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结构设计.doc_第1页
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结构设计.doc_第2页
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结构设计.doc_第3页
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结构设计.doc_第4页
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结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品油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结构设计2 设计单元划分以一级油库为例,对油库设计单元进行划分。其它级别油库可参照以下工程设计单元进行划分,或将设计单元予以适当增减或合并。库外工程设计单元应根据不同油库建设情况另行划分。库外输油管道的分输计量设施工程设计单元不在油库工程设计单元内。表2-1 设计单元划分一览表序号单元名称备注1总平面布置2库区竖向、道路及排雨水3围墙、大门及守卫室4库区绿化5地衡6油罐区及泵棚(泵房)7铁路装卸车设施8汽车装卸车设施9油码头装卸设施含引桥管网10库区工艺及热力管网11油气回收设施12在线注剂设施13化验室14阴极保护系统15营业室16中心控制室17消防加压泵站含消防泵、水罐(池)等18消防站19含油污水处理设施20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1油码头消防设施22给排水及消防管网23总变配电所(室)24库区供电及照明25库区电信含电视监控、电子巡更系统等26库区防雷、防静电及接地27综合办公楼可含中心控制室、化验室等28库区地基处理29锅炉房30铁路专用线包括线路及信号等设施31栈桥及油码头包括水工及导助航等设施32护坡及挡土墙工程3 总图运输3.1 库址选择3.1.1 库址选择原则 1)应满足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2)应尽量选择在油库服务范围的中心区域; 3)应具有良好的公路、铁路、水路、管线等接外部条件,且线路短捷; 4)供水、供电、消防等应有可靠的依托条件,并远离人口稠密的居民区、重要的公共建筑和敏感性区域;5)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选址,应根据地质灾害评价的结果,对推荐的治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2 库址选择条件3.1.2.1 气象条件库址应避免选在窝风地带,管理区及附近居民区宜位于库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尽量避开雷暴事故频发地带。3.1.2.2 地质条件1)库址应选在地质构造均匀、地层稳定、地基承载力高的地质条件良好地带,避免在滑坡、坍塌、岩溶、暗河、沉陷、活动断层、行洪及泄洪区等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选址;2)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永久性冻土以及地震烈度大于7度且有液化层的地区选址,应采用当地成熟的经验对地基和场地进行处理;3)在沟、塘、池以及沿海、河、湖岸边滩涂区、高填方区选址,应对地基处理和场地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2.3 地形条件 宜选择地势较平坦、地形开阔、方便运输的地方作为库址。在山区选址,应避免选择在有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滑坡、上游水库泄洪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场地。3.1.2.4 水文条件 当靠近江、河、湖、海岸边选址时,应优先选择在高于设计洪水位的场地。若选择在低于设计洪水位的场地,应对填方量、地基及场地处理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2 总平面布置3.2.1 布置原则1)应符合当地的规划要求;2)应满足与周围居民、企业、公共设施、交通线路、水域的防火、防爆、卫生、净空、环境保护等要求;3)应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布置紧凑、美观大方,库内外衔接方便、顺畅;4)应按功能分区布置,使分区明确、布置合理。主要设施应布置在地质条件良好、地基处理工程量小的区域;5)应使工艺流程顺畅、操作方便、有利于管理;6)应节约用地、少占良田、耕地;7)应重视节约能源,动力设施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布置;8)建筑物布置应考虑朝向、风向,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9)有条件或有扩容潜力的库区应考虑预留发展端,并且供水、供电、消防、装卸设施的能力均应考虑满足发展的要求;10)应重视环境保护、搞好库区绿化、减少“三废”排放。3.2.2 功能分区及各分区布置1)在库区总平面布置时,应按照生产性质及操作管理要求等进行分区。一般可分为储油(罐)区、铁路装卸区、汽车装卸区、码头装卸区、油气回收及添加剂设施区、输油站场(首站及末站)、污水处理设施区、辅助设施及管理区。对于地形条件复杂或用地受限的油库,可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2)汽车装卸区外宜设置停车场。停车场的面积应根据汽车装卸量和当地运输条件来确定。停车场应布置在车辆进出方便的位置,且不影响消防车辆通行。3.3 库区竖向布置3.3.1 竖向布置原则1)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工业区总体竖向控制高程的要求;2)应结合库区总平面功能分区进行布置;3)应结合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布置;4)应满足库内消防、检修、操作管理的要求。便于与库外公路、铁路、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衔接;5)应满足工艺流程及系统管线对坡度、坡向的要求,尽量避免设计竖向与自然地形形成反坡;6)应合理确定设计标高,确保库区内雨水能迅速排除,并不受潮水、洪水的侵袭;7)应尽量避免高挖、深填,力求挖填方平衡,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3.3.2 竖向布置1)位于地势平坦区域的库区,应采用连续平坡式布置方式;2)位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库区,应采用台阶式布置方式;3)位于地形破碎、复杂区域的库区,可分区采用连续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库区内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6.0m,台阶之间应衔接顺畅,并满足运输、消防、安全及库区管理的要求。有条件时,各区竖向宜按照卸油区、储油区、装车区由高到低的流程式布置。辅助设施及管理区不宜位于生产区的台阶下面。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有防止油品溢流的措施。3.3.3 库区排雨水油库雨水分为含油雨水和清洁雨水两部分。1)含油雨水包括储罐区、装卸区、输油站收发球区等有可能产生含油的雨水。含油雨水收集后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按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位置排放;2)清洁雨水指辅助设施及管理区的全部雨水,以及其它区域未被污染的雨水。辅助设施及管理区的雨水,可经汇集后排入库外雨水系统;3)辅助设施及管理区不宜设置明沟。储油区、装卸区等未被污染的雨水,应采用明沟汇流后集中或分区排出库外。每一分区的面积,应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并按排水沟出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0m来确定。雨水在排出库区围墙之前,应设置截油排雨水措施;4)年平均降雨量小于50mm的干旱地区,除油罐区外,可不考虑排雨水设施;5)排水沟宜采用石砌明沟或现浇混凝土明沟;6)排水沟穿越道路时应设涵洞。涵洞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涵。3.3.4 土(石)方工程量及土方平衡1)土(石)方工程量应采用方格网法或断面法计算确定。土、石方宜分开计算;2)当库区为原始自然地貌或地形、地貌简单时,应采用方格网法。网格间距宜采用20m20m。当地形、地貌较复杂时,网格间距宜采用10m10m;3)当库区为已工场地或地形、地貌破碎、复杂时,宜采用断面法。断面间距宜为510m;4)库外挖、填方边坡应采用断面法,断面间距宜为1020m;5)土方平衡时应考虑建、构筑物基础、排水沟、道路、埋地管线等基槽开挖的土方量。外购土方时应说明土方来源、土质、运距、价格等。弃方应说明弃土位置、运距、征地费以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3.4 道路及场地3.4.1 道路设计原则1)应符合当地交通规划及交通组织要求;2)应与库区总平面、竖向、管线综合布置相结合;3)满足库区道路与库外道路、库区内各区之间道路的衔接要求,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满足消防、检修、操作管理的要求;4)按照不同使用要求,应采用不同道路建设标准。3.4.2 库外道路1)库区应尽量靠近公路,以缩短库外道路的长度,方便运输,减少占地,节省投资;2)库外道路型式宜与连接的公路型式相一致。路面宽度应根据油库等级确定,宜采用69m,但不宜比公路宽。位于山区的四级油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4m宽路面,但路基宽度不宜小于6.0m;3)库外道路宜采用沥青路面。3.4.3 库区道路及场地1)库区道路应满足运输、消防及管理的要求;2)储罐区周围道路应呈环状布置,路面型式宜采用公路型,路面宽度应按照当地的消防要求设置。一般情况下,一、二级油库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0m,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0m。三级油库(山区或受条件限制的二级油库)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0m;3)辅助设施及管理区的道路及场地应采用城市型,路面宽度为4.0m,道路转弯半径6.09.0m,路缘石高度0.15m;4)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1.0m,需要加宽时可按0.5的倍数计算。人行道可采用预制方砖铺砌式,也可采用现浇式;5)库区道路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汽车装卸区及停车场面层宜采用现浇C35水泥混凝土,厚度2224cm;库区内其它道路面层宜采用现浇C30水泥混凝土,厚度1820cm。3.5 库区防护3.5.1 库区围墙1)库区生产区周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辅助设施及管理区、汽车装卸区,在靠近出入口一侧可采用高度不低于2.0m的铁栅栏、花格等通透围墙;2)辅助设施及管理区、汽车装卸区,应设围墙单独成区。库区内围墙可采用铁栅栏、花格等通透围墙,高度不宜低于1.8m;3)山区或丘陵地带可设置镀锌铁丝网围墙;4)特殊地区的库区周围实体围墙上部,应设高度不低于0.6m的镀锌铁丝网。3.5.2 库区大门为满足安全管理、消防及对外联系方便的要求,在库区适当位置应设置大门。3.5.3守卫室除铁路装卸区、汽车装卸区、辅助设施及管理区出入口外,其余大门均不设守卫室。3.5.4 挡土墙及护坡1)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采用台阶式布置时或库区内外存在高差时,为了减少占地,台阶之间应设置挡土墙。库区内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6.0m;2)库区内填方地段不宜设置护坡,挖方地段若稳定坡率m1.0,可设置护坡。库区内护坡高度不宜大于5.0m,表面宜进行绿化;3)库外边坡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要求设置,并宜设置绿化边坡。3.6 库区绿化3.6.1 绿化布置原则1)应满足当地的规划要求,并与库区周围环境相协调;2)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相适应;3)应不妨碍油气的扩散;4)应不妨碍生产操作、设备检修、车辆行驶及消防操作;5)应充分利用通道、零星空地及预留地进行绿化;6)应选择适宜当地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的绿化植物。油库生产区内,不应选择油性植物、落叶植物、病虫害植物、有毛絮的植物。3.6.2 各区绿化布置1)除有安全、操作、消防等要求外,库区内应进行充分绿化;2)储油区防火堤内不宜绿化。防火堤与消防道路之间宜种植草皮、低矮的花草。道路外侧宜种植绿篱、稀植含水分多的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和花卉;3)汽车装卸区场地周围及营业室两侧,宜种植低矮的灌木、绿篱、草皮和花卉。铁路装卸区靠近储油区一侧,宜种植草皮和花卉,不宜种植树木;4)靠库区围墙一侧宜种植四季常青的灌木和乔木;5)辅助设施及管理区非铺砌场地以种植常绿植物、观赏性的花卉及草皮为主,适当配以观赏景点、庭院盆景等。以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重点区域;6)污水处理设施区宜种植耐阴、抗污、芳香的常绿树木,可适当种植绿篱和花卉;7)库区围墙外征地范围内,宜种植非油性树木。3.6.3 绿化指标库区绿化应满足当地规划部门提出的绿化指标要求。3.7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SH/T3053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SH/T3013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SH/T3054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SH/T3023石油化工排雨水明沟设计规范SH3094石油化工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T3008石油化工防火堤设计规范SH3125汽车库、修车场、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TJT0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防洪标准GB502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39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4 储运工艺4.1 主要工艺设备及管道编号4.1.1 工艺设备编号表4-1 主要工艺设备代号一览表设备名称代号设备名称代号汽油罐TG阀门 V柴油罐TD汽车装卸鹤管 LA煤油罐TK铁路装卸鹤管RA润滑油罐TL码头输油臂MA乙醇罐TE阻火器PA 机泵P呼吸阀BV过滤器 FI安全阀PSV(注:G、D、K、L、E分别代表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和乙醇)1)储罐由代号和序号二部分构成,如TG-01表示为01号汽油罐;2)机泵由代号、输送介质代号和序号三部分构成,如PG-01表示为01号汽油泵;3)过滤器由代号和所在设备位号二部分构成,如FI-PG01表示为01号汽油泵的过滤器;4)阀门由代号、所在设备位号和序号三部分构成,如V-TG01-02表示为01号汽油罐旁的02号操作阀门;如V-PG01-02表示为01号汽油泵旁的02号操作阀门;如V-LA01-02表示为01号装车岛上的02号操作阀门;5)汽车装卸鹤管由代号、发油岛号和序号三部分构成,如LA-01-02表示在01号发油岛、排序为02号的鹤管;6)码头输油臂由代号、泊位号和序号三部分构成,如MA-01-02表示在01号泊位、排序为02号的输油臂;7)阻火器由代号、所在设备位号和序号三部分构成,如PA-TD01-02表示为01号柴油罐上的02号阻火器;8)其它设备可由代号、单元号和序号构成,如V-305-04表示为在305 单元、排序为04号的阀门。4.1.2 工艺管道编号表4-2 工艺管道代号一览表介质名称代号介质名称代号汽油LG污油SO柴油 LD油气LO煤油LK乙醇LE润滑油LL由管道输送介质代号、公称直径和管道序号构成,如某97号汽油管道可示为LG97-DN200-01、LG97-DN100-02等。4.2 基础资料1)输送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如介质的闪点、凝点、粘度、密度、蒸汽压、腐蚀性及毒性等;2)建设地区的气象、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资料,如气温、风压、降水、降雪、雾日、雷电、地形图、抗震设防等级等;3)油品进、出库的运输方式,以及有关运输车辆、铁路运力、航道、船舶等技术资料等。4.3 工艺计算4.3.1 铁路装卸车辆数公式: n=(GK)/(TVA)式中: n每天装卸车的辆数,辆/d; G年装卸油量,t/a; K铁路运输不均衡系数,当运输量小于或等于50104t/a时,K=1.52.0;当运输量大于50104t/a时,K=1.21.6;T年操作天数,可取350d/a;油品密度,t/m3;V罐车平均容积,m3;A罐车装满系数,可取0.9。4.3.2 油码头泊位计算公式: N=P/Q Q=Gn1 n1=(Tyk)/t1式中: N泊位数; P年装卸量,t/a; Q泊位年通过能力,t/a; G设计船型每船次装卸量,t/船; n1油船年周转次数; Ty年工作时间,h;k泊位利用率; t1每船次占用泊位的时间,h。 年工作时间Ty:一年中抛去不利于作业的时间,可进行装卸作业小时数。而不利于作业的时间通常包括有雾日、雷暴日、大风日、冰封日、洪水停航日、枯水期停航日等。雾日:气象资料中的“雾日”数,折减系数取0.7;雷暴日:气象资料中的“雷暴日”数,折减系数取0.3;大风日:气象资料中的“大风日”数,折减系数取0.8;冰封日:折减系数取0.1;每船次占用泊位的时间t1:包括待泊、靠岸、系缆、输油前准备、联检、验舱、输油、计量、解缆离岸等。待泊时间:一般取1.02.0h;靠岸、带缆时间:一般取0.51.0h;输油前准备时间:一般取0.52.0h;输油时间:200500DWT净装油时间约23h,6001000DWT净装油时间约35h,10002000DWT净装油时间约57h,200010000DWT净装油时间约510h,1000050000DWT净装油时间约1015h,10000DWT净卸油时间约1824h,20000DWT净卸油时间约2427h,30000DWT净卸油时间约2630h,50000DWT净卸油时间约3236h。输油后的整理时间:一般取12.0h;泊位利用率:一般取0.50.6,最高不超过0.7。4.3.3 汽车装油鹤管数量每个鹤管的年装车量:Q=2826D2VT 式中 Q一个装油鹤管的年装油量,t/a; D鹤管直径,可取0.1m; V装车流速,可取4.0m/s; 油品密度,t/m3; T一个装油鹤管的年净装车时间,可按350天/年、每天24h计算;一种油品的装车鹤管数量:N=(KBG)/Q式中 N某种油品装油鹤管数量,个; K装车不均衡系数,可取1.11.3; B季节不均衡系数,可取1.11.5; G一种油品的年装车量,t/a; Q一个装油鹤管的年装油量,t/a。对于多仓、下装车而言,下装岛数量和每座下装岛上鹤管的配置还应根据下装车的仓数、油品种类等因素而综合确定。4.3.4 机泵1)泵的有效功率 效率 公式: Ne=QH/367式中 Ne泵的有效功率,kW; Q泵的流量,m3/h; H扬程,m; 输送液体的相对密度。2)泵的轴功率公式: N= Ne/式中 N泵的轴功率,kW; Ne泵的有效功率,kW; 泵的效率。3)电动机功率公式: Nm= KN/t式中 Nm电动机功率,kW; K电动机额定功率安全系数; N泵的轴功率,kW; t传动系数,直接传动t=1.0,齿轮传动t=0.90.97。表4-3 电动机额定功率安全系数泵别泵轴功率 kW安全系数离心泵 N31.5 3N5.51.3 5.5N7.51.28 7.5N171.25 17N211.2 21N551.15 55N751.13 N751.1闭式漩涡泵23.3开式漩涡泵1.62.5容积式泵1.11.254.3.5 储罐高液位报警高度 1)固定顶罐公式:h1=H-(h2+h3+h4) 式中:h1油罐高液位报警高度,m; H罐壁高度,m;h2泡沫管开口下端至罐壁顶端高度,m;h31015min内油罐最大进液量的折算液位高度,m;h4安全余量,可取0.3m;(在地震频发地区,油罐高液位报警高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受 “地震峰高计算高度”的影响)。2)内浮顶罐公式:h1= h5-(h3+h4) 式中 h1油罐高液位报警高度(罐壁高度),m; H5浮盘底面最大设计高度(罐壁高度),m;h31015min内油罐最大进液量的折算液位高度,m;h4安全余量,可取0.3m; (在地震频发地区,油罐高液位报警高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受地震影响的“地震峰高计算高度”的影响)。4.3.6 储罐低液位报警高度公式: h6=h7+h8+h9式中 h6油罐低液位报警高度(罐壁高度),m;h71015min内油罐最大出液量的折算液位高度,m;h8油罐出口管顶端距罐底高度,m;h9涡流高度,m。当罐内有加热器时,h6还应高出加热器约150mm。罐内出油管宜设防涡流措施。对于内浮顶罐,油罐低液位报警高度宜大于浮盘最低高度。4.4 一般规定4.4.1 铁路装卸1)鹤管的数量除与油库装卸油量有关外,还与当地铁路运输部门编组调运作业有关,因此鹤管数量的最终确定还需与当地铁路运输部门协商;2)在气温较高或高原地区,汽油槽车卸车宜采用潜油泵卸车工艺;3)铁路油槽车装油应采用浸没式装油鹤管,规格为DN100;且应根据环保要求设置油气回收系统;4)鹤管内的油品流速不应大于4.5m/s,装油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5)油槽车扫仓作业应设置缓冲罐,扫仓泵应选用容积式泵。4.4.2 油码头1)当油船需要排压舱水时,应设置压舱水接收、处理设施;2)汽、柴油装船不得采用从顶部向油舱口灌装工艺。当采用软管装油时,软管应插入到舱底;3)汽、柴油管道的安全流速不应大于4.5m/s,装油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4)不放空、不保温的地上油品管道,在可能形成的封闭管段上,应设置泄压措施;5)在通向水域引桥、引堤的根部和装卸油平台靠近装卸设备的工艺管道上,应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6)装卸臂和装卸油软管应设置排空系统,不得采用压缩空气吹扫;7)当码头或引桥上的工艺管道可能受到波浪冲击时,应在管道支架处设置卡具,以防管子浮起或落水;8)码头卸油管线不得采用水顶管置换工艺。4.4.3 汽车装卸1)汽车装车以下装工艺为主,可根据需要设置少量的汽车上装工艺;2)下装发油岛应按单侧装车布置,汽车下装接口位置宜按车辆面向出口侧时副驾驶一侧设置;3)发油岛之间的净距宜取6m左右,发油岛宽度和长度应根据设备及管道安装要求来确定。当发油岛上的设备和管道较多时,宜采用分层布置方式。一般情况下,下装岛宽度宜为2.5m左右,长度宜为9m左右; 4)每侧下装臂数量应与当地运输车辆相配套,最多按4个设置,且不应少于2个;5)下装管内的油品流速不应大于4.5m/s,装油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6)汽油装车应按当地政府要求设置油气回收装置,否则可配套设置或预留;7)汽车装车可配套设置或预留添加剂在线自动加注系统;8)下装臂应设置超压保护措施。4.4.4 储罐区1)储罐进、出油开口宜按一个接口设计;2)储罐前工艺管道应有泄压措施;同一品种的油品管道宜设两组泄压系统;3)储罐前的第一道阀门和操作阀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4)储罐不宜设置罐底排污孔,宜采用罐壁固定排水管,排水阀宜设双阀;5)当不同油品共用储罐时,应设置必要的隔断措施;6)储罐排污管和罐盘梯位置宜按镜像或同侧设计;7)乙醇罐可与汽油罐同组布置,但两者之间应设置隔堤;8)储罐抽底油宜结合罐壁排水管设置,不宜在管壁上另行接口。4.4.5 机泵1)严寒地区或风沙大的地区,宜设置泵房;2)历年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高于32的地区、历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宜设泵棚;上述以外的地区,宜采用露天布置泵。3)当机组的质量超过1000kg或机泵数量较多时,泵房或泵棚内宜设置检修用的吊装设备;4)成排布置的泵机组,立式管道泵宜按泵中心线取齐,卧式泵宜按泵端基础取齐;5)在泵进口阀与泵之间的最高点应设排气阀,排出的液体和气体应有集中收集、处理措施。4.4.6 管道系统1)库区工艺主管廊宜采用管架(墩)敷设。油罐区内工艺管道宜采用低管墩敷设,工艺管道不宜采用埋地敷设;2)。施的 1 的依托条件,但又工艺管道应设置低点排空和高点放空措施,不常用的排放口应设法兰盖或管帽封堵;3)不放空、不保温的地上油品管道,在可能形成的封闭管段上,应设置泄压措施;4)工艺管道设计应满足工艺流程要求,满足泵吸入要求;5)过路需埋地的工艺管道,应采用直埋(加套管)或管沟敷设,管沟内应填实砂;6)压力管道敷设坡度宜为25,油罐区主管道宜按2坡向油泵棚(泵房);7)管道补偿应尽量采用自然补偿。当自然补偿满足不了要求时,可设置型补偿或波纹管补偿器;8)自汽车装车去油气回收装置的油气管道宜地上敷设,并坡向油气回收装置。在管道低点应设置凝液罐;9)当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堤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应采取有效地密封措施。4.5 主要设备和材料选用4.5.1 泵和电动机的选用1)输送汽、柴油泵宜选用立式管道离心泵;对于电机功率大于55kW的机泵,宜选用卧式离心泵;2)要求有较强抽吸性能时,可考虑选用容积式泵,如油槽车和油船扫仓泵等;3)输油作业中不允许中断的泵,应设备用泵;4)当输送条件合适的条件下,倒罐泵宜与其它输送泵兼用而不单设;5)当油品质量控制严格时,应设置专用泵;6)必要时,应校核离心泵的汽蚀余量;7)对于大型或长周期运行的机泵,应设置相应的远传监控参数,如轴温、震动等;8)露天泵应选用户外电动机,泵棚内的泵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确定是否需要户外电动机;9)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或环境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超过95%时,应对电动机功率进行校正;10)当电动机功率大于或等于200kW时,宜选择大于或等于6kV高压电源;当电动机功率小于200kW时,宜选择380V低压电源;11)油库宜设置一台小型移动泵,用于完成储罐及管道的排空作业。4.5.2 储罐1)一般情况下,汽油及-35号轻柴油应选用内浮顶罐储存,轻柴油可选用固定顶罐储存。轻柴油是否采用内浮顶罐储存,应根据自然和气候条件、占地、投资等综合因素而定;2)油罐内浮盘应以铝质浮舱式浮盘为主,乙醇罐宜采用不锈钢质浮盘;3)每种油品的储罐个数不宜少于2座。4.5.3 阀门1)储罐根部阀门宜选用手动平板闸阀;2)通过管道来油时,进罐前的操作阀门应按要求设置电动阀门;3)其余部位DN250的阀门宜选用平板闸阀,DN250的阀门宜选用普通闸阀。对远程控制或DN300的操作阀门应选用电动阀门; 4)容积式泵旁通泄压线阀门应选用全启式安全阀;5)管道放空、排液阀门应选用闸阀。4.5.4 小型设备选用1)泵用过滤器宜选用立式网状过滤器。当安装位置受限时,亦可选用Y型或L型过滤器。航煤应选用专用航煤过滤分离器;2)金属软管应选用法兰连接不锈钢金属软管,软管直径不宜大于DN400,否则应选用大拉杆式补偿器。4.5.5 输油臂码头输油宜采用输油臂装卸工艺。当采用专用耐油胶管进行装卸作业时,应考虑设置必要的吊装设备和软管存放场地。表4-4 输油臂选用一览表泊位等级 (DWT)输油臂口径 (mm)输油臂台数 (台)输油臂驱动方式500DN1001手动1000DN1501手动3000DN1502手动10000DN20023手动20000DN200DN2503手动、液压30000DN2503液压4.5.6 装卸鹤管1)汽车上装鹤管和铁路装卸车鹤管应采用DN100、万向平衡式液下浸没式鹤管;2)汽车下装鹤管应采用DN100、符合API标准的干式密封阀。4.5.7 管道器材选用4.5.7.1 管子1)对于油品、油气、蒸汽、添加剂等管道,应根据设计条件和介质的要求选用GB/T8163、GB9948、GB6479、GB5310和GB/T9711.1标准。当工艺管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350时,钢管宜选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材质为20号钢;当公称直径大于DN350时,宜选用有缝焊接钢管,执行标准为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 1部分;A级钢管GB/T9711.1; 2)设计温度在0200之间,设计压力在1.OMPa以下的水、空气管道,可选用GB/T3091的焊接钢管。4.5.7.2 管件(包括弯头、异径管、三通等)油品系统管道管件尺寸系列宜采用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对改扩建项目,可根据现场工程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标准系列产品。4.5.7.3 法兰、垫片及其紧固件1)管道法兰宜执行带颈对焊钢制管法兰HG20595,公称压力不应低于PN1.6,法兰密封面应为RF(突面),法兰材质20号钢;2)油品管道垫片宜采用钢制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HG20610、带外环型(C)或耐油橡胶石棉垫片;3)管道紧固件宜采用钢制管法兰用紧固件HG20613,应采用双头螺柱和六角螺母。4.5.7.4 管道设计压力 油品管道系统设计压力不应低于1.6MPa。4.5.8 管道受力计算1)管道应力计算,应按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柔性设计规范SH3041及工艺管道(ASME/ANSI B31.3)的要求进行。一般应对设备接口,如泵进出口、罐前连接软管、流量计、过滤器、输油臂及长距离管道等进行柔性设计;计算2 置ongpingmianbuzhi2)管道应力解析方法可采用凭经验进行判断、图表进行判断和计算机应力分析进行详细解析。4.6 油气回收处理4.6.1 工艺方法目前,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工艺有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和直接冷凝法,这些方法在国内成品油库正处于试应用阶段。在回收处理工艺、节能、安全和环保等方面,每种回收处理工艺各有优缺点,还需要在总结各种油气回收处理工艺应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择优选用更适合于成品油库的油气回收处理工艺。鉴于此,本规定暂不对成品油库采用的油气回收处理工艺作统一规定。4.6.2 选用原则1)满足有关环保法规要求;2)安全可靠,节约资源;3)适用于成品油库发油非连续性作业的特点;4)考虑到当地的气温、气压等因素。4.6.3 技术指标1)油气收集系统任何泄漏点排放的油气体积分数浓度不应大于0.05%;2)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油气排放浓度不应大于25g/m3;3)油气处理效率不应低于95%;4)排放口距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4.0m。4.7 添加剂设施1)有加剂加价政策的地区公司油库在选用添加剂设施时,宜选用在线自动加注工艺;2)添加剂系统宜采用不锈钢质储罐、管道等;3)添加剂与汽油、柴油的加注比例一般为0.04%和0.08%。4.8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JTJ237 石油化工液体物料铁路装卸车设施设计规范SH/T3107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 第1部分;A级钢管GB/T 9711.1石油化工企业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3059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泵房设计规范SH/T3014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3007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 石油化工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SH/T3073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SH/T3041港口装卸用输油臂SY/T5298石油化工泵用过滤器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411石油化工管道用金属软管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412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064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35钢制对焊管件SY/T0510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 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石油化工设计能量消耗计算方法SH/T3110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3024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3024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0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车用无铅汽油GB17930轻柴油GB252变性燃料乙醇GB18350车用乙醇汽油GBl83515 自动控制5.1 仪表编号5.1.1 仪表文字代号表5-1 仪表文字代号一览表字母第一位字母后继字母或组合被测变量或初始变量修饰词功能A分析报警C控制(调节)、关位置D密度或比重差E可燃或有毒气体检测原件F流量比(分数)G现场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H手动(人工触发)手动、高报警I电流指示L物位低报警M电动N(供选用)(供选用)O(供选用)开位置P压力或真空试验、标定点(接头)Q(供选用)积分、累计S速度或频率安全、电磁阀开关或联锁T温度变送器U多变量多功能;计算V粘度、振动阀门、风门X状态未分类Y扭矩驱动、执行或未分类的执行器Z阀位驱动、执行或未分类的执行器E/H电液执行机构XA机动设备启/停状态信号5.1.2 特殊仪表文字代号1)开关量仪表采用XSH/XSL(高/低限开关)或XSHH/XSLL(高高/低低限开关),其中X为工艺变量,如T、P、F、L等。2)电动阀统一采用MOV。3)阀位回讯器阀位回讯器采用ZOS(开位回讯)和ZCS(关位回讯);阀过扭矩回讯采用 YOS(开过扭矩回讯)和YCS(关过扭矩回讯)。5.1.3 仪表编号方法1)一般仪表编号一般仪表编号按照“XXX-PYYZ”原则编写,其中:XXX 被测变量及其功能代号,可不限于三位。代号按标准规范和本规定编写。功能代号后一般不再附加修饰字母。P - 单元号。用单元号(三位)数字表示,便于仪表的查找。YY - 在本分区中同种被测变量的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由0199。Z -后缀,用以区别类同用途的仪表。用英文字母表示。无此情况时省略后缀Z。编号示例:某一单元号为301,其中TG-30101A号罐出口管有若干遥控电动阀,其中某一遥控阀有关编号如下:HIC-30101A 回路编号HSO-30101A 遥控开阀HSC-30101A 遥控关阀MOV-30101A 电动阀ZOS-30101A 阀全开阀位开关ZOI-30101A 阀全开阀位指示ZCS-30101A 阀全关阀位开关ZCI-30101A 阀全关阀位指示YOS-30101A 阀开过扭矩开关YOI-30101A 阀开过扭矩指示YCS-30101A 阀关过扭矩开关YCI-30101A 阀关过扭矩指示 2)机动设备启/停状态信号编号机动设备启/停状态回路编号为XA- YYYY,其中:XA 机动设备启/停状态回路专用代号。输入信号专用代号为XS。YYYY 储运、热工、给排水等专业的机动设备编号。机动设备启/停状态编号在P&ID中省略。3)机柜编号机柜、辅助柜等设备编号为CBN-BBXX,其中:CBN为柜类设备特定符号。BB为不同控制室编号(中心控制室编为01,营业室编为02,如有远程I/O室,可按顺序采用流水号依次排列)。XX为顺序号,自01开始,按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号。4)操作台编号操作台类设备编号为OC-BBXX,其中:OC为操作站、辅助操作台类设备特定符号。BB为不同控制室的编号。XX为顺序号,自01开始,按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号。5)接线箱编号接线箱编号为JB-BBXX,其中:JB为接线箱特定代号。BB单元(工序)号,用单元号中能反应该单元信息的某2位数字表示。XX为顺序号,自01开始。6)电缆编号单对电缆编号为C-XXXXX/Z,其中:C 为电缆特定符号。XXXXX 电缆所连接的现场仪表编号的缩写。如液位计LT-3101缩写为LT3101。Z 后缀号。当该仪表只有一根连接电缆时,该位省略。多于一根时用后缀区分,后缀用数字表示,自1开始。如液位计LT-3101有两根电缆,分别表示为C-LT3101/1和C-LT3101/2。多对电缆类编号为C-BBXX,其中:C 为电缆特定符号。BB单元(工序)号,用单元号中能反应该单元信息的某2位数字表示。XX 为顺序号,0199。7)光缆编号光缆编号为FBXXZ,其中FB为光缆特定符号。XX为顺序号,自01开始。Z后缀,用以区别冗余的光缆。用英文字母表示。无此情况时省略后缀。始端至终端的方向顺序为:远程I/O室中心控制室营业室。5.1.4 控制室、机柜室编号1)中心控制室编号为CCR; 远程I/O室编号为RCRAAA,其中:RCR为远程I/O室特定符号,AAA为RCR位置所在单元的编号。2)营业室编号为SCR; 3)消防控制室编号为FCR。5.2 仪表信号标准1)电动模拟标准信号为420mADC,一般为两线制;2)现场压力、差压等变送器信号为HART协议信号,即在420mADC标准模拟信号基础上叠加数字通讯信号,一般为两线制;3)PLC开关量输入信号为干触点信号,输出信号为继电器型干触点信号,输出电源外配,触点容量为220VAC、3A或24VDC、5A。输出继电器、输出电源由PLC成套配置;4)PLC与现场总线仪表设备的主要通讯方式如下:(1)HART通信协议;(2)MODBUS通讯协议,RTU编码,RS485接口;(3)PROFIBUS/DP通讯协议。5)PLC与其它控制系统通讯主要方式如下:(1)MODBUS通讯协议,RTU编码,RS485/RS232接口;(2)TCP/IP通讯协议;(3)OPC。6)电气专业与仪表专业间信号传输应加中间隔离措施。当信号为模拟信号时用隔离器隔离,当信号为触点信号时用继电器隔离。5.3 自动化水平5.3.1 油罐区监控系统5.3.1.1 技术水平及配置原则1)油罐区监控系统应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冗余技术,包括设备冗余和工作性能冗余,要求控制器、通讯网络、电源设备等1:1冗余。系统能在线扩展。系统的各种插卡应能在线插拔、更换。系统应具有远程控制站和远程I/O站的结构,远程通讯介质为1:1冗余的光缆;2)系统有智能I/O卡件,可接智能变送器,能够接受HART协议和国际通用的现场总线协议信号;3)PLC的各类机柜及卡件箱应留有20%的备用安装空间。系统配置时每种卡件至少备用一块,每块I/O卡、现场端子组件应有15%的余量。5.3.1.2 系统功能1)显示动态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显示历史趋势曲线和实时数据曲线;2)监控机泵开关及状态;3)监控阀门开关及状态;4)监控油罐的液位、温度并设置报警;5)实现安全联锁控制;6)定时和随机打印生产报表和报警内容;7)系统控制器能够接受当前各种主流通讯协议,并具有相应的接口,能与其它系统方便、可靠的互联;8)系统具有OPC功能,能与其它系统快速、可靠、容易的交换数据;9)系统应具有自动库存计量功能。5.3.1.3 负荷要求全负荷时,系统的电源、软件、通讯负荷等不应超过系统最大可靠工作能力的60%,控制站、操作站负荷不应超过60% 。负荷计算时其范围应包括预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