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_第1页
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_第2页
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_第3页
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_第4页
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延安南沟门水库工程筑坝土料配水试验设计及实施方案,并通过试验确定出合理的施工参数。施工实践证明,此次配水试验确定的各项参数准确可行,为后期大坝顺利填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关键词:筑坝土料;土工试验;配水设计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testdesignofwatermixingofdamsoilandtheimplementationprogramofNangoumenReservoirProjectofYanan,aswellasthereasonableconstructionparametersgotbytest.Theconstructionpracticehasprovedthatthedatagotbythetestisaccurateandfeasible,whichhasplayedacriticalroleinthedamfillinginlaterphase,providingreferenceforthesimilarprojects.Keywords:damsoil;geotechnicaltest;designofwatermixing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工程概况南沟门水库枢纽总库容2.006亿m3,为等、大(2)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导流泄洪洞、溢洪道、引水发电洞、坝后电站等五部分组成。水库枢纽设计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68.0m,坝顶高程852.0m,需用土料472万m3。工程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第四系上更新统(Q3eol)黄土和中更新统(Q2eol+pl)黄土状壤土分布广泛,坝区周围土料储量丰富,料场土层各项技术质量指标基本符合SL2512000规程对均质土坝土料的质量要求,但由于工程区气候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大,根据对土料场进行复查,但天然含水率远小于土料的最优含水率,最小值仅7.0%,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不能直接用于坝体填筑,因此,对筑坝土料需要人工配水,在大面积开始泡土前需进行配水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2配水试验的工艺设计此次配水试验采用畦(坑)灌法。这种方法在工程实际应用时是按地形将土料场分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区块进行整平筑畦,然后灌水,在水分下渗、蒸发达到设计要求时开挖上坝。而试验中为了方便、准确的计算用水量及下渗深度等,实际是开挖成面积大、深度小的试验坑进行试验。通过不间断的取样测试工作,找出土料适宜的灌水量和待渗、开挖时段。1)试坑位置、间距及开挖面积的选择畦(坑)灌法试验用水量大,考虑到试验用水的拉运方便,又要保证试验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试验位置选择在A土料场高程824、830的平台进行。试验共开挖2个试验坑,在高程830平台将上部4m范围土料挖除后开挖试验坑S1,S1坑口为3m3m深1m,主要为探明埋深4m左右土料人工配水的效果;在高程824平台表面开挖试验坑S2,S2坑口为6m6m深1m,主要为探明表层土料人工配水的效果。2)计划灌水量的确定参照类似工程配水经验,灌水量设计是以(饱和含水率天然含水率)80%计算。考虑到实际开采中大型机械一次开挖深度约为4m,所以灌水量浸水深度4m计算,检查下渗后实际达到的深度。3)待渗期的确定和检查孔设计所谓待渗期就是从水全部进入试坑开始,到水分下渗并使有效开采深度内的土料含水率满足上坝开采要求所需的时间段,通过不断的取样测试工作,最终确定出待渗期。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均质坝土料的“天然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或塑限接近者为优”。试验区土料的最优含水率wop=17.0%,根据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的规定,满足上坝要求的土料含水率宜在15%20%之间,参照类似工程经验,土料在开采、运输及摊铺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在2%3%,因此土料适宜开采的含水率范围为18%21%。本次试验的待渗期确定按有效开采深度内土料含水率进入18%21%时认为待渗期结束,进入开采期。有效开采深度的确定原则是:土料注水下渗后,在渗透范围内土料含水率达到1821%的最大深度即确定为有效开采深度。检查孔是用洛阳铲造孔,每0.5m取样一组,进行含水率测定,检查孔布置从试验坑中心开始,与试坑一侧边线呈90直交向两侧辐射,孔与孔之间距离设计为1m,每0.5m深度取样一组,每次取样结束用孔内取上的土进行原土封孔。4)含水率的测定含水率测定是用烘干法,其操作方法按土工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5)开采期结束的标准开采期结束的标准为:有效开采深度范围内的土料平均含水率降至18%时,认为开采期结束,土料应停止开采。6)资料整理和评价采用计算、图表等综合分析的方式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土料配水及开采的相关参数,为后期土料场人工配水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和基础资料。3试验实施1)试坑开挖试坑开挖先采用挖掘机,人工修整。开挖过程中机械不进入坑内,以保证不改变试坑内土层的天然状态。S1试坑位于A料场高程830的台阶,为探明不同深度处土料的渗透效果,将高程830台阶上部4米范围土料挖除后挖试坑S1,S1开挖面积均为3m3m,深1m。S2试验坑位于A料高程824的平台的表层,S2开挖面积为6m6m,深1m。2)测定原始含水率本次试验在开挖的S1、S2试坑内共取样20组进行了土层天然含水率测定,取样深度均为5.0m。机械开采深度一般在4m左右,所以试坑平均含水率计算选用了4m深度范围的平均值。天然含水率随深度变化过程如图1、图2所示。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不同深度处的天然含水率差别较大,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土层粘粒含量及试验坑所处的位置有关。3)试坑注水试验坑注水,对运水车辆安装了流量表统计水量,按照计算好的水量进行注水,全过程试验人员分班值守,严格按计划方案执行,S1试验坑注水9.9m3,S2试验坑注水36m3。试坑注水模拟现场土料场配水时的加水方式进行注水,在水罐车出水口安装上水表,然后从水表出水口直接向试坑中注水,并将计算好的水量一次注入试坑。4)取样测试取样检测孔间距1m,深度方向每0.5m取样一组进行含水率检测,至水分下渗的干湿分界以下1m。每次取样结束用孔内取上的土进行原土封孔,以保证水份不会从孔内损失。4成果分析评价1)含水率分析经过多次的取样测试,对试验坑含水率变化趋势作出相应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