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诗”制宜,把握中学古诗教学的四环节_第1页
因“诗”制宜,把握中学古诗教学的四环节_第2页
因“诗”制宜,把握中学古诗教学的四环节_第3页
因“诗”制宜,把握中学古诗教学的四环节_第4页
因“诗”制宜,把握中学古诗教学的四环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诗”制宜,把握中学古诗教学的四环节【摘要】现行古诗教学的环节大略围绕着阅读文本、解析字词、意象分析、意境渗透等几步进行。在特定情况下,不必苛求文本语音的韵律而按历史音韵去处理;在解析字词时,亦并非每首诗都有“诗眼”可寻;意象分析则需要教师立足于对诗歌语言、诗歌意象有深入的体会的基础之上;意境教学并不是程式化的简单化的一个教学环节,它需要我们因“诗”制宜。【关键词】中学古诗文本字词意象意境【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8-01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容忽视。同时,诗歌教学的成败又直接关系着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及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现行古诗教学的环节大略围绕着阅读文本、解析字词、意象分析、意境渗透等几步进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及课程的纵横深入也大体围绕着这几个环节进行。但是,如何用历史的观点、文学的眼光来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却是值得深思的。在古诗教学中,所谓历史的观点乃是指将古诗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加以审视,同时从时空的角度把握突破口以避免盲区设置并实施教学环节;所谓文学的眼光是指从文学的审美特征入手,同时从人与艺术的角度着手避免支离诗歌语言,从而来设置并实施教学环节。下面就古诗教学四环节谈谈一些个人思考以引方家。1.阅读文本这是古诗教学第一环节,我们一般都是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其中培养学生语感及让其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常自作主张对一些诗歌施加了“话语霸力”。如刺勒川一诗有两个“野”字,为求实现感受诵读的韵律美,教师常将押韵句“笼盖四野”的“野”字处理为YA,而对“野茫茫”中此一句又置之不理;又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斜”字处理成XIA;高中选诗经中的一些诗、选楚辞的离骚和湘君等此种情况更甚。事实上我们如果就知识的严谨性认真思考就知此举不妥;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字词不再押韵影响了诗歌的韵律美,学生回不到特定的历史场合中去(起码他们的音韵学知识远远不够),那么,阅读教学就并非如某些教师所言的作用那么大。遇到类似情况,当然宁可减低古诗的艺术性都应按今音读,同时,也可略过这一环节而将重心移至其它。2.解析字词自魏庆之诗人玉屑提出“诗眼”一说,历代诗人赏诗总喜就诗的“眼睛”而谈其意境。我们在教学中也常采用此法。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有“诗眼”可析,某些诗如果从逐字逐句的理解再到“诗眼”分析,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重的是整体气韵的流动及意境的营造,先秦诗经的诗性质朴与歌咏之美、楚辞重意象群的雄奇瑰丽,汉魏诗歌不可逐字分析等,就不适宜将解析字词设置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当然,这也不排除某首诗某一句可分析其用得最形象抑或最有力量的“字眼”。不过真正可字斟句酌的诗应是那些人工痕迹重、刻意垂炼之作,如杜甫诗歌用字的老辣;韩愈、孟郊、李贺诗歌的险奇。3.意象分析意象是指作者已写入了文本的融合了主体情感和客观图式的单个的审美图景。要想读懂古诗中的意象必须要有相应的审美心理积淀,因而教师的意象分析必须立足于对诗歌语言、诗歌意象有深入的体会的基础之上。同样,一首诗的意象有的可感性强;有的可感性弱;有的意象是常见的构置式;有的意象则是不常见的点题式。我们必须认真辨析以作出详略不同的分析。如杜枚泊秦淮一诗的意象有“烟”、“寒水”、“月”、“沙”、“商女”、“后庭花”,这里,“烟”、“寒水”、“月”、“沙”的可感性强,“商女”、“后庭花”的可感性弱;而“烟”、“寒水”、“月”、“沙”、“商女”这几个意象是设置式,“后庭花”则是典故,是点题式意象。如此,则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烟”、“寒水”等可感性强是为了设置一个高潮,将诗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推向顶峰,而“后庭花”的文化意义(此即典故内涵)乃“亡国之音”,如此一转,则此诗的讽刺之意不言而喻了;同时,绝句的起承转合,于此处又作为意转也一一凸显了出来。如此,要讲清此诗的意境则是水到渠成的事了。4.意境渗透这是诗歌教学中的难点,当另立专文,限于篇幅本文仅从略探讨。首先,这里要作一点说明,王国维人间词话总结了意境理论,其文还有“境界”一词的审美包容性较之意境为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诗都可用意境来加以解析。按王氏之意,意境当是一种理想的审美特征,如此方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境界当是诗词的一种总的审美范式。此虽是学术争论,我们在授课时不必让中学生涉及这些,但弄清了这点则便于我们的教学设置。这样,我们就应注意到,离骚、诗经中的一些诗、古诗十九首、汉乐府及唐宋时的一些歌行体不能按从意象分析到意境渗透这种方式讲,也不能就其中的某一两句言其意境。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复杂,要讲出诗的境界就须将之放在特定的诗体中去求整体感悟。如楚辞为汉赋之滥筋,所以其自然有铺陈的特点,所以离骚、湘君其境界之高在于意象的雄奇瑰丽和意象群的组合。再者,有意境的诗歌,其间意境也有多方面的。诗讲形象思维,很多韵味都是意在言外,所以我们要尽量发挥语言的启示作用,使学生对诗的理解不落言荃得意忘言;“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我们也无力将诗之意境详尽的描述出来: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和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不扼杀其个性思维特征,我们对诗歌意境的解析也不宜盖棺定论。如崔颗黄鹤楼一诗之所以被定为唐人七律第一(胡应麟诗薮)令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还达到了古风(或曰歌行体,下同)与律诗的高度统一,在形式上连用三个“黄鹤”,又用了顶针使得气韵流转,这正是古风仗气的特点,它恰又能弥补律诗的呆板;而领联开始则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