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应用.doc_第1页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应用.doc_第2页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应用.doc_第3页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的建立与应用自1995-1996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首次提出“高危药品”的概念后1,高危药品的管理备受全球关注。近年来,国内医院已意识到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但在管理上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在某些环节上开展了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大多数医院都未开展此项工作,而且没有统一的适合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技术规范。为此,我院借鉴国内外高危药品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可操作的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并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2。现报道如下。1高危药品目录的确定原则与分类高危药品目录是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关键内容,通过研究借鉴,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类药品中筛选高危药品,制定目录: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没有固定使用剂量的药品;安全指数狭窄的药品;成分复杂的药品;质量控制有难度的药品;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根据以上原则,我们认为应将中药注射剂、生化制剂及中药饮片中的部分品种纳入高危药品的管理范畴。在确定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又对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目前公认的是ISMP的高危药品分类方法,但是它仅对化学药品中的高危药品进行了分类,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我们扩展了分类方法,同时对中药注射剂、中药饮片中的高危药品进行了筛选。1.1化学药品中高危药品的分类1.1.1 ISMP的分类方法 按照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分类,化学药品中高危药品分19大类,综合汇总国内多家医院高危药品目录,国内常用的约200余种。1.1.2 按用药极量、用药途径、配伍禁忌、储存条件等分类的方法。采用此种方法,可分别按用药极量、用药途径、配伍禁忌、储存条件对高危药品进行归类,简化分类,便于记忆,更具有可操作性。1.2.中药注射剂 目前,国内在用品种近100种,应根据其不良反应频率及严重程度进行筛选。如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1.3中药饮片类 中药饮片中也有一部分属于使用不当造成人体严重伤害的品种,应严密监控。如细辛(最大用量3g),关木通(肾脏损害)。2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2.1高危药品品种的筛选与确定。药剂科根据国内外高危药品品种筛选情况,结合自身医院实际,通过筛选确定院内高危药品品种。2.2按照规定的标准对高危药品进行审查。2.3高危药品信息告知,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媒体信息,如通过医院局域网、门诊大屏幕向全院公布高危药品目录。2.4高危药品引进论证 引进高危药品时,提请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充分论证,审核同意后方可引进。2.5 对高危药品实行规范、严格的采购程序。2.6 高危药品摆放、贮存和调剂实行规范化管理。2.7对高危药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2.8宣传教育。通过讲座、发放宣传页等形式,确保全体医务人员掌握最新高危药品信息,增强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提高对高危药品使用风险的防范意识3。2.9鼓励工作人员提出对高危药品警示的建议。2.10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对于高危药品管理软件中高危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更新,程序包括:由申请人填写高危药品信息更新申请单,经相关科室,如机关、临床科室、药剂科、信息科审核,最后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负责修改。2.11 高危药品实行效期管理,近效期先出,先进先出,存新发旧,存远发近。2.12实行药师值班组长制,及时处理与高危药品用药相关的各种情况。3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43.1 筛选确定高危药品品种 3.1.1按用药极量、用药途径、配伍禁忌、储存条件等分类。我院现有用药剂量限制的品种65种, 用途限制的品种98种,有配伍禁忌要求的品种84种,有储存条件要求的品种130种。并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调整和更新。3.1.2我院用药目录中药注射剂51种,其中药房供应40种,未供应11种。其中高危药品20种。3.2 高危药品生产、包装标识管理 对现用的高危药品,在生产、包装上进行标识,以引起工作人员注意。3.3 警示牌标识管理 为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在高危药品区域内设置色标性警示牌或包装加以区别。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高危药品,如10%氯化钾注射液等,在专柜设置醒目红色标识:“严禁直接静脉注射”,予以警示性提示;对长春新碱瓶外贴“严禁鞘内注射”。对外观相似的药物进行特殊标记,如10%水合氯醛溶液和50%硫酸镁溶液,均为100 ml塑料瓶包装,10%氯化钾注射液和10%氯化钠注射液均为10 ml玻璃安瓿包装,外观极为相似,在其标签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对缩瞳与扩瞳用眼药水,采用不同颜色的瓶盖或包装加以区分等,以时刻警示医务人员,防范用药风险发生。3.4 同品种限制管理 有的药品如胰岛素等存在多种规格、品名相似的问题,将这些品种限制在10种之内,并用不同颜色标识进行警示,防止因品种过多引起混淆而发生差错。3.5 专区专柜管理 设置专门区域和药架存放高危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高危药品柜上、下分层,左、右分格,上下层按系统用药分别摆放,左右格为同一个通用名品种,将不同剂型、易混淆的药品按顺序区分摆放,杜绝随意摆放现象;需要冷藏保存的高危药品配备冰箱分类存放。装配监控、报警装置,实行动态实时监控。3.6专用器具发放 在住院药房发放高危药品时使用特制药盒,与其他普通药品分开发放。 3.7 建立信息支撑系统 国内外高危药品的管理信息支撑系统包括CPOE、CDSS、条码技术、自动药物分发机等,贯穿于电脑录入、医生开具处方、药师调剂、交付药物、护理人员和病人用药等整个医疗过程5-7。参考国内外的做法,并利用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3.7.1 实行电子处方制 电子处方制可以降低纸质处方的一些差错,如可避免纸质处方笔迹不清转抄而犯错。3.7.2 实现网络信息化 基于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网络信息化能确保临床决策系统的实施,如药物过敏核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过高等,根据病人年龄、临床情况,如肝肾功能等推荐合适的剂量。3.7.3 限制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等重要选项值 该项限制以提高处方的安全性。3.7.4 高危药品警示措施的实施 从最大安全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禁忌证、妊娠期、婴幼儿、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多角度进行干预,如建立药物最大安全剂量警示系统,设置药物每天最大安全剂量,当医生开出每次剂量和给药频率时,系统会自动计算,若超过每天最大安全剂量时,电脑出现警示画面,请医生再确认或修改处方。3.7.5 给药途径的限制 对于给药途径不当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药物进行给药途径的限制,如只能肌内注射、不可静脉推注的药物,医嘱系统会将除肌内注射外的其他给药途径屏蔽,避免给药途径错误导致的差错。3.7.6 自动摆药系统调配、发放药物 在病房和门急诊采用自动摆药机调配、发放药物,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发药错误。3.7.7设计高危药品管理软件 在医院现有合理用药系统软件及相关数据库基础上,设计高危药品管理软件,重点实行对药品处方、医嘱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并辅助进行高危药品的物流管理。3.8 高危药品责任管理 实行双人审核制度;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定期为医、药、护人员进行宣传与教育。3.9 建章立制,规范工作流程 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3.10 关注国内外高危药品管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运用信息网络,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高危药品管理的研究动态,从中捕捉有用信息,并将其及时融入到实验研究中,为加快研究进展、提高研究质量提供有效帮助。4结果和成效4.1我院实施高危药品管理的成果 我院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后,工作人员高危药品的知晓认知程度普遍提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有效减少了高危药品差错和调配差错。高危药品差错发生率、调配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 服务满意率高于实施前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效的提高了病人对药房服务的满意率,有利于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见表1。表1 2007-2009年各指标统计(%)项 目2007年2008年2009年高危药品差错发生率5.41.80.0*调配差错发生率4.21.00.0*服务满意率95.494.998.5* P0.05,与2007年比较4.2 高危药品管理软件的应用 高危药品管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由医护,药剂,卫生技术人员共同完成,高危药品管理软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技术在其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我院设计的高危药品管理软件,包含字典维护模块和库房管理模块两部分,可做到:科室对高危药品数量管理一目了然。护理及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与药品有关的操作时,涉及高危药品部分有醒目提示,减少错误机率。患者在自行使用高危药品时,有相应的提示,避免用药失误。5 讨论高危药品管理在国内起步较晚,我院自2008年启动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高危药品管理有了质的飞跃,在药品采购、请领、开方、调配、发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全方位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可操作的高危药品管理技术规范。将潜在的高危药物差错消灭在萌芽中。高危药品管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宏观上需要提高全社会的认知程度,需要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