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大师作品 PPT课件_第1页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 PPT课件_第2页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 PPT课件_第3页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 PPT课件_第4页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师与公园 PARKDESIGN 2017 12 20 1 伯纳德 屈米 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 设计师 他出生于瑞士 毕业于苏黎世科技大学 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他著名的设计项目包括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东京歌剧院 德国Karlsruhe 媒体传播中心以及哥伦比亚学生活动中心等 2 拉 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 解构 3 项目背景 拉 维莱特公园是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任期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而主持在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 当时法国在政府为此组织了一场公开的国际竞赛 公园在建造之初 它的目标就定为 一个属于21世纪的 充满魅力的 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 当时包括瑞姆 库哈斯在内 一共有472份方案 最终屈米的方案赢得了这次竞赛 拉 维莱特公园诞生的时代 正值法国园林复兴运动的初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不论是拉 维莱特公园的业主还是设计师屈米 都意在创造一个与以往园林风格大不相同的作品 一个21世纪公园的样板 4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边缘 巴黎第19区 环城公路 地铁站 巴黎的环城公路和两条地铁线都经过公园的所在地 因此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的公园后 能在公园的另一端方便地坐到车 5 周边环境分析 1974年以前 这里还是有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 当时的牲畜及其他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 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 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 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 公园南北都有站点 因此交通还是很人性化的 6 线系统 点系统 面系统 公园的点线面系统 公园被屈米用点 线 面三种要素叠加 相互之间毫无联系 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 但又可以说它们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三者相辅相成又互相抵触 形成了非可以为之但又丰富多变的空间序列 7 面 面的体系有主题花园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 耐践踏的草坪组成 以满足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 8 草坪空间与小品互相融合形成的趣味空间 每个主题花园可提供不同形式的活动行为 各个花园风格各异 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感和断裂感 充分体现了拉维莱特公园的多样性 这10个主题花园包括镜园 恐怖童话园 风园 竹园 沙丘园 空中杂技园 龙园 葡萄园 水园 少年园 9 龙园 竹园 10 葡萄园 镜园 源于萤火虫飞舞的设计 11 线 线性的林荫大道 连接公园内各个小主题园的曲折园路 两条架空的长廊 连接园内各个建筑和主题园 形成园内的两条主线 第二层为线性体系 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 它由两条长廊 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 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路和一条称为 电影式散步道 的流线型园路组成 东西向及南北向的两条长廊将公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作为公园的轴线 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 长廊波浪型的顶篷使空间富有动感 打破了轴线的僵硬感 长达2km的流线型园路蜿蜒于园中 成为了联系主题花园的链条 园路的边缘还设有坐凳 照明等设施小品 两侧伴有10 30m宽度不等的种植带 以规整式的乔 灌木种植起到联系并统一全园的作用 12 13 点 第三层为点的体系 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 间距为120m的一组 疯狂物 屈米称之为folly 构成 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并与草地及周围的建筑物对比十分强烈 因而非常突出 疯狂物 Folly 14 15 folly与线与面的元素结合 相得益彰 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空间 对建筑功能确定性和结构形式的解构屈米设计的 疯狂物 folies 消解了它的具体功能 它在功能意义上具有不确定性和交换性 消解了传统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功能的互换性和因果关系 在这里形式没有服从功能 功能也没有服从形式 建筑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构图或功能的表现 空间成为了一种 诱发事件 16 Folies可以作为信息中心 小卖饮食 咖啡吧 手工艺室 医务室之用等 和建筑物落在一起的 就作为其入口或强调立面 除此之外 在它里面还安排了很多活动 公园夜景 这是一个作为cafe吧的folly 17 folies有些纯属屈米的爱好 而无功能性的雕塑般的添景物 18 由folly营造出丰富的体验空间 19 公园是点 线 面三个全然不同的系统的叠合 每个系统都完整有序 但重叠起来就会相互作用 它们的相遇可能造成彼此冲突 可能相得益彰 也有可能相安无事 folly与建筑的重叠 引发了冲突 folly与线与面的元素结合 相得益彰 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空间 20 运河岸边 高架廊道和红色的folly构成了前景 后边的林荫衬托 在运河里的倒影形成了一副宁静独特的且吸引人的画面 各种人群在运河边活动 有跑步的 有骑自行车的 有看孩子的老人 各自乐在其中 21 公园的色彩 公园的色彩是不得不提的一点 原有的建筑有高技派的半球形影院和科学与工业城 有改建的市场大厅 充满现代感 不过带来的都是冷冰冰的金属质感 在公园的绿色基底上加入了醒目的红色folly 立刻让整个公园变得统一而又充满吸引力 22 点线面叠加 展开空间序列 23 设计思想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 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屈米认为 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 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 没有运动就没有建筑 他主张必须认识到建筑是自由空间 事件和活动组合而成的 自古以来都把建筑的主体理解为空间 但在屈米心目中空间只是一种 诱发事件 还有比空间更重要的东西 屈米的 三个程序设计 的概念 交叉程序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 和 解析程序设计 交叉程序设计 是把空间用于与原来的空间意图不同的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 是把两项设计的各种空间布置结合在一起 而忽略掉其对立性 解析程序设计 是把两个设计结合起来 就是让设计A的必要空间布置同设计B的可能布置两者混合起来 24 解构主义 19世纪末 尼采宣称 上帝死了 并要求 重估一切价值 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股质疑理性 颠覆传统的思潮 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运动 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 解构主义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5 理论基础 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 雅克 德里达 解构主义领袖 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 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 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解构主义 26 在德里达看来 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 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 一个中心语词 一个支配性的力 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 这种终极的 真理的 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 简言之 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27 特点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 反权威 反二元对抗 反非黑即白 28 解构建筑 所谓解构主义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解析的方法 将传统结构分解成一系列要素并重新组合 组合的原则却不再遵循传统的均衡与稳定 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随机性 29 理论上的继承 屈米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 他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 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 以更加宽容的 自由的 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 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了建筑的解构主义理论的人是埃森曼 30 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 而且成为都市文化的载体 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某种形式 而是创造社会性的公共空间 建筑设计并不是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 而是探索世界的知识形式 人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探索世界 比如电影导演 艺术家 也可以作为建筑师来观察这个世界 伯纳德 屈米 BERNARDTSCHUMI 31 创作来源 电影艺术 文学理论 在SituationistInternational运动背景下他将两者与建筑相结合 发展了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学者的研究工作 为的是重新审视建筑承担的责任和加强建筑对文化的表达 这个理论在他的建筑实践中以两条线索来展开 揭露建筑次序与生成建筑次序的空间 规划 运动之间的传统联系 创造空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的新联系 32 屈米的设计通过组织事件的方法 往往暗示了一种比平常的生活更有效的生活方式 建筑的责任从提供功能空间转向了组织社会活动 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 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 而不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 屈米作品在行为学上有明显的动机性 引导使用者自发革命性地使用他所提供的空间 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受设计概念 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 情景构造物 城市的布景者 33 概念一TechnologiesofDefamiliarisation概念二TheMediatedMetropolitanShock概念三De structure概念四Superimposition概念五Crossprogramming概念六Event TheTurningPoint 建筑思想 34 三个程序设计的概念 交叉程序设计 把所给空间用于与原来空间意图不同的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 把两项设计中的各种空间布置结合在一起 忽略掉其对立性 解析程序设计 把两项设计结合起来 让设计A的必要空间设置和设计B的可能布置两者混合起来 35 代表作 新卫城博物馆 36 法国国家图书馆 辛辛那提大学体育中心 37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法兰西是一个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又勇于创新的民族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始终是法国人的骄傲 但是他们并没有局限于对传统园林形式的模仿 而是将其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础 拉 维莱特公园正是这种基于传统的创新 它延续了传统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并将这些构成要素及手法进行分解 概括 抽象 引伸的再创造 但却在形式 布局和采用的技术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8 拉维莱特公园的先进性 公园做到了 白天看风景 晚上看夜景 而之前法国的大多数公园都只在白天开放 屈米基于城市变化理论提出了可塑性空间的设计思路 主要通过一些网格以及网格节点上的亭子进行控制 园在城中 城在园中 改变了传统园林和城市分开的状况 创造了公园和城市相容的结构 39 拉维莱特公园的缺陷性 在实际设计中 屈米试图用建筑的方式来追求一种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效果 但这种建筑化的思路走向极端 丢掉了园林崇尚自然的本质属性 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40 造价非常高 尽管很多建筑的造型非常奇特 但过于装饰化 时装化 过不了多久就让人感觉到过时和厌倦 公园的整体气氛更像是一个游乐场 而不是供人接触自然的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的缺陷性 41 总结 严谨的点 线 面三个系统的构图方式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 公园没有传统的轴线序列 没有控制全园的中心 打破了传统的造园手法 空间中一系列不确定的元素带给在其中游览的人连续的戏剧化体验 解构主义的解构手法和形式语言直接被现代景观设计所利用 它进一步扩大了景观设计的艺术视野 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 42 个人简介彼得 沃克 1932年生 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 极简主义 设计代表人物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 ASLA 理事 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 彼得 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 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 顺应时代的需求 施工技术精湛 1975年成立SWA事务所 作为SWA的负责人主要顾问厦董事会主席 他将SWA塑造成国际知名的环境设计的多学科综合事务所 彼得 沃克 peterwalker 43 代表作 哈佛大学泰纳喷泉 1984年设计 位于美国剑桥的哈佛大学校园内科学中心前由159块天然石块不规则排列而成的一个直径60英尺 1英尺 30 48厘米 的圆形石阵及中心的雾喷泉组成 44 整个石阵被精心的设置在沥青路和草地的交接处 石身的一部分被埋于地下 这些石块就像是慢慢的顺势蔓延到草地中的一样 在绿草间大树下延伸 自然融合得就像是从环境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45 雾喷泉具有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功能 从物质的角度而言 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 其功能之一是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的特殊形态 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动的静 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迷蒙 46 其二是感受它与周围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变化 去感受那被它沁润的石块湿柔的表面与外围干燥石块的坚毅沧桑的外形之间的对比 感受阳光下细雾中美丽的虹 同时它的迷雾朦胧改变了人们观察对方 观察世界的方式 47 其三是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 159块天然石块从周遭纷繁的公共空间中划分围合出这样一块60英尺直径的圆形静空间 而雾喷泉又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直径上相互对视的目光 使这里更显私密 增加了实用性 从精神的角度而言 雾喷泉的细腻 朦胧与天然石块的粗糙 质朴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个空间 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48 911纪念广场是彼得沃克生涯里一件非常有分量的作品 2004年1月 以色列建筑师迈克 阿拉德以作品 倒影缺失 从63个国家5000多份方案中脱颖而出 之后他便邀请了彼得沃克一同完成这个项目 该项目最终获得了201ASLA专业奖 通用设计荣誉奖 911纪念广场 49 两束高能量的镭射激光 射向深邃的夜空 宛如双塔重生 并慰籍着遇难者的在天之灵 为了纪念911事件 在双子塔原有的位置上设立了庞大的瀑布 周边设置了森林广场 巨大的高差 让大瀑布格外壮观 水流的不断漫下 让人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再复返 也以此缅怀曾经的 双子大厦 与遇难者 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50 设计师选择了美国的国树橡树 来种植广场上的这片森林 51 受害者名字刻在青铜板上 现场瀑布的轰鸣声升华到访者情绪 52 内敛有力 细节惊人 森林与遗址空洞共存对话 虽然照片不能反映出遗址空洞中的音效 但却依然夺人心魄 2012年专业奖评审委员会 53 索尼中心 SonyCenter 位于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北部的一块三角地上 这里在二战前曾是繁荣的都市文化及交通中心 战后荒废多年 两德统一后重新开发 现在这一带已经成为了柏林新面孔的代表地区 在这里摩登建筑群与古典城区交互辉映 令人耳目一新 由建筑师HelmutJahn 景观设计师PeterWalker设计的索尼中心已经成为这里最吸人眼球的标志性建筑 该建筑占地26 400平方米 共由8座建筑组成 其中包括索尼公司欧洲总部 电影媒体中心 写字楼 商业服务 住宅公寓 休闲娱乐设施等 每年能够吸引800万游客 他们的平均逗留时间为90分钟 在各类物业中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办公和商业为主 办公 商业以及由办公商业混合而成的电影之家分别占50 18 和13 同时 该项目提供了20 的高档住宅 作品 柏林索尼中心 54 其建筑设计理念相当前卫 几栋风格各异的大型玻璃建筑围成一个小广场 一个巨大的圆形穹顶在空中将它们联系称为一个整体 远望去仿佛一个飞碟落在建筑上一样 尤其在晚上 彩灯变换 使这里多了一份神秘感 中心主要是一个大型的电影院和几个餐馆 还有一些小型的店铺 其实就是一座休闲娱乐中心 55 夜色下的巨大穹顶 轻如蝉翼 56 景观设计依然采用简单的几何元素 圆弧和矩形方阵 配合默契景观和建筑 既不咄咄逼人 也不被奴役 57 建筑流光溢彩 凉爽 软景观和彩色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补救办法 58 绿色植物包围的采光天窗 美观又防止人靠近 59 广场大厦和镇中心公园 PlazaTowerandTownCenterPark 1991年 沃克为西萨 佩里的广场大厦 加利福尼亚州 入口设计的不锈钢双池成为建筑物成功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人行与车行入口区及路边停车区并非与双池隔离 因此双池形同城市雕塑 60 结合草地 水 鹅卵石以及弓形正立面建筑所用的不锈钢材质 水池反光的 水面 映衬着天空 并因风吹和人的触摸而波光鳞动 大石块铺在清浅水池底部 水池既是与自然的对照与结合 也是种城市设旋 61 水池设计模仿从中心点传出的涟漪 并进一步几何化成为同心圆状 这一简单作品在每轮设计中不断增加暗示与新意 一条位于细石广场内的不锈钢直线 连接着两个建筑物 并捕人水池的同心波环中 与变幻的形式深人关联 简单的形式和与环境建筑致的用材使美弃此清晰而丰富地展现 令路人惊羡 62 当看到沃克的作品时 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 古典的元素 浓重的原始气息 神秘的氛围所打动 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 艺术与景观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63 极简主义 Minimalist 又称最低限度艺术 它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 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 很快 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 沃克 PeterWalker 玛萨 舒瓦茨 MarthaSchwartz 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 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 物即其本身 Theobjectisthethingitself 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 如同绘画和雕塑 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 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 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例如 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 它的设计十分别致 令人难忘 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极简主义 64 历史背景伯奈特公园最早由伯克 伯奈特 BurkBurnett 捐资 设计师乔治 凯斯勒 GeorgeE Kessler 规划设计 风格为传统的自然风景园形式 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塑广场 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沃斯市重要的入 形象 为了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的复兴 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 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奈特公园 1983年彼德 沃克作为SWA集团方案设计师赢得设计竞赛 重新设计了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 公园处于一块平坦地带 周围都是钢筋水泥建筑 四面有较高的楼房 65 从公园外围流线图可以看出 该公园比较开场 入口较多 市民从不同方向均可方便进入 66 园采用了网状主路与45 斜交次路相叠合的规整布局结构 在比路面略低的绿色草坪衬映之下 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图案效果 由方形小水池拼成的长方形水池带穿插在 米 字形图案中 形成了一种新的节奏与质感 内部 米 字形图案中没有采用规则种植方式 自由种植的乔木沿周边成组布置 使得平面规整性与自然种植围合形成的空间自由性二者相应成趣 较好地解决了与外侧城市道路及人行道的关系 67 68 沃克对于网格的使用提出了两种似乎是相对的观点和目的 如其他勒维特等极简主义艺术家在他们早期作品中对网格的使用一样 沃克利用网格作为精炼的形式语言的载体 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69 奈伯特公园的设计分为三个几何水平层次 最上层是稍许高出地面的粉红色花刚岩石步道 其图案是矩形和对角线的网格 该路网在公园的平面上形成了一张网 把影子投射到下一层的绿色草坪上 下陷的草地成了场地的基底 然而又同相互交叉的步道构成不断变化的图案 两者相辅相成 坚硬与柔美 素净与繁茂 正统与乡土之间的对比又被最低的第三个层次所强化 这一层是是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水池并列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与道路层及草坪层紧密相联 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 同时也强化了结构网格中正交方向的秩序 使道路和草坪网格退后成为基底图案 整体结构依然是清晰的 这种形式的草地和花岗岩各个部分相连接 为人们对这个对层次构图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比对 70 道路系统由垂直及对角线网格构成 铺以粉红玛瑙色花岗岩 因凸出公园地面而在草坪上投下阴影 下沉草坪提供地平基础 与多变的花岗岩交叉图案相互呼应 形成软与硬的对比 嫩绿生机与静谧的对比 形式感与亲切感的对比 71 沃克以几何网格的叠加手法设计了草坪 树林 水池 坐卧游戏的场地 使该公园既具有传统绿地可供休闲思考的自然空间 作为城市公共广场常有的集中硬地空间 同时具有市中心区入口的气势和特色 72 彼得 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考虑的 从建筑学构图与艺术角度考虑 他以形式上的简约为设计的首要目的 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 在彼得 沃克风格成熟的时代并不特别强调与生态有关的内容 这是时代的产物 而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简约是生态实质上的简约 对自然的最少干预但又获得最大的收获 当然 现代主义的形式服从功能这一点不会变 但是 这里所指的功能不仅仅是人的使用功能 还有生态的功能 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不需要维护的 而彼得 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 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断的修剪 这是他那个时代的优秀反映 而我们的设计带有强烈的本时代关于环境的意识 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认为彼得 沃克的作品风格与形式简约 打破了古典园林的作法 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主义 但我们所提倡的是后现代主义 是生态艺术的崛起 真正认识到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 不仅仅是去掉装饰 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 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 并且当代的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 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 俞孔坚 评论 73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 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俞孔坚 是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首席设计师 是中国最大 最早创立的设计公司之一 74 弹性景观 金华燕尾洲公园 75 在隔江相望的城市包围下 燕尾洲已经成为金华这一具有100万人口的繁华都市中 唯一尚有自然蒹葭和枫杨的芳洲 义乌江和武义江在此交汇而成婺江 金华江 洲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开发为金华市的文化中心 现建有中国婺剧院 为曲线异形建筑 洲的两侧堤岸分别是密集的城市居民区和滨江公园 但由于开阔的江面阻隔 市民难以到达和使用洲上的文化设施 留下的洲头共26公顷的河漫滩 其中部分因采砂留下坑凹和石堆 地形破碎 另一部分尚存茂密植被和湿地 受季风性气候影响 每年受水淹没 形成了以杨树 枫杨为优势种的群落 是金华市中心唯一留存的河漫滩生境 为多种鸟类和生物提供庇护 包括当地具有标志意义的白鹭 原场地现状 76 设计面临四大挑战 1 如何在提供市民使用的同时 保护这城市中心仅有的河漫滩生境 给稠密的城市留下一片彼岸方舟 2 如何应对洪水 是高堤防洪建一处永无水患的公园 还是与洪水为友 建立一个与洪水相适应的水弹性景观 3 如何处理与现有的异形建筑体和场地的关系 形成和谐统一的景观整体 4 如何联接城市南北 给市民提供方便使用的公共空间 并强化城市的社会与文化认同感 77 弹性景观总平面 金华燕尾洲公园 78 79 弹性设计策略DesignStrategy ResilientLandscape 1 保护自然与修复生态的适应性设计AdaptiveTacticstoPreserveandEnhancetheRemnantHabitats由于长期采砂 造成场地坑洼不平 地形破碎 针对这一特点 设计通过最少的工程手段 保留原有植被 在原有坑塘和高地基础上 稍加整理 形成滩 塘 沼 岛 林等生境 以便培育丰富的植被景观 在此基础上 结合各类生境的特点进行植被群落设计 重点补充能优化水质的水生藻类 沉水 浮水植物 能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的浆果类植物以及具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等 由此 完善和丰富了场地中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80 去掉水泥防洪堤后 使河水得以通过卵石层过滤净化后进入堤内低地 原有的采砂坑变成了可以游泳和戏水的内湖 戏水 2014年夏天 81 与洪水相适应的栈道 五年一遇的高度 并与梯田的田埂系统相结合 形成一个空间体验系统 使游客与自然能亲密接触 西南望 82 高挑的平台和凉亭 地处200年一遇洪水范围之上 让游人近能俯瞰内湖景观 远能眺望城市 83 2 与水为友的弹性设计WaterResilientTerrainandPlantingDesign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 金华受强烈的海洋季风性气候的影响 旱 雨季分明 雨季常受洪水之扰 同时 为了争取更多的便宜土地进行城市建设 大量河漫滩被围建开发 两江沿岸筑起了水泥高堤以御洪水 隔断了人与江 城与江 植物与江水的联系 同时 江面缩窄 也使洪水的破坏力更加强大 为保护沙洲不被淹没 当地水利部门已经在燕尾洲的部分地段 分别修建了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两道防洪堤 破坏了沙洲公园的亲水性 84 本设计不但将尚没有被防洪高堤围合的洲头设计为可淹没区 同时 将公园范围内的防洪硬岸砸掉 应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 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 不但增加了河道的行洪断面 减缓了水流的速度 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 提高了公园邻水界面的亲水性 85 去掉高高的水泥防洪堤 通过就地平衡土方的 填 挖 策略 建立梯级生态护坡 形成洪水缓冲区 让适应性植被茂盛的生长 平时为游客提供美丽的体验空间 东望 梯田河岸同时将来自陆地的面源污染和雨洪滞蓄和过滤 避免对河道造成污染 本项目尽管只有一段微不足道的生态防洪区域 但可作为婺江流域河道防洪设计的样板 供借鉴和推广 86 除了水弹性的河岸设计外 场地内部也采用百分之百的可下渗覆盖 包括大面积的沙粒铺装作为人流的活动场所 与种植结合的泡状雨水收集池 和用于车辆交通的透水混凝土道路铺装和生态停车场 实现了全场地范围内的水弹性设计 87 3 连接城市与自然 历史与未来的弹性步桥AResilientPedestrianBridgeConnectsCityandNature FutureandPast横跨三江六岸的富有弹性和动感的步行桥 联接城市的南北两大组团 以及城市与江洲公园 步行桥的设计以金华当地民俗文化中的 板凳龙 作为灵感来源 板凳龙 不仅仅是一种狂欢的舞蹈 更是社区和家族的纽带 它灵活机动 编织起文化与社会的认同 彩桥因地势盘旋扭转 富有弹性 结合缓坡设计巧妙化解竖向高差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