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说话的能力,为听说读写打好基础。大纲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阅读,就要通过识字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广泛阅读,就必须大量识字;写文章,就要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会用字组词,以词造句。因此,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大量的识字任务是低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只有明确识字教学的意义,懂得识字教学的规律,掌握识字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点:1. 形象识字。例如“目”字,可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睛;“二”是两个眼眶,所以有两横。又例如“拿”合手为“拿”。还有如“聪”告诉学生耳朵听,眼睛看,口说,心记。这样很形象的描述,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而且还不容易忘记。开始的时候,是老师讲,时间一长,学生也会自己去发现字的特点,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去开动脑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又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编字谜儿歌识字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的字谜等。经过不断的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时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我教“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摩”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一对孪生树,长在手心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3. 阅读识字。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景图和一首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由此,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清图景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读物是以汉字为记载的,尽早、大量的阅读的前提正是攻破识字关。把阅读和识字结合起来,可谓一举多得。既能保证课标提出的5万字的阅读量,又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还使汉字学习与语言学习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因此,每天的家庭作业,我能少写尽量少写,但每天读拼拼读读和拓展阅读的作业我是不会落下的。而且不仅要求学生会读,读通,还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每篇短文中圈出5-10个自己新认识的字。每到周末或平时有空的时候,我又会抄简单的古诗或格言、谚语给学生,要求学生背熟。学生每背一首古诗,多少总能无意识地认识3、5个字。通过看书,多认识了字,少了拦路虎,就更喜欢看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良性循环。4. 生活识字。那是在春游途中,孩子们的视线总是好奇地瞧着窗外,当眼前闪过书本里所描写的金黄的油菜花时,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兴奋不已的神情与欢呼雀跃的叫声,因为他们把书上说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了。而当他们看到广告牌子上的字时,都点着小手一个一个认真地认着读着。谁如果比别人多认出一个,就会显得特别自豪。连我都被感染了。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回来后,我就实施了我的第二步识字计划。让学生留意周边的广告牌、路标,给家里的家具都贴上小标签,每个星期比一次,看谁认得最多。实践一个阶段,学生不但认识的字多了,连自主识字的意识也被调动起来了,你追我赶,都不甘落后。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处从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