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段 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量预测.doc_第1页
南京江北段 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量预测.doc_第2页
南京江北段 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量预测.doc_第3页
南京江北段 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量预测.doc_第4页
南京江北段 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量预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社会经济发展及交通量预测3.1 南京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3.1.1 南京人口与自然条件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又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在全国宏观生产力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省西南部,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与扬州、镇江两市接壤,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接江淮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降水量1106mm,无霜期237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京下属10区5县,面积6597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537.44万,人口密度为815人/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2 社会经济现状1990-2010年历年GDP 单位:万元 表3-1年份市县名称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2010南京市域1765184202373526367483532293466861357645866748997755054982512638994202南京市区1409183163576421255892753436361153644001235110386570830761805476751154江宁县123302143614199286326218433851547917660443758396861038936859江浦县3295032982450716713790796121049157273180912206922237426六合县8240484978106578150513203334253492297426322775361294382151溧水县595475978678737118333174919240147286322309379337170358298高淳县577986661181487116656154177201858237147270780304292328314注:表格中数据为当年价南京市GDP指数表以1985年为基数100 表3-2 市县名称1985199019951996199719982010南京市域100147.1303.3342.8386431.5749.5南京市区100230.2718.7834.7932.41009.91102.8江宁县100150.4445.8532.9623707.11142.8江浦县100109243.8299.8343.2405.9785.4六合县100139.1279324.2350.3391.8645.1溧水县100132.7362418.3459.1520.2798.5高淳县100128.7262.6301346.3389.9731.12010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克服亚洲金融风波的滞后影响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困难,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9.3%,第三产业增长12.7%。实现财政收入128.5亿元,同口径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3亿元,同口径增长21.76%。全市农村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国有大企业的支撑作用继续增强;第三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三资企业对工业增长、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0.6%和65.6%。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南京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一是三产结构渐趋合理,全市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9.6:54.4:36到2010年的5.7:48.5:45.8;二是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增强,“电、气、化”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以上,都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优势;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面貌大变”的城市建设目标,以道路建设、电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四是高新技术发展加快,其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将成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总之,201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四个特点: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开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难度加大,市场消费需求不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压力增大等。3.1.3 南京市经济发展目标今后南京市国民经济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逐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其中第一产业初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二产业六大支柱产业确定规模经济优势;增加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规模与综合实力;全面推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带动其它各项改革全面深化。3.1.4 浦口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浦口区位于长江北岸,在南京西北郊。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15.85万人。2010年,全区实现GDP1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根据浦口城市总体规划,浦口城市性质为:南京都市圈江北中心,南京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滨江城市。规划确定江北地区中心由桥北路生活轴和沿江游览景观带共同构成。江北地区大型公共设施沿桥北路带状布局,形成生活轴;沿江游览景观带以北桥头堡公园为核心,形成沿江游览绿化景观带,使内向型城市布局转为面向长江的开敞型城市布局。3.1.5 大厂区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大厂区位于南京市北郊,东滨长江,南连浦口。总面积83.5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18.2万人。区内有扬子石化集团公司、南化集团公司、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南京电厂、南京热电厂等部、省属大型企业,是南京市的工业重镇。201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3.1.6 江浦县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江浦县地处南京市西部,苏皖两省交界处,东南邻长江,与南京市城区、江宁县隔江相望;东北接浦口区;北靠滁河,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毗邻;西和安徽省全椒、和县交界。津浦铁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境而过,与浦珠、宁乌、南京市绕城公路构成县内外交通网络。江浦县面积745.71平方公里,人口29.75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机械、纺织、食品和建材是该县的四个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实现GDP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3.1.7 六合县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六合历史悠久,其县城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古城。六合面积1383.47平方公里,人口68万。六合地处扬子江畔,与国际化大都市南京一衣带水,举世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为其开辟了南下的通道,堪称是南京的江北门户,通往苏北及山东等地的交通咽喉。流经苏皖11县市的滁河贯穿六合城中,四季通航。G328(南京至扬州、南通)、G205(南京至淮安、连云港)等国道干线公路交汇于此。津浦铁路大动脉近在咫尺,规划建设中的宁启(南京启东)铁路也将穿城而过,六合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交通重镇。2010年,全县实现GDP38.21亿元,比上年增长8%。2010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从1996年的5.4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人行道面积从1996年人均0.6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城区主干道宽度达到2540米,人行道宽度达到38米,城区的交通状况已得到全面改善。六合县城面积现达到12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根据城市规划,至2010年,城市用地达34平方公里,人口23万。3.1.8 研究区域的划分依据以上对项目影响区范围的分析,根据项目路对各小区的影响力大小,将研究区域划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1直接影响区项目路线位于南京市江北境内,直接连接南京三桥和南京二桥的北接线,是南京规划二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京市尤其是江浦和六合的影响最大,所以直接影响区为南京及其下辖县。2间接影响区南京市以外的江苏省其他地区及外省市作为本项目的间接影响区。影响区域划分 表3-31南京江北24仪征市2南京江南城区25宝应县3南京江南北郊26泰州市、姜堰市4南京江南南郊27泰兴市5江宁县28靖江市6江浦县29苏州市区、吴县市、吴江市、昆山市7六合县30张家港市8溧水县31常熟市9高淳县32太仓市10常州市区及武进市33南通市区海门市启东市通州市如东市11金坛市34如皋市海安县12溧阳市35淮阴市13无锡市区锡山市36徐州市、宿迁市14江阴市37连云港市、盐城市15宜兴市38滁县地区16兴化市39皖江北G312以北(除滁县地区)17镇江市区及丹徒县40皖江北G312以南(除滁县地区)18丹阳市41马鞍山、芜湖市19句容市42皖江南(除马鞍山、芜湖)20扬中市43上海市21扬州市区及邗江县44浙江及浙江以南22江都市45河南及河南以西23高邮市46山东及山东以北3.2 研究区域未来经济预测宁淮高速公路南京段为南京市及全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范围波及全省及邻近省份,本次经济预测以江苏省经济发展战略和战略布局为前提,研究的目标是:对全省以及13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利用模型工具进行直至2025年的动态预测。在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省级宏观经济预测,市级宏观经济预测,预测数据的最终平衡等阶段。3.2.1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1数据要求江苏省经济发展长期趋势预测是围绕交通量预测所要求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年末总人口。经济发展长期趋势预测的区域范畴为省、市两级共14个节点。为了实现对上述十余项宏观经济指标的长期趋势预测,根据省级模型、市级模型方案,采集了省市两级从1978年至1998年的基础数据。2数据检查及整理实际数据采集点为14个,包括13个地级市。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以大量历史数据为依据的,确保原始数据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检查,即增长率异常检验,经济关系检验,省市总量指标加总平衡检验。进行了上述检查后,对原始数据作了必要的核实、修改及补充。为了便于在建立各节点模型的过程中,能正确把握某些总量指标的长期趋势,在生成各节点的工作库的时候,加入了主要指标的长期趋势预测值,即省级模型的初步预测结果。3.2.2 省级宏观经济模型省级宏观经济模型对江苏省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涉及了投资、生产、价格等8个模块,共包含48个方程,其中随机方程18个,定义恒等方程30个。模型中含有48个内生变量,10个外生变量。预测模型以经济增长为核心,以投资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内生产总值展开模型。为了能反映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并能加以宏观调控,我们以政府通常采用的宏观调控变量如贷款规模等作为外生变量,寻找其在一定的宏观调控下最佳平衡点,进而确定其内生变量的值。建模所用的计算机辅助手段为国际上最新经济预测软件G,G提供的各种功能对模型的质量改善起支撑作用。模型的模拟误差分析,是通过模型运转后的模拟值与实际值对比的情况下来进行的。在本模型中绝大多数指标的实际值与模拟值从图象上看吻合的较好,个别出现较大偏离,就其数据来看,数据拟合的相对误差也不超过5%。因此,可以认为,本模型的预测精度是可以接受的。表3-4列出1998年主要指标模拟情况。模型运行前,首先对外生变量进行赋值,其方法主要是依据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变量自由的历史规律等等来确定。1998年主要指标模拟情况 表3-4 指标名称1998年实际数1998年模拟数误差(%)GDP(现行价,亿元)825.1820.8-0.02第一产业增加值(现行价,亿元)1.71.6-3.41第二产业增加值(现行价,亿元)26.927.79.80第三产业增加值(现行价,亿元)41.439.9-0.62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亿元)335.7332.5-0.14农业总产值(现行价,亿元)1.81.92.06职工平均工资(元/人)994910002.71.9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37243799.62.7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元/人)7018.27235.80.25出口总额(亿美元)54.3253.9-2.47进口总额(亿美元)16.8715.8-2.483.2.3 市级宏观经济模型由于市级经济系统是省级和国家级系统的子系统,故省级系统的一些宏观调控指标在市级经济系统中起重要的杠杆作用。系统经过数次循环迭代后,求出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最佳平衡点,进而确定其它内生变量的值。市级模型同样经过数据的检验与模拟误差分析。3.2.4 数据的平衡江苏省宏观经济发展未来28年长期趋势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们包括江苏省宏观经济模型和13个市级宏观经济模型,在进行市级预测时,既要考虑到每个节点经济结构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到节点与节点之间,特别是省市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同一级节点之间还要考虑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模型具有对节点预测结果进行总量平衡的功能。具体做法是:首先构造省级宏观经济模型,对省级模型的结构进行反复推敲,进行多种方案的模拟比较,确定具有调控意义的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值,如全社会投资,职工人均工资增长幅度等。将江苏省宏观经济发展未来25年长期趋势预测值输入到市级模型的工作库中,这不仅仅是为了起一个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第一层次的总量平衡,包括投资总量、贷款总量、GDP总量及人口总量平衡。对于分节点模型来说,这些总量的注入加强了分节点模型的稳定性和系统性。3.2.5 经济预测结论经过以上省、市经济预测和总量平衡,得到如下主要预测结果:表3-5列出了经过平衡后的江苏省GDP的总量分析,表3-6列出了GDP增长率预测值。GDP的总量分布单位:亿元 表3-5地区年份19982005201020202025南京761.61597.02412.85049.06656.7镇江370.0757.71136.92510.43430.6扬州376.7801.71269.62962.74033.4南通580.11263.32067.94470.06347.6泰州320.1698.31143.22471.13509.0苏州1128.82441.33669.87120.59334.6无锡958.71919.42833.95880.77893.8常州486.1921.51285.12562.03406.8徐州555.21255.61905.73834.95048.9淮阴198.0480.7710.41416.31928.1连云港243.2501.9718.41500.52052.5盐城430.1911.91407.82832.93802.6宿迁142.8314.0478.61158.61694.1全省6551.313864.421040.243769.559138.7苏中(除南京)1646.93521.05617.512414.217320.6苏南2573.55282.27788.915563.220635.1苏北1569.23464.15220.910743.114526.2各区域GDP增长率预测表 表3-6地区年份19982005201020202025南京13.40%9.70%8.60%7.66%5.68%镇江12.20%9.37%8.45%8.24%6.44%扬州8.99%9.90%9.63%8.84%6.36%南通10.00%10.22%10.36%8.01%7.27%泰州12.00%10.24%10.36%8.01%7.27%苏州13.50%10.12%8.49%6.85%5.56%无锡12.06%9.06%8.10%7.57%6.06%常州13.01%8.32%6.88%7.14%5.86%徐州12.18%10.74%8.70%7.24%5.65%淮阴10.00%11.73%8.12%7.14%6.36%连云港15.71%9.48%7.44%7.64%6.46%盐城7.00%9.85%9.07%7.24%6.06%宿迁13.37%10.35%8.79%9.24%7.90%全省12.00%9.82%8.70%7.60%6.20%苏中(除南京)9.96%9.79%8.25%6.89%苏南9.40%8.08%7.17%5.80%苏北10.41%8.55%7.48%6.22%3.3 交通调查与分析3.3.1 路网交通量现状及分析1交通量观测点的选取该项目路为宁淮公路南京绕越段,相当于南京市北外环,是南京周边地区主要干线的重要连接线,它的建成将为南京市过境车流提供一个重要通道。为了很好地反映整个路网的流量特征,交通量观测点主要分布在国省道以及高速公路的主线收费站,保证覆盖整个南京市路网。同时也保证能调查到南京市各条主要干线的交通流量现状,使得交通流量能很好地反映整个路网的现状。以下为交通点调查分布位置表:交通量观测点区位表 表3-7区位编号观测点名称所在路线所属市县江北1主线收费站宁通一级公路六合2潘家花园收费站宁连一级公路六合3江浦入口处宁合高速公路江浦4花旗G104江浦5横梁G328六合6马鞍G205六合7浦珠G312江浦8珠江S104江浦江南9马群收费站沪宁高速公路南京10主线收费站机场高速公路江宁11主线收费站宁马高速公路南京12东善桥S103江宁13河定桥G104江宁14铜井G205江宁15其林门S101南京16河定桥S102江宁2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现状南京市周围的高等级公路主要有以下六条,分别是沪宁高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宁通一级公路、宁合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这六条高等级公路构成了南京市公路骨架,调查点位均设在其主线收费站,1998年的统计数据见下表:高速公路交通量表(单位:辆/日) 表3-8小货中货大货拖挂车小客大客货车客车合计比重沪宁高速1020410417643735439675343113211666427.38%宁合高速3062202480574815192442806139611202219.75%宁通一级5281009307580343131252541555651098018.04%宁连一级728155798145944052208372666131033916.99%机场高速95191871051767883835964634710.43%宁马高速69511713522717824852245226745127.41%从上表可以看出,南京市周围的高速公路中沪宁高速作为连接上海、南京两个特大城市及沿线几个最发达城市的重要干线,对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沪宁高速公路的开通,原有G312大部分客运流量迅速向沪宁高速公路转移,使其在该区域的高速公路网中流量最大,1998年达16664辆/日,占区域内高速公路总流量的27.38%。其次是宁合、宁通、宁连,这三条高速公路是连接皖北、苏中及苏北地区的重要干线公路。又由于机场路禄口至洪蓝段的贯通,宁高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完工,机场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域得到扩展,目前成为南京市区连接江宁、溧水、高淳等郊县及皖南地区的重要干线,路段流量占总流量的10.43%。各高速公路的交通量比例状况见下图:图3-1高速公路的交通量比例状况图3国省道交通流量现状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南京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全社会公路客货运输总量逐年增长,虽然南京市近几年大力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国省道原有的骨架功能有所减弱,但是路段流量总体上仍旧持续增长。国省道与高速公路网共同构成南京市骨架网络,承担南京市的主要交通流量。从整个路网的路网交通量中可以看出,路网交通量普遍呈增长趋势,有些路段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从路段流量绝对量来看,1998年国省道流量(绝对量)突破10000辆/日的路段有国道312(岔路口)、国道312(浦珠)、国道205(葛塘)以及省道101(马群)。这些路段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大,经过技术改造后,技术等级相对提高,服务能力得到加强,起到了为沪宁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分流的作用。路网交通量 表3-9年份小货中货大货拖挂小客大客货车客车总计平均流量90753812536578359111353163513176719882516494304917083186366941727117451696839930244196434949509258101180951155747136685690284811935847839531593708514120766281011661561523696822767597355974941035721372118931007729710752753699372379093669959511892219311405810300364318909581804534010352079639614981271641525910136440619523675395358412112280759714126290461694210152445801058770266551671254328362981603728978178891251644185994375419541271295468636年均增长率9.90%11.04%15.16%9.83%15.94%5.76%11.41%13.34%12.18%9.10%南京市近几年来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南京市通过对市域范围内原有国省道的改造,大大加强了原有道路的连通功能。整个路网的平均流量超过8000辆/日,年均增长率为12.18%,增长较快。预计客车、货车在近几年内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客车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货车,客车比重将逐年加大。4过江交通量分析南京区段目前的过江通道只有南京长江大桥以及板桥汽渡,南京区段的过江交通压力很重。南京区段历年过江交通量 表3-10年份南京大桥板桥&龙袍南京区段199024500245001991263782637819922715827158199333720337201994351763517619953710537105199640538160042138199747271147248743199851976109953075年均增长率13.70%13.84%随着经济发展,过江交通需求增长很快,1980年至1998年,长江江苏境过江总流量平均增长率为15.81%,远高于路网交通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南京长江大桥过江交通量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19年间平均增长13.7%,1998年过江量达到51976辆/日,导致目前平均行车速度低,拥挤度大,通过能力严重饱和。5车种组成分析高速公路交通量车型比例构成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量的构成比例进行分析,得到下表:各高速公路车型构成 表3-11小货中货大货拖挂车小客大客货车客车沪宁高速6.12%24.63%1.06%0.26%44.13%23.81%32.06%67.94%宁合高速2.55%18.32%39.97%6.22%12.64%20.31%67.05%32.95%宁通一级4.81%9.19%28.01%7.31%39.28%11.40%49.32%50.68%宁连一级7.04%15.06%9.49%4.44%42.61%21.36%36.04%63.96%机场高速1.50%3.01%1.37%0.16%81.55%12.42%6.03%93.97%宁马高速15.40%25.95%7.80%0.60%39.49%10.75%49.76%50.24%从上表分析可知,各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域不同,其车种比例结构也不同,总体呈现小客车的比例较大,除宁合高速公路之外,其它高速公路的小客车的流量占40%左右,机场高速公路由于其服务对象较为单一,因此其小客车流量占绝大部分,达到81.56%,货车中以中货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国省道交通量车型比例构成通过对区域交通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出19901998年南京地区主要国省道公路观测站交通量的平均车种比例数据。南京地区国省道车种比例分析表 表3-12年份小货中货大货拖挂小客大客货车客车9014.59%24.27%11.20%11.44%26.20%12.30%61.51%38.49%9111.01%28.96%10.79%11.30%27.12%10.83%62.05%37.95%9212.14%24.68%10.69%12.01%28.57%11.89%59.54%40.46%9311.86%23.64%12.83%13.56%27.81%10.30%61.89%38.11%9411.39%23.50%13.08%11.08%32.67%8.28%59.05%40.95%9511.49%21.19%13.58%9.95%35.19%8.61%56.20%43.80%9612.37%22.43%12.60%8.37%36.38%7.86%55.76%44.24%9711.26%23.16%13.51%8.09%35.54%8.44%56.02%43.98%9812.38%22.37%13.81%9.66%34.11%7.68%58.22%41.78%从上表可以看出,南京地区客车总量逐年上升,货车总量逐年下降,但目前货车总量仍大于客车总量,占总量的58.22%。国省道交通量构成的重要特点是货车所占的比例较高。小客车的交通量所占比例呈明显增长趋势,在9年内增长近10%,最近几年比例保持在35%左右,占主导地位。随着人们对出行速度、舒适度、便捷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将来私人小汽车潜在的巨大需求,小汽车不仅在质量上要提高,在数量上也将快速增长,“客车小型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1998年中货车占总量的22.37%,在货车中占主导地位。大货车与小货车所占比重相近,均在13%左右,呈平稳发展的态势,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国省道交通流量中货车流量有向大型化、小型化两极发展的趋势。3.3.2 路网OD调查分析1概述南京因其地理位置及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在整个路网中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中心枢纽作用。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现有的路网交通量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考虑到南京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未来年的交通增长趋势,南京需要加强其中心枢纽的功能与作用。整个路网的交通流量流向,可以从OD矩阵的流量分析得到,从而得到整个南京市路网结构的主流向及总流量。本次OD分析主要是针对宁连一级公路南京绕越段进行的。2全路网OD分析通过对OD调查资料的分析汇总,得到整个路网的OD矩阵全路网出行量分析图3-2 全路网出行分布图从全路网出行OD调查结果来看,南京市、苏南地区以及苏中地区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出行量相对较大,充分显示了南京市作为江苏省政治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又是周边地区经济交通中心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在外省市的出行交通中,以安徽省为最多,紧邻安徽的南京区段路网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徽车辆。整个区域路网出行构成 表3-13流向流量比例南京内部出行1183511.72%其中:江南市区与江北市区63376.27%南京对外联系2742627.15%其中:苏南36663.63%苏北42914.25%苏中66346.57%皖北63896.33%过境出行联系6174561.13%其中:苏南内部出行1356013.42%苏中与苏南1178011.66%上海与苏中40994.06%中国北部与江南及南部1067510.57%总量101006100.00%从上表分析可得: 整个区域路网出行构成中,南京的内部出行总量为11835辆/日,占全路网出行总量的11.72%。其中主要是南京市区内部的出行,说明南京市区内部出行较为频繁,随着南北交流日益扩大,南京区段的内部出行量不断增加,过境交通对市区交通的干扰,将进一步增加市区的交通压力,合理地解决过境交通可以很大程度上减缓南京市区的交通压力。 区域的对外联系出行量为27426辆/日,占总出行量的27.15%。在南京市对外联系中,主要是对皖北、苏中城市的联系,出行量相对较大。 过境流量为61745辆/日,占总出行量的61.13%,所占比例最大。苏南内部出行比例最大,占总量的13.42%。其次是苏中与苏南、中国北部与江南及南部的出行,分别占总量的11.66%和10.57%。3南京区段的内部出行分布南京区段内部出行主要是指南京城区以及周边郊县,包括主城区、雨花区、栖霞区、浦口区、大厂区、江宁县、江浦县、六合县、溧水县及高淳县。目前南京区段的出行总量为39261辆/日,内部出行量为11835辆/日,内部出行辆占区段出行总量的30.14%。其出行构成见下表:南京市域出行构成表 表3-14大厂浦口江浦六合主城栖霞雨花江宁溧水高淳合计大厂区7272291513417710637461757浦口区7272291513417710637461757江浦县20203136012216839030916六合县10103006091645181320771主城区139113916276258860350420194592栖霞区1351342311713610811430雨花区1711701686344726835011125江宁县484829188718629331379溧水县771600001324高淳县87182760193584合计1931193195679345912909392542912111835南京市域出行分析表 表3-15流向流量比例内部出行江北内部出行4814.06%江南内部出行150412.71%大厂与主城区273223.08%大厂与栖霞2111.78%大厂与雨花2762.33%大厂与江宁840.71%大厂与溧水110.09%大厂与高淳130.11%浦口与主城区273223.08%浦口与栖霞2111.78%浦口与雨花2762.33%浦口与江宁850.72%浦口与溧水110.09%浦口与高淳130.11%江浦与主城区122710.37%江浦与栖霞450.38%江浦与雨花3362.84%过江联系江浦与江宁680.57%江浦与溧水10.01%江浦与高淳480.41%六合与主城区123310.42%六合与栖霞270.23%六合与雨花1080.91%六合与江宁360.30%六合与溧水190.16%六合与高淳470.40%合计11835100.00%从上表可以看出,南京市域内部出行主要是南京主城区与其下辖江北区县之间的交流,占区域总出行量的79.66%,分别为:南京市域内部出行构成表 表3-16流向流量比例江南内部出行150412.71%大厂与主城区273223.08%浦口与主城区273223.08%江浦与主城区122710.37%六合与主城区123310.42%其中大厂与浦口两区的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最大,占总出行量的46.16%,浦口区与大厂区是南京市规划内的江北重点开发城区,区内分布高新技术开发区,扬子石化等重要交通集散点,具有较大的交通潜力,加强其交通联系十分必要。4主要相关道路的OD分析本次研究OD调查资料,所用的OD资料来源于以往各项目在南京地区所进行的调查资料,并已用最新的资料更新。本节分析南京地区车流组成及流量流向所用OD调查点分别位于:宁马高速公路、国道205、省道102、沪宁高速公路(马群)、国道312(栖霞)、国道312(浦珠收费站)、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