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doc_第1页
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doc_第2页
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中藏静气 天地任自在近来忽然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原来我之所以常常在学习、工作中烦躁不安,之所以有时会在思考人生和未来时苦闷迷茫,其实并不在于现实有多可怕,有多少艰难,不在于所谓“这个社会太浮躁”,主要在于自己的内心不够安宁,不够静。这才是一切不良情绪的根源。想起侯卫东(侯卫东官场笔记里的主人公)常对自己提醒的那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实则不惟每临大事须要静气,在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快乐忧愁、狂喜悲痛之时,何尝离得开胸中的那团静气?静是养生之本。不知何时起,现代人开始无比重视起养生。很早的时候曾流行一句话,曰“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则推崇养生大师,张悟本、李一之流如水面的葫芦一般,此伏彼起。可人们都忘了,古时医者均主张“静则神藏”,因为“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静,才是根本。倘若仍然是一如既往地灯红酒绿、喜怒无常、心浮气躁,做再多运动,请再好的养生大师,又有何用呢?静是安身之道。我们中国人自古就讲求“安身立命”。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衣食住行要解决,精神还要有所寄托,志向要有所着落。那么怎样安身立命呢?大学开篇第一句便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只有保持静气,才能专心思考才能有所成就。明代的著名思想家吕坤认为,“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曾国藩也曾在家训中着重强调,“养得胸中一种恬静”。可见静气对于安身立命达志的极端重要性。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树立报国之志,毕竟人各有梦;但每一个梦想都是不容易达成的。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会有坎坷,会有荆棘,会有很多时候让人暴跳如雷,让人灰心沮丧,让人想到“不如放弃”。这时,倘能好好的静下来,跳出眼前的自己,用另一个自己,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认真地审视一番当下的境况,全面深入地分析利弊优劣,放眼长远,辽阔心胸,也许就能很快镇定下来,找到更好的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宁静致远”,说的正是此意。或许事后再反思,就会发现,其实,当时的处境远没有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甚至自己会很奇怪当时怎么会那么无知那么懦弱。静是驻心之所。非静无以致轻。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大地诞生以前的“无极”原本是“静”的,所以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只因后来慢慢染上了“欲”,才逐渐淡化了“静”。的确如此。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喟叹工作的繁重,生活的沉重,“重”,俨然已成为很多人生命的主题词。然而,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重”,无外乎心中欲望太多所致。即“有所忿懥,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或者如佛家所言,“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太重。若要去重致轻,唯有涵养静气。停下来,静下来,无欲无求,无想无念,将心放逐在湛蓝无垠的天空,流连于波澜不惊的大海,驻足在莺啼蝶醉的草丛,让她自在,让她无羁。静,可以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中藏有一股静气,才能不畏风浪,不失心智,不惮于魑魅魍魉,不乱于功名利禄,不惑于浮华世事。涵养静气,不单要“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那只是小乘;更要“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若有一天能达到“宠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