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1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2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3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4页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姓名:柯剑锋学号:2009102279系院:理学系班级:09级大土木实验班指导老师:陈老师南昌工程学院一、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至2011年5月27日二、实习人员09级大土木实验班全体人员 三、实习地点 南昌工程学院四、 实习目标 熟悉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掌握记录数据、检核数据的方法;熟悉课本知识,做到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五、 实习内容测量围绕逸夫楼以及机械电器楼250m250m范围的所有地物地貌。用1:500比列尺在图纸上画出该区域地形图。 六、 实习分组在实习过程中班上总共分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五人,方便在测量过程中既能相互帮助,又能加快实习时间。我的小组成员有刘攀(组长)、柯剑锋、翁梦秀、马平舟、方正楠。七、实习过程我们的外业实习时间为十天,在这十天内我们必须把这划分范围内的所有地物地貌展现在我们的成果图上。第一天至第三天,由于我们的指导老师外出带别的班级外出实习,所以给我们分配任务的老师给我们分配工作时出了点误差,把我们班级的实习内容和别的班级内容重复掉啦。所以这三天的工作并不会显现在我们的成果图上,老师给我们分的是学校一食堂、寝室楼栋二栋、四栋以及一食堂前面的大草坪。实习任务比较艰巨呀。在我看来,虽然在这些范围的测量工作成果并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成果图上,但是却给我们带来啦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们几乎了一天时间来选择控制点,虽然花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得到的有很多,让我们深深的明白,控制点是测量工作的基础,选到好的控制点对我们的实习工作有极大地好处。并且我们也明白了选择控制点必须满足许多要求。在本次测站地形图测绘工作中,各测站都要布设图根导线,根据实际测站的面积大小,还可设立二级导线。在实际的控制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控制点的选取 图根控制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我们进行下一步碎部测量,控制点选择适当,缩短碎部测量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反,会影响碎部点采集效率。在选择控制点时,尽量选择在视野开阔、地面平整、不影响交通、不易被破坏的地段。点位选择完成后,绘制“点之记”草图,并根据顺序编制点号。 2、 平面坐标控制测量 本次作业中,选择 TOPCON GTS332系列全站仪,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并记录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采用对向观测,尽量减少或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仪器操作人员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中、整平要力求熟练、精确,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转动度盘时,要保持向同一方向转动,减少隙动差的影响。观测时,及时提醒司尺人员,根据觇标倾斜的位置进行校正,并尽量照准觇标的根部,用十字丝的单丝平分觇标,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用双丝卡住觇标读数。因平面控制测量的角度误差据有相关性,每一站的误差都直接影响最后的观测结果,一般正常情况下,只要人为误差控制得当,最后的测量精度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3、 高程控制测量 可采用两种方法: ( 1)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本方法能够充分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但需与平面控制分别进行,需两组人员同时进行或一组人员不同时段进行观测,无形中增加了作业的时间; ( 2)利用三角高程进行测量。可采用全站仪在进行平面控制的同时,读取前后视垂直角、平距并记录仪器高、觇标高。采用这种方法,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每个控制点设置仪器的时间相对增加一点,但相对于水准控制测量还是缩短了作业时间。需注意的是,人工量取仪器高必须准确,必要情况下可取多次量取的平均值。同时,前后视棱镜高要设置好,一般在通视良好的情况下,可固定设置某一高度不变(如 1.5M),同时要注意,司尺人员必须要随时与仪器站保持必要的沟通,如棱镜高发生变动要立即通知仪器点操作人员,避免错误的发生。 其实这三天内我们小组已经基本上把外面选择的控制点高程、距离、方位角、以及闭合导线内角基本测完,这也使得我们对仪器的使用轻车熟路。第四天,由于老师重新分配任务,我们把实习范围移动到啦逸夫楼那片区域,重新施测。由于前三天的工作,那也算是实习前得一次热身吧,使得我们对选择控制点的工作比较熟悉,所以在这个早上各个组长就带头把那一片范围的控制点全部选择完毕,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比较轻松,当然,说轻松也只是对于水准仪来说,而且有时候查也使得我们非常头大你,甚至烦躁。有时候我们都甚至会为一些事吵起来,不过吵着我们也就逐渐找到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们的导线比较长,累积的前后视距差比较大,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累积视距差是比较大的正数,那么在下一站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就让后视距离相对偏短一点;如果是负数的话,我们就让后视距离相对偏长一点,于是我们逐渐逐渐的找到啦规律,记录数据以及检核数据都比较快,于是乎我们的谁、水准仪在这次实习中起到的也就是测量控制点高程以及粗略的测量控制点间距离的作用。而我们对水准仪的是使用相比没实习前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水准仪的使用我们做啦一个总结: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 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 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而在使用水准仪之后,由于在这段期间实习的班级比较多,而且还有很多测量专业的班级进行实习,所以仪器比较紧张你,我们一个班级也只借到啦一个全站仪,我们小组在别的小组忙着别的测量工作时在这一天我们就用全站仪把这个导线的边长以及角度测出来啦,可以说边长是比较准确的,而角度我门也没有管许多,只是用来在今后的经纬仪测量工作中做一个参考,可以说使用全站仪无疑是一个非常轻松的工作,我们不需要眯着眼睛去读数,只需要瞄准就行啦,这确实是一个轻松的工作,不像我们使用水准仪那样,看多了会“很感动”,眼泪会流,尤其是在傍晚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那样真的很不好。在使用全站仪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要求吧全站仪非常熟练的使用我们也只学会啦最最基本的使用:测量边长以及角度。在第五天,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比较艰难的一项工作啦,那就是经纬仪的使用,其实也并不适宜经纬仪比较难用,主要是我们测量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工具,我们在精平仪器之后瞄准下一个控制点的时候几乎我们大家都是用一个小木棍来瞄准的很难看的清楚那,而且误差很大,所以我们测得的数据经常大于40秒,那就是不合格,在一起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同一个点测角次数最多达到了四篇之多,搞得我们心浮气躁,在计算过程中甚至计算都出错,那真让人非常纠结。所以在上午我们甚至连一个站都没有测成,再到下午我们继续这样测 ,依然不会有合格的数据,后来才发现是仪器的问题,后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拿着一起去修啦好几次,真让我们急死啦,所以在这一天里我们啥数据都没有测到,不过同样的道理,我们把一起瞎弄仪器,我们堆一起也比较熟悉啦,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对于经纬仪的使用我们也有了了解,其使用方法是:1 、架设仪器: 将经纬仪放置在架头上,使架头大致水平,旋紧连接螺旋。 2 、对中: 脚螺旋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 3 、整平: 目的是使仪器竖轴铅垂,水平度盘水平。根据水平角的定义,是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 粗平:伸缩脚架腿,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检查并精确对中:检查对中标志是否偏离地面点。如果偏离了,旋松三角架上的连接螺旋,平移仪器基座使对中标志准确对准测站点的中心,拧紧连接螺旋。 精平:旋转脚螺旋,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4 、瞄准与读数: 目镜对光: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 瞄准和物镜对光:粗瞄目标,物镜调焦使目标清晰。注意消除视差。精瞄目标。 读数: 调整照明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中,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刻划线清晰,然后读数。 第六天我们的一起依然和我们抗争到底的罢工,于是我们直接不管导线,我们直接奔向碎步呀。对于碎步测量:(1)碎步点的选择 碎步点就是地物地貌的特征,对于地物,碎步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对于地貌来说,碎步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2)经纬仪测绘法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步点的距离和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和比例尺八碎步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操作步骤如下: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测定竖盘指标差,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2)定向。找准一控制点,作为零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零。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点1点的标尺,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又读上丝和下丝读数,计算式间距;再读中丝读数,竖盘读数。5)记录。将所测读数依次填入手簿。6)计算。按视距测量公式方法用计算器计算出碎步点的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7)展绘碎步点。其实在我看来测量碎步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快的,因为我们不用检核读数,而且也相比简单,读经纬仪读书我们也不用都到秒,这样真为我们省了好多的力气,但是我们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秒粗略的读了出来,这就非常舒服了,不像测导线的那会儿眼睛眯起来看秒,估读秒,生怕到最后误差超过上限。由于先前我们把仪器使用得比较熟练,所以今天测碎部可谓是如鱼得水呀。话虽这么说,不过在画楼栋草图的时候我们可没有少争吵过呀,其实画草图是一项比较难得工作,要在纸上勾勒出棱角谈何容易呀。出去我们画图纸的时间,我们基本上吧机械楼测去了大半。这一天可说是我们小组实习比较顺利的一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呀。就在第七天的是后,那可是回到了冬天呀,前几天还太阳暴晒的,今天就回到冬天啦,这一天我帮我冬天的比较薄的外套都拿出来啦依然冷的打颤呀,其实本来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冷的,可是,由于前两天我们的仪器问题我们的导线角度测量没有完成,我们为了抢时间我们冒着风雨测量呀,冷得真是战栗,终于我们在这一天里我们把导线工作彻底完成,并且我们顺便吧机械楼给搞定了,这样下去我们也不至于落后太多呀,我们也能睡个好觉。不过今天我的小组也一下子感冒了两个,不过我们还是受益颇多。再后来的一天里几乎还是同样的天气里我们班级同学都倾巢而出的测量。经过前些天我们的相互磨合,对仪器也逐渐熟悉所以我们进度也非常快,其实我们只要懂得原理和仪器的使用,那还不是比较简单么?仪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呀,于是我们在第十天就已经吧逸夫楼及其周围草坪路灯全部测完了。在过程中我们遇到你了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那就是测出等高线的数据。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特征(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2)在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相邻等高线水平距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因此等高线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 分类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与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一条粗实线,以便在地图上判读和计算高程。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主要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显示局部地区的地貌,故除显示山顶和凹地各自闭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闭合。还有一种与等高线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线叫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特性(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5)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判断地面坡形从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面的坡形: 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3.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4.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正确地表示地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坡度的大小以及地貌形态等。根据它可以计算地面坡度、估算水库库容、平整土地、设计道路以及国防施工等等,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所以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们等高线是必须要画的,同样利用我们粗略的画出等高线图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登高线。由于我们的测量任务是250250的范围,光这两栋楼和中间的路是不够的,长度够了,不过宽的不大够,少了一百多米。所以我们把我们的实习日期延长了一天,也就是外业工作。在十一天我们的延伸工作展开,其实在前一天我们就把这点测了一半了,只不过没有画出草图与测的点相对应,今天草图一画,结果自然很快就出来了,所以今天上午我们就收工啦,早早的结束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实习工作的外业正式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内业分析计算 。在外业的控制测量完成后,进入内业的分析计算阶段。在内业计算时,要分清左角和右角,如实在分不清左右角,可从某一锐角开始算起,在控制点草图上标注内外角及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在所有的点计算并完成标注后,将数据摘录到“导线坐标计算表”中,一般可采用网上的下载的闭合导线计算表或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编制计算表均可,计算出各点坐标的同时,还要将平差的结果进行记录,并在表格底部体现出来。 就是我们的内业工作了。八实习中引起的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1. 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1).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2)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3)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2. 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九实习心得: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