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水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作业文件云南水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规范无损检测管理,确保原材料、焊缝等无损检测结果正确可靠。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无损检测管理。三、相关标准1)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 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3) GB/T14406-93通用门式起重机4) JB6128-1992水电站门式起重机5) GB150钢制特种设备6) GB151管壳式换热器7)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8) 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碳素结构钢外观检验合格2、低合金结构钢焊后24h3、高强钢焊后36h4、零件机加工后5、较厚焊件施焊过程中6、工件热处理冷却后四、检测流程图表面预处理根据受检工件工艺要求工作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清除焊缝两侧热影响区飞溅、铁锈、油污、氧化皮等异物二次返工不合格品复 检返工处理探伤检测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转入下道工序 合格 合格五、职责5.1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本公司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并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具体职责见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5.2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负责本检测任务的完成并保证检测质量,对本检测工作做好原始记录,绘制布片图,并对其准确性和拍片位置的正确性负责。5.3其他人员职责见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六、程序方法6.1无损检测方法6.1.1本单位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超声波测厚。6.1.2检测方法、合格级别、检测部位等由检验员在无损检测委托单中加以明确。6.1.3无损检测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后,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并对其正确性负责。6.2检测人员资格6.2.1凡从事特种设备及零部件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持证上岗。6.2.2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1、2、3级(由底到高),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级无损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类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6.2.3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报告签发人员必须具有2级或3级资格,并且每四年进行一次重新考核和资格确认。6.2.4射线检测人员还必须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6.2.5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由质量管理部部长按工作需要提出,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后,由行政人事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培训日程安排培训取证。6.2.6凡从事特种设备及零部件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a. 不论是否经过校正,至少一只或两只眼睛的近距离视力为:距离不小于30cm时,至少能读出Jaeger视力表上的1号或Times RomanN4.5或等效类型和尺寸的字母,并一年检查一次; b. 从事射线评片工作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远的一组高为0.5,间距为0.5的印刷字母;c.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的颜色视觉应能辨别和区分所涉及的NDT方法或雇主规定的颜色之间的对比。6.3检测程序和方法6.3.1无损检测委托a. 凡属公司产品技术文件和有关制度规定要进行无损检测的原材料、产品及其零部件,均由检验员按无损检测要求和生产进度情况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并随“制造过程卡”一起送交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b.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对“无损检测委托单”进行确认,安排指定级或级人员为无损检测检验员进行无损检测。c. 对于委托无损检测的材料和工件,应根据无损检测要求进行表面清理,凡是规定须作外观检查的工件,检验人员应在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委托无损检测。d. 探伤前工件表面和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必须经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及时返回检验员处进行处理。6.3.2检测前准备a. 无损检测检验人员核对“无损检测委托单”与受检工件是否相符,发现被检测工件(或材料)不具备无损检测条件时,应及时通知作业单位进行处理。b. 每次检测前由无损检测检验人员编制(确定)无损检测工艺卡,经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实施。c. 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负责对外联络和技术资料整理。d. 无损检测检验人员根据工艺卡和设备状况选择探伤设备。6.3.3检测操作a. 无损检测人员现场拍片时,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b. 检测人员根据工艺卡确定探伤部位,根据探伤要求进行仪器调试,检测和评定,同时记录探伤条件,绘制布片图,并在工件上做好探伤标记。6.3.4检测标记a. 定位标记:焊缝透照底片应有搭接标记(),如有需要也可放置中心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b. 识别标记:被检的每段焊缝附近均应贴有下列铅质识别标记,工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1、2指返修次数)。c. 标记位置:上述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均要放在胶片适当位置,并离焊缝边缘至少5。d. 永久性标记:工件表面应做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产品不适合打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或其它有效方式标注。永久性标记规定按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执行。6.3.5检测结果a. 检测完毕,由级或级无损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b. 射线探伤时,底片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底片上的各种标记应该齐全且位置正确; 底片的黑度应满足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 底片上显示的像质指数必须符合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规定; 底片上不允许存在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具体规定见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 背散射的判定依据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底片质量如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及时进行重照,对底片质量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c. 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按无损检测记录表卡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写,并签字确认。d. 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填写符合Q/YDH212.09记录管理制度的规定。e. 对整台产品检测结束后,由无损检测检验人员汇总检测资料,复核检测比例,签发检测报告。f. 对合格产品或零部件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在“制造过程卡”上签字(章)确认后转下道工序。g.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需对检测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正确、完整后签字(章)转交检验员编制出厂文件和产品全部档案。6.3.6返修复验和扩探a. 需返修的焊缝或工件,应停止流转,由无损检测检验人员签发焊缝返修通知单,标注返修部位和缺陷性质,转给作业单位进行返修。b. 返修后,经外观检验合格,由检验员通知探伤室进行复探及扩探。c. 复探时应按原来无损检测条件进行操作,并严格按标准规定作出结论,并由检验人员及时通知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d. 同一部位的焊接接头超过两次以上返修,须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并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和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字样记入特种设备质量证明书的产品制造变更报告中。e. 凡发现焊接接头表面凹坑、机械划痕,制造单位应打磨消除,如不影响评定级别的不需要重新检测。f. 如外观检测时发现超标咬边缺陷,制造单位应进行返修并作记录,补焊部位必须进行探伤并加返修标记“R”,且对该焊接接头作相应规定的扩探。该探伤部位长度可计入检测比例中。g. 如外观检测时发现其它超标缺陷(气孔、夹渣等),制造单位应进行修磨消除。该部位必须进行探伤,可不加返修标记“R”,但对该焊接接头必须作相应规定的扩探。该探伤部位长度可计入检测比例中。6.4检测材料6.4.1无损检测器材和消耗材料由质量管理部部长根据使用情况至少提前一个月填写无损检测器材和消耗材料采购计划表,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由物资管理部采购。6.4.2无损检测器材和消耗材料采购来后,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进行验收,确认后方可领用。6.4.3渗透检测时,对所有使用的废弃物品必须进行清理,统一放置。渗透探伤剂使用完后,喷罐必须统一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4.4胶片应保存在避光防潮处。6.4.5新购进的磁粉应按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中的要求进行技术鉴定,合格后才可使用。6.4.6渗透检测用渗透剂应按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中的质量要求进行技术鉴定,合格后才可使用。贮存温度1550,并应避免阳光照射。6.4.7增感屏应保持清洁无损,表面无划痕。对具有影响底片质量的增感屏应及时更换。七、设备管理7.1对损坏的无损检测设备,主管人员先填写报修单,报质量管理部部长批准后联系修理。7.2修复的无损检测设备和附件必须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由无损检测室使用。7.3需添置或更新无损检测设备时,由质量检控部部长提出申请,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由物资管理部采购。7.4无损检测人员不得私自将无损检测设备及材料带到外单位进行无损检测。7.5其余要求按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八、文件和资料管理8.1由本制度产生的下列文件资料,经整理完整后统一交档案室归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