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_第1页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_第2页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_第3页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_第4页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对话入境教学中达成言说的审美自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想比较轻松地突破难点,实现语言“入境”,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儿童的已有认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长句,学用关联词。2.厘清课文形象之间的主要关系,了解主要内容。3.对樟树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品读,充分了解樟树的“品质”特征。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期待。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儿童入“言语情境”、入“言说场境”的三个核心要素,即为对话、体验、鉴赏。这一课时的教学,我依然本着对“小学语文课堂审美入境”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是对话教学的“入境”策略。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双方的语言交融达到心灵交流。这样教学师生双方不仅从对话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精神。教学中的对话是在一定情境中讲求效率的交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真诚倾听和诉说,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汇,是情感撞击、思维碰撞的灵性生长之地。本课的对话主要就这样几个“谈资”展开:第一个回,是在初读课文后,对课题朗读侧重点的对话交流。通过这个话题,比较快捷、轻松地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形象,呈现出关系的平面图:一个人,两种树。这既是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同时也对第二课时两者关系融合的学习做了暗示。第二个回合,是师生就对描写樟树的关键词语意思展开对话。对词语意思的交流对话、探讨和赏析,则是对樟树特点乃至“品质”的追寻。其中包括了对本课用词造句重点的训练,也就是对关联词用法的理解和造句。第三个回合,则是在课文最后一个环节的对话,谈资为“我们如何读进这篇文章的深处”。关于这一点,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有两个预案给自己选择。一是,第一课时就有对宋庆龄的介绍,把人和树具有的本质类似的关系呈现出来;第二就是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个方案。之所以最后确定这样教学,我的考虑是,与其我把一个学生并不熟悉的任务很突兀地介绍给学生,倒不如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对樟树品质有真切的认识;对文章呈现的文字符号表层意义有熟稔的阅读感知。这样,在深层含义呼之欲出的时候,再用一个话题激起儿童的阅读期待。那么,一个课外自主阅读和探究的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外加的作业,而是学生在对未来的深层阅读期待中主动地去接触一个伟大的心灵。这个探究比我们一开始就把相关资料交给他们要有意义得多,第二课的难点突破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判断一种教学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关键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意向与教育过程互动的实质。真正的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对话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合作的教学,充满着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着生命勃发的色彩,富有无穷的魅力。这样教学,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也不是一味地纵容和廉价的“赞赏”,更不是一味迁就而使学生一直处于稚化状态;而是能够帮助学生进入学习场境,并能长久保持“入境”状态的语文课堂,其中具有高质量的师生对话,饱含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言语才能。附: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篇优美的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题中有一个生字:龄,读好后鼻音。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顺课文的长句子。3.读准确了吗?读通顺了吗?(开火车读,正音)出示词语:粗壮稠密保持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繁衍后代枝枯叶落4.分自然段朗读,纠正读音和长句朗读。二、再读课题,疏通课文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再读课题,你觉得应该怎么读?A.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你突出了“樟树”,为什么?是的,课文写的就是两棵樟树。B.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你突出了“宋庆龄”,为什么?不错,课文写的不是别的地方的樟树,是宋庆龄主席这个特别的人故居的樟树。C.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板书:人树课文涉及的就是一个人和一种树。三、品读樟树特点1.那么这个人对这两棵树究竟有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相关的段落,并在主要的句子下画上横线。2.找到了吗?读给大家听。板书:舍不得3.一起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4.宋庆龄主席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两棵樟树到底有怎样的迷人之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5两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5.出示课文第四小节内容。樟树不高,但是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1)谁愿意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2)从第四自然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樟树的什么呢?(生命力旺盛)(3)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尤其让你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生1:枝干粗壮师:是的,它才一岁吗?两岁吗?也许(十岁、二十岁了)这么多年的岁月洗礼才长成“壮小伙”,这个词的确能体现樟树的生命力。生2:四面八方师:哦,这樟树真是家族兴旺,儿孙满堂呢!生3:稠密师:看图,叶片层层叠叠,阳光的缝隙都投不进来,真是勃发的生命力。生4:绿得发亮师:怎样才是绿得发亮?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绿得发亮?(绿油油、青翠欲滴)生5: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师:春天,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夏天,。秋天,。冬天,它还是。这就是四季常青。师:这是一个叠词,知道叠词有什么作用吗?师:酷暑严冬,樟树会遇到哪些恶劣的挑战?它怕了吗?它枯萎了吗?它衰败了吗?用上“无论总是”说一说。举例:无论是北风肆虐还是大雪覆盖,它总是。无论,它总是。(4)这样蓬勃的生命力让我们的心里也充满了力量和生机,谁能抓住关键词并用充满阳光的声音读好这段话?(5)看来宋庆龄主席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是。请一位同学从这一自然段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写到黑板上。(板书:四季常青)6.品读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1)宋庆龄主席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仅仅是因为樟树四季常青吗?樟树还有什么迷人、可贵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画出直接写樟树的句子。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2)读出来了吗?也用一个词来概括。(香气永存)(3)说说哪些词句告诉了你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生1: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师:对,直接说了“永久保持”。考古学家曾经从地下发掘出一段四千年前的樟木树桩,出土后仍然香气四溢。生2: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师:家里放衣服的橱柜,最佳的选择是哪一种?为什么?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只要这木质存在百年、千年,(4)我们一起来朗读这段话,读得教室里香气四溢。(5)老师也想读,可以带上我吗?(6)用上课文中的这些关联词,填空读读。(7)会背的就一起背。(8)第5自然段的前半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自己读一读。(9)谁来朗读给大家听听?(10)作者明明是要写樟树,为什么又要写其他的树呢?不是多此一举吗?(11)请一、二组读其他的树,三、四组读樟树。三、四两组会背的就不要看书。(12)交换朗读,对比体会。四、由树及人,引起阅读期待1.现在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宋庆龄主席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2.用上“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宋庆龄主席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3.用上“是因为”和“不仅而且”两组关联词说说宋庆龄主席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4.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两棵樟树的特点,那么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