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6-议论文章的立意1第二节 旗帜鲜明,沉稳厚重议论文章的立意一、意在笔先,以意运笔立意要先知识导学书画创作都有“意存笔先”和“道法自然”两种看似对立的说法,其实,“意在笔先”即如“胸有成竹”,而“道法自然”不过是达到识见广博、文法精通、游刃有余的程度罢了,即如“功到自然成”,二者都是自觉的构思定调、主旨取向的行为。文由心造。写文章也要“意在笔先”,就像建筑的规划设计。美国作家斯陀夫人有一部小说叫汤姆叔叔的小屋(清末大翻译家林纾泽书名为黑奴吁天录)。作者以她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南方奴隶制的黑暗和反动。而它的中心思想,她在动笔之前就确定了。她曾对亲戚说:“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让全美国人都知道奴隶制度的野蛮与残忍。”于是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了。因为立意深刻,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由于小说在美国南北战争影响深远,斯陀夫人受到林肯总统的接见,被林肯称作“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这件事证明,立意关系到一部作品的成败。施东向在关于写文章中说:“写文章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整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使之明确化,条理化的一种方法。”好的立意应体现为行文中精到的观点,也包括清晰的思路和高妙的表现手法。因此,下笔之前需紧扣写作意图,选好角度,充分构思,精心“立意”,做到“意在笔先,以意运笔”,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方法导引一、意在笔先,临文不慌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是办事成功的一条准则。意在笔先,就是作文时确定好了中心思想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写到哪。立意就是指确定中心。“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意在笔先,为写作的成功准备了条件,特别是在考场中写作,限制较多,故需“意在笔先,然后着墨。”用“意”统帅全文,将使成功的几率最大化。否则,就会临文心慌,手忙脚乱,越写越不靠谱。二、以意运笔,统帅全文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说的是文章立意与选材的关系。可见,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即使审题再准确,材料再翔实,语言再生动,也不会是一篇出色的文章。帅之不存,文将焉附?“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其他诸如表达方式、文体样式、相关素材和表现手法都得受它约束,为它服务。不过,鉴于考场作文的时空限制,要做到“以意运笔,统帅全文”亦非易事。有不少这样的作文:它有中心思想,有中心论点,并且用关键句来表达。所用材料也是倾向于主旨的。初步阅读给人印象不错;但是,进一步看就会发现,或者它的情节设置不能使立意凸显,或者它的写景文字呈现出另一种色彩,或者它的议论文字并没有紧扣中心论点,或者它的举例论证仅有“举例”却不见“论证”,也就是说材料与观点脱了节,不能为观点服务。试想,有上述毛病之一者,其立意能起到“统帅”作用吗?三、打好腹稿,胸有成竹从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可以看出:基础等级中“内容”占25分,其中“中心”是否明确、突出是影响判分的最大因素;发展等级共10分,四个方面中除“有文采”外,“深刻“丰富”“有创意”均与立意关系密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主要是看立意如何。故有成也立意,败也立意一说。为避免“写写停停,停停写写”,中途“搁浅”,或一时发现偏离话题,另起炉灶又来不及,只得勉强完卷等现象,虽不必强求篇篇打草稿,但至少要篇篇打腹稿,做到胸有成竹。故平时要训练写提纲,帮助自己强化打腹稿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以备应考之需。佳作导读为他人开一朵花青 杨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一朵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朵花,这两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了。(开头点题,不绕弯子,围绕立意,列举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图景与人文图景,可谓以“意”运笔,事事如“意”)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茵,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用形象化的语言拓宽主题)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到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联系生活场景,进一步拓宽主题)有的人的心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吐香的鲜花,能幸福许多人,如圣女贞德,如中国的雷锋。有的人的心是一朵花,只为一个相爱的人开放,如祝英台。有的人的心是一片草地,年年绿了却开不出花来。有的人的心是死灰,永远长不出绿叶,更开不出美艳的花。有的人的心是泥淖,让一个个人掉下去窒息而死。(用形象化的语言掘深主题)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的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用纯粹的议论语句总结升华,形成令人信服的观点)【简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跌倒后的搀扶,甚至于一次善意的批评都可以是人类奉献的朵朵鲜花。奉献原来就是在如此平凡的件件不小的小事中。本文语言简洁流畅,比喻、排比的运用使文采斐然,意味悠长。误区导诊作家、画家丰子恺在1927年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散沙与沙袋。里面有一个妙喻:中国四万万人曾经被称为“一盘散沙”,而“抗战”就好比一只沙袋,现在已经把他们约束了。“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的立意与选材的关系也是如此,没有立意,或立意不佳,文章就犹如一盘散沙,是一批文字的堆砌,只有好的立意能将它们约束成“伟大的能力”。立意误区有三:其一,有的往往看到题目就写,写到哪里算哪里,或者边写边立意,其结果势必思路不整,行文杂乱无章;其二,也有的轻视立意,总认为立意正确是不成问题的,实际上,明显错误的固然不多,似是而非的则十分普遍;其三,还有的平时疏于训练,抱着有聊胜无的心理,结果立意平平,文章也平平。以“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文题为例。立意: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立意:吃一堑就能长一智,多受挫折,多长智慧。这两种立意,初看似乎还可,仔细一分析,发现都是片面乃至错误的。立意错在观点没有价值,强调“在所难免”,没突出“长一智”,势必起到消极的作用。立意错在观点偏颇,似乎挫折越多,智慧也越多,这就既忽视了挫折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又得出了“智慧靠挫折而来”的错误结论。两种立意,各执一端,都是没有深入解读文题的结果。该题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偏正复句,前后是推论因果的关系:既然“吃一堑”是难免的,那么何不从中吸取教训“长一智”呢?二、态度凸现,主旨显豁立意要明知识导学人们评价一篇文章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中心是否明确。一般地说,中心明确应贯彻到以下几方面:动笔之前有一个一明确的立意,你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或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或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动笔之前要围绕所立之“意”选好材料,并安排详略主次先后,使这个中心贯穿全文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落笔之时要注意选词用语,从标题到正文,每写一句(段)话,都要确认怎样写才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简明地表达出来;完篇之后,收笔之前要适当修改,修改时首先确认文章是否已经准确表达了所立之“意”。总之,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中心思想要明确,并有意识地为表达中心而去选材、谋篇、用语、修改,以求“态度显豁,主旨凸现”。为防意外,考场作文一般都要求主旨显豁。如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方式、对象都非常单一、枯燥,很容易使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立意不明的文章难以引起关注。江苏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一篇作文,阅卷者不可能停留很长时间审视,而那些观点隐晦,予人视觉模糊之作,往往难获阅卷者的青睐,甚至可能是优秀之作,也往往被忽略。态度凸现,主旨显豁,并不仅仅指有一个中心论点,也不仅仅指有一段总结性的话,还在于文章切入角度的合理性,叙述描写语言的倾向性,材料本身所固有的色彩及运用时的倾向性,关键语句的提示性,甚至诸如标题的拟定以及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关系也不能忽视。方法导引一、一宇立骨法亦称一字经纬法,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此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连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因一字(实则词或短语)之功,旨意毕现。这种写法可使文章线索分明,主题集中。如2003年浙江省满分文曲径通“乐”处,通篇围绕一“乐”字来写。本来,古人写文章就讲究炼意立骨。意不炼,不能深刻感人;骨不立,不能紧凑挺拔;炼意又立骨,则意深而文俊。如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难”字,柳宗元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之“毒”字,刘禹锡陋室铭“惟吾德馨”之“馨”字,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之“忧”字,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乐也”之“乐”字,李清照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之“愁”字一字点出全文境界,胜过千言万语。二、画龙点睛法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画龙点睛,常常是文章揭示题旨的关键,是全文最为重要的支点,一般需要在语言上千锤百炼,凝成精工而富有诗意的警句,启人智慧,发人深省。诗如杜甫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自居易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文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篇中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都是字字千钧的点睛警句。以警句的形式“点睛”,能够使文章的思想与意境表现得更为集中、深刻、强烈而富有哲理意味,使读者过目不忘。写记叙类文章就是要通过点睛式的议论句,或借助于景物点染、人物对话昭示、心理活动透露等方式,点明或烘托主题;写议论文则必须在醒目位置亮出中心论点。三、去粗取精法在立意时,往往会觉得有多个“意思”,这时必须有一个筛选的过程,选取最有价值的那个“意思”作为本文中心;在确定了中心后,选材也要来个去粗取精;写作时所有的事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这叫不枝不蔓。俗话说,船老大多了要翻船,大海航行靠舵手。写文章也是这样,意多势必乱文。一般来说,一篇800来字的应试作文,中心要集中单一,切忌芜杂散乱四、适时点题法立意要明,还体现在拟题和点题的艺术中。如恨屋及乌莫让浮云遮望眼(以上2003全国卷)、忙,不亦乐乎忙并快乐着忙兮忙兮奈若何(以上2004上海考生)、兼容并包)(2004北京考生)、放飞孩子)(2004湖南考生)、奔跑途中跑,重复的过程美生如夏花(以上2005湖南考生)、文学和出汗(鲁迅)、春从心出(刘心武)、生若直木(张承志)、心底无私天地宽(曲啸)、我很重要和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等等,好的题目可以起到概括主旨、凸显立意、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考场作文的拟题异常重要,最好是从立意中抽绎出关键词,或在此基础上稍作加工而成。然后在行文过程中不要忘了在适当之处点题,既可直击文题,也可点示话题,或点示文章与话题之间的关系。点题的一般技巧有。观点重现,用关键句勾勒结构,反复多角度敲击话题关键词,采用题记等。佳作导读对弈何灵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琴棋书画当作四种国粹,虽然四种艺术各有千秋,而我最欣赏的则是对弈互博那种高远的意境。长者多擅弈,自诩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除却这一份闲情逸致外,对弈的艺术中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凝重的艰辛。(入题巧极。先言传统国粹,收笔引出“高远的意境”;次言长者技高,顺手请来赵师秀的“闲情逸致”。不过本段彰显文意的关键词乃“除却”与“更”而已)对弈时但见棋局中泾渭分明,黑白子错落有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变幻不定,包罗万象。对弈又好似敌我双方一场鏖战,关系着身家性命,不论攻守,总难免一番厮杀。妙子一着时时令人惊心动魄。无怪乎世人折服于棋艺之博大精深。(此处大言棋道,极显内行之功,叫人不得不服)有人说下棋互弈乃是技巧上的游戏。诚然,技巧固不可少,但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智慧的对垒:讲究攻守得当,通观全局,把握主动,攻心为上。一味抢攻必然忽略防守,易遭暗算;只守不攻也是故步自封,进退维谷。记得十二届天元战时,小将王磊虽先声夺人,锐不可当,但常昊并未失了气焰,继续沉着应战,还以“双飞燕”出新手,出奇制胜。在对弈中常常也是灵感所至,信手拈来。而关键的是从错综变幻的棋局中找出一举制胜的契机。有时也常常出现奇招迭起或一招制胜的情形,令人拍案叫绝。这完全是仰仗通观全局,浑然天成。所以对弈中往往并非刻意布阵,而是讲究随机应变,水到渠成。高手相搏,时有僵局,为获成功,也要付出不一般的代价。(重点言智,善于深入挖掘,说的都是行话)而通达的智慧则来源于无上的心法。有时对弈,表面上看只是黑白子的拼力角斗,内在却是两人心灵的交锋:较量个人的定力、胆识与心智。对于那些看似平和然内蓄杀机的棋局,实在是对双方冷静、自信、洞察力等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持久的耐力,不轻易服输,努力寻找败中取胜的机会;卡斯帕罗夫与深蓝一战可谓轰动全球,棋王之败,恐在于他一丝的沉不住气。机器人缺乏情感倒成了一个优势。有很多时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下,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棋局中不乏在先失几局的劣势下背水一战的局面,许多国手沉着部署,在万分把握下,始现锋芒,露出英雄本色。这也说明良好的心态在对弈中也必不可少。要为自己披荆斩棘,开拓生路,便需洞烛先机,善于绝处逢生。(由智慧入心法,见出立意深刻,引读者进入“山外山”之境界)对弈实质上是较量一种素质:灵活应变,沉着不惊。棋盘上的格斗,也有如人生道路上的竞争,须步步为营以防险象环生。棋局败了可以重来,人生败了如何改写呢?人生也像一场大的战争、包含着无数的战役,那对手也许是别人,是命运,或是自己。每一局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要你全心全意,发挥潜力。或许人生与下棋不同的是人生没有和局,非败即胜,这更显现出人生的微妙与珍贵。“一朵花里见天国”,棋手对弈中也蕴含着宇宙问至高至深的哲理。观棋或对弈,都能激发人类的思维,引申出另一种深意来。(由棋局而人生,拓宽主旨。这个“尾”结得好!)【简评】这是一篇立意深刻、见解卓异的考场作文。充分呈现了高中生应有的认识水平、思维品质、评判能力。虽然全文只有1100余字,但善于由表及里,充分开掘主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为之折服。作者从“神乎其技”的棋艺中悟出了“神”,即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道路上的竞争有如对弈互博,每一局都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需要你全心全意,发挥潜力。行文中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巧用四字句、成语、古诗句,语言显得简练而重有力。而这两个文章形式方面的特点,对于文章的内容深刻的主旨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误区导诊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当他把这幅画送给朋友时,朋友怎么也看不出这幅画要表现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如果这也想表现。那也想表现,结果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叫“意多乱文”。为确保立意以后使这个“意”能够“从一而终”,需避免东拉西扯,空谈漫议,使阅卷老师读后不知所云,而要让文中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受制于主题。在行文时,议论文必须用判断的形式概括中心论点,记叙文可以通过叙中抒情、叙中夹议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深刻意义、自己的感悟。表达中心的语句应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上,以便阅者一目了然。其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三、宽题窄作,不偏不倚立意要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墙壁?因为它前尖后钝,受力面大,着力点小。写话题作文或自拟题的材料作文就是这个道理。话题作文大多文体自由,取材宽泛,角度多向发散,立意约束少,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因而受到普遍欢迎。但同时也给中学语文界带来困惑:面对话题,有时觉得大而空泛,不易把握,给人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就要求体上找面,面上找线,线上找点,化大为小,宽题窄作,“精耕细作”,探骊得珠。现今,考场作文命题者大多在作文要求中规定“立意自定”,给考生哪些启示?又给考生带来哪些麻烦?“立意自定”就意味着命题人没有定文章的立意,可写的点多面广,这当然利于学有专长的考生充分展示个性,创新一把。而对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啻又是一个负担,必须花时间去推敲选哪一种立意好。这就要在“立意准确”方面下工夫。准确是立意之本。准确是指文章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必然的关联性。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震撼效果。方法导引一、在所要求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首先是看清要点,落实要求,接受制约,在所要求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以1999年全国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为例,无论褒扬,还是贬斥,是支持、怀疑,还是反对,或者是表现记忆移植成功带给社会的积极意义,或者是展现记忆移植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灾难无论怎样确立文章的主题,都不能离开“记忆移植”这一话题范围。二、根据话题,选择材料,得出主题一般地说,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主题,它只是个引子,由此引出材料。那么面对一个话题,怎样快速而准确地立意。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构思成文呢?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找到符合话题的材料,再通过整合材料,得出主题。这是话题作文快速立意的基本方法:根据话题,选择材料,得出主题。2001年全国卷的话题是“诚信”,江苏一考生由阅读材料中的“奔马”立刻联想到三国演义77回中“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一节材料,于是通过想象编写了一则人马对话;写成赤兔之死,文末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激起人们对诚信的重要认识,突出主题。这种立意可谓快速敏捷又不偏不倚。三、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因为话题往往比较宽泛,要想使文章的立意准确,若只是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必须选择好角度,即在符合话题的前提下,将选材和立意聚焦到一个小的却又颇具代表性的方面去思考,通过典型的小事件,来反映大的深刻的道理。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例如若以“读”为话题作文。在这里,“读”可释为“阅读”“观察”“理解”“参透“欣赏“感悟”体认”“体验”等诸多方面,可谓是一个大范围。我们在给文章立意时,要把“读”这个大范围“化而小之”,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可以写读自然,如“登山之乐”“观海之情”“赏花之趣”等,也可以写读社会,如“感悟合作”“领悟真情”“享受帮助”等等,还可以写读人生,如“欣赏自我”“赏识他人”“勇对失败”“挑战纪录”“笑傲挫折”“直面苦难”“忧国忧民”“乐成虑始”等等。也可以写读人物,如“体察人心”“读懂父亲”“走近大师”等等。这样“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文章立意才能准确、深刻。这就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0佳作导读说“惶恐”“隍恐”是个与人们关系极其:密切的词。人生大都是在惶恐之中度过的。(紧扣题目入手)有志少年,恐学业之不优秀;潇洒青年,恐爱情之不甜蜜;不惑之年,恐事业之不发达;古稀之年,恐体力之不济心。阅尽人生,几人不是如此诚惶诚恐步完人生之旅?懂得惶恐,且常呈惶恐之态者,其人生就会无怨、无悔、无憾。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不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险管理在公司战略执行中的约束与支持性试题及答案
- 风险战略规划与实施试题及答案
- 构建诚信企业的年度工作措施计划
- 促进仓库文化建设与传播计划
- 科技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 智能化在生产工作计划中的实践
- 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传媒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中小企业品牌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计划
- 2024年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5-2030年芳纶纤维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船舶股份合伙协议书
- 《传染病学:新冠病毒》课件
- 图形的位置(课件)-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 虚拟地理环境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黑龙江工程学院
- DB37-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土地估价报告市场比较法(工业)模板2016.09.26
- 中医医院科主任科室管理通用考核表
- 《2021国标暖通图集资料》96K150-3 圆锥形风帽
- 第四节中间输送装置
- Como170中文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