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3、 自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读第二、三自然段,归纳: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2.在第一段中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3.课文最后一段中“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4.作者在写太守乐之前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 1.从全文来看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2.“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五、课堂小结(学生用知识树总结)六、当堂检测 。 1.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 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_,_,_,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_ ”思想,和范仲淹的“_,_”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2.古代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时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或愤世嫉俗,或隐居田园、超然世外,或进退皆忧。而范仲淹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欧阳修在此文中表达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理想。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和理想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七、学后反思 28第二课时答案三、自主学习1.乐 山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太守醉。2.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3.“人之乐”的“乐”指游人“从太守游”之乐。 “太守之乐”的“乐”指太守与民同乐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答“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从任何一个角度答即可)4、 合作探究1.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其乐。)】(答到3点即可得满分)2.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3.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