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_第1页
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_第2页
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_第3页
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_第4页
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探讨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海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新诊断的5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并分组,收集年龄、性别、月收入、吸咽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水平、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率资料,计算抑郁症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7.8%。女性,低年龄,高HbA1C,低C肽水平,血脂代谢紊乱,诊断时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抑郁症风险较高。其中女性,年龄,HbA1C、C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DPN为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诊疗时应及早筛查,及时干预。存在抑郁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定期随访。关键词新诊断糖尿病;抑郁症;患病率;独立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2(b)-0053-03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言在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导致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s)损失的主要原因1。研究显示抑郁症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较高,Li等2证实美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为3.8%27.3%,张娟等3调查江苏省13个城市29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5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抑郁症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并发症呈正相关4,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并显著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5。因此在糖尿病人群中早期识别抑郁症患者,明确抑郁发生危险因素对于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少见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的相关报道。故本研究以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抑郁症的患病率,并进一步探讨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南海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糖尿病诊断前已确诊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药物滥用);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正在服用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或其他与抑郁有关药物。共入组545例,其中男283例,女262例,平均年龄(57.28.1)岁。本研究经南海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使用Beck抑郁量表(BDI),由统一培训的医师进行评分,并以此分组。总分4分为非抑郁组,513分为轻度抑郁组,1420分为中度抑郁组,21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组。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月收入、吸咽史、诊断时有其他合并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水平、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mALB/Cr)及测定感觉阈值评判是否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由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不满足方差齐性用Welch法对F值进行校正,进一步多重比较用DunnettT3法。对影响抑郁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的患病率抑郁症总患病率为37.8%,轻度抑郁为29.9%(163/545),中度抑郁为4.8%(26/545),重度抑郁为3.1%(17/545)。抑郁患者中男性占37.9%(78/206),女性占62.1%(128/206)。2.2非抑郁组与各抑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与非抑郁组相比,各抑郁组患者中女性构成、年龄小、高HbA1C、低C肽水平、血脂代谢紊乱、诊断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年龄、HbA1C、C肽水平、血脂代谢紊乱及mALB/Cr比值在各抑郁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Logistic回归结果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Y=0,1),以性别、年龄、HbA1C、C肽水平、TG、LDL-C、mALB/Cr、DPN等影响抑郁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年龄、HbA1C、C肽水平、mALB/Cr比值、DPN、TG为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表2)。3讨论抑郁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周围处境不相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患者除了付出严重的情感和社会代价之外,经济代价也十分巨大。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进展性疾病,极易造成患者较大心理压力,诱发抑郁,而抑郁的发生将进一步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增加致残、致死率。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因此早期识别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及时干预可以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并获得卫生经济效益。张明园等6报道国内正常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15.1%22.5%。本研究显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为37.8%,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周连华等7曾报道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达31.4%。本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需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医师的重视和关注。本研究发现新诊断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中,轻度抑郁者占29.9%,中度抑郁者占4.8%,重度抑郁者占3.1%。由此可见抑郁症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较高。Brown等8发现近30%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既往有抑郁症病史,提示在糖尿病人群中进行抑郁筛查十分必要,同时抑郁症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抑郁可导致患者生活模式的改变,如体重增加、运动减少、吸烟及酗酒均构成糖尿病发病因素。深入研究表明糖尿病和抑郁症存在某些共同的生物学异常9,尤其两者均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活性的调节障碍,引发以皮质醇分泌亢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现象,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Kivimaki等10采用纵向研究调查抑郁症是否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结果显示在151618人中有493人新发生糖尿病,提示抑郁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目前因缺乏大样本前瞻性干预研究能够证实有效治疗抑郁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因此尚无法证实抑郁与糖尿病发生的因果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年龄小、高HbA1C、低C肽水平、血脂代谢紊乱、诊断时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抑郁症风险较高。其中女性、年龄、HbA1C、C肽水平、mALB/Cr比值、DPN、TG为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目前研究认为雌激素主要通过5-羟色胺系统发挥抗抑郁作用,低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女性,特别是更年期女性抑郁症患者较多的原因。C肽水平间接反映胰岛细胞功能,本研究发现低水平C肽是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比无抑郁患者低,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增加11。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体内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多,高糖毒性加速胰岛细胞功能衰竭有关,具体机制尚需深入研究证实。Gray等12研究表明血糖、血脂的改善可使抑郁的患病率下降提示代谢控制水平和抑郁的发生有相关性,本研究亦发现高HbA1C及脂代谢紊乱可明显增加抑郁发生。尿微量白蛋白/肌酐、DPN作为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可能与发病时的危急或后续长期治疗带来的个人心理负担加重、医疗费用增高相关。综上所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较高,诊疗时应及早筛查,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和(或)药物干预。对于初筛时未确诊抑郁症的女性,高HbA1C,低C肽水平,存在脂代谢紊乱,伴有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抑郁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需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加强糖尿病教育,并定期随访进行BDI评分。参考文献1MurrayCJL,LopezAD.Theglobalburdenofdisease:a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mortalityanddisabilityfromdiseases,injuries,andriskfactorsin1990andprojectedto2020M.Cambridge:HarvardSchoolofPublicHealthPress,1996:20.2LiC,FordES,StrineTW,etal.PrevalenceofdepressionamongU.S.adultswithdiabetes:findingsfromthe2006behavioralriskfactorsurveillancesystemJ.DiabetesCare,2008,31:105-107.3张娟,毕艳,沈山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0):796-799.4FisherL,CheslaCA,MullanJT,etal.ContributorstodepressioninLatinoandEuropean-Americanpatientswithtype2diabeticsJ.DiabetesCare,2001,24:1751-1757.5LinEH,HeckbertSR,RutterCM,etal.Depressionandincreasedmortalityindiabetes:unexpectedcausesofdeathJ.AnnFamMed,2009,7(5):414-421.6张明园,任福毛,樊冰,等.正常人群中抑郁症调查和CES-D的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439-444.7周连华,周湘兰,施晓红,等.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7211-7212.8BrownLC,MajumdarSR,NewmanSC,etal.Historyofdepressionincreasesriskoftype2diabetesinyoungeradultsJ.DiabetesCare,2005,28(5):1063-1067.9FisherL,SkaffMM,MullahJT,etal.Alongitudinalstudyofaffectiveandanxietydisorders,depressiveaffectanddiabetesdistressinadultswithtype2diabetesJ.DiabetMed,2008,25(9):1096.10KivimakiM,TabakAG,LawlorDA,etal.Antidepresantusebeforeandafterthediagnosisoftype2diabetes:AlongitudinalmodelingstudyJ.DiabetesCare,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