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doc_第1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doc_第2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doc_第3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doc_第4页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申 报 书学 校 名 称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专 业 名 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 修 业 年 限 3年 专业负责人 张沛云 专业开设时间 1994年 填 报 日 期 2009年5月29日 申 报 类 别 品牌 特色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5月填 写 说 明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三、每个专业只能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中选择一种申报,在封面相应类别方框中画。四、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一、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代码550308修业年限3年所在院系电气工程系专业设置时间*15年首次招生时间*1994.7首届毕业生时间1997.7已有毕业生届数12届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310人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980人本校相近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何时确定为何种省级及以上教改试点专业或示范专业1998年11月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张沛云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7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继电保护教研室主任从事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联系电话单子信箱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时间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授奖单位2004.12“电力系统静态模拟与计算机监控实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获得山东省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2008.12“微机型继电保护实验教学装置的研制” 获得中电联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专科专业。*学生均指普通本专科学生,不包括研究生、成教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二、师资队伍情况*专职教师人数64人其中高级职称比例57.8%双师型教师数及比例48(75%)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01648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64.1%具有博士学位人数5人具有硕士学位人数35人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比例65%教师近5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15篇教师近5年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量*18本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3项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指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成果等)获奖时间获奖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2001.8“电工测试多媒体教学培训系统”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12“电力系统静态模拟与计算机监控实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得山东省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2004.12“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实施电子实验改革”获得山东省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006.6“电子技术教学体系改革”获得中国职业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12“微机型继电保护实验教学装置的研制”获得中电联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12“电子技术教学体系研究与开发”获中电联教学成果三等奖*教师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清单。37 / 37教 师 队 伍 一 览 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任教课程备注1刘 民男50教授本科学士高电压技术及设备电力工程2苏文博男52教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继电保护、微机保护3谢 峰男37副教授研究生硕士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生专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工程4孙树敏男40副教授研究生硕士高压电器;研究生专业:高压电器电机学、电力电子5王玉彬男45教授研究生硕士工业电气自动化;研究生专业:工业电气自动化电机学6郭志红女50教授本科学士高电压技术及设备电力工程7王大鹏女39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继电保护与微机保护8袁训奎男41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装置9沈庆河男44高工本科学士高电压技术及设备电子技术10姚金霞男37副教授研究生硕士高电压技术与设备电力工程11胡晓黎女42高工本科学士高电压技术电路与磁路12张 红女38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路与磁路13朱振华男32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英语14陈玉峰男39副教授本科学士高电压技术与设备电机学15刘朝阳男38副教授研究生硕士高压电器;研究生专业:高压电器电机学16辜 超男38副教授本科学士高电压技术与设备电机学17董 芳男46高工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二次回路18朱文兵男29讲师研究生硕士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生专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工程19李秀卫男31讲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二次回路20尹奎龙男31讲师研究生硕士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研究生专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学21王安东男40副教授本科学士电机及控制电机学22王爱霞女46教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学23曹志伟男35工程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学实验24杨露露女40副教授本科硕士物理;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子技术25张维超男38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装置26孙善华男32讲师研究生硕士电机与电器;研究生专业:电机与电器电机学27王蕾女31讲师研究生硕士电机与电器;研究生专业:电机与电器电机学28郭家东男41技师大专工业电气电机学实验29张沛云女40教授研究生硕士继电保护及自动远动技术;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继电保护、微机保护30王 涛男35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继电保护、微机保护31刘延华男30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技术32井雨刚男32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技术33徐志恒男38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继电保护测试技术34高广玲女34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微机保护35牟旭涛男33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装置36张国辉男32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装置37王昕男32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英语38战杰男28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39贾善杰男39副教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0赵 芳女44副教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装置41崔梅英女37副教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装置42陈立新男47教授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3孙健男29助工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二次回路44刘世富男30助工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次回路45王庆玉男29助工本科学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二次回路46李立生男36工程师本科学士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工程47朱传琴女53教授本科学士半导体物理电子技术48刘源祺女39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路与磁路49林春英女45教授本科学士工业电气自动化电路与磁路50高安芹女39副教授本科学士电气技术电路与磁路51赵笑笑女28助教研究生硕士电子电子技术52牛新生男47高工本 科学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53赵义术男34工程师研究生博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博士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分析54臧宏志男38工程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55麻常辉男34工程师研究生博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博士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56张伟昌男38高工本科双学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57薛万磊男31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子技术58高楠楠女29讲师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学59张正茂男29助教研究生硕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60牛林男29助教研究生博士高电压技术高压试验61姜一涛男27助教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工程62张彦女24助教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专业: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电路与磁路63 云玉新女30助教研究生博士高电压技术高压试验64吴奎华男26助教研究生硕士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力工程*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三、本专业科研学术水平是否博士点否是否硕士点否是否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否是否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否是否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1998年11月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5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58篇近5年教师出版专著数*18本近5年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情况年份项目名称主持人下达或委托项目单位完成情况2007基于广域信息的特/超高压电网安全防御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李 磊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基于Labwindows/CVI的高压电器测试虚拟仪器的开发与应用孙树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差动保护误动导致大面积停电问题分析与处理 王大鹏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微机继电保护系列现场检验规程的编写与出版 (理论)李 磊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超高压大容量SVC在山东电网应用研究(理论)牛新生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泰山抽水蓄能机组PSS参数的设计研究(理论)贾善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7山东电网负荷特性研究 (理论)张伟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固相萃取技术在变压器油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陈玉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500kV紧凑型(含同塔双回)线路特性研究郭志红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预防500kV变电站开关无故障跳闸导致大面积停电策略研究苏文博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部级三等奖2006山东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徐志恒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部级三等奖2005我省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研究郭志红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5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标准系统开发李立生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电力行业标准DL/T7352000孙树敏国家电网公司已完成,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2008先进技术在抽水蓄能机组调试中的应用谢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整体清洗1000MW发电机定子线棒技术研究曹志伟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完成,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近5年教师科研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年份获奖人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等级授奖部门2007李 磊基于广域信息的特/超高压电网安全防御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一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7孙树敏基于Labwindows/CVI的高压电器测试虚拟仪器的开发与应用一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8谢峰先进技术在抽水蓄能机组调试中的应用二等奖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08曹志伟整体清洗1000MW发电机定子线棒技术研究二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7王大鹏差动保护误动导致大面积停电问题分析与处理 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7李 磊微机继电保护系列现场检验规程的编写与出版 (理论)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7牛新生超高压大容量SVC在山东电网应用研究(理论)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7贾善杰泰山抽水蓄能机组PSS参数的设计研究(理论)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7张伟昌山东电网负荷特性研究 (理论)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6陈玉峰固相萃取技术在变压器油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6郭志红500kV紧凑型(含同塔双回)线路特性研究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6苏文博预防500kV变电站开关无故障跳闸导致大面积停电策略研究三等奖国家电网公司2006徐志恒山东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三等奖国家电网公司2005李立生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标准系统开发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5郭志红我省高压系统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研究三等奖山东省科技厅2004孙树敏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电力行业标准DL/T7352000三等奖国家电网公司*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和获奖情况需另附目录清单。四、近4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和获奖情况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情况专著或论文名称作者年级*出版社或刊物名称时间、期号刊物:大学生风采刘文燕2004级2年级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内部刊物2006刊物:大学生风采王佳丽2004级2年级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内部刊物2006刊物:大学生风采吕强2006级2年级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内部刊物2008刊物:大学生风采刘海蕾2006级2年级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内部刊物2008刊物:大学生风采张兴銮2008级1年级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内部刊物2008体育晨报王婵娟2008级1年级2008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姓名年级*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性质*李克寅2004级2年级2006.7三下乡(用电常识) 其他李婷2004级2年级2006.7三下乡(用电常识)其他刘小宁2004级2年级2006.7三下乡(用电常识) 其他刘伟2004级2年级2006.7三下乡(用电常识)其他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姓名年级*时间所获奖项及等级颁奖单位王龙2007级2年级2008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郑向阳2007级2年级2008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范敬辉2007级2年级2008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李鹏2006级2年级2008山东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姓名年级*时间所获奖项及等级颁奖单位邵辉2006级2年级2008山东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任成刚2006级2年级2008山东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山东省教育厅孙少林2008级1年级2008校元旦晚会特长奖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团委谭业奎2008级1年级2008校元旦晚会特长奖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团委魏强强2008级1年级2008校元旦晚会特长奖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团委张超超2007级2年级200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王廷平2007级2年级200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董景强2007级2年级200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何芳芳2007级2年级200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崔龙昌2007级2年级200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2005级2年级)。*项目性质分教师科研项目、学校立项学生科研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其他等类型填写。五、教学条件教材中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比例90%使用原版教材授课的课程无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60%学校近5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127万元近5年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数量*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200元1300元1500元1800元2000元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17000元实验开出率95.7%本专业应开实验个数70实际开出实验个数67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单位有否协议承担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学生人数聊城热电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潍坊发电厂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黄岛发电厂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55邹县电厂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石横电厂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莱城发电厂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济南供电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淄博供电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50山东百年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60聊城供电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30山东电力超高压分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30山东十里泉发电厂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55山东济宁运河发电公司有生产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55*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12%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六级通过率1.5%专科近2届学生累计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95%近4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类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或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情况竞赛时间竞赛名称获奖等级2005.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1 项,山东省一等奖 2 项2006.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山东省一等奖 3 项2007.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山东省一等奖 1 项2008.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山东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 2 项2008.05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1 项2008.01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全国二等奖 1 项本专业近5年招生数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3021010510699近5年平均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100%近4年毕业生情况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本专业近4年学士学位获得率本专业近4年学生考研录取率本专业近4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5%97%98%98%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1、历史沿革与成就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经过多次迁徙、改制,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1994年以来,学校先后完成了恢复举办专科教育与合并重组两大任务,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战略转型,建立起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成为山东电力行业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在山东电力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是学校根据电力人才需求开设的专业,2005年以前曾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名称(继电保护方向),2005年教育部规范高等学校专业名称后,改称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多年来,该专业为电力行业培养了一批继电保护专业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各发电供电企业的运行、检修等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在我校开设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拥有一支高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完备;并且我校办学经费充裕,具有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运动场地等设施完备,条件良好。2.1专业优势(1)校企合作凸显行业优势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管的正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电力高职高专院校。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有着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学校在集团公司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技术服务与咨询基地、科研创新与产业孵化基地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与技术监督服务中心,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特色,这是其他同层次高校无可比拟的。近年来,电力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产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年年增长,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潜力很大。(2)教师队伍双师素质高本专业大多数教师既能从事教学工作,又能从事现场调试、生产监督工作,目前,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已有75%。本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经常到工程单位顶岗锻炼,学校与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单位达成协议,教师可以到生产一线从事安装调试、生产监督、组织管理工作,以丰富实践经验。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培训进修、顶岗锻炼等措施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聘请实践工作经验丰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进一步充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3)实验实训条件一流学校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电源项目和科技咨询服务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拥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施和实训条件,校内有9个实验室、11个实训室,校外有24个实习与实训基地。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近五年来,更新改造了多个实验室,还与省内各发电供电企业建立了二十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根据实习课题的不同参加专业生产实践,很好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一流的实训条件能够在技术开发、对外技术服务、产学合作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能够满足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满足课堂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式的需要,为“双证书”教育奠定了基础。2.2办学特色(1)校企合作,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环境,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特别加强了与电力企业的联合,与黄台电厂、济南供电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共同开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广泛征求了专家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面向生产第一线,确定专业服务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以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前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共同培养出既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整合课程内容,将原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组合,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通用能力、职业能力、能力拓展领域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考证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在继电保护、二次系统等课程中加入实训环节,设置了静模仿真、火电仿真、变电仿真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与综合实训环节,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毕业后能做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本专业培养继电保护领域内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视实践、强化实践是我们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合理设计了课程体系,职业技能领域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变电站仿真运行实训室,通过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的仿真运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动作行为,通过继电保护运行过程和倒闸操作中的投切训练,提高了运行操作能力;在电力系统静模与计算机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对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动作行为加深理解,并学会事故分析和处理方法;在继电保护实训室,可以练习继电保护屏的装配接线、进行调试训练。通过这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了职业技能。(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知识水平,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并能指导本专业的各种实训。几年来,本专业的教师经常深入电力生产现场,进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情况调研,参与发电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安装调试,及时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还为现场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老师们利用到现场培训和调研的机会,收集现场资料做为课堂教学的案例,丰富了授课内容,促进了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教师把现场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用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育人”,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5)实施“双证书”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进程,更新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纳入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适应。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课程用以实现职业能力中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用以实现职业能力中对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用以实现职业能力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电力系统静模与计算机仿真实训”、“变电站仿真实训”、“继电保护综合实训”等实训项目与有关的职业能力相关联;职业能力综合训练与鉴定用来进行相应工种特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各教学环节,完成了对专业人才服务的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经过这样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后,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可获得电工证书、继电保护工证书、电气值班员证书等一个或多个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在毕业时,既取得了学历证书,又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就业竞争力。3、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3.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业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领域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2人才培养规格: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通过三年的学习达到如下要求:1.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和基本科学素质,具有人文社科及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能掌握本专业学科领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即电工,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2.具有扎实的关于继电保护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继电保护的配置、整定计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定能力,并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3.具有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具有一定的阅读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4.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团队协作精神。5.受过继电保护专业的职业能力训练,获取“双证书”,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4、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根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预计到2020年全国需要的发电量为4.3万亿kWh,相应的装机容量为9.5亿kW左右。电力工业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达3000多万kW。山东是电力大省、电力强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为主力机组,220千伏和500千伏为主网架,发、输、配协调发展,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的电网。根据山东省“十一五”规划和山东电力“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火力发电项目;到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3100万千瓦,装机总量达到6750万千瓦。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以500千伏双回路大环网为省域主网架、220千伏为市域主网架的现代化大型电网,500千伏变电容量达3050万千伏安,新增1550万千伏安。预计到2020年全省装机总容量将达9000-10000万千瓦。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装机容量和变电容量大幅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急需充实大批满足生产一线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员,满足电力快速发展和电力行业现代化的需要。依照企业定员标准,按新增设备容量情况,到2010年,供电系统需增加9800人,发电系统需增加21700人,同时预计到2010年将有9000名左右员工退休,“十一五”期间将需补充40500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山东电力的快速发展、电力装备水平与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急需大量的能够尽快适应现场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上升,该专业发展前景良好。山东省是能源大省,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一体化,高度重视电力教育和科研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未来电力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服务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我校在服务山东电力和社会发展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国家电力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高等教育将进一步稳健发展,电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校优化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国家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为我校实施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提供了机遇。未来一个时期,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将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速度,但与此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评估等手段,加大对高校办学条件的审查和办学状况与办学水平的评估,以促进高校加强基本建设,充实和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国家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与我校谋求优化办学层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目标完全吻合。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管的正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电力高校。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有着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学校在集团公司的鼎力支持下,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技术服务与咨询基地、科研创新与产业孵化基地和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与技术监督服务中心,这是其他同层次高校无可比拟的。在学校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争取集团公司的更大支持,为集团公司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仍然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学校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电源项目和科技咨询服务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拥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施和实训条件,有9个实验室、11个实训室,拥有24个校外实习与实训基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特色。山东电专已办学50余年,一直担负着培养电力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山东电力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作为我校特色专业,师资力量强,培养的学生质量高。本专业作为我校的传统专业和特色专业,要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具有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1.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依托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推行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以综合素质教育、岗位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即面向生产第一线,确定专业服务方向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建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技能丰富、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走校企合作教育的道路,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将实训条件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争取立项省级、校级项目12项,以科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色的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建设完成后,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在全国高职高专同类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起引领和示范作用。1.2专业建设思路(1)深化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依托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依托行业优势,创新具有行业特色、“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推行“2+0.5+0.5”教学模式。即2学年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0.5学年的专业拓展训练和技能训练,0.5学年的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实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突出技能的考核,实施双证书教育。(2)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路,整合课程内容,将原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组合,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通用能力、职业能力、能力拓展领域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基础上,实施精品战略,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和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3)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中心;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4)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继续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坚持引进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项目、编写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一批在山东电力行业具有影响力、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和教学骨干。形成专业方向涵盖面较广、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较高水平课题研究的教学科研梯队。(5)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联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完善山东省电力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培训中心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扩大产教结合范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服务,做好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2、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调整的打算及理由2.1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与效果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首先进行社会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人才服务的社会行业和服务的核心岗位群;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领域,进而进行学习领域的归纳和重构,构建出以职业技能培养和“双证书”教育为主线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一线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为特征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在“2+0.50.5”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校生活,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2)更新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以“职业本位”为指导,教学内容以现场实际操作为原则,加强产学结合,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通用能力、职业能力、能力拓展领域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验实训课程的“情境式”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并通过能力拓展课扩充学生知识,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并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较大改革,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4)考核方式多样化,综合评价学生素质。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考核,重视能力考核,以考察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通过企业实训师考核、闭卷开卷现场实际操作考核,理论试题库、技能试题库、实践、实际问题答辩等多种形式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素质,提高了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和综合职业素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普遍提高,能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促进了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