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诊治指南.doc_第1页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doc_第2页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doc_第3页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定义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易发生转移,主要涉及皮肤,是由遗传性基因变异和所处环境的风险导致的, 最重要的外源性致病因素是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中。流行病学近年来黑色素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年增长率约为3%5%。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达到了199,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据统计2008年,发达地区黑色素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9.5/10万和8.6/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10万和1.1/10万;欠发达地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7/10万和0.6/10万,死亡率均为0.3/10万1。2010年美国黑色素瘤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2.6/10万和9.5/10万。澳洲昆士兰地区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4/10万和26/10万。欧洲约1020/10万2。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黑色素瘤发病率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发病率增长较快。据国内资料统计,香港2002年男性发病率为0.8/10万,女性0.6/10万;上海市1995年男性发病率为0.2/10万,女性0.3/10万,2005年则分别为0,5/10万和0.4/10万;北京市1998年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0.3/10万和0.2/10万,2004年已上升至0.8/10万和0.5/10万。病因皮肤黑色素瘤的病因目前唯一的证据是与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并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Ultraviolet A)和UVB(Ultraviolet B)都能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但UVB是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UVA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功能,从而加速肿瘤的形成。白种人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浅表扩散型和结节型)与长期或间歇性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明确相关。另外光敏型皮肤易生雀斑,有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以及皮肤癌家族史等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高危人群。亚洲(包括我国)和非洲地区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仍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不得而知。病理解剖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可分5型:1.大上皮样细胞 多见,细胞呈多边形。2.小上皮样细胞 核大而不典型。3.梭形细胞 胞质呈原纤维样,核大染色深。4.畸形细胞 为单核或多核。5.树枝突细胞 比正常黑色素细胞大,胞核异型,瘤细胞对酪酶呈强阳性反应,含黑色素少时,在HE切片内难以证实,故有“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之称,但若用银染色,在少数细胞内仍可检出黑色素。分类分型按其形态分为2型(1)结节型黑色素瘤:病变呈结节状高出皮面,颜色多呈黑色,也可为褐色,蓝黑色,灰白色和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光滑,呈息肉样或菜花样,发展迅速可自行溃破而渗血。此型很早发生转移,出现预警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并常转移至肺、脑、肝等脏器。转移前接受治疗者,5年生存率为50%60%。(2)浅表型黑色素瘤:或称湿疹样癌,生长较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辅助检查优先检查血清免疫标记检查描述1.抗人黑色素瘤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当抗血清稀释为12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2.用Vacca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时,82.14%呈阳性反应。素原检查检查描述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并发症远隔转移晚期可能并发淋巴结等部位的远隔转移。诊断标准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1)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2)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3)期:伴有远处转移。治疗细则1.手术切除宜早期施行对原发瘤的切除,若冷冻切片证实为黑色素瘤,则手术应做扩大切除。传统理论认为切除范围应包括瘤外5cm区域。但近年来倾向于同意Mohs的观点,认为面部只需切除瘤外1cm区域,其他部位黑色素瘤切除瘤外2cm区域即已足够。术后46周,可根据头皮淋巴结引流方向作区域性头颈部淋巴清除,有利于提高生存率。2.物理治疗适用于浅表型和早期病变,可用激光或液氮,术后辅以放射治疗。3.化学治疗对已转移者,化疗可延缓病情恶化。(1)抗黑色素瘤素(三嗪咪唑胺,简称DIC或DTIC),每天2.5mg/kg加入150ml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快速静脉滴注(1015min),连用10天为一疗程,3周后可做第2疗程。具有抑制骨髓和胃肠道反应及感冒样症状。应用第2疗程前须做白细胞数检查。对晚期患者可试行同侧颈外动脉插管,便于多次连续注射治疗,以提高疗效。(2)双氢氯乙亚硝脲(BCNU),每天2.5mg/kg加入250500ml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周2次,连用3周为一疗程。(3) 洛莫司汀(CCNU)200mg一次口服,每6周1次,服药前注射甲氧氯普胺(灭吐灵)以防呕吐。洛莫司汀(CCNU)亦具有抑制骨髓作用,需反复检查白细胞数。4.免疫治疗应用自身肿瘤制成的疫苗,皮内注射,每周12次。此外,可选用阿地白介素(白细胞介素-2)(每天2万U,20天为一疗程)、卡介苗接种、转移因子、左旋咪唑、LAK细胞、中草药等以提高免疫力。预后预后:黑色素瘤复发和转移率均较高,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1.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一组恶性黑色素随访的结果,预后与肿瘤厚度有密切关系。肿瘤0.75mm者,5年生存率为89%,4mm者仅25%。2.淋巴结转移情况 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7%,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31%。生存率还与淋巴结转移的多少有关。3.病灶部位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与预后有关。发生于躯干者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为41%;位于头部者次之,5年生存率为53%;四肢者则较好,下肢者5年生存率为57%,上肢者60%;发生于黏膜的黑色素瘤预后则更差。4.年龄与性别 一般认为女性病人明显好于男性,年龄轻者比年老者为好。5.手术方式 即肿瘤厚度与切除范围有关,厚度0.75mm,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23cm;4mm者距离肿瘤边缘5cm范围的广泛切除。不符合规格的区域淋巴结清除术,常会促进肿瘤向全身播散,影响预后。预防:无特殊。想了解更多关于黑色素瘤的医学常识请点击链接:/hssl/2013/0411/126764.html黑色素瘤治疗流程疾病分类定义检测治疗方法用药结节型黑色素瘤病变呈结节状高出皮面,颜色多呈黑色,也可为褐色,蓝黑色,灰白色和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光滑,呈息肉样或菜花样,发展迅速可自行溃破而渗血。当抗血清稀释为12时,最高阳性率可达89%。用Vacca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当抗血清稀释度为1400时,82.14%呈阳性反应。手术切除物理治疗面部只需切除瘤外1cm区域,其他部位黑色素瘤切除瘤外2cm区域即已足够。术后46周,可根据头皮淋巴结引流方向作区域性头颈部淋巴清除,有利于提高生存率。早期病变,可用激光或液氮,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浅表型黑色素瘤可称湿疹样癌,生长较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黑色素原经肾排出后氧化,使尿液呈暗褐色,称黑色尿。若在尿液中加入氯化铁、重铬酸钾、硫酸,可促进其氧化,再加硝酸钠,尿液呈紫色;先加醋酸,再加氢氧化钠,尿液呈蓝色。化学治疗免疫治疗三嗪咪唑胺每天2.5mg/kg加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