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透视_第1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透视_第2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透视_第3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透视_第4页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透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透视一、作文教学的目标随意性大当前,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主要战场,作文教学则附属于阅读教学,是为读而写的。许多老师经常把作文训练的目标定在教学生做人上。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内容落实上,教学目标往往被教育目标所取代。作文训练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作文本身的规律,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作文,强调要写真人叙真事,写出真情实感。批改时教师发现一篇作文我的妈妈这样写道:“我的妈妈今年四十八岁,她在外人面前经常沉默寡言,可是在家里一发起脾气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五岁那年,我和邻居的伙伴一起玩自来水弄湿了衣服,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狠狠地骂了我,爸爸劝解她也被她奚落了一番。妈妈的脾气真坏!”文章写得乱七八糟,但是看得出来,小作者句句发自肺腑。然而如今独生子女较多,孩子对妈妈这样厌恶实在很少见。学生认为只要写出了真情实感就能得高分。教师忽略了作文教学的目标随意性大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策略: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作文不是纯粹的写作训练,读和写有着重要的联系。读和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能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课文片断,这些都是读写结合的契机。有些课文的片断,或是总起分述段,或是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的片断,教师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让学生仿写。学生仿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特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习作童年趣事,教师可先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回忆童年的事,选择最有趣的说一说。接着,教师让学生回忆本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童年的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相似之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教师还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老照片,让学生围绕老照片回忆曾经发生的事,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广开“材”路。将读与写联系起来,领悟表达方法,学生就能根据习作提纲独立思考,完成习作初稿。教师要用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体验,使学生感悟出学文、写文与做人的道理。充分挖掘这一作文隐性资源,能让学生变换角度,进一步体会人生百态,提高习作能力。二、作文教学环境开放性小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的难点,难就难在它常常处在封闭的环境中。教材中的作文题目有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不知所云;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不屑一顾,作文材料匮乏;阅读与写作脱节,阅读时侧重读,写作时侧重写;教师机械化的指导,形成了“教过的作文会写,没教过的作文不会写”的尴尬局面,这些造成了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学生受目前教育体制的制约,对生活中有意义的作文素材常常视而不见,作文时自然就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作文训练没有走向开放的生活空间,作文教学环境单调,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只是纸上谈兵。如写“幸福”这个话题时,学生大多写的是父母关心自己的事情。作文教学环境开放性小体现在三个方面:(1)时间的开放性短。(2)空间狭窄,局限于家庭,没有延伸到学校、社会。(3)情感放不开。策略:集思广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思考生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完成,及时反馈。如发挥团队精神,将作文的压力分解到小组成员身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如要求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时,学生不再局限于写家里养的花猫、小狗,而是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草原奔驰的骏马、美丽的孔雀以及机灵顽皮的猴子等描写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动物的主要特点去写,写哪种动物就用哪种动物的名称作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通过定格精彩的镜头,跨越时空,让学生流畅地写出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满个性的作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了丰富的积累,作文就不再是难事。教师要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动笔前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用他们的笔去描述眼中的世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发展,就能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的兴趣在身临其境中得到激发,“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逐渐增强在实践中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教学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气象指日可待。三、作文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作文教学中有一种这样的现象:老师批改得辛辛苦苦,学生却只看一下分数,对老师的作文评语不加推究,甚至根本不看。不少老师慨叹作文批改徒劳无功,学生越来越不愿研读老师的批改。这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如命题作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范文,接着分组展开讨论。教师没有注意把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的意见板书出来,学生习作后,教师评语简单,挫伤了被评讲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期待感淡薄以致消失,讲评效果大打折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批改时固然要褒扬优生的佳文,但对一般或较差的作文,亦不能简单否定,一味批评,而应以两点论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学生的进步和长处,放宽打分的尺度,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特点,产生追求进步的心理。不求全责备而棒杀,也不过分溢美而捧杀,这才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策略:因势利导每一次作文批改,教师都要让程度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做与学生交流的环节,给予其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和学生讨论时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修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如有位学生写了一篇习作这件事真使我烦恼,内容是爸爸妈妈为家庭开支争吵不休,使“我”不能安心学习,很烦恼。习作结尾写道:“爸爸妈妈离婚了,我的烦恼解除了。”这流露了习作者的某种负面情绪,宜批不宜改。因为改了,学生不一定理解,即使学生理解了,但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改也是徒劳的。所以,老师这样批改:爸爸妈妈不争吵了,但是他们感情破裂了,你心里会高兴吗?这样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学生易于接受。那位学生重写作文,把烦恼倾诉在爸爸妈妈离婚这件事上。老师这样批改: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但他们还是你的父母。你的身边并不缺少关心你的人,你要坚强面对生活,勇敢迎接挑战。这样动之以情,因势利导,打消了学生的顾虑。除了惯用的作文评价之外,教师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