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预防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简介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预防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简介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预防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简介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预防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简介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预防传染病》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简介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简介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在管理方法上,将35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对甲类传染病实行强制管理,对乙类传染病实行严格管理,对丙类传染病实行监测管理。下面就对我国法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在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等方面作简介。 1 甲类传染病 11 鼠疫 病原体:鼠疫杆菌。 传染源:家鼠、野鼠等啮齿动物。 传播途径:腺鼠疫为鼠蚤、肺鼠疫为飞沫或尘埃。 症状:高热与中毒症状,皮下和粘膜出血、心衰、休克。 预防:(1)接种鼠疫无毒活菌苗;(2)灭鼠、灭蚤。 12 霍乱 病原体:霍乱弧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症状: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及周围循环衰竭 预防:(1)接种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四联菌苗;(2)隔离患者、带菌者;(3)管好饮食,饮水和粪便。 2 乙类传染病 21 病毒性肝炎 211 甲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 传染源:患者、健康带毒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症状:食欲不振、乏力,胆红质尿、厌油、皮肤、巩膜出现黄染。 预防:(1)接种甲型肝炎疫苗;(2)隔离患者;(3)管好饮食、饮水和粪便。 212 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源:患者、健康带毒者。 传播途径:血液、密切接触及围产期传播。 症状:恶心、厌油、腹胀、肝区肿痛、肝功能异常。 预防:(1)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22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221 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志贺氏菌属分志贺菌(A)、福氏菌(B)、鲍氏菌(C)、宋氏菌(D)4群,我国主要为B群。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感染。 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 预防:(1)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2)加强个人、饮食和环境卫生。 222 阿米巴性痢疾 病原体: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传染源:患者、带包囊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症状: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循环衰竭及粘液脓血便。 预防:(1)加强粪便、水源和饮食的管理;(2)治疗患者和带包囊者。 23 伤寒和副伤寒 病原体: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丙杆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带菌者及其污染物。 症状:持续发热、脉搏相对缓慢、肝脾肿大、玫瑰疹,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预防:(1)接种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2)管好水源、饮食和粪便。 24 爱滋病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染源:患者、带毒者 传播途径:血液、性交、母婴。 症状:发热、疲劳、腹泻、消瘦、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 预防:(1)维持性生活纯洁;(2)不使用进口血制品及组织器官。 25 淋病 病原体:淋病双球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性交及接触污染物。 症状:男性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排出粘液或脓样分泌物。女性表现宫颈炎。 预防:(1)防止不正当性行为;(2)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6 梅毒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性交或类似性行为、母婴。 症状:皮疹、粘膜疹、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关节炎、结节性梅毒疹及树胶肿、梅毒性心肌炎。 预防:(1)防止不正当性行为;(2)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性病监测。 27 脊髓灰质炎 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病毒。 传染源:患者、带毒者。 传播途径:粪-口及飞沫。 症状:发热、咽痛、感冒样症状、驰缓性瘫痪、严重者出现脑神经麻痹及呼吸中枢麻痹。 预防:(1)口服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糖丸;(2)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8 麻疹 病原体:麻疹病毒。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 症状:发热、结膜充血、流泪、流涕、畏光、上呼吸道炎、口腔粘膜斑、周身性斑丘疹。 预防:(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9 百日咳 病原体:百日咳杆菌。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 症状:阵发性痉咳、伴有鸡鸣样回声。 预防:(1)接种百日咳菌苗,白喉内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2)隔离患者。 病原体:狂犬病毒。 传染源:病犬及猫、狼、狐等动物。 传播途径:被病兽咬伤及污染物感染。 症状:高度兴奋、恐水怕风、咽肌痉挛、流涎、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防:(1)接种狂犬病疫苗;(2)登记家犬并注射疫苗。 210 白喉 病原体:白喉杆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及污染物。 症状:在咽、喉、鼻及其粘膜上形成假膜、并由外毒素引起全身 中毒症状、严重者引起呼吸道阻塞、心肌炎、神经瘫痪等并发症。 预防:(1)注射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2)接种百日咳菌苗、白喉 内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 2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 症状: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皮肤粘膜出现淤点、淤斑或 伴有丘疹样皮疹。 预防:(1)接种流脑多糖菌苗;(2)隔离患者。 212 猩红热 病原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及污染物。 症状: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全身弥漫性猩红样皮疹。 预防:(1)隔离患者;(2)肌注长效青霉素。 213 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体:汉坦病毒。 传染源:鼠类。 传播途径:革螨、恙螨。 症状:发热、三痛(肾区痛、头痛及眼眶痛)、三红(躯干上部、颜面及咽部充血性潮红)。 预防:(1)防鼠、防螨;(2)疫苗已作临床试验。 214 狂犬病 病原体:狂犬病毒。 传染源:病犬及猫、狼、狐等动物。 传播途径:被病兽咬伤及污染物感染。 症状:高度兴奋、恐水怕风、咽肌痉挛、流涎、呼吸麻痹、循环衰 竭而死亡。 预防:(1)接种狂犬病疫苗;(2)登记家犬并注射疫苗。 215 钩端螺旋体 病原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传染源:患者、鼠类、家畜等哺乳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污染物。 症状: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和明显的腓肠肌痛、眼结膜充血、淋巴肿大。 预防:(1)接种多价钩端螺旋体菌苗;(2)防止水源和食物受到污染。 216 布鲁氏菌病 病原体:布氏杆菌。 传染源:牛、羊、猪等病畜。 传播途径:接触病畜或饮用病畜乳汁。 症状: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肝脾肿大、男性患睾丸炎、女性患卵巢炎、输卵管炎。 预防:(1)接种布氏杆菌菌苗;(2)加强粪水管理;(3)特殊处理病畜。 217 炭疽 病原体:炭疽杆菌。 传染源:病畜或污染物。 传播途径:接触病畜或污染物。 症状:皮肤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预防:(1)接种炭疽活疫苗;(2)特殊处理病畜。 218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源:病猪及人。 传播途径:蚊、台湾蠛蠓。 症状:高热、头痛、呕吐、惊厥、嗜睡、颈项强直、呼吸衰竭。 预防:(1)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2)防蚊、灭蚊。 219 黑热病 病原体:杜氏体曼原虫。 传染源:患者、病犬。 传播途径:中华白蛉。 症状: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消瘦、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预防:(1)消灭白蛉;(2)捕杀病犬。 220 疟疾(间日疟) 病原体:疟原虫。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 传播途径:按蚊。 症状:发冷、发热、头痛剧烈、口干烦渴、颜面潮红、昏迷、贫血及肝脾肿大。 预防:(1)彻底治疗患者和带虫者;(2)灭蚊。 221 登革热 病原体:登革病毒。 传染源:患者、带毒者。 传播途径:伊蚊。 症状: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全身剧烈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 预防:灭蚊。 222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2221 流行性斑疹伤寒 病原体:普氏立克次氏体。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人虱。 症状:急起高热、严重头痛、皮疹、兴奋、不安、失眠、昏迷。 预防:(1)接种流行性斑疹伤寒疫苗;(2)防虱、灭虱。 2222 地方性斑疹伤寒 病原体:莫氏立克次氏体。 传染源:家鼠。 传播途径:鼠蚤。 症状:急起高热、剧烈头痛、身痛、充血斑疹或丘疹、眼结膜充血、肝脾肿大。 预防:(1)接种灭活鼠肺疫苗或减毒活疫苗;(2)灭鼠、灭蚤。 223 肺结核 病原体:结核杆菌。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 症状: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咳嗽、咳痰、严重者咯血。 预防:(1)接种卡介苗;(2)隔离患者。 3 丙类传染病 31 血吸虫 病原体:日本血吸虫。 传染源:患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疫水。 症状:发热、畏寒盗汗、皮肤出现荨麻疹、腹痛、腹泻、肝脾肿大。 预防:(1)灭螺;(2)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 32 丝虫病 病原体: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 传播途径:蚊子。 症状: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常形成象皮肿。 预防:防蚊、灭蚊。 33 麻风病 病原体:麻风分枝杆菌。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长期接触患者。 症状:皮肤损害、出现斑疹、丘疹、溃疡、萎缩、肢腿麻木甚至畸形、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 预防:接种卡介苗。 34 流行性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 传染源:患者、带毒者。 传播途径:飞沫、空气及污染物。 症状:畏寒发热、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鼻塞、流涕、咽充血、扁桃体肿大。 预防:(1)接种甲型流行性感冒活疫苗;(2)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 35 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传染源:患者、带毒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直接接触。 症状:发热、腮、腺肿痛、周身不适。儿童常见脑膜炎、成人男性常见睾丸炎、女性常见卵巢炎。 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或流腮、麻疹、风疹联合疫苗。 36 风疹 病原体:风疹病毒。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 症状:发热、咳嗽、枕后、耳后及颈侧淋巴结肿大及压痛,淡红色斑丘疹。 预防:接种BRD型风疹疫苗。 37 新生儿破伤风 病原体:破伤风杆菌。 传染源:助产器械。 传播途径:助产过程。 症状:吮乳困难、牙关紧闭、强直性肌肉痉挛、角弓反张。 预防:助产器械严格消毒。 3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病原体: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A组病毒。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接触污染物。 症状: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出血、疼痛、流泪、怕光、严重者引起角膜疱疹和溃疡。 预防:(1)注意饮食卫生;(2)管好粪便。 39 包虫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