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_第1页
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_第2页
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_第3页
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_第4页
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孟子教育理论及其学习思想摘要分析孟子的教育理论与学习思想,探究孟子倡导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迪。关键词孟子;教育;学习孟子是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他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的思想学说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先秦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可以说是孟子开始运用这个概念的。他从三十多岁开始办学,以后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学说,始终有大批学生追随受教,晚年回乡著述和讲学,他一生的主要职业是教学。孟子教育思想相当丰富,对现代的教育依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能学习从人性论角度而言,孟子的这种说法看到了人格上的平等和天赋禀性的平等,和现代社会“教育公平性”的提法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先秦两汉思想家用乃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于人性或人的天赋素质的研究。关于人性的理论,是他们整个思想体系特别是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有人性理论作基础,使得他们的思想理论具有思辨性和较强的说服力,从而吸引后人重视他们的思想,也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作用。”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人都需要学习道德知识的掌握需要人们去学习孟子所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们学习知识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要完善自身,就必须学习,而学习须通过学习一定的科目才能实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但有所发展和创新,尤其重视诗书。不仅仅是道德领域,孟子的教育思想中还涉及了生产方面的内容,但由于当时生产技术并不像今天一样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学科和领域,再加上儒家学派占主流地位,故而涉及得相当少。三、存心养性,不断修养践履:时时都需要学习儒家中孟子最重修养,认为只有先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治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实际上,学习如果只侧重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就会导致学习的功利性,精神的荒芜;反之,如果只侧重人格的培养,则会导致学习的不实用性,物质的贫乏。孟子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强调的理想道德人格培养、倡导的节俭等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另一方面又扼杀了人的个性,压制了人的反抗精神,最终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服务的。四、不为拙工改废墨绳:按高标准去学习孟子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墨绳,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墨绳”是木工、建筑工所用于确定标准的工具,有它们才能确定方圆和曲直,保证成品和工程符合规格。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方而不成方,该圆而不成圆,该直而不成直,该曲而不曲,这样的木工产品必是废品;墙和桥应直而不直,该曲而不曲,这样垒的墙、搭的桥,必然倒塌。所以,没有工艺标准,不可能完成合格的产品和工程。羿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射手,百步穿杨,箭不虚发。孟子用这个比喻说明,不论受教育者原来的水平如何低下,他的教学标准是不会改变的。教育必须有标准,而且标准要高要严,才能造就出合格的优秀人才。这就向我们提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问题,尤其在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我们正处于知识更新的过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社会科学也如此,即便是基础科学,一本教材讲二十年多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我们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先进的、高标准的知识教育学生。不然的话,落后必然被淘汰。五、犹缘木而求鱼:学会学习1.自求自得: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孟子非常重视学习的自主性,自求自得是孟子深造之道的核心策略。“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这里所说的道,其实指的就是学习的方法。2.专心致志:注重学习的自控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坚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孟子举奕棋的事例来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内省:注重学习的自我反思“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反求诸己是儒家所坚持的一个重要的个人修养原则,强调自我的反省,自我改正错误。“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认为,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他所不屑于去教诲的人如果有所感悟,就已经起到了教诲的作用;但如果此人毫无感悟,你就是去教他也没什么作用。4.由博返约:注重学习的融会贯通博学是历代教育思想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孟子认为“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思是广博地学习各种相关知识,详尽地阐述,目的是要回到简约地阐述,这句话同时还体现了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即博学有利于加深理解,更直接地抓住问题的实质简约。由博返约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意思是指言语浅近而含意深远,这是善言;操守简要而恩惠广博,这是善道。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当重拾国学精粹,借新课程之东风,让有益于当今教育的传统教育思想在扬弃中大放异彩。参考文献:1靳健.孟子思想学说与诗教文化J.教学讲义,2011.2夏凤.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