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联想教学;个性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能够随着教学内容和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但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对标准叙述形式的题目,或曾经见过面的题目会解答,而对于没见过面的稍加变化的题目,往往就如遇到“陌生人”,不知从何入手去解答。想问题没有方向性、没有准确性、没有灵活性。我想这无疑源于获得知识的支离破碎、不系统、似是而非;思维无条理、无层次,缺乏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发散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先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体会。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性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而言,表现为对问题善于抽象概括、理解透彻、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并能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用于解决其它1、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每天都在接受新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更注重前后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学过的知识,不断扩大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组成清晰、分明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更有效地解决问题。2、加强概念对比教学本人认为知识的对比是调动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知识之间对比得越清楚,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越能加深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发展的阶段,但他们接触的很多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与错觉,不能明确概念的本质。通过对比,既可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方法,又可在对比中鉴别它们各自的特色与本质。对比清楚了,学生才能对概念理解得深刻、也才能达成思维的深刻。3、注重联想教学联想是观察的基础,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的特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阔思路,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男生和女生的比是6:5“可引起学生的许多联想:男生人数是6份,女生人数是这样的5份,一共是11份;男生是女生的11/5倍,女生是男生的5/6。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6:11。女生与总人数的比是5:11;男生占总人数的6/(),女生占总人数的5/(),经常开展类似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联想,可激发已有知识和经验,把思考引入新的领域,引向更深的层次。4、重视动手操作美国教育家研究发现:“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动手做数学,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更为系统与条理,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活动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出不同的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再讨论交流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得出同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是半径的6倍多一些,时再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谓水到渠成。学生不仅深刻认识了圆周率,而且对周长、直径、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为透彻。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灵活性是指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能通过不同途径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较好地进行迁移,使思维多向性。1、巧设开放性题目在课堂练习中,教者要适量设计开放性的题目。例如有些题目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题目可以不给全条件,由学生去补充;有些题目给一组条件和问题,由学生自己编题;有些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让学生比较哪种最简便。这样在练习中,就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2、精心组织,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既是对学生认知的一种强化,又能开放学生的思维,使形式的思维呈现多向性。常见的变式训练不外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易呈现出单向性。顺向的好掌握,逆向的则不易掌握。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通过一些变式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双向性,培养其可逆性思维。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从而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例如“甲筐苹果比乙筐多10千克”这是差的一般叙述形式。变式后可以说成“乙筐苹果比甲筐苹果少10千克”、“甲筐拿掉10千克苹果和乙筐同样多”、“乙筐在添上10千克和甲筐同样多”、“甲乙两筐苹果相差10千克”“甲筐给乙筐5千克苹果,则甲乙两筐同样多”如果在教学中坚持类似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就会得到提高。3、激发训练求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思维发散,激发求异心理在多种解法中发现最佳解法,尤其是在应用题和列式计算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求异思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练习:3.5*0.98+0.07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方法:3.5*1-3.5*0.02+0.07然而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的方法:他说0.07可以拆成3.5*0.02然后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3.5*(0.98+0.02)相比而言前者虽然能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但思维已形成一定的定势。后者才是真正利用这一题切实进行创新思维,体现求异性,实现了这一题的价值所在。三、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所谓思维的创造性,就是指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提出先见解和采用先方法的思维品质。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宽,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成民主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设想,放心地回答,才可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3、寻求多样的解题策略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学,一个答对,就是全班都懂了,其实不然,有人懂了,并不不所有人都懂了,也不意味着该问题这一个结果,就这一解题方法,究其原因,教师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发展,相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思维的方式不同,运用的策略也不一定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把盐和水按1:15配制成盐水,5克盐需加水多少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想出生方法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安排再安排学生去交流,一来取长补短,二来可以知知识可以沟通,克服思维保守,培养思维的创造性。4、张扬独特的个性思维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我们所有教师而言,在要求我们对学生思维个性加以挖掘,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割裂,教师指定好学生的思维路张,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现在我们必须摒弃学种做法,启发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用2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26千克,造这样计算,用20吨黄豆可榨油多少吨?在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何比例时,绝大数同学是根据每千克黄豆榨的油一定,也就是油的总量与黄豆的总量的比值一定,判断出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有一个同学说出他与众不同的想法:根据生活经验,黄豆越多榨的油相应的也就越多,可见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再根据成正例的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同,可以断定黄豆与榨的油成正比例关系。瞧,多简便多有个性的思维。5、鼓励大胆地猜想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面对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这样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全过程,学生思维深处的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和猜想长方形有什么样特征?学生猜想出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而组织学生自己去验证时,学生想出了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创造性得以培养。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快速性,表现为思考问题时,快速灵活,限于迅速和准确的解决问题。1、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数学知识是成螺旋式上升,新知一般都是建旧知的基础上的,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保证。如果掌握了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就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减少因计算麻烦而造成的错误码。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加强直觉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问题整体的观察思考,提倡大步骤思维,把握总体的思维策略或入手方向,养成直觉引路的思维习惯。3、坚持不懈地训练。坚持每日至少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天天接受分析数量关系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