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说明书第一章 规划导则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中山行政辖区,包括境内的1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309至11346,北纬2211至2247之间。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二、规划背景1宏观背景美国未来学家甘赫曼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预言为“休闲时代”。据一些国外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旅游、环保、IT产业和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据WTO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将达16亿人次,2万亿美元。休闲产业将取代传统的主导产业和现代的信息产业等,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位置。而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第四大客源国。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的目标是“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目前,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总体趋势是:国际旅游正快速发展并向东亚太转移(旅游人数从1975年占全球国际旅游人数的3.9%增加到1997年的14.7%),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2000年我国国际游客可达7800万人次,国内游客可达7.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可达4500亿元人民币,奠定了中国作为亚洲旅游大国的地位;并且呈现出继续快速发展的巨大发展前景。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其产业地位得到提升,旅游发展充满活力。据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基于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极强的带动作用,我国政府已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予以培育。这为中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产业机遇。在国家跨世纪的发展战略中,旅游业已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1998年底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和2001年1月的旅游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旅游业发展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和关联带动作用。2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山市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文化、度假、风景旅游资源城市,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闯出了以“伟人故里”、“最佳人居环境(联合国授予人居奖)”为促销品牌,以“中山文化、休闲度假、水乡风情”为旅游载体的成功模式。但是,随着核心客源市场旅游产品需求层次的演进,以及传统旅游产品走向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与衰落期,如何使中山的旅游业实现新的跨越,需要对中山现状客源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分析,对空间竞争与协作的关联区域进行比较优势的分析,深入挖掘中山历史文化并对市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策划,加快旅游资源(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与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以市场牵导的特色产品化开发,规划和建设一批有显著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工程,尤其是城市旅游职能的完善以及通过城市设计完成旅游城市环境营造与休闲度假氛围营造的目标,并通过对核心旅游市场的定向营销推动中山市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中山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广东省、中山市对旅游产业的重点扶持政策,本次规划既要顺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市场趋势,又要总体上衔接广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要体现中山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核心客源市场行为导向、空间协作与关联区域的旅游发展走向以及具有鲜明特色和很高市场美誉度的中山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产品。规划总体上应达到很高的科学性、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及明显的综合效益性。3面临的机遇(1)国家层面的机遇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机遇。在1998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做出了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决策,为旅游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1999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在2000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朱鎔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发展方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重要机遇。作为对外开放的产物和对外开放促进要素的我国旅游业,我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推动了旅游业跳跃式的发展。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机遇。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也是一个具有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世界旅游业在未来20年中的持续发展为我国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带来巨大的促进。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将成为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之一。(2)珠江三角洲和中山旅游业发展粤港澳一体化与港澳经济的发展。中央为保持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最近对港澳地区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优惠政策,包括零关税政策,深圳、珠海、惠州、广州四城市居民自由到香港旅游的政策等等,尤其是粤港澳大协作,港-珠-澳跨伶仃洋大桥。港、澳经济的持续繁荣将为其旅游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尤其是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近距离旅游,更是其主要的形式。其次,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一方面将推动粤港澳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的共同繁荣;另一方面,其资金流将变得更加频繁,中山因区位优势而优先得益,可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旅游产业的投资机会。4发展潜力具有极好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资源优势。以伟人孙中山故里的垄断性文化,多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荣誉组成国家级城市旅游资源,以温泉资源和良好环境组成的具有珠江三角洲区域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档次较高;旅游资源主体与珠江三角洲核心客源市场趋势有极好的吻合度(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旅游)。中山处于我国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北京、上海、广州)和五大国内旅游目的地(以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畿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不仅易于引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也极易形成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交通的通达性与空间距离分析)。三、规划性质与任务本规划属宏观战略性规划。规划成果内容由专题研究、说明书、文本和图纸、重点旅游区(带)的概念性规划和设计等组成,是2004-2025年中山市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旅游业发展行动纲领,并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市场主体行为导向和政府工作重点。四、规划期限为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近期为2004-2008年,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5年。五、规划依据1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3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4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5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0广东省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1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统一技术措施12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13中山市旅游业发展有关材料14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15其他相关规范与技术方法六、规划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由于中山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柔美多姿的山水及其依存的生态环境,因此应坚持以有效保护核心旅游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保证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2保护与弘扬地方文化原则以名人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岭南民俗文化为主体的中山文化是中山旅游业发展的特色所在,也是生命力所在。因此,尊重并保持其文化传统,是发展中山旅游业的重要前提。在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和突出这些文化特色并丰富和拓展其层次和内涵是本次规划的目标所在。3休闲度假环境营造原则五桂山地区是中山旅游资源的集聚地域,也是中山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敏感带,五桂山休闲度假是中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因此,保护、改善其自然环境,并在其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着力营造其度假环境是中山旅游能否实现第二次跨越的关键。另外,中山城区的城市休闲度假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与娱乐、购物、餐饮等活动的结合,也是充分发挥中山宜人的居住环境优势之所在。4旅游开发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结合原则结合中山市旅游资源在城区集中分布的特点和中山市作为广东省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的战略定位,本规划将中山旅游业的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阶段有机地融会在一起,使城市功能与旅游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5弹性原则由于旅游发展及本次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是长远的过程,因此旅游区的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展开。规划要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发与用地布局上要充分留有弹性,以增强规划的适应性。七、规划目标1摸清中山旅游资源家底依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中山市境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概查与重点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的详查,并依据中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形成中山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成果,为中山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区(点)评定和中山市旅游发展提供依据。2理清旅游发展思路依据旅游资源调查及国内外客源市场现状与走势的系统分析,明晰中山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对中山旅游发展进行科学定位;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著名旅游地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研究,确定中山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功能分区与分区发展方向,并重点进行旅游形象塑造、旅游项目策划和产品的开发,使中山发育成内容丰富、项目构思新颖、旅游形象鲜明的特色旅游城市。3奠定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地位和中山旅游在我国旅游地域系统中的区域地位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态势,结合中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战略与旅游业发展条件,明确中山市旅游在全国及珠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中的地位(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及中山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近期中山经济中的新经济增长点,未来中山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4提供可操作性强的规划体系在中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主要旅游区进行结构性旅游规划和近期建设地域的详细规划与重点景区(景点)设计原则,形成时空融合的、可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体系。5为申报国家/广东省有关部门的相应品牌和招商引资奠定基础根据国家/中山市的产业政策与投资政策,以及企业投资行为分析,通过旅游项目的创意与策划和项目的投资环境营造,为申报国家/广东省有关部门的相应品牌和重点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提供丰富的项目储备。八、规划编制技术路线1.旅游资源调查分析的技术路线将传统调查方法与GPS定位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相结合,进行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空间结构的分析。l 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并根据中山市的旅游资源的实际进行适当调整。l 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取同类资源的对比分析、区域比较分析和定性的经验判断,辅助于共有因子特征值分析和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定量手段。2.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技术路线l 通过分析中山市现状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研究中山市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及RLMS分析确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l 通过SWOT分析论证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与潜力。l 通过产业对比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形成产业发展的多方案比较,确定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度、可能的发展规模、预测旅游业在中山市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的地位。3.旅游市场规划的技术路线l 根据全国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广东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规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竞争分析,预测中山旅游业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环境。l 根据中山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交通条件分析,确定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根据中山市旅游资源特点和旅游产品特点及区域竞争与协作关系确定旅游市场的客源层次,包括确定目标市场和潜力市场。l 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市场份额法等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规模预测,预测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规模。l 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和中山市所处的市场区位条件确定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营销的手段和途径。4.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的技术路线l 对旅游景区、景点等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设计,重点是观光旅游产品的提升,休闲度假环境的营造、会议会展产品的开发,及其他辅助旅游产品的设计。l 实施精品化战略,重点推出旅游精品。通过旅游精品的龙头带动实现中山旅游的产品结构体系。l 用网络和图论方法对旅游线路进行优化设计。5.旅游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规划利用旅游形象策划(TIS)方法,对旅游地和旅游景点进行形象识别,确定营销系统、“旅游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和和运作规律。通过TIS塑造良好的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形象。旅游形象策划的层次如下:l MIS(理念基础识别系统)、VIS(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和BIS(行为形象或行为准则识别系统)三个部分组成。l MIS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核心和灵魂。MIS识别包括确立旅游资源的自然和历史文化理念,与自然和文化理念相关的促销口号。l VIS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递形式,是旅游区景观建设的基本,包括与MIS相匹配的建筑风格的选择,景观视觉效果的建设等。l BIS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动态行为过程,是旅游经营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第二章 旅游环境与资源一、旅游资源赋存环境1地理区位中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地处北纬2211-2246,东经11309-11346。北接番禺市和顺德市,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连珠海市,并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相望。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86公里,东南距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路到香港52海里。1988年 1月,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设黄圃、阜沙、南头、小榄、东升、古镇、民众、三角、港口、沙朗、沙溪、大涌、横拦、板芙、三乡、神湾、南朗等19个镇及城区的5个区。市域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68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6平方公里。中山市正处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东临珠江,京珠高速、穗珠高速及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到珠海的铁路穿越中山;水路有珠江航道,广州白云机场、深圳黄田机场、珠海机场离中山时距皆在1小时以内;已列入计划,将在2006年以前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将使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之间的距离皆在3小时车程以内;中山所在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又有香港、澳门、广州等国际旅游城市和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大量的特色旅游城镇。所以,中山市的旅游区位优势非常突出。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特征地处珠江三角洲尾闾,其整体环境被融入了三角洲的大环境中。珠江三角洲构造上为断陷沉降区,现代还在继续下沉,有两组明显的“X”型断裂。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使先期形成的地貌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山市境地势中高周低;地貌层状结构明显,类型丰富多样,但以平原为主;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走向的地质构造控制。根据地貌的形态、成因、物质、年龄等要素,可将中山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台地、平原4大类:低山:仅分布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是中山市最高的山峰,珠江三角洲第二高峰(第一峰为珠海市斗门区内的黄杨山主峰,海拔581米),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五桂山南陡北缓,北坡与箭竹山、白云顶等丘陵相连,逐渐过渡;南坡则由于被断裂斜切而在300米左右的高度以急坡陡降到平原,形成一条长约5公里的东北西南走向的、高而险峻的断层崖。丘陵: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周围,由多种岩石组成,但以花岗岩的面积最大。市境内主要的丘陵有五桂丘陵和竹篙岭丘陵。 台地;分布于沙溪、大涌、南朗、翠亨村、三乡等镇以及环城、东区、张家边等区的丘陵边缘,一些台地的边缘仍保存古海蚀遗迹,在沙溪镇象角狮山就保存着形态完备的海蚀穴、海蚀平台和海蚀崖等遗迹。平原:可分为海积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和沙堤沙地等三亚类。海积冲积平原是中山地貌的主体,占市境陆地面积的66%,主要分布在市境北部、西南部和南部,以北部平原最大。冲洪积平原发育于低山丘陵的山间谷地及沟谷出口。沙堤主要分布在伶仃洋沿岸,以南朗的龙穴至翠亨村镇的崖口一带最为典型。(2)气候特征中山市地处低纬,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濒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中山气候特征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灾害较频。(3)水系特征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邻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门、横门、洪奇沥等三条经市境出海。市境内平原广阔 ,山丘起伏,雨量多而强大,因而,河道密集,主要的河道有:鸡鸦水道、小榄水道、横门水道、黄沙沥、黄圃水道、石岐河、北台溪、大环河等。(4)生物资源中山市地处热带北缘,所发育的地带性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被在显示热带性特点的同时,还表现出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市植被的主要组成种类有610种,分隶105科358属,森林覆盖率为12.95%。中山市目前较多的野生动物有豹猫、穿山甲、小灵猫、食蟹猛及各种鸟类和蛇类,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陵。水生动物较为丰富,尤其是鱼类。(5)自然灾害中山市属滨海地区,历年的自然灾害频繁,与发展旅游有关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台风、地震等。3历史沿革中山原名香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据香山县志记载,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设置香山镇,属东莞县。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首五桂山奇花异卉繁茂,四野飘香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上升为香山县,隶属广州。宋、元、明代,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列为下县,在清嘉庆年间,由于生产大发展,遂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民国14 年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中山县。解放后中山逐渐分出珠海县、斗门县(大部分)和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1983年12月22日,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以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中山市的行政区域。1988年1月,中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4社会经济背景(1)人口与民族中山市户籍人口仅135万,但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民族构成中,以汉族为主,据1990年统计,汉族占99.77%,少数民族只占0.23%,包括壮族、瑶族、侗族、苗族、回族、藏族、畲族、满族、蒙古族、白族、布依族、黎族等。这里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2)社会经济近年来,中山市大力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实施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业管理体制,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以工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山市的经济取得丰硕的成果。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9.13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42亿元、145.53亿元和73.18亿元,分别增长3.1%、24.6%和8.1%。(3)城市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山也十分注重城市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中山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联合国授予的“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历史文化香山在远古时期是伶仃洋上的小岛,由于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渔猎方便,这里很早就是先民们的生息之地。近年来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大批出土文物表明,最少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山便有土著古越族人在这里渔猎和半定居,而且已经懂得制造石器、彩陶和铜器等生产工具,并应用于渔捞和农业生产,而处于胚胎状态的原始艺术例如彩绘和刻绘也于此时萌芽。这里是远古岭南士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中山历史文化大背景岭南文化岭南一般泛指为北纬25度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广东的韶关以南、福建的厦门、泉州以西,广西的南宁、桂林以东的南国大地。其相邻北面是辽阔、深远的中原及北国天地,南面是远涉重洋的东南亚,西面是俊丽的西南及西北风光。这个地区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空气潮湿多雨、植物繁茂常青,花卉四季常开,环境清新秀丽;这里接近海外,受外来文化思想影响较快,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风格。岭南文化认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岭南文化的特征由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影响,使岭南、特别是广州的经济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融性,逐渐形成了“以商为本”的经济结构,政治上亦由于历代封建皇朝鞭长莫及,把岭南作为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封建宗法制度较为脆弱,社会结构也没有那么严谨,致使岭南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岭南地区以边缘文化为特征,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大的受容性,对他种文化的移植具较大的宽容性。(2)中山文化源流中山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屠睢带50万大军统一了南方,驻兵五岭。这是北方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也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第一次融合。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时期(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地区战乱不止,为逃避战祸,发生了中原人口的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实际上,由于岭南地区远离作为权力中心的中原,政局长期相对稳定,经济富庶,所以历史上每逢中原地区发生重大战乱的年代,都有大批的中原人向南迁徙。由于中山地处海隅,往往成为迁徙的终点。晋代以后,与中山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关系重大的中原人口南迁至少还有两次。其一是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由于官军追捕私逃出宫的苏姓贵妃,一路上滥杀无辜,居住于南雄珠玑巷的十三姓九十六户人家结伴逃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相当部分落籍香山。目前中山相当多姓氏的族谱上,均注明来自南雄珠玑巷,足见他们的后裔与土著居民融合后,已成为中山文化和民俗的主要源流。再一次是南宋末年,宋端宗及其部属兵败逃奔中山,南宋覆灭后大批宗室和部属的后裔流寓于此,为香山带来了高层次的中原文化。明清以后,香山的文化名人辈出,这些最后定居于香山的宋室遗民功不可没。中山的语言状况,也为历史上多次人口大迁徙提供了有力证明。目前,中山市内最少存在三大方言。这就是粤语系(分布于以城区石岐为中心的区域)、闽南语系(分布于沙溪、三乡等地,但彼此间亦有区别)、客家语系(分布于五桂山一带)。由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加上几种方言之间的互相渗透影响,所有方言都演变得与其发源地相去甚远。中山文化是岭南文化与西洋文化冲撞的产物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一方面是西洋文化在枪炮押运下的强行输入;另一方面,一直被视为边缘文化的岭南文化,在认识到西洋文化在科技等方面的 先进性后,也选择性地吸取其部分精华。如岭南人得风气之先,竞相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寻找救国强国的真理,从洪秀全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发展了的岭南文化从广东辐射全国,在近现代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开放改革新的历史时期,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中山文化在岭南文化与西洋文化在冲撞、萃取与融合中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山文化是岭南文化与南洋等外来文化的结合体一方面是西洋文化的强行输入,另一方面,一大批漂洋过海出去谋生的中山人,通过勤劳和智慧在海外的艰苦创业后,也心系祖国和家乡,在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将异国他乡的文化习俗也部分带回家乡。7080万的中山籍海外华侨华人,是异国文化输入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华人集中的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作为同根共祖的中山籍海外华侨华人带来的异国文化,是一种主动输入型文化,因而更易被中山地方文化所吸收。(3)中山历史文化的特点一方面受到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这里主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基本上是承袭中原而来,活动内容也大致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古越族先民特别的禀赋,对中原同化无形的抗拒,加上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这里的民俗仍然保留了它的许多特异现象,黎族的“三月三”、旧社会的“自梳女”等,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a.与中原文化的撞击:中山历史文化中既有中原汉人的古风遗韵,也有百越古族的特别禀赋。b.与外国文化的撞击:中山地处南疆,历史上比中原开发迟,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最先接受海外文化的影响,至少从汉代开始就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因此,这里的人们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文化上具有很明显的开放性。 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这是由岭南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缘决定的。中原移民多是逃难而来,他们对故土不多依恋,有的很快与土著民族打成一片,有的围屋聚居,构成新的民系,加上水上生活的特殊要求,使广东地方的人群结构异于他乡,除汉族三大民系之外,还有水上居民和七个少数民族,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人们轻快活泼的性格;富于开拓、冒险的香山先民,创造了许多浪漫故事和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业绩。带有一定的市井性长期较繁荣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用,以及较为浓厚的宿命观,如很多人家中普遍可见到供奉关公为财神,民间存在迷信命运,敬神奉鬼的风气,以及强烈的风水观。另外,商品意识不仅弥漫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1旅游资源分类与调查的技术要求依据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该标准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性状、特征,划分为若干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对所有符合旅游资源涵义的事物和因素进行划分,包括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单体和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以此,将全国的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层次,含8个“主类”、34个“亚类”、181个“基本类型”。主类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文气象与特殊景象,遗址、景观建筑、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其中包括34个亚类,181个基本类型。2旅游资源调查统计此次规划中的旅游资源研究,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旅游资源进行数值、品质和组合关系认定,以便使得出的结果尽量与全国接轨。此次进行的旅游资源调查属于概查性质。调查获得如表2-1所示旅游资源。表2-1中山旅游资源一览表 层次编号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带旅游资源单体(点)所在区镇1中山公园阜峰文塔、“天下为公”匾额、中山纪念亭城区2孙中山纪念堂门楼、古榕树、纪念堂城区3紫马岭公园紫马奔腾雕塑、大型鸟区、荷花天池、历险城、水上乐园、荫生植物园、胜揽阁、百花园、清风园、梅花园、茶花园、海豹鳄鱼馆城区4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铜像、民生亭、民主亭、民权亭、孙中山“后来居上”题字、观景阁、飞来石、一线天、水莲洞、杜鹃园、桂花园、白兰林城区5逸仙湖公园逸仙湖、花岗岩浮雕、仙湖大酒家、三亭桥、拱桥、九曲桥、湖心亭、假山喷泉、盆景园、儿童游乐场、游泳场、游艇部、钓鱼活动中心、健美中心、潮州酒家城区6西山公园六棉古道游带老木棉树、“西山第一峰”匾额、西山寺(大雄宝殿、地芷殿、六祖殿、刘公厅)、“中山县殉国烈土纪念碑、八角纪念亭城区7中山詹园照壁、颐德堂、 暖春阁、紫薇岛、品曲楼、如意亭、吉祥院、歌舞船、沧浪亭、秀石斋、养颐堂8古香林寺山门、“雪山”石刻、仙人脚印、“洗心”石刻、“天来人”石刻、“镇守山门大王位”石碑、“古香林接龙税山”石刻、香林古寺城区9长江水库风景资源区长江水库、长江游乐园、长江水上乐园、长江高尔夫球场城区10月山公园凉亭、石狮、石山、牌坊、半月台、古榕城区11岐江公园工厂旧址、烟囱、铁路城区12岐江食街城区13宫果渔农场城区14孙文西路商业步行街老字号的药材店福寿堂、旧永安公司分公司、人民文化宫、拉车雕塑、欧式建筑城区15兴中道观光带兴中大道、政协大楼、市政府大楼、兴中园、图书馆、柏苑新村、兴中体育馆、中山体育场、市体育馆城区16岐江景观带石岐大桥、岐江、中山大桥、中山二桥、江畔食街、长堤路、员峰桥、中肯广场城区17杨逸仙墓、陈天觉墓、黎村炮台遗迹、濠四炮台遗迹、石岐青云桥、步月桥、石岐太平堂、中山市博物馆、黄氏宗祠、武侯庙、烟州书院、西山禅寺、宋帝遗迹、中山古榕、蜜蜂博物馆、濠头牌坊、华佗庙、武侯庙城区18五桂山资源区五桂雄峰、逍遥谷、南头水库、田心水库、逸仙水库银坑水库、 紫竹林、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怪坡五桂山19温泉高尔夫球场五桂山20报恩寺甘露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客堂、斋堂黄圃21花木伟光园艺中心黄圃22黄圃烈士墓、黄圃桥、百龄流芳坊、黄圃鹤栖息地、滴水岩摩崖石刻、海蚀地景黄圃23大南沙基围生态资源区阜沙24南台山森林资源区板芙25何俊岗墓板芙26卓旗山休闲公园红木雕刻工艺馆、泳池、钓鱼、射箭、烧烤、渡假屋大涌27红木家具一条街红木家具、家具展览、家具商店大涌28岚田遗址、隆都民俗馆、卓山书院大涌29岭南水乡门楼、英雄树、香蕉园、相思树、沙宝沥河、众多民居民众30大地一龙锦鲤养殖场、多宝珍稀宠物园民众31磨刀岛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丫髻山、郑爱民墓神湾32小榄人民公园凤凰台、凤液池、喷池和亭台楼阁“小榄革命烈士陵园”小榄33菊城资源区小榄五金、小榄菊花展、小榄菊花宴小榄34小榄五金城五金街、五金厂小榄35瞬举何公祠、太保钓石李公祠、双美桥、花木博览园小榄36古镇花木资源区中山市园艺精品市场、国际花卉博览中心、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古镇37古镇灯都资源区灯饰广场、灯饰一条街、同益工业园、华艺灯饰、开元灯饰、东方灯饰、古镇广场、古镇镇灯展古镇38横门资源区横门岛、横门滩、横门海上捕鱼游、横门水道南朗39南朗古遗址资源区龙穴遗址、平顶山遗址、碗窑迳窑址南朗40翠亨名人故居与纪念区杨殷故居、陆浩东故居、王云五故居、南朗殉难同胞墓、翠亨村祖庙碑记、孙昌墓南朗41中山纪念学校逸仙湖、图书馆、科学馆、校史馆、逸仙堂、鹤龄堂、游泳池、综合体育馆、庆龄广场、校友楼、挹翠亭、艺术楼、“奋发向上”雕塑、试验楼南朗42中山城中山城剧场、英国景区、美国景区、日本景区、中国景区、日本歌舞剑道表演、北伐战争表演南朗43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堂、翠亨农具展厅、翠亨民居展示厅、农业耕作展示、孙中山试验炸药处、桑基鱼塘、中山鼎南朗44海上庄园(遗址)、海上美食城、中山革命烈士陵园、中山陵园、翠亨温泉、集义公园、龙穴遗址、林乡贤公家庙南朗45中山温泉资源区温泉泉眼、中山温泉旅游区、温泉宾馆、乡泉别墅三乡46泉林山庄古庙、军事展览中心、茶艺馆、陶坊、游乐园、度假别墅区三乡47古寺宗祠、森林公园、小琅环洞摩崖石刻、古鹤旧家具市场、“乐善好施”石牌坊、罗三妹庙、清代的雍陌温泉(热池)、天童阁、美溪古塔、古鹤水库、三乡冷泉、温泉仙沐园三乡48龙山书院(抱鼓石、水井、石级)、溪角美术馆沙溪49坦洲松堤、浮居荟萃、渔文化村、铁炉山坦洲50菠萝、菊花肉、杏仁饼、石岐乳鸽、长江脆肉鲩、荼薇花制品、濑粉、泰和腊味、三月红荔枝。51沙溪浴佛节,坦洲水上欢乐节、沙溪服装节,中山木偶剧、舞龙狮鹤凤、黄圃飘色、崖口麒麟舞,元宵慈善万里行,小榄菊花展、古镇镇灯展,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小调儿歌,渔歌、龙舟等总计130个资源区、带、点3旅游资源的初步认定与开发建议(1)整体上属于旅游资源丰富地区优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构成中山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此次旅游资源概查得出全市拥有33个旅游资源区,5个旅游资源带,92个旅游资源独立点。全市拥有的资源数量共130个,证明中山市各级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均属于丰富级。(2)人文旅游资源所占比重较大全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单体数量超过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单体数量,两者比值约为3:1,人文旅游资源占据绝对优势。(3)旅游资源类型多,相对集中旅游资源主类集中在以下4类:景观建筑、生物景观、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等4个主类,它们合计占单体总量的90%以上;旅游资源亚类集中在以下5类:景观建筑、专门场馆、树林、综合人文旅游地、山石堆积与蚀余景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集中在以下6类:祭拜场馆、楼阁、文化场所、林园、办公厅堂。(4)各等级旅游资源结构合理各等级旅游资源中,已获等级和未获等级的资源单体数量(51处和79处)比例为1:1.6。优良级(五级、四级和三级)、普通级(二级和一级)的资源单体数量(12处和39处)比例为1:3.25,结构合理,有利于确定开发重点。(5)优良级旅游资源中的精品级旅游资源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声誉以孙中山故居、翠亨村名人故居、中山纪念公园、中山纪念堂等为主的优良级旅游资源,构成中山旅游开发的核心支柱。特别是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点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均超过百万,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6)旅游资源类属等级排序世界级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国家级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地方性旅游资源:风景名胜旅游资源。4旅游资源品质评定(1)评价依据评价指标分“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3个评价项目,下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8个评价因子,总分为100分。按得分高低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旅游资源”,四级与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与一级旅游资源统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2)评价结果中山市旅游资源共分五级,共51个,其中五级1个,四级2个,三级9个,二级14个,一级25个。按地域划分的详细名录如表2-2 所示。中山市拥用1个极品级旅游资源孙中山故居,占全部旅游资源总数(130个)的0.8%。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包括四级2个和三级9个,共计11个,占全部旅游资源总数的8.5%。它们大多数为城市观光游憩区、山地生态旅游区和产业观光镇区等基本类型,类型比较丰富,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普通级旅游资源39个,占全部旅游资源的30%,数量超过精品级与优良级资源总和。它们数量大、类型亦多,几乎囊括所有旅游资源类型,但是它们中大多数因其体量较小的缘故,质量等级不高,附属建筑类型;也有一些诸如综合自然景观区、林园观光游憩区及纪念性建筑等类型体量虽较大,但观赏价值或知名度远不及上述精品与优良级旅游资源,吸引力较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已被评级和列入上表名录的51个旅游资源外,尚余79个资源未予评级和列入名录内。其原因,一是其体量小、品质低、旅游观赏价值不高;二是其类型单体数量较多,如附属建筑亚类中的楼阁、亭榭、专门场馆亚类中的殿堂厅室与宗教祭祀礼仪场馆及生物类中的众多独树等,暂时还未掌握足够资料予以评价。综上所述,中山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数量大、总体质量较高,其中精品级与优良级占总数的9.3%,在中山市旅游资源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很高声誉的极品级旅游资源为孙中山纪念堂,这是中山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使中山成为我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中外友人和各方游客。表2-2 中山市各级旅游资源名录区镇名称单体名称数量中山城区【四级】孙文纪念公园、岐江景观带2【三级】岐江公园、长江水库资源区、岐江食街、孙文西路商业步行街4【二级】中山公园、孙中山纪念堂、紫马岭公园、中山瞻园、古香林、兴中道观光带6【一级】逸仙湖公园、西山公园、月山公园、宫果渔农场、黎村炮台遗迹、石岐青云桥、中山市博物馆、烟州书院、西山禅寺、宋帝遗迹、中山古榕、蜜蜂博物馆12五桂山镇【三级】五桂山资源区1【一级】温泉高尔夫球场1黄圃镇【二级】报恩寺1【一级】花木伟光园艺中心、黄圃鹤栖息地、海蚀地景3阜沙镇【一级】大南沙基围生态资源区1大涌镇【二级】红木家具一条街1【一级】卓旗山休闲公园1民众镇【一级】岭南水乡1神湾镇【一级】磨刀岛乡村俱乐部1小榄镇【二级】菊城资源区1古镇镇【三级】古镇灯都资源区1【二级】古镇花木资源区1南朗镇【五级】孙中山故居1【二级】中山城、横门资源区2【一级】中山纪念学校1三乡镇【三级】中山温泉资源区1【一级】泉林山庄1全市【三级】小榄菊花展、古镇镇灯展2【二级】舞龙狮鹤凤、黄圃飘色2【一级】泰和腊味、崖口麒麟舞、龙舟3统 计515休闲度假环境评价(1)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舒适性评价。休闲度假环境的舒适性指数目前流行的包括“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两个指标。舒适性划分见表2-4。表2-3 生理气候评价指标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范围感觉程度范围感觉程度28.0炎热-1400外露皮肤冻伤27.028.0热-1200-1400酷冷25.026.9暖*-1000-1200寒冷17.024.9舒适*-800-1000冷15.016.9凉*-600-800冷凉160暴热T35.6注:* 适宜旅游 * 除适宜旅游以外还适宜休(疗)养表2-4 中山与我国著名度假地的舒适性指数比较地区指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辽宁大连THI6.16.59.212.214.916.818.318.516.813.910.77.5K-386-376-315-244-180-138-10.3-98-137-203-278-354辽宁兴城THI4.05.28.311.915.217.118.718.516.112.88.85.4K-435-408-336-252-177-131-94-99-155-230-323-403河北昌黎THI5.56.39.212.615.617.518.918.717.813.510.06.7K-401-383-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肾性水肿病人护理
- 《论语十则》教学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及图书馆视频监控工程系统建设方案
- 《记念刘和珍君》预习课件
- 《让我先说对不起》课件
- 高校资产处年终总结
- 事故安全培训课件
- 教务处年度工作计划汇报
- 事业单位马哲课件
- 海洋馆方案汇报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考试卷(附答案)
- 2025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文模板)
- 风力发电机自动消防系统
- 公益性岗位业务培训课件
-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课件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学校安保培训课件
- 政务中心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详解
- 《儿童腺病毒肺炎重症肺炎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点评及2026备考方向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