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轮复习参考资料第2课时 空气和氧气一复习目标 1.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对人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2.记住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3.记住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 复习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3 复习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四知识梳理 考点一 空气1. 空气的组成及其用途(高频考点)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主要用途氮气_(最大)用于食品防腐,灯泡填充物,制作氮肥和硝酸的原料,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氧气_能支持燃烧、用于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纯氧)、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稀有气体0.94%用作保护气,可制成电光源二氧化碳0.0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他气体和杂质0.03%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3. 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物(高频考点) 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气体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_、 _、_。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_(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 【特别提醒】我国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浓度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_、_和_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污染物防治措施化石燃料的燃烧烟气、粉尘、NO2、S02等使用_能源,改变能源结构污染物的来源产生的污染物防治措施工业废气CO、H2S、氮氧化物等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植被破坏沙尘积极_,提高空气的自净能力 (3)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考点二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为无色、无味、_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固体或液体(都是淡蓝色)。 2. 化学性质(高频考点) (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特别提醒】氧气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不能用作燃料。 (2)常见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如下: 硫的燃烧 a. 现象 不同点: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_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 发出 _色火焰; 相同点: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 b. 化学方程式: 。 c.注意: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需向集气瓶中加适量_,目的是_。 木炭的燃烧 a. 现象 不同点:在空气中:木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 光; 相同点:放热,都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化学方程式: _ 。(当燃烧不充分时生成CO) 铁丝的燃烧(高频考点) a. 现象 在空气中_; 在氧气中:_。 b.化学方程式_。 【注意】在集气瓶瓶底要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 磷的燃烧 a.化学方程式 _。 b. 现象: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 。 镁的燃烧 a.化学方程式_。 b. 现象 _。 CO的燃烧 a.化学方程式_。 b.现象: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_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甲烷的燃烧 a.现象: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色的火焰;氧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相同。 b.化学方程式_。 氢气的燃烧 a.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色火焰;氧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相同。 b.化学方程式_。 小结:1.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 发生反应。五、常考题型剖析 类型一 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例1.(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类型二 空气污染与防治例2.(15宜宾)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C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 D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类型三 氧气的化学性质(易错) 例3.(15上海)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错分析】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的两个误区: ()“光”和“火焰”的区别:“光”是可燃性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火焰”是气体或固、 液体变成气体后燃烧产生的。 ()“烟”和“雾”的区别:“烟”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小颗粒扩散形成的现象,“雾” 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气体中形成的现象。六、测试巩固练习 A层级1.(15广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 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2.(15南京)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硫 B木炭 C铁丝 D红磷3.(15襄阳)“东方之星”沉船事故救援时,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氧气 4.(15北京)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15郴州)空气成分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 A氮气和氧气 B氮气和氢气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和稀有气体 B层级 1.(15株洲)示例: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1) 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 不同,产物不同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 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 不同,产物不同(3) 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 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反应物的 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2.(15福州)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实验回顾】右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减小, 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 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 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右图实验装置,再次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交流表达】 (1) 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计算结果 精确到0.1%)。(3) 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 _; _。参考答案A层级 1.A 2.C 3.D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墨模制作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洪山区潜水施工方案
- 【道法】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思考与行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金堂市场咨询方案公示
- 虹口区营销公司注册方案
- 咨询公司方案评估流程
- 建筑方案设计服务保障书
- 外墙氟碳涂装施工方案
- 高中篮球节活动方案策划
- 建筑外立面方案设计合同
- GB/T 46084-2025燃煤锅炉火焰温度图像检测技术规范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立体几何卷全解析【测试范围:沪教版2020必修第三册第十章】(上海专用)
- 小学法律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浙教版(2023)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1课 身边的算法 课件
- 2025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Unit 3 Places we live in单元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5课时)
- 2025年4月自考02204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 统战工作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