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四.doc_第1页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四.doc_第2页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四.doc_第3页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四.doc_第4页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四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 )致远”号撞向敌舰 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A. 反抗外来侵略 B. 推翻清朝统治 C. 掀起民主革命 D. 寻求救国之路3.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4.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A四口开埠通商 B广州贸易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5.有学者把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A.消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6.某条约规定:“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划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 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8.“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9.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10.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荣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台湾割让给日本C.辛丑条约 D.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12.“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3.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临时约法15.右表是某校同学们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此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16.“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这首民谣应出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17.钱穆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提出资政新篇18.五四运动具有辛亥革命时期不具备的条件,一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产业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将继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的工商业阶层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主要力量。据此推断五四运动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B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C清末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一战创造了宽松的国际环境19.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曾阻止起义的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说明A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完全缺乏组织准备 B黎元洪在外省和外国都有极大影响C旧军官和立宪派投机革命并窃取了大权 D起义者希望借助黎元洪的声望推进革命20.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22.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24.下图向我们昭示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这场劫难与下列哪一侵华战争相关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歪曲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点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26.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27.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28.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能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9.“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30.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摘录的一些学术观点,可见他们探究的历史文献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22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第十六章材料二、“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材料三、“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材料四、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什么? (3分)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2分)(2)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请为马克思的评价提供历史依据。(4分)(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农民运动的特点。(4分)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32.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图1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2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3 “中国就要崩溃了”材料四、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2分)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6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8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分) 试题答案1. C 解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这一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体现更为明显。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列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铁路修筑权等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A、B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故选: C2.A。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依据所学可知,三幅图片都是体现了反抗外国侵略的重要历史事史:北洋舰队“致远号”战舰是甲午战争的重要战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是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更是把帝国主义作为斗争的矛头。故A符合题意;B、C、D项三幅图内容都未体现。所以应选A。3.B。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依据所学可,“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指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应选B。4.D。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依据所学及材料“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题干反映的正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一体均沾”的内容。这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的新权益。故应选D。5.C。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应选C。6.C。考查马关条约。依据材料“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只交所定进口税”可知,题干所揭示的内容属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故应选C。7.B。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依据所学,1856年至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进了北京城并火烧万园之园圆明园,并洗劫了圆明园,造成园内大量文物的被掠夺。故应选B。8.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反映的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这一现象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列强对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所以应选C。9.B 10.B11. B 。解析:从材料中“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可知,A项说法错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的设置表明,近代中国与外国交往,冲破了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政策,说明西方的殖民扩张冲击了专制主义的禁锢,C、D项说法错误。故选: B12.B。辛亥革命。从“人间处处倡民主”可以提炼出关键词“民主”,从“一朵红云旗五色”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五色旗”,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这应该发生于辛亥革命时期,因为这与民主有关,更因为中华民国的旗帜即为五色旗。故此题应选B项13.D。八国联军侵华。题干中的漫画表明的是清政府成为了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的现象,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政府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定的辛丑条约,故答案选择D项。14.B。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纲领。依据所学可知,C项是魏源的著作;D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约法,均与题干无关。A是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革命纲领,适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项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15.B 16.B 17.C 18.C 19.D 20.B 21.B 22.B 23.B 24.B 25.A26.C。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这激起了中华民族的不满和反抗,由此引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继而出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故选C。 27.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是对之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所以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方面。A、C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与B项相比,B更符合题意;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28.C 29.A 30.B3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3分)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2)从赞扬到否定。(2分)赞扬的依据: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2分)否定的依据:利用宗教发动起义,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发生严重内讧;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的工具。(2 分)(3)特点:反帝爱国性和盲目排外性。(4分)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或农民阶级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3分)32.参考答案:(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2分)(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2分)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败没落。(2分)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3)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一个半殖民地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