省钱了,原因有以下两个:1、PCI显卡一般现在很便宜,多用在工控机、服务器上,最便宜的才不到20元一块就可买到。2、买来的PCI显卡,我也是用在副显示器上使用,不需要多高的显卡性能。第二步:购买硬件。明白了这些知识,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了,平时我网购的地方主要在淘宝,比较了几款,最终选择了一块:ATI Rage XL 8M PCI显卡,单颗显存,小卡,服务器/工控机显卡地址:/item.htm?id=4008729318(注意,这里不是打广告哟)价格为19.99元/块,买了两块,加运费不到50元。ATI RageXL简介: ATI一颗古老的显示核心,最后竟然被当成服务器显示核心用了,长生不衰啊,稳定性也粉好,至今粉多服务器上都可以看到这个打不死的东西。不过特性就不是粉专业啦,竟然还有一点3D功能;有PCI 2.2跟AGP 2两种选择。内置RAMDAC,支持最高分辨率也是16001200,不过竟然有内置TMDS(不知道是不是后期增加的)?!显存可选范围粉狭窄,最高8M的SDR.PCI的版本是目前ATI可以支持单机多PCI设备的最廉价选择,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视频会议等。可以说是ATI早期最经典的产品,就是XPERT 98帮助ATI占领了全球市场的第一的份额。而这款产品也是在不断的升级,从最早期的RAGE PRO芯片到现在的RAGE XL芯片。这块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稳定性很强,尤其是在WIN NT4.0的操作系统之下,至今为止大多数的工控计算机还是装配这种PCI版本的显卡。而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在微软的所有操作系统中都自带这款显卡的驱动程序。你在把这块显卡插进PCI插槽之后,无需从新启动就可以上真彩色和高分辨率,这在所 有的显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从这一点上也反映出ATI显卡的技术实力。因此在很多需要配置WIN NT和LINUX的系统中,XPERT 98显卡毫无争议的成为客户的首选,当然这块显卡也同样具有ATI的DVD的硬解压功能,所以说如果您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的话,无疑这块显卡是最 好的选择。第三步:安装硬件并使用。买回来的PCI显卡后,就可以安装了,希望大家不要搞混了,PCI接口的显卡不是现在说的PCIE接口,而是电脑里面的一个比较老的接口,平常主要用来插插网卡和加密卡啥东西的,见图,白色接口的就是了。安装对于我们这些懂点电脑硬件知识的同学当然是很容易的,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将PCI显卡安装到主板PCI插槽中,同时将主显示器接在集成显卡上,将副显示器接在PCI显卡上,开机进入Windows系统,系统便开始进行自检的操作,这时可以看到其中原来的显示器(主显示器)启动,并显示出正确的图像。但新增加的副显示器没有启动,这是为什么?。但是因为我们系统中原有的是集成显卡,如果不进行任何设置,主机启动的时候会自动屏蔽掉PCI显卡,这样当然副显示器就不会显示了,我的主机是联想品牌机,集成显卡是“Intel(R) 82915G/GV/910GL Express Chipset Family”,我们需要在BIOS中进行一些设置才可以,开机进入BIOS,把“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下的“Init Display First”设置为“PCI Slot”,别忘了保存设置。备注:我来解说这里为什么有这三个选项,PCI Slot(主板有PCI接口,支持PCI显卡);Onboard(本机主板为集成显卡);PCIEx(本机主板有PCIEx接口,支持PCIEx接口的显卡),因此其他电脑里面不一定和这里的选项完全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开机显示时首先检测PCI接口的显卡,这样做就能顺利显示两个显示器了,但要说明的是经过这样的设置,开机后是副显示器先有画面,待进入系统登录画面时,画面会切换到主显示器,副显示器没有画面了,可是仍为打开状态,但登录后两个显示器就都有画面了,如图所示:注:我的桌面很整洁有序吧,具体可以参考本站的:Customize Fences-桌面图标整理分类软件打开“显示属性”设置页面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识别了两块显卡,分别为1和2,之所以主板的集成显卡为“2”,后添加的PCI接口为“1”,我想是因为我们前面在BIOS里面的设置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可以分别设置两块显卡的分别率,主显示器(集成显卡)为1280*768,副显示器(PCI显卡)为 1024*768。同时在这里可以设置把那个显示器作为主显示器,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整。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在“1”号副显示器的设置页面里,要勾选上 “将windows桌面扩展到该显示器上”,不然副显示器是没有图像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双屏输出有啥日常应用:左:浏览新闻右:编辑文档网页设计中 左:调试代码 右:预览网页Photoshop中 左:编辑图片 右:显示部分工具栏Home 3D装潢设计中 左:预览3D效果图右:平面设计最后需要推荐一个小软件:MultiMon Taskbar,有了它在你的副显示器上也可以显示任务栏了,在这里我要说一个小技巧,安装MultiMon Taskbar软件后,如果你想把在一个显示器显示的窗口移到另外一个显示器,只要点击该窗口的标题栏的这个按钮就可以了,很方便的,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shift+方向键(左或右),比手工拖放方便多了。(撰写此文只希望能给有同样想法的朋友一些参考,仅此而已。)液晶显示器接口类型百科名片 液晶显示器背板的接口液晶显示器接口决定了图像传输的质量,常见的接口有VGA、DVI、HDMI等。目录基本信息15针D-Sub输入接口DVI数字输入接口HDMI数字输入接口HDMI基本信息2002年的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 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了HDMI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2002年岁末,高清晰数字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Digital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 1.0标准颁布,到2006底已经颁布了1.3版本,主要变化在于进一步加大带宽,以便传输更高分辨率和色深。HDMI在针脚上和DVI兼容,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封装。与DVI相比,HDMI可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并增加了对HDCP的支持,同时提供了更好的DDC可选功能。HDMI支持5Gbps的数据传输率,最远可传输15米,足以应付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而因为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需求少于4GB/s, 因此HDMI还有很大余量。这允许它可以用一个电缆分别连接DVD播放器,接收器和PRR。此外HDMI支持EDID、DDC2B,因此具有HDMI的设 备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信号源和显示设备之间会自动进行“协商”,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视频/音频格式 随着液晶显示器屏幕越来越大,以及X-box、Wii、PS等游戏主机的风行、人们开始将原本接驳在电视平台上的娱乐设备转移到液晶显示器上,以追求更高清的画面效果。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样的娱乐需求,各个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如华硕、三星、LG 等开始为显示器配置更加齐全的接口,如拥有27寸巨大屏幕的MT276H液晶显示器已经配置了HDMI接口、D-sub接口、色差&分量输入、音频输入、RCA R+L输入、S/PDIF输出甚至是3.5毫米耳机接口,而这一搭配势必成为未来液晶显示器的标准配置。华硕MT276H背后齐全的显示器接口15针D-Sub输入接口也叫VGA接口,CRT彩显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最基本的包含RGBHV(分别为红、绿、蓝、行、场)5个分量,不管以何种类型的接口接入,其信号中至少包含以上这5个分量。大多数PC机显卡最普遍的接口为D-15,即D形三排15针插口,其中有一些是无用的,连接使用的信号线上也是空缺的。除了这5个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要的是在96年以后的彩显中还增加入DDC数据分量,用于读取显示器EPROM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以实现WINDOWS所要求的PnP(即插即用)功能。DVI数字输入接口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显示设备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显示接口。普通的模拟RGB接口在显示过程中,首先要在计算机的显卡中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中,而在数字化显示设备中,又要经模拟/数字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显示。 在经过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丢失,对图像质量也有一定影响。而DVI接口中,计算机直接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显示信息传送到显示设备中,避免了2次转换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DVI接口的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要更好。另外DVI接口实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免除了在连接过程中需关闭计算机和显示设备的麻烦。现在很多液晶显示器都采用该接口,CRT显示器使用DVI接口的比例比较少。HDMI数字输入接口HDMIHDMI的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带宽,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信号。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应用HDMI的好处是:只需要一条HDMI线,便可以同时传送影音信号,而不像现在需要多条线材来连接;同时,由于无需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能取得更高的音频和视频传输质量。对消费者而言,HDMI技术不仅能提供清晰的画质,而且由于音频/视频采用同一电缆,大大简化了家庭影院系统的安装。HDMI接口支持HDCP协议,为看有版权的高清电影电视打下基础。主要接口类型1.“主要接口类型”的参数解释显示器接口是指显示器和主机之间的接口,通常有DVI、HDMI和15针D-Sub三种:DVI数字输入接口: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显示设备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显示接口。普通的模拟RGB接口在显示过程中,首先要在计算机的显 卡中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中,而在数字化显示设备中,又要经模拟/数字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显示。 在经过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丢失,对图像质量也有一定影响。而DVI接口中,计算机直接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显示信息传送到显示设备中,避免了2次转换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DVI接口的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要更好。另外DVI接口实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免除了在连接过程中需关 闭计算机和显示设备的麻烦。现在很多液晶显示器都采用该接口,CRT显示器使用DVI接口的比例比较少。需要说明的是,现在有些液晶显示器的DVI接口可 以支持HDCP协议,为看有版权的高清电影电视打下基础。HDMI数字输入接口:HDMI的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中文的意思是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带宽,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 信号。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应用HDMI的好处是:只需要一条HDMI线,便可以同时传送影 音信号,而不像现在需要多条线材来连接;同时,由于无线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能取得更高的音频和视频传输质量。对消费者而言,HDMI技术不仅能提 供清晰的画质,而且由于音频/视频采用同一电缆,大大简化了家庭影院系统的安装。HDMI接口支持HDCP协议,为看有版权的高清电影电视打下基础。2002年的4月,日立、松下、飞利浦、Silicon Image、索尼、汤姆逊、东芝共7家公司成立了HDMI组织开始制定新的专用于数字视频/音频传输标准。2002年岁末,高清晰数字多媒体接口 (High-definition Digital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 1.0标准颁布,到2006底已经颁布了1.3版本,主要变化在于近一步加大带宽,以便传输更高分辨率和色深。HDMI在针脚上和DVI兼容,只是采用了 不同的封装。与DVI相比,HDMI可以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并增加了对HDCP的支持,同时提供了更好的DDC可选功能。HDMI支持5Gbps的数据传 输率,最远可传输15米,足以应付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而因为一个1080p的视频和一个8声道的音频信号需求少于4GB/s, 因此HDMI还有很大余量。这允许它可以用一个电缆分别连接DVD播放器,接收器和PRR。此外HDMI支持EDID、DDC2B,因此具有HDMI的设 备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信号源和显示设备之间会自动进行“协商”,自动选择最合适的视频/音频格式。15针D-Sub输入接口:也叫VGA接口,CRT彩显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最基本的包含RGBHV(分别为红、绿、蓝、行、 场)5个分量,不管以何种类型的接口接入,其信号中至少包含以上这5个分量。大多数PC机显卡最普遍的接口为D-15,即D形三排15针插口,其中有一些是无用的,连接使用的信号线上也是空缺的。除了这5个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要的是在96年以后的彩显中还增加入DDC数据分量,用于读取显示器 EPROM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以实现WINDOWS所要求的PnP(即插即用)功能。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接口外,还有一种ADC接口,是苹果机显示器的专用接口。最大的特点是数据线和电源线做在一起,这样显示器就只需一根线,满足苹果电脑清爽时尚的风格。2.“主要接口类型”的参数解释1. VGA输入接口:VGA 接口采用非对称分布的15pin 连接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显存内以数字格式存储的图像( 帧) 信号在RAMDAC 里经过模拟调制成模拟高频信号,然后再输出到等离子成像,这样VGA信号在输入端(LED显示屏内) ,就不必像其它视频信号那样还要经过矩阵解码电路的换算。从前面的视频成像原理可知VGA的视频传输过程是最短的,所以VGA 接口拥有许多的优点,如无串扰无电路合成分离损耗等。2. DVI输入接口:DVI接口主要用于与具有数字显示输出功能的计算机显卡相连接,显示计算机的RGB信号。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显示接口,是由1998年9月,在Intel开发者论坛上成立的数字显示工作小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简称DDWG),所制定的数字显示接口标准。 DVI数字端子比标准VGA端子信号要好,数字接口保证了全部内容采用数字格式传输,保证了主机到监视器的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无干扰信号引入),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图像。3. 标准视频输入(RCA)接口:也称AV 接口,通常都是成对的白色的音频接口和黄色的视频接口,它通常采用RCA(俗称莲花头)进行连接,使用时只需要将带莲花头的标准AV 线缆与相应接口连接起来即可。AV接口实现了音频和视频的分离传输,这就避免了因为音/视频混合干扰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但由于AV 接口传输的仍然是一种亮度/色度(Y/C)混合的视频信号,仍然需要显示设备对其进行亮/色分离和色度解码才能成像,这种先混合再分离的过程必然会造成色彩信号的损失,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也会有很大的机会相互干扰从而影响最终输出的图像质量。AV还具有一定生命力,但由于它本身Y/C混合这一不可克服的缺点因此无法在一些追求视觉极限的场合中使用。4. S视频输入:S-Video具体英文全称叫Separate Video,为了达到更好的视频效果,人们开始探求一种更快捷优秀清晰度更高的视频传输方式,这就是当前如日中天的S-Video(也称二分量视频接 口),Separate Video 的意义就是将Video 信号分开传送,也就是在AV接口的基础上将色度信号C和亮度信号Y进行分离,再分别以不同的通道进行传输,它出现并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通常采用标准的4芯(不含音效) 或者扩展的7芯( 含音效)。带S-Video接口的显卡和视频设备( 譬如模拟视频采集/ 编辑卡电视机和准专业级监视器电视卡/电视盒及视频投影设备等) 当前已经比较普遍,同AV 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S-Video 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 和Cr 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而且由于Cr Cb 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 -Video 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S-Video虽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综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还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5. 视频色差输入接口:目前可以在一些专业级视频工作站/编辑卡专业级视频设备或高档影碟机等家电上看到有YUV YCbCr Y/B-Y/B-Y等标记的接口标识,虽然其标记方法和接头外形各异但都是指的同一种接口色差端口( 也称分量视频接口) 。它通常采用YPbPr 和YCbCr两种标识,前者表示逐行扫描色差输出,后者表示隔行扫描色差输出。由上述关系可知,我们只需知道Y Cr Cb的值就能够得到G 的值( 即第四个等式不是必要的),所以在视频输出和颜色处理过程中就统一忽略绿色差Cg 而只保留Y Cr Cb ,这便是色差输出的基本定义。作为S-Video的进阶产品色差输出将S-Video传输的色度信号C分解为色差Cr和Cb,这样就避免了两路色差混合解 码并再次分离的过程,也保持了色度通道的最大带宽,只需要经过反矩阵解码电路就可以还原为RGB三原色信号而成像,这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视频源到显示器成 像之间的视频信号通道,避免了因繁琐的传输过程所带来的图像失真,所以色差输出的接口方式是目前各种视频输出接口中最好的一种。6. BNC 端口:通常用于工作站和同轴电缆连接的连接器,标准专业视频设备输入、输出端口。BNC电缆有5个连接头用于接收红、绿、蓝、水平同步和垂直同步信号。BNC接头有别于普通15针DSUB标准接头的特殊显示器接口。由R、G、B三原色信号及行同步、场同步五个独立信号接头组成。主要用于连接工作站等对扫描频率要求很高的系统。BNC接头可以隔绝视频输入信号,使信号相互间干扰减少,且信号频宽较普通DSUB大,可达到最佳信号响应效果。7. RS232C串口:RS-232C标准(协议)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其中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RS(ecommeded standard)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C代表RS232的最新一次修改(1969),在这之前,有RS232B、RS232A。它规定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常用物理标准还有有EIARS-232-C、EIARS-422-A、EIARS-423A、 EIARS-485.这里只介绍EIARS-232-C(简称232,RS232)。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是最为常见的串行接口,RS-232C规标 准接口有25条线,4条数据线、11条控制线、3条定时线、7条备用和未定义线,常用的只有9根,常用于与25-pin D-sub端口一同使用,其最大传输速率为20kbps,线缆最长为15米。RS232C端口被用于将计算机信号输入控制LED显示屏。显示接口类型及详解显示所用接口通常有15针D-Sub和DVI接口两种:15针D-Sub输入接口:也叫VGA接口,CRT彩显因为设计制造上的原因,只能接受模拟信号输入,最基本的包含RGBHV(分别为红、绿、蓝、行、场)5个分量,不管以何种类型的接口接入,其信号中至少包含以上这5个分量。大多数PC机显卡最普遍的接口为D-15,即D形三排15针插口,其中有一些是无用的,连接使用的信号线上也是空缺的。除了这5个必不可少的分量外,最重 要的是在96年以后的彩显中还增加入DDC数据分量,用于读取显示器EPROM中记载的有关彩显品牌、型号、生产日期、序列号、指标参数等信息内容,以实 现WINDOWS所要求的PnP(即插即用)功能。DVI数字输入接口: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显示设备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显示接口。普通的模拟RGB接口在显示过程中,首先要在计算机的显卡中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中,而在数字化显示设备中,又要 经模拟/数字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显示。在经过2次转换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信息的丢失,对图像质量也有一定影响。而DVI接口中,计算机直接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显示信息传送到显示设备中,避免了2次转换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DVI接口的显示设备的图像质量要更 好。另外DVI接口实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免除了在连接过程中需关闭计算机和显示设备的麻烦。现在大多数液晶显示器都采用该接口。 DVI显示接口介绍DVI全称为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它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 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它是以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一个DVI显示系统包括一个传送器和一个接收器。传送器是信号的来源,可以内建在显卡芯片中,也可以以附加芯片的形式出现在显卡PCB上;而接收器则是显 示器上的一块电路,它可以接受数字信号,将其解码并传递到数字显示电路中,通过这两者,显卡发出的信号成为显示器上的图象。目前的DVI接口分为两种,一个是DVI-D接口,只能接收数字信号,接口上只有3排8列共24个针脚,其中右上角的一个针脚为空。不兼容模拟信号。另外一种则是DVI-I接口,可同时兼容模拟和数字信号。兼容模拟幸好并不意味着模拟信号的接口D-Sub接口可以连接在DVI-I接口上,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转换接头才能使用,一般采用这种接口的显卡都会带有相关的转换接头。显示设备采用DVI接口具有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一、速度快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任何转换,就会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数字模拟数字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二、画面清晰计算机内部传输的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使用VGA接口连接液晶显示器的话就需要先把信号通过显卡中的D/A(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为R、G、B三原色信 号和行、场同步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模拟信号线传输到液晶内部还需要相应的A/D(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再一次转变成数字信号才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图像来。在上述的D/A、A/D转换和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信号的损失和受到干扰,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甚至显示错误,而DVI接口无需进行这些转换,避免了信号的损失,使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DVI-A :与VGA规范一样的 包括 RGBHV 信号线的模拟接口,RGB 是什么不用赘述了吧, HV 分别是水平 和 垂直 扫描的 行同步 与 场同步信号。VGA 接口规范同样提供 RGBHV , 所以 DVI-A 就是兼容 VGA 接口的。 DVI-D : Silicon Image、Intel、Compaq、IBM、HP、NEC、Fujitsu等公司共同组成数字显示工作组(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DDWG)制定。数字信号由Silicon Image的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一般也是 Silicon Image 的芯片)再解码。根据DVI标准,一条TMDS通道可以达到165MHz的工作频率和10-bit接口,也就是可以提供1.65Gbps的带宽,这足以应 付1920*1080/60Hz的显示要求。另外,为了扩充兼容性,DVI还可以使用第二条TMDS通道,这样其带宽将会高过2Gbps。 DVI-I 是整合了上述 DVI-A 以及 DVI-D的接口的总称。具体在接口插座管脚定义上有明显的区分。总之:DVI-A ( A= Analog ) 是模拟信号接口, 只能去接 DVI-A 或者 VGA 接口的信号。 DVI-D ( D= Digital ) 是数字信号接口, 只能去接 DVI-D 接口的信号。DVI-I ( I = A+D = Integrated ) 含及上述两个接口, 在管脚定义上有明显的区分, 当 DVI-I 接 VGA 时, 就是 起到了 DVI-A 的作用 ; 当 DVI-I 接 DVI-D时, 只起了 DVI-D 的作用。 =认识显卡和液晶显示器上的DVI数字接口大多数应用于桌面系统的被设计成接收模拟信号,而非直接由PC产生的数字脉冲信号。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桌面系统中的绝大多数标准显卡仍然是在将视频信息由最初的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之后再传送给显示器显示。由于LCD本身仍然只能处理数字信息,因此当从显卡接收到模拟信号之后,LCD需要将模拟信号再还原为数字信号后进行处理,会损失不少信息,将导致画质变 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显示质量损失,最新的桌面LCD具备全数字接口(DVI),尽管价格要贵一些,但还是值得考虑,从实测对比看,DVI对画质的 提升的确比较大。=显卡上的DVI接口简介由于显示卡处理的都是数字信息,因此在把帧缓存数据传给显示器之前必须先经过RAMDEC数模转换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传送出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信号的失真。模拟信号产生之后,就要经由VGA电缆线(又一个信号失真源)传给显示器。如果你的显示器是数字设备(比如说液晶显示器等)而不是传统的CRT显示 器,那么失真会更加严重因为模拟信号还要再一次被转换为数字信号。既然这样,何必绕弯子呢?这样我们就引入了DVI接口这个概念。什么是DVI?有的人对DVI的理解还停留在“我显卡上面那个从来没用过的白色接口”的水平。其实DVI是一个很重要的接口标准这个标准由数字显示工作组(DDWG)制定,其中的成员也包括大名鼎鼎的Intel和Silicon Image。正像刚刚分析的,我们没有必要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转回去,而DDWG小组就致力于通过DVI把这一理论转化为现实。目前DVI系统的规格已经成熟了: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至少要包含4条数据线:RGB三种信号和时钟信号)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由于TMDS协议本身就是Silicon Image制定的算法,因此Silicon Image制造的发送器和接收器自然是最佳选择。DVI 1.0标准的原理图根据DVI标准,一条TMDS通道可以达到165MHz的工作频率和10-bit接口,也就是可以提供1.65Gbps的带宽,这足以应付1920*1080/60Hz的显示要求。另外,为了扩充兼容性,DVI还可以使用第二条TMDS通道(就像原理图中一样),不过其工作频率必须与另一条同步比如说我们需要2Gbps的带宽,那么两条通道都要工作于100MHz上面(100MHz*2*10-bits)。正是由于有了这么高的带宽优势,DVI逐渐成为了业界最具前途的规范。DVI-I与DVI-DDVI还有一个功能上面的优势(尽管不太常用),那就是同一个接口可以支持数字、模拟两种信号:在图中大家可以看到3*8共24个针脚,是用来组建我们刚刚提到的TMDS通道用的。而右边的十字加上四个点实际上有5个针脚,可以传输模拟视频信号。显然,DVI接口对VGA构成了极大的威胁DVI也可以兼容模拟显示器。这样一来,DVI接口就可以被分为只包含24针数字接口的DVI-D,以及上面的数字、模拟兼顾的DVI-I。至于只有模拟接口的DVI-A,至今官方还没有发布此标准。而现在显卡使用广泛的还是DVI-I接口。怎样解决分辨率缩放问题?众所周知,作为数字显示设备主力军的液晶显示器,有一个天生的特点:分辨率是“固定”的屏幕上就那么多个象素点,因此最佳分辨率只有一个。因此想让液晶上更高分辨率是不可能的,而降低分辨率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说苹果的22寸显示器最佳分辨率是1600*1024,但如果我们用它来玩游戏就必须把分辨率设置成1024*768或者1280*1024。这样做的问题是:怎样把画面“扩展”到整个屏幕上面。在DVI出现以前,分辨率的缩放问题一直困扰着显示器生产厂,而现在DVI把这一工作“揽”到了自己头上:只要产品符合DVI规范,生产厂家就不必为余下的事情操心了,DVI可以搞定一切。=DVI与VGA:数字与模拟的较量!传统CRT显示器的显像管从球面发展到柱面,又从柱面发展到纯平,在视觉效果上获得了很大的飞跃,不过,长久以来,显示器与显示卡之间的通讯接口,一直采用传送模拟信号的VGA接口为主,而随着液晶显示器的进一步普及,先进的DVI数字信号接口,也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是,还存在有很多的用户对 VGA和DVI缺乏基本的认识。VGA的英文全称是Video Graphic Array,即显示绘图阵列。VGA支持在640X480的较高分辨率下同时显示16种色彩或256种灰度,同时在320X240分辨率下可以同时显示256种颜色,这在当时绝对是巨大的飞跃。我们的眼球对颜色的敏感远大于分辨率,所以即使分辨率较低图像依然生动鲜明。VGA由于良好的性能迅速开始流行,厂商们纷纷在VGA基础上加以扩充,如将 显存提高至1M并使其支持更高分辨率如800X600或1024X768,这些扩充的模式就称之为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视频电子标准协会)的Super VGA模式,简称SVGA,现在的显卡和显示器都支持SVGA模式。不管是VGA还是SVGA,使用的连线都是15针的梯形插头,传输模拟信号。DVI的英文全称是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其标准是1999年由Silicon Image、Intel、Compaq、IBM、HP、NEC、Fujitsu等公司共同组成数字显示工作组DDWG(Digital Display Working Group)推出的数字显示接口。其实早在1994年4月,DDWG就正式提出了DVI标准,它的基础是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el Link接口技术,Panel Link接口技术采用的是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TMDS)作为基本电气连接。计算机中生成的图像信息传送到显示处理单元(显卡)中,经处理并编码成数据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