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储存资料。细菌当硬碟?1克细菌可存90万GB资料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11名师生,研究出一套崭新的生物加密系统,可利用细菌基因储存庞大资料,为保障资讯安全揭开新的一页。大约10年前,有科学家提出利用细菌储存资料的方法,这种使用活的有机体储存和加密资料的技术称为生物储存(biostorage),属于新发展的领域。科学家发现不同细菌在储存资料上有不同的优势。日本庆应大学(Keio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表示,他们已将代表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相对论”的方程式E=MC2,成功编写在一种常见土壤细菌的DNA中。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率先利用大肠杆菌的质粒基因来储存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生物标记条码等。在储存资料方面,该团队将庞大资料数据分成许多小份,再运用他们设计的系统为各个小份排序,继而将各小份输入细菌的基因细胞里。在资料加密方面,他们设计了一套三重保密系统为资料编码、加密及核对总和,使用者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料才可提取档案,以确保资讯安全。透过这种技术,一公克细菌可储存多达90万GB(gigabytes)的资料,相等于450个现有最大容量的2 TB(terabytes)硬碟。该研究团队的导师严基元(Aldrin Yim)表示:“这表示你将能把庞大的资料集(dataset)长期保存在冰箱的一盒细菌里。”另一名导师余志承(Allen Yu)说:“所有电脑都有断电或资料被窃的风险。但细菌不会被骇客攻击,你可以安全地保护资讯。”指导教授陈廷峰(Chan Ting Fung)指出,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迁,生物储存这个领域日益发展,生态系统被视为能解决污染问题的能源替代方案,而微生物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他说,细菌无处不在,它们可以存活在人类无法想像的环境,所以人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们。然而,严基元承认说,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是在基本原理上取得进展,而具有细菌培养皿的个人电脑在未来几年都不太可能出现在市面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取得资料的方法需要专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他说:“这种方法可行,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