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完整版).doc_第1页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doc_第2页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doc_第3页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doc_第4页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4、棘层松解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6、疱棘层内疱,棘层松解常见于天疱疮、病毒性水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 按大小(5mm为标准,大疱、小疱)基底层下疱,基底细胞变性液化常见于良性类天疱、多形渗出性红斑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如何鉴别充血与出血?破片压迫法,消失充血;仍有血,出血。9、斑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上皮增生;浆液渗出;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2、病因:局部长期刺激(吸烟、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等)3、临床表现: 患病率:10.47% 部 位:颊舌粘膜最多见;底,舌腹,舌侧缘为高危险区 性 别:男:女13.5:1 分 型: 均质型 :白色,平坦,起皱波纹状,边界清楚,平齐或略高起,粗涩感 非均质型:夹杂疣状,结节,溃疡,红斑4、白斑的病理变化 单纯增生 疣状增生 过度正角化或(和)过度不全角化 上皮表层高低不平呈乳头状或刺状增生 粒层明显棘层增厚 表面过度角化 基底层清晰 粒层明显,棘层增厚 上皮钉突伸长,肥厚 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上皮下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疣状白斑 上皮异常增生(癌变率增高) 特殊部位非均质型危险度高,活检确定是否癌变重度异常上皮增生(原位癌) 非均质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鳞状细胞癌这里指癌和癌前病变的红斑,不包括局部感染性炎症;比白斑少见,但组织学上恶性所占比例高二、红斑(P211)癌前病变1、 定义: 指口腔粘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 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2、临床表现: 年 龄:4150岁最多见 性 别:男性多见 部 位:舌缘,龈,龈颊沟,口底,舌腹较多见 分 类: 均质型软,鲜红,边界明确,表面光滑,不高出粘膜表面。 间杂型红白相间,红斑区可不规则,红斑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点。 颗粒型边缘不规则,稍高于粘膜表面,表面不平整,有颗粒样微小结节,呈桑葚状,红色或白色。3、红斑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上皮萎缩、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三、扁平苔藓(P213)1、定义: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粘膜病长期认为是良性病变,有关癌变报道增多;存在潜在恶变可能,其是对糜烂型、溃疡型以及萎缩型。2、病因:不明3、临床表现: 患病率 :0.5% 年 龄:4049岁好发 性 别:女性多见 部 位:颊(多见)舌唇牙龈(常为对称性) 表 征:灰白色条纹呈网状线状,环状或树枝状 舌部: 浅白色斑块,似粘膜表面滴了一滴牛奶 皮肤: 中心凹陷的角形扁平丘疹,鲜红色或紫红色或褐色4、病理变化表层:白色条纹处不全角化, 发红部位无角化棘层: 增生居多,少数萎缩;基底层:液化变性,形成皮下疱;上皮钉图呈锯齿状;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棘层固有层可见胶样小体(细胞凋亡的产物)上皮钉突锯齿状;基底细胞变性、坏死;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四、慢性盘状红斑狼疮(P215)1、定义: 为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病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六个亚型。为皮肤粘膜病,很少累及内脏器官,预后良好(最轻的亚型)。2、病 因:自身免疫性疾病3、临床表现: 性 别 :女性多见 年 龄 :壮年 体 征 : 口颊部的皮肤与粘膜呈蝴蝶斑。鲜红色斑,覆盖白色鳞屑,角质栓塞。 唇颊粘膜 红斑样病损,糜烂,出血, 结痂。 陈旧性:萎缩角化病损周围白色放射状条纹。4、病理改变、表层: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可见角质栓塞;、粒层:明显;、棘层:萎缩变薄,部分增生,钉突伸长;、基层:变性液化;、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水肿断裂,毛细血管扩张,管腔不整,血栓形成,管周类纤维蛋白沉积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P220)1、定义:为口腔粘膜反复发作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在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2、分类: 、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 、重型复发性口腔溃疡3、病因:不明4、临床表现: 年 龄: 1030岁 性 别:女性多见 部 位:唇,舌,颊 ,牙龈,口底 体 征:充血红斑中央浅溃疡,圆椭圆形,疼痛、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 最常见,占80%,溃疡相对小、而且可多发,常见于唇、颊和舌粘膜,可有诱因。如消化不良、精神因素、饮食、睡眠、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疲劳等引起。发病的周期为10天,预后可不留瘢痕.复发性阿弗它溃疡、重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特点:面积很大,持续数月以上,而且愈合后可留有较大的疤痕。如治疗不成功,可造成组织的变形和破坏。5、病理改变、上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破溃溃疡,假膜覆盖;、固有层胶原纤维水肿,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肿胀,腔闭塞,淋巴细胞为主。疱疹样溃疡、特点:不是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面小而且非常疼痛,有时几个溃疡融合成一个大的溃疡。每次发作通常都有许多个溃疡,有时可达50-100个。发病性别:女性男性(2.6:1)好发年龄:2029岁、好法部位:舌尖、舌侧缘、口底。六、疱疹性口炎(P223单纯性疱疹)1、定义: 是口腔病毒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病毒藏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发作;如感冒、肺炎等常伴此病2、病因:由单纯疱疹病毒型(HSV- )所引起。3、分类: 发生在唇部称唇疱疹(见于成人) 发生在口腔粘膜疱疹性口炎(见于儿童) 4、临床表现:痒、刺痛或烧灼感粘膜充血水肿出现疱疹破溃、溃疡、结痂5、病理改变:、上皮内疱形成、上皮细胞呈气球变形,胞核内有嗜伊红性病毒小体(病毒包涵体)。、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重度消耗性疾病、长期滥用抗生素、长期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七、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1、 致病菌:属于真菌类感染2、易感人群:新生儿、老人、体质极差的病人3、易感染的部位:皮肤、粘膜(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发病)4、临床分类及特点: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又称雪口或鹅口疮) 特征:颊、舌、腭及口角粘膜上形成乳白色绒状斑膜,强行撕下可出血,很快长出新的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白斑型念珠菌病) 特征:可存很多年有时伴有皮肤念珠菌病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托牙性口炎) 特征:为义齿承受压力区又有弥漫的炎症,常伴有口角炎肉芽肿性念珠菌病5、病理变化:假膜形成:粘膜上皮组织变性、坏死、脱落加上细菌和渗出物(纤维素为主).上皮表层过度不全角化,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常形成微小脓肿,棘层增厚,上皮钉突延长甚至上皮异常增殖.涂片检查:可见菌丝第三节、艾滋病的口腔表现1、致病因: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斑HIV牙龈炎;HIV牙周炎口腔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2、人群:从婴幼儿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口腔损害3、艾滋病的口腔表征口腔念珠菌病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患病率可达1196。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分红斑型和假膜性两种类型,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有人认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状白斑可作为艾滋病的预测性指标。 口腔毛状白斑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毛状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口腔表征。它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具有预测发生艾滋病和诊断HIV感染的价值,对HIV的诊断率甚至可达95。因此对毛状白斑的出现应予以高度重视。 口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