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_第1页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_第2页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_第3页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_第4页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仇池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称号原因分析摘要仇池杨氏政权是聚集在今陇南、陕南和川北交界处的以氐族为主体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历时约300年之久,而其政权初期的统治者自称“左、右贤王”,并非受刘曜影响,其关键在于民族融合。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受其影响,接受了匈奴文化,使用“左、右贤王”称号。但后来因为汉文化居主流而开始汉化,“左、右贤王”称号消失。关键词仇池国;氐族;杨氏政权;左贤王;右贤王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66-02仇池杨氏政权建立初期的几位统治者杨茂搜、杨难敌、杨毅等均自号“左贤王”或“右贤王”。宋书卷98氐胡传载:“晋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之乱,率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资治通鉴卷90晋纪十二载:“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而关于杨毅在资治通鉴卷95晋纪十七中则载:“仇池王杨难敌卒,子毅立,自称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以叔父坚头之子盘为冠军将军、右贤王、河池公,遣使来称藩。”据以上史书记载可知,在仇池杨氏的历史上,杨茂搜、杨难敌、杨坚头、杨毅、杨盘等人有“左贤王”或“右贤王”的称号,而且均为自称。仇池杨氏政权的早期统治者为何会自号“左贤王”或“右贤王”,李祖桓在其所著仇池国志一书中提到,杨氏政权初期有左、右贤王之称,颇似匈奴。而在华阳国志中则云:“茂搜父子之结据也,通晋家及李雄、刘曜、石勒,所向用其官及其年号。”李氏以此推断,仇池杨氏初期,华化尚不深,其自称左、右贤王大约是受刘曜的影响。仇池杨氏初期有“左贤王”或“右贤王”之称的确是受匈奴制度的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左、右贤王的称谓,匈奴特色甚为浓厚,这也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内迁对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政权的影响颇深这一史实。据资治通鉴记载,杨茂搜自略阳率部落4000家还保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之时为晋惠帝元康六年(296),魏书氐传、宋书氐胡传、晋略仇池传、通典等史料对于这一事件的记载相同,则可确定杨茂搜自称右贤王之时为296年。刘渊正式建立汉国为晋永兴元年(304),此时作为匈奴汉国大将的刘曜,恐怕无力或即使有力也无暇顾及到偏安于一隅的小小仇池杨氏政权。据晋书载记第三记载,刘曜始与杨氏发生联系是在320年,而此时,于20多年前自号右贤王的杨茂搜已死,是无法受其影响的。总的来讲,仇池杨氏政权初期,其统治者自称“左贤王”或“右贤王”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部分匈奴屠各徙至陇右,使得聚居在这一地区的仇池杨氏有机会与其接触,并受其影响关于匈奴屠各徙至陇右,1972年在甘肃张家川出土的北魏王真保墓志中可以得到确证。周伟洲在其甘肃张家川出土北魏王真保墓志试析一文中认为,墓主王真保乃是匈奴屠各后裔。根据墓志记载,王氏一族于周平王东迁洛阳时迁入武威,而到汉武帝元狩二年(121)时,随着浑邪王和休屠王部众的降汉,居住在武威的休屠王部众可能有一部分迁入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王氏一族虽未迁徙,但内属汉朝。这与墓志所云“盖隆周即豫,霸者专征,陈生嗟去,获兆西域,遂飞实武威,别为王氏暨汉世大统,诸国内属,因朝入仕,鸣玉西都”的情况完全相符。武沐在其休屠、浑邪与五属国一文中则认为王氏是汉武帝时安置在秦州、陇西等地的休屠人的后裔,这些休屠人被安置在这些地区后,便世代繁衍于此。因此,屠各王氏是随同休屠部众降汉后一同被安置在陇西属国的。以上观点对于王氏在休屠王部众降汉后是否迁入陇西存在分歧,但二者的观点有一致处,即王氏乃匈奴后裔。据王真保墓志载,王氏一族于晋时“遂家略阳”,而晋书北狄匈奴传记:“入居塞者,有屠各种,鲜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屠各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领诸种。其国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凡六十等,皆用单于亲子弟也。”周伟洲认为王氏一族很可能是在此时从武威迁到略阳的,而武沐则认为王氏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陇西属国以及凉州的休屠开始向东迁徙,逐渐散布于秦州、平凉一带。而作为陇西属国一部分的屠各王氏则大约于东汉末年开始向四周扩散,有的迁往武都,有的迁往凤飏金城,但更多的则迁徙至秦州略阳一带。由此可以看出,二位先生的分歧在于王氏是直接从武威迁至略阳还是降汉后先迁至陇西属国后逐渐扩散至略阳的,但无论孰是孰非,王氏于晋时迁至略阳是肯定的。墓志所云之“略阳”,据魏书地形志卷206下可知,北魏秦州(治今甘肃天水)领郡三,略阳即其一。根据王真保墓出土的位置,距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25里处,也就是说王氏一族一直聚居在陇郡一带。而据宋书卷98氐胡传载:“略阳清水氐杨氏,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千万子孙名飞龙,渐强盛,晋武假征西将军,还居略阳。”又资治通鉴卷82晋纪四亦云:“茂搜避齐万年之乱,十二月,自略阳帅部落四千家还保仇池。”这就说明自杨飞龙开始至杨茂搜这段时间,仇池杨氏是居住略阳的,也就是说杨氏是有机会与匈奴屠各王氏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另外,王真保墓志中还提到王氏“历代名位,左、右贤王”,周伟洲因此认为王氏一族很有可能是休屠王的直接后裔,其后代即以“休屠王”的“王”字为姓。武沐亦以汉朝对投降的休屠王部众“因其故俗为属国”认为归附后的匈奴休屠左、右贤王的官号理应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而匈奴的左、右贤王一般以单于子弟为之,故也认为王氏一族是休屠王的后裔,所以才能“历代名位,左、右贤王”。既然仇池杨氏与匈奴屠各后裔王氏有接触交融的机会,其先祖又有“左、右贤王”的官号,因此,笔者认为,至少有理由怀疑杨氏之初自号“左、右贤王”是受迁至陇右地区的匈奴屠各的影响。他们至晋代才迁至略阳,这也就解释了仇池杨氏有“左、右贤王”之称号始自杨茂搜的原因。二、由于受匈奴文化的影响,当时匈奴的部落单于制成为众多民族政权普遍借鉴的政权组织形式十六国时期,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多个民族借鉴并使用了单于制度。大兴二年(319),石勒称赵王,兼称大单于,以其子石虎为单于元辅。他曾“命徙洛阳晷影于襄国,列之单于庭”。可见,石勒政权除了有单于称号之外,还设置了单于所统的属官和专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前秦苻洪于永和六年(350)“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以“氐酋毛贵为单于辅相”。后燕慕容熙曾“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位次尚书”。北燕冯跋“以其太子永领大单于,置四辅”。据晋书记载,这一时期即使那些没有完全使用单于制度的政权也多使用了单于这一称号,如前燕主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其子慕容皝自称燕王,在其称燕王之前同时承袭了大单于的称号,慕容儁在接受晋穆帝所封授的官号中仍有大单于;后秦姚苌的称号里亦有大单于;西秦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等。此时,各族政权所施行的单于制度虽在内涵、结构以及职能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但如此多的政权借鉴了这一制度,就足以说明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匈奴文化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甚至部分汉族政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而对于初期部落性质颇为明显的仇池杨氏政权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仇池杨氏政权初期的统治者为何只自称为“左贤王”或“右贤王”而没有像其他政权的统治者一样自称为“单于”或“大单于”,也许是其政权自身实力有限所致。查阅晋书等史料,此时采用单于制度的一些政权在单于之下也有“左、右贤王”,但这些王号不是在其政权建立之前所设,就是对其政权之外其它军事势力的羁縻,均与仇池杨氏的情况不同。这些政权中的“左、右贤王”称号均失去了匈奴单于制度中左、右贤王的实际权力,而只具有象征意义。对于深受匈奴文化影响的杨氏而言,其初期统治者自称“左、右贤王”,大概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左、右贤王”是其政权最高统治地位的象征。三、左、右贤王的称号只在其政权初期出现,只杨茂搜祖孙三代,共计五人,此后的统治者则未见有此称谓这就说明随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仇池氐族逐渐融入汉族当中,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从自杨毅之后的仇池政权统治者的称号为刺史、州牧、将军等可以看出。如杨毅之后因袭杀杨毅发动内乱取得仇池最高统治地位的杨初自称仇池公,而不再自称“左贤王”或“右贤王”;重建仇池国的杨定则使用秦州牧或秦州刺史、龙骧将军、平羌校尉等汉文化色彩浓厚的称号;杨玄则更是使用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几乎完全汉化的称号。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仇池杨氏政权的匈奴化和汉化此消彼长的发展演变。综上所述,仇池氐族杨氏政权初期之所以会有“左贤王”和“右贤王”的称号是受匈奴文化的影响,归根结底是民族融合的结果。民族融合是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过程,仇池杨氏政权的先匈奴化后汉化的发展演变就体现了这一过程。当然,民族融合大多是以血腥冲突为代价的。对于历史上一些不复存在的民族,他们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站在了历史舞台上,消失的只是称谓而非实体。历史上每个民族都对中华民族主体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考文献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2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3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4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5晋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