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单方验方_第1页
感冒单方验方_第2页
感冒单方验方_第3页
感冒单方验方_第4页
感冒单方验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冒单方验方 呼吸科浦明之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适用于西医专业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类别执业 执业助理医师 经方时方验方偏方秘方 经方 经方是与宋元以后的时方相对而言 汉代以前的方剂称为经方 具体有三种说法 一为后汉班固的 汉书 艺文志 方剂类记载的经方十一家 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 二是指 素问 灵枢 伤寒论 与 金匮要略 所载的方剂 三是专指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的方剂 一般所说的经方 常常是指第三种 即指汉代张仲景的 伤寒论 所载113方 金匮要略 所载262方而言 经方 经方如肾气不足的肾气丸 治疗脾胃虚寒的理中丸 治疗大便不畅的麻子仁丸 治疗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等 时方 时方与 经方 相对 时方指宋元以后的方剂 以唐宋时期创制使用的方剂为主 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 流行方 通套方 时方在经方基础上有很大发展 补充和完善了前人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 丰富了方剂学内容 时方与经方的区别 方剂形成上的远近之别药物组成上的多寡之别在药物选择上的峻缓之别在适应证上的隐显之别在方剂结构上的松紧之别在研究方法上的证机之别 经方不流行的原因 不敢用不想用不会用 验方 而验方则是特指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所创造的处方 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 治疗心阴虚的天王补心丹 治疗肝郁血虚的逍遥丸 治疗气血两虚的八珍汤等 经方验方的特点 经验认识 经验体会经验总结 理论指导理论指导 临床实践完善的理论体系 理论联系实际 单方和复方 单方和复方不一样 简单说就是由一味中草药就可以构成的方子叫做单方 复方则是由多味药物构成 单方 如用艾叶 饭团捣烂用火烧焦泡水吃 治小儿呕吐腹泻 用艾叶 葱白捣烂 用白酒炒热敷脐上 治腹泻腹痛 用车前草煎水治小便胀痛等等 这些都是民间常用的应急方法 不但花钱少 而且还能就地取材 并且还能解决西药不能解决的问题 偏方 偏方 指药味不多 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偏和正相对 偏方一般没有被正式的药物或医学典籍收载 但有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病的方子 偏方的来源主要有二种 经验的积累和家族内部流传的秘方 前者主要在民间流传能被大多数人所知 后者往往是单传的 偏方单方使用利弊 由于经方验方的组方思路比较合理 用药比较准确恰当 临床疗效比较可靠 其既有理论作指导 又有临床实践依据 所以在临床中具有非凡的治疗作用 而偏方单方在组成方面往往不具备经方验方基本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形式 所以偏方单方治病往往存在单个性或片面性 但当今常有些人对偏方单方的治疗作用过于信任 导致对偏方单方的主治范围认识不够 因此运用偏方单方治病既有治愈的一面 又有失败一面 为了提高应用偏方单方的成功率而避免错误运用 应用偏方单方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 应用偏方单方时 必须对偏方单方中用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查阅一下偏方单方用药是否符合自己的病情 如干姜 胡椒治胃痛 但胃痛既有寒证又有热证 对寒证有治疗效果 而对热证则是绝对不能应用的 其二 应用偏方单方时 必须审明偏方单方是否用有毒性药 如果用有毒性药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偏方单方 防止药物中毒 其三 应用偏方单方时 应当仔细检查用药剂量 如果用药剂量偏大 一定要慎用 因每味中药或有毒性 或有副作用 有毒性的药则会引起中毒 即使无毒性的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人参虽无毒 但用之不当则会引起腹胀 头昏 咽喉肿痛 口腔溃疡等 其四 应用偏方单方时 切不可认为有病无病都可服用 或认为偏方单方具有保健作用而长期服用 应用偏方单方必须做到有病治病 无病则应当停止使用 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等 临床上以鼻塞 头痛 恶寒 发热 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 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 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 风邪或时行疫毒乘虚由皮毛 口鼻而入 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 此病全年都可经发生尤其经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证治分类 一 风寒束表证 1 症状主症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头痛 肢节酸疼兼症 鼻塞流涕 咽痒咳嗽痰薄色白苔脉 舌苔薄白而润 脉浮或浮紧2 证机概要 风寒外束 卫阳被郁 腠理内闭 肺气不宣 3 治法 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 4 代表方 荆防达表汤 时氏处方 或荆防败毒散 外科理例 加减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 证治分类 二 风热犯表证1 症状 主症 身热 微恶风 汗泄不畅 头昏胀痛 目胀面赤兼症 咳痰粘黄 咽痛口干 鼻流浊涕苔脉 舌苔薄白微黄 脉浮数2 证机概要 风热犯表 热郁肌腠 卫表失和 肺失清肃 3 治法 辛凉解表 宣肺清热 证治分类 4 代表方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 轻宣肺气功能 但前者长于清热解毒 后者重在清宣解表 5 常用药 银花 连翘 黑山栀 豆豉 薄荷 荆芥 辛凉解表 疏风清热 竹叶 芦根 清热生津 牛蒡子 桔梗 甘草 宣利肺气 化痰利咽 常用中成药 感冒退热冲剂 证治分类 三 暑湿伤表证症状 主症 夏令感邪 身热汗少 微恶风 肢体酸重或疼痛 头昏重胀痛兼症 心烦口渴 小便短赤 口粘 渴不多饮 胸闷脘痞 泛恶苔脉 舌苔薄黄而腻 脉濡数 2 证机概要 暑湿伤表 表卫不和 肺气不清 3 治法 清暑祛湿解表 证治分类 4 代表方 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解表 用于夏月暑湿感冒 身热心烦 有汗不畅 胸闷等症 5 常用药 银花 连翘 鲜荷叶 鲜芦根 清暑解热 香薷 发汗解表 厚朴 扁豆 化湿和中 常用中成药 藿香正气软胶囊 证治分类 附 虚体感冒 一 感冒特点 素体亏虚 卫外不固 反复感邪 缠绵难愈 二 机理 气虚感冒 卫气不固 外邪乘袭 气虚托送无力 邪不易解 阴虚感冒 阴津素亏 外邪乘袭 津液不能作汗达邪 多为风热 证治分类 四 证治分类 一 气虚感冒1 症状 恶寒较甚 发热 无汗 头痛身楚 咳嗽 痰白 咯痰无力 平素神疲体弱 气短懒言 反复易感 舌淡苔白 脉浮而无力 2 证机概要 素体气虚 卫外不固 风邪乘袭 3 治法 益气解表 证治分类 四 证治分类 一 气虚感冒1 症状 恶寒较甚 发热 无汗 头痛身楚 咳嗽 痰白 咯痰无力 平素神疲体弱 气短懒言 反复易感 舌淡苔白 脉浮而无力 2 证机概要 素体气虚 卫外不固 风邪乘袭 3 治法 益气解表 证治分类 4 代表方 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 化痰止咳 治气虚外感风寒 内有痰湿 憎寒发热 无汗 头痛 咳嗽 气短 脉弱等症 5 常用药 党参 甘草 茯苓 补气扶正以祛邪 苏叶 葛根 前胡 疏风解表 半夏 陈皮 枳壳 桔梗 宣肺化痰止咳 常用中成药 玉屏风散 证治分类 二 阴虚感冒1 症状 身热 微恶风寒 少汗 干咳少痰 头昏 心烦 口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 2 证机概要 阴亏津少 外受风热 表卫失和 3 治法 滋阴解表 证治分类 4 代表方 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 治疗阴虚感冒 头痛身热 微恶风寒 汗少 咳嗽咽干 舌红 脉数等症 5 常用药 玉竹 滋阴 以资汗源 甘草 大枣 甘润和中 豆豉 薄荷 葱白 桔梗 疏表散邪 白薇 清热和阴 单方验方 1 姜葱糖水生姜10 30克 将其捣烂 加适量红糖 葱白2段 水煎煮 趁热服 服后盖被取微汗出 每日一剂 适用于风寒感冒 2 紫苏叶茶紫苏叶16克 晒干揉成粗末 沸水冲泡 加红糖适量 代茶频饮 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3 藿荷饮 鲜藿香叶10克 鲜荷叶15克 冰糖适量 煎水饮 适用于暑湿感冒 4 金菊薄荷茶金银花15克 菊花10克 薄荷3克 放入茶杯中 用沸水冲泡 焖泡10 15分钟即可 代茶频饮 适用于风热感冒 5 薄荷粥治疗感冒病人出现发热重 恶寒轻 流鼻涕 咽干口喝等症状 属风热感冒 可用薄荷粥治疗 方法是 鲜薄荷 克切碎 加 毫升水捣烂 用纱布绞取汁液 粳米 克 置锅中 加水适量煮粥 粥成后 加入薄荷汁及白糖适量 再煮沸 调匀食用 每日 次 每次 碗 病愈即止 6 食醋熏蒸法 取食醋 毫升 置于火炉上关闭门窗 熏蒸半小时至 小时 可有效地防治感冒 岭南单验方 1 组成 山薄荷30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2次早晚饭前服 适应症 风热感冒 山薄荷 性味 味辛微苦 性凉 气香 归经 入脾 大肠 脾 胃经 功效 解表祛风 舒筋活络 散瘀止痛 主治 外感咳嗽 头痛 风湿痹痛 产后血瘀腹痛 外用跌打损伤 皮肤瘙痒等 用药忌宜 孕妇忌用 2 组成 布渣叶30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一剂 每日2 3次 适应症 暑湿感冒 布渣叶 性味 淡 微酸 平 功效 清热消滞 利湿退黄 化痰 主治 用于感冒 中暑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湿热食滞之脘腹痛 食少泄泻 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15 30g 亦可配作凉茶用 革命菜 3 组成 革命菜10克 用法 鲜品切碎晒干备用 水煎服 每日3次 连服1 3次 适应症 风热感冒 革命菜性味辛平 具有健脾消肿 清热解毒 行气 利尿的功效 治感冒发热 痢疾 肠炎 尿路感染 4 组成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50克用法 取鲜品 水煎服 每日一剂 每日2次 适应症 流行性感冒 三叶鬼针草 性味 味甘淡 性平 功效 疏表清热 解毒 散瘀 主治 流感 乙脑 咽喉肿痛 肠炎 痢疾 黄疸 肠痈 小儿惊风 疳积 用药忌宜 妇女行经期忌服 5 组成 广藿香 佩兰各15克 薄荷10克 用法 煮汤以代饮料 适应症 预防和治疗夏日暑湿型感冒 广藿香佩兰薄荷 6 组成 火炭母200克 金砂藤 地胆草各100克 甘草10克 用法 加水2000毫升 煎取汁1000毫升 成人每次量25毫升 代茶饮 适应症 暑湿感冒 7 组成 山薄荷30克 大头陈30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3次服 适应症 风寒感冒 性味归经 辛 微苦 微温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 化湿消滞 用于感冒 发热头痛 消化不良 肠炎 腹痛 大头陈 8 组成 岗梅根30克 水翁花15克 倒扣草15克 鱼腥草15克 大青叶15克 野菊花15克 山银花15克 连翘15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3次服 适应症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性味 苦 甘 寒 归经 肺 肝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 生津 散瘀 解毒 主感冒 头痛 眩晕 热病烦渴 痧气 热泻 肺痈 百日咳 咽喉肿痛 痔血 淋病 疔疮肿毒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 30 60g 岗梅根 9 组成 鸭脚木皮15克 岗梅根15克 山芝麻根9克 山薄荷9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2次温服 适应症 流行性感冒 鸭脚木皮清热解毒 消肿散瘀 除湿 山芝麻根清热解毒 止咳 家居食疗方 1 豆腐淡豆豉汤 豆腐3块 淡豆豉10克 葱白3根 先将豆腐 淡豆豉用水一碗煎至半碗 再入葱白 煎沸后趁热服用 每日1剂分2次服食 连用3天 适用于风寒感冒 2 薄荷粥 薄荷15克切碎 加100毫升水捣烂 用纱布绞取汁液 粳米50克 置锅中 加水适量煮粥 粥成后 加入薄荷汁及白糖适量 再煮沸 调匀食用 每曰2次 每次1碗 病愈即止 适用于风热感冒 中药茶饮快速治感冒 先将全部材料分三份 每次取一份加沸水250CC 冲泡 焖约5分钟 饭后饮用 一天可喝1 3份 经常排软便或易腹泻者再加葛根3钱 容易便秘者则再加决明子3钱 1 人参薄荷茶 适合对象 肺气虚 感冒后常出现咳嗽或久咳不愈者 材料 东洋参1 5钱 麦冬5钱 薄荷2钱 山药5钱 杏仁2钱 2 饮姜茶疗法 取生姜 茶叶各适量 沏茶或熬汤饮 连服 日 能减轻感冒症状 缩短病程 若加入红糖疗效更佳 3 党参葛根茶 适合对象 脾胃气虚 感冒后常出现恶心呕吐 腹胀 肠鸣腹痛者 材料 党参3钱 紫苏1 5钱 葛根3钱 去籽红枣5钱 桂花1 5钱 14 太子参凉茶适合对象 燥热体质感冒后易产生咽喉肿痛 咳嗽痰黄 流黄浊涕 发烧 便秘者 材料 太子参3钱 百合5钱 玉竹5钱 淡竹叶3钱及决明子2钱 5 黄芪防风茶 适合对象 气血虚弱 感冒后常出现气血怕冷 头痛鼻塞 打喷嚏 流鼻涕 全身酸痛者 材料 黄芪3钱 防风3钱 桂圆1两 沙参5钱 菊花1 5钱 四 中成药治疗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适当休息 尽量避免过度劳累 并注意隔离 2 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 阳光充足 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3 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 多饮水 多食蔬菜瓜果 日常主食应以蒸 煮为主 质地应稀软 食匆过饱 切忌荤腥油腻煎炸之品 更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咳嗽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 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 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 内邪干肺 不论邪从外入还是邪自内生 均影响到肺 使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二 单方验方 1 黄芩汤黄芩30克 水煎服 每日2 4次 治疗燥热咳嗽 2 桑叶煎嫩桑叶30 60克 水煎服 每日2 4次 治疗燥热咳嗽 3 百合款冬花饮百合30 60克 款冬花10 15克 冰糖适量 水煎服 饮水食百合 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治疗燥热咳嗽 4 川贝母蒸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