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 苏洵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字2 掌握重点实词 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 3 能够正确翻译文章 北宋初期 西 北方边患严重 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 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 败多胜少 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 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 每年给辽 岁币 银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 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 绢二十万匹 时代背景 苏洵 字明允 宋朝眉山人 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 苏辙并称 三苏 同为 唐宋八大家 中的散文家 八大家是指 韩柳 三苏 王安石 欧阳修 曾巩 作者简介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破灭 灭亡 兵 武器 利 锋利 译 六国灭亡 不是武器不锋利 仗打得不好 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弊 弊端 赂 割地 贿赂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而 连词 表因果关系 亏 亏损 道 道理 原因 译 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亏损 这是灭亡的原因 或曰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或 有人 互丧 彼此相继灭亡 率 全都 一概 耶 吗 译 有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 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译文 回答说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 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 就不能单独保全 以 因为 丧 灭亡 盖 承接上文 表示原因 完 保全 故曰弊在赂秦也 也 表判断语气 这是一个判断句 译文 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灭亡 不是武器不锋利 仗打得不好 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亏损 这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说 六国相继灭亡 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回答说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 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 就不能单独保全 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 译文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A赂秦力亏 破灭之道也 B不赂者以赂者丧 1 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从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 3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 总领全文 提挈下文议论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以 凭借 攻 攻战 取 取得 则 就 获 获得 邑 小城镇 城 大城池 译文 秦国凭借攻战获取土地之外 还受到诸侯的贿赂 小的就获得邑镇 大的就获得城池 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 译文 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 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 它的实际数量多到百倍 较 比较 之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字结构 而 连词 表因果关系 其实 它实际数量 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译文 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 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 它的实际数量也多到百倍 那么 秦国最想望的 六国诸侯最担心的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 所亡 所丢失的土地 所 所 的 名词 欲 想要 患 担心的 固 本来 则 那么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译文 回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 冒着霜露 披荆斩棘 从而有了一点土地 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 拿来把它送给别人 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思 回想 厥 他们的 先 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祖父 祖辈和父辈 暴霜露 曝 于 霜露 译为 冒着霜露 以 从而 视 看待 举 拿 以 把 芥 小草 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译文 今天割让五座城 明天割让十座城 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 第二天 起来一看四周边境 秦国的军队又到了 割 割让 然后 这样以后 安 安稳 寝 休息 睡觉 而 可是 连词 表转折关系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然则 既然这样 那么 厌 通 餍 满足 奉 献 送 弥 愈 更加 判 确定 断定 译文 既然如此 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 残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 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所以 不用作战 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此言得之 译文 以至于灭亡的结局 道理本来应当这样 古人说 用土地侍奉秦国 就好像抱着柴去救火 柴不烧完 火不会熄灭 这话对了 至于 由上文引出下文结果 以致 以至于 固 本来 宜 应当 应该 以 用 颠覆 灭亡 事 侍奉 得 得当 适宜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此言得之 秦国凭借攻战获取土地之外 还受到诸侯的贿赂 小的就得到邑镇 大的就得到城池 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 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 它的实际数量多到百倍 把六国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 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 它的实际数量也多到百倍 那么 秦国最想望的 六国诸侯最担心的 本来不在于战争了 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 冒着霜露 披荆斩棘 才有了一点土地 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 拿它送给别人 好像丢弃小草一样 今天割让五座城 明天割让十座城 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 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边境 秦国的军队又到了 既然如此 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 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 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所以 不用作战 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六国终于灭亡 是理所当然的 古人说 用土地侍奉秦国 好像抱着柴去救火 柴不烧完 火不会熄灭 这话对了 译文 1 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中心意思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2 本段怎样论述赂秦的危害 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运用了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 本段的中心内容 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六国破灭之原因 比较因割地贿赂造成的双方的土地变化 对比 诸侯赂秦 情形 祖先和子孙对比 结果 有限 与 无餍 对比 割地赂秦的危害 引用 比喻 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终 最后 迁 改变 迁灭 灭亡 与 亲附 亲近 也 判断句 译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 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继 随着 跟随 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既 已经 免 幸免 始 开始 起初 义 坚持正义 名词作动词 译 五国已经灭亡 齐国也不能幸免了 燕国与赵国的君主 起初有远大的谋略 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 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 1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翻译 2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此言得之 3 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斯 这 效 效果 结果 始 才 译 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 这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 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才招致了祸患 速 招致 以 用 为 作为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于 跟 与 而 连词 表并列关系 再 两次 却 使 退却 译为击退 使动用法 译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 败了两次 胜了三次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李牧连续击退了它 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句 赵尝于秦五战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洎 等到 以 因为 谗 小人的坏话 而 却 连词 表转折关系 洎 诛 被动句 译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 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为 成为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译 况且 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是智慧穷竭 国力孤单 战败而灭亡 实在是不得已 且 况且 处 处在 革灭 消灭 殆 几乎 差不多 智力 智慧和国力 诚 实在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向使 以前假如 附 亲附 依附 犹 还 译 当初假使韩 魏 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齐人不亲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 赵国的良将还活着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数 理 天数 命运 当 通 倘 假如 译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假如能够与秦国相较量 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或 或许 易 轻易 量 判断 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 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五国已经灭亡 齐国也不能幸免了 燕国与赵国的君主 起初有远大的谋略 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 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 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 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才招致了祸患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 败了两次 胜了三次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 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况且 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 可以说是智谋穷竭 国势孤立危急 战败而灭亡 实在是不得已 如果当初韩 魏 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齐人不亲附秦国 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 赵国的良将还活着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 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不赂者灭亡的原因 齐亡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燕亡 以荆卿为计 赵亡 牧以谗诛 用武而不终 灭亡的根本原因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孤危 燕 赵灭亡 诚不得已 第四段板书 1 第四段中那一句能概括齐国灭亡的原因 与赢而不助五国 2 试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和不同地点 相同点 始有远虑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形势环境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 不同点 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以荆卿为计 牧以谗诛 用武而不终 3 请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4 本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 向使 引起假设 总结六国情况 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 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 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译 唉 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 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以 用 封 封赏 事 侍奉 礼 礼遇 名词为动词 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 六国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 那么 我恐怕秦国人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并力 合力 恐 恐怕 下 吞下 名词作动词 咽 咽喉 悲夫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译文 可悲啊 有这样的形势 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势 形势 为 被 而 连词 表转折关系 积威 积久而成的威势 劫 胁迫 挟持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土地一天天地削减 一月月地割让 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日 一天天 名作状 月 一月月 名作状 以 而 为1 治理 为2 被 无 通 勿 不要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唉 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 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 那么 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可悲啊 有这样的形势 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土地天天消减 月月割让 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1 第五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第五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由评论六国灭亡 总结历史教训 过渡到规劝北宋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针 把问题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 呜呼 以趋于亡 是承上 继续证明 弊在赂秦 的论点 并且为六国设图存之道 一是用谋臣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二是礼贤下士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三是六国联合 并力西向 用的是假设论证 具体的说 假如六国不赂秦而自强 而对秦齐心协力作战 那么 他们就不至于灭亡 现在六国害怕秦国而赂秦 因此 他们终于灭亡 段中连用 悲夫 呜呼 两个感叹词 表达惋惜之情 突出表明六国灭亡教训沉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表达了这样的意图 为国者 有两层含义 明指六国的统治者 暗指北宋的统治者 一语双关 由这句启下引出第六节 就很自然了 第五段板书设计 总结历史教训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要敢于对敌斗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译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却还有可以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 夫 句首发语词 势 势力 力量 于 比 而 却 犹 还 可以 可以凭借 译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 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苟 如果 以 凭借 从 追随 故事 旧例 是 这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 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 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 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 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第六段板书设计 借古讽今 讽谏北宋王朝要以古为鉴 不要对契丹和西夏屈辱求和 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总分 第一 二段 总分 第三段 总分 第四段 过渡 分总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第五段 引古 递进 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第六段 讽今 并列 结构 紧凑而富于变化 错综而有条理 正确 清晰 整齐 均衡 对称 美观 语言 整齐而不呆板 错落而不零乱 音调铿锵 简洁明快 比喻恰当 态度鲜明 读来急缓有节 抑扬顿挫 如行云流水 风行水上 令人感慨淋漓 一唱三叹 可收到余音绕梁之效果 引证法 引用古人的话 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例证法 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 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对比论证 用秦国与六国对比 六国之间的对比 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 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 假设论证 论证方法 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后秦击赵者再 始速祸焉 可谓智力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那实际情况 今 实际上 祖辈父辈 今指父亲的父亲 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速 招致 今指速度快 智谋和力量 今为一个词 指人认识 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例 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 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日割月削 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不能独完 李牧连却之 暴 同 曝 读p 晒 引申为 暴露 意为 冒着 厌 同 餍 读y n 满足 无 通 毋 读 不 不要 名词 事 带宾语 秦 用作动词 侍奉 义 用作动词 坚持正义 日 月 名词作状语 完 形容词用作动词 保全 却 动词使动用法 使 退却 击退 4 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 六国破灭薪不尽 火不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 丧失 丢失 动词 灭亡 动词 作为 动词 成为 动词 被 介词 治理 动词 灭亡 动词 熄灭 动词 如果 连词 朝着 动词 名词 军队 名词 军事 战争 动词 好象 副词 还 或曰 或未易量以地事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始速祸焉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故曰 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强弱胜负已判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有人 有的人 无定代词 也许 或许 连词 事奉 动词 事情 名词 起初 副词 才 副词 终于 副词 用到底 坚持到底 动词 所以 因此 连词 旧 形容词 胜利 名词 战胜 动词 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诚不得已暴秦之欲无厌则秦之所大欲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 获得 动词 适宜 得当 形容词 能 能够 动词 想要 追求 动词 欲望 名词 暴露 显露 动词 凶暴 凶恶残酷的 形容词 4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2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判断句 3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4 洎牧以谗诛 5 举以予人 6 至丹以荆卿为计 7 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 被动句 省略句 省略宾语 省略句 省略动宾词组 状语后置 判断下列句式 1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2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3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 斯用兵之效也 5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 洎牧以谗诛 判句 判句 判句 判句 被句 被句 被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论文构成要素
- 2025云南保山市中医医院招聘见习人员4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招聘专任副研究员1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员工培训计划与签订协议
- 翻译专业毕业论文经验
- 服装进销存软件合作项目
- 机械系的毕业论文的摘要
- 2024年小学英语老师工作计划例文(三篇)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 2025年公务车辆更新购置合同
- 续保团队职场管理办法
- 2025年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动词教学课件
- 2025至203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盐雾测试报告
- 维修工培训课件
- 外科学教案-腹外疝
- 寺院电路改造方案(3篇)
- 船舶公司维修管理制度
- 监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2025届天津市八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