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_第1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_第2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_第3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班级 姓名 1、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1937年二五计划的完成C.1936年宪法的制定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完成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4、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5、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0070315A B C D6、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8、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对我国的启示是( )A用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 B大力发展生产力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9、苏俄(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有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该体制的特点包括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运用多种所有制发展经济 实行指令性计划按照“物质利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 ( )ABCD10、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11、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12、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13、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14、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人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15、斯大林在1929年12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斯大林“抛开”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确定和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方针C颁布1936年宪法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16、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 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17、“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J汤因比的上述言论主要基于( )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到极大冲击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走进了死胡同 与西方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初步成果A B C D18、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19、1931年美国( )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20、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结合图片材料分析1928年以后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 (2)从农轻重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2分) 材料二 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3)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分)材料三 图四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宣传画(4)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我国为改变这种体制做了哪些努力(2分)(5)结合上面四幅图片,从中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分)第2课斯大林模式答案15DCBCA 610DDCBD 1115BACCB 1620DAACA21、【解析】本题以图片为切人点,考查对斯大林体制有关史实的掌握及从中得到的启示。第(1)题实际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及其成因;第(2)题和第(3)题从不同角度考查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及成就;第(4)题要从经济体制和政治路线方面回答其影响;第(5)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变化:实行农业集体化。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2)短期内苏联的重工业飞速发展,但农业和轻工业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变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开创“斯大林模式”。成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到1937年,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